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第二章 微生物的生命現象

第二章 微生物的生命現象. 2-1  病 毒 2-2  細 菌 2-3  真 菌 2-4  微生物的應用. 回總目錄. 病毒的形狀與 構造 病毒的 感染 與 繁殖 病毒與人類的關係. 病 毒. 蛋白質外殼(顆粒狀蛋白) 核酸中心( DNA 或 RNA ). 病毒的構造. 長桿狀 球形多面體狀 球狀 噬菌體. 病毒形狀與構造之分類. 資料來源: Campbell, N. A. 1993. Biology. The Benjamin/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 Inc.,p. 346. 病毒的構造模式圖與其電子顯微鏡照相圖.

megar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二章 微生物的生命現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微生物的生命現象 2-1 病 毒 2-2 細 菌 2-3 真 菌 2-4 微生物的應用 回總目錄

  2. 病毒的形狀與構造 病毒的感染與繁殖 病毒與人類的關係 病 毒

  3. 蛋白質外殼(顆粒狀蛋白) 核酸中心(DNA或RNA) 病毒的構造

  4. 長桿狀 球形多面體狀 球狀 噬菌體 病毒形狀與構造之分類

  5. 資料來源:Campbell, N. A. 1993. Biology. The Benjamin/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 Inc.,p. 346. 病毒的構造模式圖與其電子顯微鏡照相圖

  6. 動物:由粘膜感染。 植物:由傷口侵入。 細菌:附著菌表面後注入核酸。 病毒的感染

  7. 動物病毒 噬菌體 病毒繁殖

  8. 病毒的繁殖(動物病毒) • 除殼 • 合成 • 組合 • 4. 釋放

  9. (1)病毒附著在寄主細胞並進入細胞內  (2)藉胞飲作用病毒進入寄主細胞 (3)病毒進入寄主細胞時,寄主細胞的細胞膜構成病毒的套膜 (4)病毒的蛋白質外殼和套膜被酵素水解 (5)病毒合成蛋白質 (6)病毒的核酸複製 (7)蛋白質外殼與核酸組合成病毒    (8)病毒釋出寄主細胞外 資料來源:Wallace, R. A., G. P. Sanders and R. J. Ferl. 1996. Biology.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p. 420. 某些動物病毒的繁殖過程

  10. 病毒的繁殖(噬菌體) • 附著 • 穿透 • 脫落 • 4. 複製 • 5. 組合 • 6. 釋放

  11. 資料來源:Solomon, E. P. and L. R. Berg. 1995. The World of Biology. Saunders College Publishing, p. 379. 噬菌體的溶解性感染

  12. 資料來源:Starr, C.1994. Biolog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 Wad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Belmont, p.449. AIDS病毒藉出芽方式離開人體細胞

  13. 60%人類疾病由病毒引起。 感染身體之範圍極廣。 感染家禽和農作物。 病毒與人類之關係(負面關係)

  14. 資料來源:認識人類首號敵人愛滋病病毒ACampbell, N. A. 1993. Biology. The Benjamin/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 Inc., p.353認識人類首號敵人愛滋病病毒B.認識人類首號敵人愛滋病病毒C. Solomon, E. P. and L. R. Berg. 1995. The World of Biology. Saunders College Publishing, p.743. 認識人類首號敵人-人體免疫缺乏病毒

  15. 細菌的形狀與構造 細菌的生長 細菌的繁殖 細菌和人類的關係 細 菌

  16. 球菌 桿菌 螺旋菌 細菌的形狀

  17. 資料來源:(A)自繪(B)(C)(D) Audesirk, T. and G. Audesirk. 1999. Biology. Prentice Hall, p. 357. 細菌的形狀

  18. 細胞壁(聚醣) 細胞膜(合成ATP) 細胞質(無粒線體) 染色體( DNA疊合而成) 質體 線毛 鞭毛   並非每一種細菌皆具有 莢膜 內孢子 細菌的構造

  19. 資料來源:Wallace, R. A., G. P. Sanders and R. J. Ferl. 1996. Biology.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p. 429. 細菌構造模式圖

  20.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

  21. 養分 :異營性、自營性。 溫度:嗜溫、嗜冷、嗜熱。 氧氣:專性好氧、兼性好氣、專性厭氧。 細菌的生長

  22. 無性生殖(分裂生殖)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 細菌的繁殖

  23. 資料來源:Wallace, R. A., G. P. Sanders and R. J. Ferl. 1996. Biology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p. 433. 細菌的分裂生殖

  24. 資料來源:Audesirk, T. and G. Audesirk. 1999. Biology. Prentice Hall, p. 359. 細菌的接合作用

  25. 細菌對人之益處 細菌對人之害處 細菌與人類的關係

  26. 減少病原菌侵入機會。 產生有益人體的物質。 擔任分解者角色。 減低對環境之汙染。 細菌對人之益處

  27. 資料來源:Audesirk, T. and G. Audesirk. 1999. Biology. Prentice Hall, p. 250. 棲息在人體腸道中的大腸桿菌(紅色為人體的大腸,黃色為大腸桿菌)

  28. 破壞人體組織。 產生毒素傷害人體。 細菌對人之害處

  29. 人類重要細菌性疾病

  30. 黴 菌 酵母菌 蕈 類 真菌與人類的關係 真 菌

  31. 菌絲: A.匍匐菌絲 B.根狀菌絲 C.直立菌絲 生殖: A.無性生殖 B.有性生殖 黴 菌

  32. 黑黴菌的構造

  33. 資料來源:Wallace, R. A., G. P. Sanders and R. J. Ferl. 1996. Biology.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p.479. 黑黴菌的生活史

  34. 不生菌絲。 無性生殖(出芽生殖)。 有性生殖(結合)。 酵母菌

  35. 資料來源: )國立編譯館,高中生物(一),1995,p.70。 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酵母菌的生活史

  36. 子實體:菌絲形成。 包括蕈傘、蕈柄、蕈杯。 蕈褶上著生孢子。 無性生殖:孢子生殖。 有性生殖:菌絲結合。 蕈 類

  37. 資料來源:Solomon, E. P. and L. R. Berg. 1995. The World of Biology. Saunders College Publishing, p. 478. 蕈的構造

  38. 資料來源:國立編譯館,高中生物(一),1995,p.71資料來源:國立編譯館,高中生物(一),1995,p.71 蕈的生活史

  39. 人類: 香港腳;環狀癬。 植物: 馬鈴薯晚疫病;水稻胡麻葉枯病。 真菌與人類的關係

  40. 化學工業 食品工業 醫療 農業 汙水處理 微生物的應用

  41. 生命科學(上)總目錄 第一章 細胞與生物體 第二章 微生物的生命現象 第三章 植物的營養器官與功能 第四章 植物的生殖、生長和發育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