1 / 59

学术研究与学术规范

学术研究与学术规范. 希建华 《 开放教育研究 》 杂志社 执行主编 二 ○一○ 年四月. 开篇辞. 学术研究,一方面反映了一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则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一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 学术规范,即学术共同体大致认同、应予遵循的基本学术原则与行为准则。在学术规范的自律与他律机制的引导与保障下,通过有效有序的学术对话、学术积累而达到一种学术创新。 任何一门学科学术的繁荣与发展,都需要学科领域的学人、学会和期刊的共同合作和行动,但是也更需要一个社会良好的人文环境。. 中国学术: 期刊概况.

meg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学术研究与学术规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术研究与学术规范 希建华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社 执行主编 二○一○年四月

  2. 开篇辞 学术研究,一方面反映了一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则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一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 学术规范,即学术共同体大致认同、应予遵循的基本学术原则与行为准则。在学术规范的自律与他律机制的引导与保障下,通过有效有序的学术对话、学术积累而达到一种学术创新。 任何一门学科学术的繁荣与发展,都需要学科领域的学人、学会和期刊的共同合作和行动,但是也更需要一个社会良好的人文环境。

  3. 中国学术:期刊概况 中国期刊目前刊9000余种。除去政治、新闻、时尚等类外,学术类期刊约有6000余种。而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几乎各占半壁江山。 从最大领域可划分为三类:即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 国际上最为权威的学术论文引文检索系统有三个:即SCI,AHCI和SSCI。每个系统约收录全球1500种。迄今,中国社会科学期刊无一本进入SSCI。 自然科学大约有60多种杂志进入了SCI,人文科学只有一本进入了AHCI,而社会科学到目前为止是0。这就是中国期刊领域的现状。

  4. 中国学术:基本概况 中国学术论文的产量排名世界第三,这与一个大国在世界舞台的地位是相符合的。但是质量却匪夷所思,排名世界第122位。 中国学术论文的影响因子在国际前20名中没有一篇;在前100名中有2篇;前1000名中有4篇。 什么是学术论文的质量?就是影响因子,即单篇论文的被引用的频次。对于学者和期刊而言,其计算方法是某一个时间段的篇数做分母,去被引用频次除。所得之商即是其影响因子。

  5. 中国学术:基本概况 中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效率低下,是个不争的事实。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 投入:人文社科人员共有51469人,经费8.252亿万;而自然科技人员有134605人(2.6倍),科研经费130.824亿万(16倍); 产出:人文社科课题总数为21362项,自然科学是50682项(2.4倍); 获奖:自然科学获省部级1253项,获国家级94项, 而人文社科获省部级741项,获国家级的却是0项。

  6. 中国学术:我的思考 基于问题的研究,是我们这本杂志的思维定势,我认为也应该是学界的研究定势。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问题究竟是有还是没有?有的话又出在哪儿?我们绝非不是不会发现和研究“问题”,而是在人为的在回避这些“问题”。这就是中国学术的研究现状。问题是没有大小之分的。 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是伴随着事物的发展而不断生成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事物发展的过程。回避现实问题只能使问题堆积,使事物发展停滞不前。

  7. 中国学术:我的思考 从基于问题的研究,到研究现实社会问题,这里有个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人的问题。我有一句话,叫作 “说自己喜欢说的话,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走自己喜欢走的路”。 记得上海师范大学的一位博士生导师曾在《文汇报》上撰文批评时下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低下,也强烈指出为学首先要学会为人。 是人都有个性,一个人一个个性。好文章总是文如其人,但是我却很少读到文如其人的佳作。

  8. 中国学术:我的思考 我们究竟应该为谁而学?为谁而研究?我曾为某报写过一篇“为谁而学”的小评论,以我教育我的女儿为例与大学生谈我的心里话。我也曾写过一篇“性格与职业”的杂文,认为不是人人都能从事某一职业的。现在的我,更认为不是人人都能从事研究这一职业的。比如,中庸者就是。 美国著名学者菲利普·阿特巴赫,在论世界一流大学教师素养时指出,是为个人之兴趣,这是唯一的根本的素养。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人是在为自己的兴趣再做研究呢?

  9. 中国学术:我的思考 总体而言,中国学界的文章缺乏深度和宽度。所谓深度,即所论及问题只是在水下三米。所谓宽度,即所论及问题的视角比较单一。如此之文,连读者的阅读兴致都提不起,就甭说评审专家了。然而,我们却实实在在的刊载了,论文评审通过了。 我不太爱批评什么体制机制,我更爱批评我们的人。真不明白中国人是怎么做的?! 鲁迅曾有一篇叫做“我们今天怎么做父亲”……

  10. 中国期刊:基本概况 我所说的中国期刊,特指中国的学术期刊。学术期刊主要为两大类:一是综合性学报,一是专业性杂志。全国教育学类学术期刊近 700 种,能够进入核心范畴的约70来种。 核心期刊的评价体系是相对比较完善的,但是围绕核心期刊的外围,即社会评价体制却并不怎么理想,以致在中国大学排名、学科评估、项目评审等与核心期刊(尤其CSSCI来源期刊)息息相关,以此(尤其数量而非质量)来评价学校和学者的学术成果及其学术水平。

  11. 中国期刊:概念由来 1934年,布拉德福首先揭示了文献集中与分散规律,发现某时期某学科1/3的论文刊登在3.2%的期刊上;(专业期刊) 196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了二次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发现75%的文献出现在10%的期刊中;(二次文献期刊) 1971年,SCI的创始人加菲尔德统计了参考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发现24%的引文出现在1.25%的期刊上。(重要期刊)

  12. 中国期刊:解读核心 核心期刊只是说某杂志在期刊群中处于核心的位置,并不等于说该杂志上发表的所有学术论文就是某领域有影响力的文章。 诺贝尔化学奖的历届得主,他们一生总共才发表了60多篇论文,而且这些论文并非都发表在世界顶级的《自然》杂志上,绝大部分却发表于一般刊物。但是,其影响力却是巨大的。 开放教育研究 在进入CSSCI来源期刊之前,你能说其包括部分文章就没有影响力了吗?

  13. 中国期刊:解读核心 这么简单的事实,我们的某些国人却视而不见,以刊评文的做法倒是披上了合法的外套。 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必须提交三篇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上的学术论文; 晋升教授职务,必须提交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上的五篇学术论文; 科研部门考核学术人员研究成果,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的论文可获得一万元的奖励。

  14. 中国期刊:我的思考 从整体上说,中国学术之论文本来就烂,即便被核心期刊录用,也并非说明就是最好。何况各家杂志还有一部分留给本单位学术人员论文发表的自留地。 稿件面前人人平等,在中国期刊界是不存在这一法则和事实的。否则,花钱买来的杂志理事会成员单位,友情学术赞助的广告,……这些让人不得不怀疑有CSSCI来源期刊的主办单位的教授,其高级职称的水份。

  15. 中国期刊:我的思考 比较而言,核心期刊比一般期刊的确存在较大的学术影响力,但其所刊载的论文却并非篇篇优秀,而只能说是合格。 我曾经试想做一项研究,即CSSCI来源期刊所刊载学术论文的研究效率,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论呢? 比照中国学术在国际上的低排位,以及我前面列举的教育部数据,我感觉结论是不太会令大家满意的。再一个感觉就是,CSSCI来源期刊的质量也并非就是好刊、强刊。

  16. 中国期刊:我的思考 学术期刊的质量,取决于影响因子,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学术期刊的质量,令人不是很满意。期刊只是媒介,令人不满意的最终还是缺乏高质量的论文,和真做学问的一批真学者。 北京大学实行的论文代表作制度,以及广东省实行的职称评审论文不受核心期刊约束的规定,将是中国学术发展的方向。

  17. 学术规范: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随机调查与抽样调查,等等一切都必需随研究目的的需要。说到底,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不是所有方法都能为解决某一问题而使用的。有为解决某一问题而使用多种方法的,关键看你是解决什么问题。 中国学术的问题,最为严重的是方法应用的不当,抑或根本没有方法。学术研究是有其特定规范的。各个学科也是有其自己的主流研究方法。但一切的一切都不是绝对的。

  18. 学术规范:文献著录 从中国学术期刊反映,文献著录不规范的问题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其反映的知识产权意识的淡薄。究竟是我注六经还是六经注我? 开放教育研究 曾规范有参考文献著录规范,到目前来说,我以为是规范的,尽管新近发布有引文及参考文献的国标。 中国名刊的这类问题也是多多,比如用注释替代参考文献。一篇文章、一本期刊、全年期刊以及整个学术期刊界,皆无统一的规范。

  19. 翻译研究:基本素养 文化的、作者的了解,最为重要的是汉语言的基本功。什么是翻译?你翻译给什么人阅读?中国人的翻译应该是给中国人读的,我不相信一个中文都不懂的人会翻译出一篇好文章的。 包括比较研究,我们需要的是对国家最需要的了解。这种了解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 包括教学法的研究,需要了解中国的教学对象。对象的不同,方法自然也会不同。我们不求是翻译的文章就是好的文章,我们需要的是最适合的翻译文章才是最好的文章。

  20. 结束语: 说错话,是正常的。不说错话,才是不正常的。所以,我们应该允许别人说错话,包括我刚才所说的话。 人的思想是在人与人的交流中碰撞出来的。我的讲话,目的是给予你们的思想碰撞,哪怕只是一点点,那我将心满意足。 我的联系方式:电话021-65631403 手机13901751008 Email xijh@shtvu.edu.cn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