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2007-2008 学年度 科学 ( 八上 ) 教学要求及建议

2007-2008 学年度 科学 ( 八上 ) 教学要求及建议. 武汉市教科院 王玲莉. 一、 正确认识科学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一)科学课程( 7—9 年级)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 (二)科学课程将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 课程性质. 科学素养. 通过进一步学习必要的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和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解决个人生活、工作和社会决策中所遇到的问题,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2007-2008 学年度 科学 ( 八上 ) 教学要求及建议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07-2008学年度科学(八上)教学要求及建议 武汉市教科院 王玲莉

  2. 一、正确认识科学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一)科学课程(7—9年级)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 (二)科学课程将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 课程性质

  3. 科学素养 • 通过进一步学习必要的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和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 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解决个人生活、工作和社会决策中所遇到的问题,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 课程目标 • 科学探究 • 科学知识与技能 •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5. 科学课程内容标准 • 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 • 生命科学 • 物质科学 •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6. 如何理解  学习必要的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和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如何理解 主干知识 核心知识

  7. 有关原子结构、同位素的教学要求

  8. 科学教材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9. 关于地球的构造(高中)

  10. 火山、地震分布在哪里 基础:地球的海陆分布 (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及洲际分界线)

  11. 科学的本质是什么? • 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 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 • 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 科学活动应当促进社会的进步,并将受到科学道德和社会一般道德的双重约束。

  12. 与分科课程相比,科学课程试图超越学科的界限,统筹设计,整体规划,强调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整合。与分科课程相比,科学课程试图超越学科的界限,统筹设计,整体规划,强调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整合。

  13. 课程内容两大特点 • 整合 保留带有结构性的基本内容,注意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技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 途径: 统一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不同学科领域知识与技能间的融通、整合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科学探究 • 探究

  14. 统一的科学概念和原理 • 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 • 能量 • 信息、结构与功能 • 演化 • 平衡 • 守恒 科学课程标准 P-9

  15. 二、武汉版《科学》教材结构体系 层 次 探究本质 9年级 寻找规律 8年级 认识自然 年 级 7年级 上学期:结构、组成 下学期:运动、变化

  16. 武汉版科学教材七年级上册

  17. 2.2 空气 武汉版科学教材七年级上册 • 感受空气的压力 • 空气的成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空气的流动(自然风的形成)

  18. 科学八(上)教材编排顺序

  19. 第二单元 生物界的结构规律 从组成自然界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开始,到由细胞组成的组织和器官,直至由组织和器官形成的系统,再到物种及其分类,和生物的种群、群落,最后落脚到宏观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细胞(5.1节) 组织(5.2节) 器官(5.2节) 系统(5.3节) 生物的分类(6.2节) 种群(7.1节) 群落 (7.2节引言)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7.3节) 微 观 到 宏 观

  20. 第一单元 物质的结构规律 从人类探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开始,逐步过渡到物质的宏观结构,了解其结构规律。 微 观 到 宏 观 原子1.1节 分子、离子1.1节 纯净物、混合物3.1节 地球内部结构组成与运动 4.2节、4.3节

  21. 武汉版八年级上册1~3章 1 原子 分子 1.1 原子、分子和离子 1.2 元素 1.3 元素家族 2 分子 离子 2.1 原子组成分子 2.2 离子及其化合物 2.3 含碳元素的分子—有机物 3 混合物 纯净物 3.1 混合物与纯净物 3.2 一种特殊的混合物——溶液 3.3 混合物的分离

  22. 物质是可分的 : 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 物质的分类: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等 知识的相互联系比较紧密,而且存在着明确的递进关系。一个新知识的构建,需要原有的知识作为基础。知识的展开,形成了一个网络,网络之间的联系,就是线索。 教学还是应该以知识为线索展开

  23. 引发新的矛盾: • 科学概念的内在联系 • 学生的认知特点 • 知识密度 ……

  24. 三、教学要求及指导意见

  25. 教材编排顺序 教学建议 1 原子 元素 2 分子 离子 3 混合物 纯净物 1 原子 元素 2 混合物 纯净物 3 分子 离子 4 地球内部的结构与运动

  26. 1 原子 元素 增加的内容 • 微粒的特性中增加:“微粒间是有间隔的” • 元素符号 教材24个 ,其中He、F更换为Ba、Pt • 增加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原子结构示意图 •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 从化学变化的本质切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删减的内容 • 同位素的概念不做教学要求

  27. 课标“活动与探究建议” 通过实验比较空气和水压缩时的体积变化情况

  28. 课标内容标准 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能看动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29.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课标内容标准

  30. 2 混合物 纯净物 增加的内容: • 温度、压强对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删减少的内容 • 测定硝酸钾溶解度的实验 • 纸层析 • 蒸馏只要求知道原理

  31. 3 分子 离子 增加的内容: • 能运用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 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出现符号表达式 删减的内容 • 有关醋酸的反应 • 酸、碱定义 • 碳酸钠、碳酸氢钠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32. 有关碳酸氢钠教学的标高 • 水溶液呈碱性 • 与酸的反应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 用途:食品发酵、治疗胃酸过多

  33. 武汉07年科学中考试题 42.为了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需要CO2,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A、B两盆 天竺葵在同一暗室中放置一昼夜,然后按图示放在阳光下5小时)。 注:A盆中碳酸氢钠饱和溶液在光照下会缓慢分解放出CO2, 目的是保持空气中CO2的含量。

  34. (1)天竺葵在暗室中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 (2)B盆中培养皿内放置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_______。 (3)光照结束时,分别从两盆植物体上摘下多个叶片经过处理后,在进行淀粉检测时,通常滴加_______试剂来检测。 (4)小林同学设计了另一种方法:只选择其中一盆天竺葵上的2片叶(没有摘下它们),各自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其袋子里分别合理放置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与小明的方法相比较,小林的方法优点是_______,不足是_______。(每空选填一个序号) ①样本多 ②样本少 ③变量多 ④变量少

  35. 武汉07年科学探究大赛9年级决赛试题 广口瓶中装有适量NaHCO3的稀溶液,将新鲜绿藻浸在该溶液中,U型管内装有红色的清水,实验前保持A、B两管中的液面相平。 已知,当CO2被不断消耗时,溶液中发生以下反应: 2NaHCO3 = Na2CO3+CO2↑+H2O 当溶液中CO2的量不断增加时,又发生以下反应: Na2CO3+CO2+H2O = 2NaHCO3 如图,连接广口瓶和U型管。 (1)将装置在太阳光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绿藻会(上浮/下沉,下同),原因是,A管中的液面会。 (2)若将装置在暗室里放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绿藻会,原因是。

  36. 地球内部的结构 • 加强地球海陆分布的基础内容 • 不出现等震线等高中知识内容

  37. 生物界的结构规律 • 降低制作生物检索表的要求

  38. 武汉市义务教育科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2007-2008学年度)武汉市义务教育科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2007-2008学年度)

  39. 计划总课时数 21周 ×5节 /周= 105节 • 期中、期末复习 2周 • 期中、期末考试 2周 • 节假日2周 • 新课授课时数 15周×5节 /周= 75节

  40. 科学(八上)课时计划及安排

  41. 谢谢! W-lnglil@163.com 13237198625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