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5

元曲单元 《单刀会》

元曲单元 《单刀会》. 一、作者简介 二、杂剧的体制 三、《单刀会》故事情节 四、节选课文精讲 五、关羽崇拜情结. 一、关汉卿简介. 1、 基本情况: 关汉卿 ,字汉卿,号已斋叟。 钟嗣成《录鬼簿》: “ 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 ”“ 太医院尹 ” 别本《录鬼簿》作 “ 太医院户 ” 。 “ 医户 ” 却是元代户籍之一,属太医院管辖。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属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 佐证: 《拜月亭》中有 临床诊病 的描写,宛若医人声口。 生卒年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元曲单元 《单刀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元曲单元 《单刀会》 一、作者简介 二、杂剧的体制 三、《单刀会》故事情节 四、节选课文精讲 五、关羽崇拜情结

  2. 一、关汉卿简介 1、基本情况: • 关汉卿,字汉卿,号已斋叟。 钟嗣成《录鬼簿》:“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太医院尹”别本《录鬼簿》作“太医院户”。 “医户”却是元代户籍之一,属太医院管辖。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属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 佐证: 《拜月亭》中有临床诊病的描写,宛若医人声口。 • 生卒年 朱经《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 生年估计在1220年左 《录鬼簿》称关汉卿为“前辈已死名公”,“余生也晚,不得预几席之末”。《录鬼簿》成书于1330年 卒年定在1300年左右。

  3. 2、个性: 开朗通达,胸襟开阔 《析津志》: “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明代臧晋叔《元曲选·序》: “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

  4. 《南吕·一枝花》: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也会围棋、会蹴□、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这是对封建价值观念的挑战,也是狂傲倔强、幽默多智性格的自白。

  5. 一、关汉卿简介 3、创作: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多达67种,今存18种,即:《窦娥冤》、《鲁斋郎》、《救风尘》、《望江亭》、《蝴蝶梦》、《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单鞭夺槊》、《单刀会》、《绯衣梦》、《五侯宴》、《哭存孝》、《裴度还带》、《陈母教子》、《西蜀梦》、《拜月亭》、《诈妮子》。其中若干种,是否为关汉卿原作,学术界尚有争议。

  6. 4、作品分类 依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其一,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的作品。 其二,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的。 其三,是歌颂历史英雄的杂剧。 关汉卿的第三类作品,即歌颂历史英雄的杂剧中,当以《单刀会》(全称《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为其代表,成就最为突出,历来均为读者、论家所称道。

  7. 二、杂剧的体制 1,结构(四折一“楔子”) 2,唱词 3,宾白 4,表演(科介:包括人物动作、表情、 武打、歌舞以及音响效果等) 5,角色

  8. 元杂剧的基本角色 正末:男主角,有时只是主唱的男性人物,而并非主要人物; 外末、副末:次要的男角色; 冲末:次要的男角色,只不过是一剧中最先上场的人物。 正旦:女主角,主唱的女性人物;可以由各种不同年龄阶段和性格的女性村承担。外旦和贴旦是次要的女角;搽旦:不正派风骚的女子; 净:大多是粗暴勇猛、社会地位较低的喜剧角色。多是扮演较重要的反面角色,可以扮男性,也有扮演女性的。 杂:前三类以外的其他人物,如孤(官员)、孛老(老头子)、俫儿(小孩)、邦老(强盗)等,一般相当于次要的“群众演员”的地位。

  9. 三、《单刀会》故事情节 1,大意: 《单刀会》敷演三国时关羽应鲁肃邀请到江东赴宴的故事。在多种“关羽戏”中,《单刀会》最有特色,是成就是高的一个。 关汉卿剧作风格:泼辣沉雄 《单刀会》戏里,生当乱世的关汉卿通过歌颂关羽的英雄气概,期盼世局平定,呼唤扭转乾坤、拯救百姓的英豪的出现。 关汉卿“琼筵醉客”充满战斗精神的内心世界。

  10. 二、《单刀会》故事情节 《单刀会》背景: 曹操占了中原,孙仲谋占了江东,刘玄德占了西蜀,鲁肃向关羽讨还荆州。剧作环绕关、鲁的戏剧冲突,刻划出叱咤风云的英豪形象。 鲁肃:用心险诈,为讨还荆州,设下圈套,名义上邀请关羽赴宴,实际上伺机胁迫对方就范,不惜挑起祸端引发战争。 关羽:明知鲁肃有诈,却光明磊落,胸有成竹,毅然赴会。他力斥鲁肃的阴谋,捍卫“汉家”的基业,及时平息了一起惊心动魄的纷争,维持住平稳的局面。

  11. 二、《单刀会》故事情节 2,本事: • 先是,益州牧刘璋纲维颓驰,周瑜、甘宁并劝权取 蜀。权以咨备。备内欲自规……后备西图璋,留关羽 守……肃住益阳,与羽相拒。 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 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 --- 晋 · 陈寿《三国志 · 鲁肃传》

  12. 肃欲与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肃欲与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 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趋就羽。 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是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肃曰:“不然。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主上矜悯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托庇荫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情,愆德隳好。今已藉手于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肃闻贪而弃义,必为祸阶。吾子属当重任,曾不能明道处分,以义辅时,而负恃弱众以图力争,师曲为老,将何获济?” 羽无以答。 • -----裴松之注引《吴书》

  13. 二、《单刀会》故事情节 3,历史剧 《吴书》评鲁肃云:“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 肃为之冠。” 关汉卿的《单刀会》,实乃以此史实为砧木,嫁接上其所依据自己的创作“主脑”(即其剧的主题思想,或曰创作意旨)所虚构出来的“史实”而已。 依史载,当是鲁肃理直气壮,故而在单刀会时,“厉声呵 之,辞色甚切”,而“羽无以答”;而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中,却完全颠将过来,变成了鲁肃理曲辞穷,无可奈何。

  14. 二、《单刀会》故事情节 4,思想倾向: 《沉醉东风》: “想着俺汉高皇图王霸业,汉光武秉正除邪,汉献帝将董卓诛,汉皇叔把温侯灭,俺哥哥合情受汉家基业。则你这东吴国的孙权,和俺刘家是甚枝叶?请你个不克己先生自说!”

  15. 主题与《沉醉东风》: 这一支曲子巧借元曲中的“嵌字体”,几乎句句嵌入 “汉”字与“俺”字,李修生先生云: “强调了关羽的‘汉家节’,作品中关羽在单刀赴会时与 鲁肃为了荆州主权展开舌战,反复说明刘备‘合承受汉家基 业’。……作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歌颂,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作者的民族情绪。这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 的现实意义的。” 关汉卿乃是借用三国纷争之际的这一史实,有意地“篡改”历史,超越历史,创作出虽历史上子虚乌有而戏坛上却长演不衰的《关大王独赴单刀会》,联系对照到关汉卿所处的元蒙统治者残酷暴虐统治下汉族等民族备受歧视压迫之时代背景,则可理喻到作家立定该剧之主脑,非徒偶然或无端,而确是蕴含深意焉 。

  16. 三、节选课文精讲 1,关于第四折: “刀会”,先写关羽单刀赴会,面对浩浩长江,抚今追昔, 回顾赤壁之战的悲壮情景,抒发其英雄情怀;既而写酒筵上 关羽凭借其威武神勇和正义之剑慑服了鲁肃,从而使鲁肃 的三条“妙计”全然落空,蜀汉之利益得以保全,关羽安然返 回。 《单刀会》这一本四折戏中竟然只有两折戏是主角关 羽登场,且是在第三、第四折戏中方才出场;而这两折戏中 亦只有第四折才是矛盾的双方— 鲁肃和关羽—直接交锋,展开斗争,解决冲突。 在第一、二折戏中,该剧的主角关羽根本就未出场。

  17. 关于第四折 •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有云:“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宾;原其初心,止为一人而设,即此一人之身,自始至终,离合悲欢,中具无限情由,无穷关目,究竟俱属衍文;原其初心,又止为一事而设。此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 • 第一折、第二折,主角竟不登场亮相,全以烘托映衬之手段而出之,偏然又使其形神兼备,先声夺人,正暗合前人论诗论文之赞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诚可谓构思奇巧,别具一格。

  18. 精讲 第一部分:关羽的赴宴途中 大意:(鲁肃走上舞台,说)从来没有象今天这幺高兴 过,也从来没有象今天这么欢喜过。我派遣黄文带着书 信前往请关公,很高兴关工许诺今天前来赴会,荆襄之 地也合该归还我江东。我已让士兵壮士埋伏于四周,我 已派人在江边等候,看见船只便来通报与我。(正末关 公引周仓上,说)周仓,到了哪里呀?(周仓说)已经 到了大江中间。(关公说)看了这大江,真是一派好江 水呀。(唱) [双调新水令] 大江东去,卷起千堆雪,淘尽千古人物。 我带着这几十人,驾着一叶小舟前来赴会,此次赴会 不是去帝王宫殿,而是要去极其危险的虎狼所居住的地 方,大丈夫壮怀激烈。我看这单刀赴会就象赶村社一般 。(关公说)真是一派壮丽的江水景色呀!

  19. [驻马听]江水涌来如同大山重重迭迭,那年轻俊美的[驻马听]江水涌来如同大山重重迭迭,那年轻俊美的 周郎不知道在哪里呀?一切在瞬间都消失的无影无终, 可怜的黄盖看见这一切可要伤心,当初破曹的船只再也 看不见了,尽管经过鏖战的江水依然还在散发着热气, 这江水让我感情澎湃,伤古念今!(说)这不是江水, (唱)这是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讲解:这两支曲子,豪雄盖世。关羽既视强敌如草芥,又回顾历史征程的惨烈悲凉。这里有嗟叹,有悲悯;有实叙,有幻觉;有历史沧桑之感,有澄清宇内之情。全曲既慷慨,又低回,真是思绪万千而又大气包举,宛如一首沉雄壮丽的史诗。而关汉卿在写关羽和鲁肃面对面交锋之前,先酣畅地让他敞露心曲,让“千里独行,五关斩将”的战将惨切地感叹战争,表明关羽是大仁大勇、希望消弭战争的英豪。

  20. 第一部分:关羽的赴宴途中 讲解: 关羽渡江赴会之时,眼见得“大江东去浪千叠”,面对此“好一派江景也呵” 由吊古凭今,浮想联翩,放声高唱道: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去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由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正是:江山如此多娇,引英雄人物气更豪!触景生情,物我交融;吊古怀今,激扬豪情。

  21. 好一句“鏖兵的江水由然热”、“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好一句“鏖兵的江水由然热”、“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既表现出对已逝英杰的追思怀想,更抒发出为捍卫 蜀汉主权而毅然决然地单刀赴会的英雄气慨。 长江之中流的不是水而是“英雄血”,长江之中的流 水竟然会“由然热”,何等炽热的情感,何等壮烈的情怀,何 等激昂的精神! 曲辞虽隐括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的词意而出, 却分明借此抒发出主人公满腔的豪情壮志,令观众听之亦 不由得热血沸腾。无怪乎王国维先生赞道:“关汉卿一空依 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 一。”

  22. 第一部分:关羽的赴宴途中 [双调新水令]这第一部分主要是刻画和表演关羽的复杂 心情。层次很分明。   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对比:(一)大江与小舟体现出自然界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二)龙凤阙与虎狼穴表明人世间环境的荣华与险恶; (三)英雄气概的无畏与对阴谋诡计的蔑视。 这三个对比唱句的“词情”规定了“声情”的变化。在声调上的高昂与低沉是有区别的。 侯先生嗓音嘹亮,声震屋瓦,身段凝练,把关大王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处插入北昆 侯少奎 演唱的[新水令] )

  23. [驻马听]:  关羽面对着当年的战场感慨万千,山河依旧,人事 全非,赤壁麈兵的牺牲是太大了,当年将士们的鲜血在滚滚 长江里,二十年来一直都还没有流尽。极度的夸张表明了 关羽也是关汉卿自己对这场战争的彻底的否定态度。也 可能是剧中的主人公或剧作者本人的“反战”情绪的流露。 元朝的关汉卿与宋朝的苏轼对赤壁的怀古很不一 样。苏轼是虚写是凭吊、是浩叹、结论是“人生如梦”。关 汉卿借关羽之口表现出来的是悲壮,惨烈的反战激情。他 单刀赴会不只是表现勇敢,也是要当面对话来避免再次可 能发生的战争。事实上只是推迟而没能避免后来的荆州 争夺战和败走麦城的悲剧。 候少奎这段戏演得很好,很充分细致的表现了关羽的 心情和神态、把关羽在江中舟上的顾盼和感慨演的很有 份量,很深刻,唱腔充满了感情,震撼人心。

  24. 第二部分:宴席争锋 《单刀会》的第二部分是宴会上的斗争,斗智斗勇。详见 课文以及教参内容。 剧本中的鲁肃此时很有斗争的策略,他已是东吴的军 事首领,远不是当年老实忠厚的傻乎乎的人物。当年周瑜 几次设计要杀诸葛亮和刘备,他都是从中调和避免孙刘破 裂的。但这次是他自己设计准备杀关羽要荆州,所以不能 把鲁肃演得和过去一样傻或窝囊。他手下的大将也不能 只是走走过场,否则这个“宴会”就太无所谓了,也显不出关 羽的智勇。

  25. 第二部分:宴席争锋 鲁肃提出你关羽“仁义、礼智”都好就是缺 “信”。这话很有水平,鲁肃在此时应该演得很有份 量,关羽已在他手中,他也应该是态度很硬的,只有 这样才能突出后来与关羽的矛盾斗争的尖锐,戏剧 讲究情节发展中的冲突表演以达到高潮.原作中突 出了关羽的宝剑三次作响威慑鲁肃,这次北昆的演 出中突出了青龙偃月刀的作用,这比较更扣住“单 刀”会的题目,但是周仓不可表演过火,在宴会上把 大刀舞来舞去,用刀挑开“桌布”检查有无埋伏似无 必要,这样会冲淡关羽和鲁肃的表演。

  26. 可以设想这种露骨的无礼如果真激怒了主 人,只须一声令下,乱箭齐发,客人都会变成“刺猬”。 实际上双方还都须要有一定的自我克制,这样,才 会最后出现鲁肃被关羽抓住作为人质脱险的场面 。 这第二部分的表演是戏的主要核心,重点是关 羽与鲁肃的辩论交锋,周仓只须提刀在侧表现出对 鲁肃的潜在威胁就可以了。

  27. 《单刀会》的第三个部分是 关羽的胜利返航。 大意: [搅筝琶]怎麽有这幺多闹吵吵的士兵排列,不要拦挡我。(说)当着我的人,(唱) 我让他剑下身亡,眼前流血。即使你有张仪、蒯通之口舌,也不要到处躲藏遮闪。好好的送我到船上,我和你慢慢告别。 (鲁肃说)你走了倒是一场干净。(黄文走上舞台)将军,有埋伏你忘了吗!(鲁肃说)已经迟了。(关平领诸将军上,说)请父亲上船,孩儿前来迎接。(关公说)鲁肃,委屈你殿后。(唱)

  28. [离亭宴带歇拍煞] 我看见朝廷高级官员排列,黄昏时天气变冷芦花也凋谢了,我心中喜悦。昏残残的晚霞也收起来了,冷飕飕的江风刮起来了,江帆在疾风的吹动下急驶。多谢你的招待,多谢你的招待,多谢多谢。叫艄公慢些开船,在岸边解开缆绳,让船分开波心之浪,桨儿划开波心之月。高兴的时候不分来去,谈笑也不必区分白天还是黑夜。说两件事鲁肃你记着,我百忙之中不会满足你的心意,匆忙急迫之间也倒不了我大汉之气节! 题目:孙仲谋独占江东地 请乔公言定三条记 正名:鲁子敬设宴取荆州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29. 虽然是结尾,但是内容和表演相当丰富。一 曲[离亭宴带歇指煞]表达了关羽复杂的心情:“我 则见紫袍银带公人列,……” 关羽不是简单的心 中喜悦,而是有着一系列的变化。从“晚天凉、风 冷、芦花谢、昏惨惨晚霞收,冷飕飕江风起”的紧 张阴暗的心境开始唱起,直到“船分开波中浪,棹搅 碎江中月,正欢娱有甚进退,且谈笑不分明夜”。 心境和情绪达到欢乐轻松的高潮。胜利的喜悦,脱离虎口险境的轻松还不是本戏的最高潮,结尾处必须有相当的意义和份量,要画龙点睛,点出本戏的主题那就是关汉卿的反抗民族侵略压迫的意识,英雄唱出的是:“急切里倒不了俺汉家节”。

  30. 第三个部分 胜利返航 明里是关羽维护汉朝正统,实际上是关汉卿对元朝 异族统治者发出的战斗号角!宋朝诗人苏东坡在《赤壁赋》 吊古战场的最后两句是“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对比之 下,更感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与深刻;感觉到在传统文 化之中的儒家与道家的脉博。儒家倡导“治国、平天 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献身精神,而道家是看透世事 顺乎自然的超脱精神。 这两种精神在关汉卿笔下的《单刀会》中的关羽身 上也存在,正是这两种精神构成了关羽在《单刀会》上的 复杂心境和情绪,这也是演员在表演时须要充分注意的。

  31. 四、关羽崇拜情结 关羽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一员蜀将。字云长,约生于公元160年,卒于公元219年。河东解县人(今山西省运城市人),一生追随刘备,鼎扶汉室,神威勇武,旌表忠义,南征北战,死而后已。被视为忠义的楷模,神勇的化身,仁义君子,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屡加追封:“候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尽,庙祀无垠”。 后世百姓也顶礼膜拜,奉若神明,踏着历代统治者步步追封关羽的路子,延续而下,直至今日。世界各国,海内外华人居住的地方,筑起高台,建造关帝塑像,供奉着香火,以求人安家泰,风调雨顺,年年有余;以求生意兴隆,招财进宝,万世流芳,以求一生平安、事业有成、儿女满堂等等。

  32. 武帝关羽及关平、周仓、王甫、廖化像

  33. 一、忠: 乃赤诚、无私、诚心尽力者也。从古到今,每一个王朝的统治者,都要求自己的臣民忠于他们,从而使自己王朝的江山永不倒台。为了实现他们的欲望,便挖空心思地要从前朝或本朝中寻找大量的历史与现实人物加以宣扬。三国蜀将关羽便是最佳人选,因而受到历代王朝皇帝的褒封。 东汉末年,身为皇室后裔的刘备,为了挽救当时名存实亡的汉室政权,便在涿郡招兵买马,关羽投靠,张飞应募,三人义气相投,一见如故,便义结金兰,发誓虽非同生,但愿同死。民间广为流传的桃园三结义故事,便形象地记述了这段历史。 关羽一心认定刘备为其大哥和主子,发誓一生忠于刘备,要为匡扶汉室戎马一生。《三国志·关羽传》载刘备与关羽“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待立终日,随先主(刘备)周旋,不避艰险”。

  34. 关羽誓死效忠君主刘备的行为受到西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元、明、清历代皇帝的称赞,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便大肆宣扬,因而使关羽的封号逐年增加。北宋封为武安王、义勇武安王、义勇武安英济王;南宋封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元朝封为“显零义勇武安英济王”;明朝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朝对关羽封谥达到了顶点。即:“忠义神威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35. 二、义:是同等阶层人员行为的规范。义,指公正合宜的道理和举动。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要共同谋事、辩事,就要有个规范,那就是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与他人的言论和行动要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要维护双方人员的利益,而不是相互离心离德,各怀恶意;这种双方共同愿意承担的道理和举动,便是公正合宜的规范,即通常人讲的“义”。即指义气。义是天之使命的“五常”之一,是君子之交恪守的行为准则,也是维护人们之间信赖关系的纽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36. 关羽,秉守仁义,表现在他为人处事的各个层次。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故事甚多。如:初遇刘备、张飞,因行侠仗义而相识,“桃园结义”誓同生死;营中收关平为义子视如已出;长沙之战以仁义释黄忠;……,即使对曹操的阴柔之谊,关羽最终也以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并在华容道弃置自己于死地的“军令状”于不顾,义释曹操,受后人传颂。

  37. 三、仁,指同情、友爱之意。儒家思想的核心。在社会的人际交往之中,要伸出友爱之手,关心他们的幸福,处处给他人方便,他人才会处处为己行方便。平时讲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就是这个道理。假若人与人之间没有仁爱之心,事事为己着想,人则寸步难行。关羽一生也是仁义的一生。因而他深受后人所爱戴。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徐州战败,关羽保护二位兄嫂,兵困土山,曹操派张辽说降,直到曹操答应关羽提出的“降汉不降曹。

  38. 当得知刘主去向,便即辞去”的三个条件之后,方从曹公入许。曹公为关羽选择府第,重赐金银珠宝,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金,下马银,绝色美女,封赏高官奉禄,关羽丝毫不动心。曹操将关羽和二位兄嫂三人只安排一个宅院,企图引诱关羽同二位皇嫂乱伦,动摇关羽的爱嫂、尊嫂之心,可关羽青史对青灯,夜观春秋,秉烛达旦。画竹名志浩然正气;周身英风,洁白无瑕,最后毅然、决然地挂印封金,留书辞曹,拚死保护二位兄嫂,历尽千难万险,九死一生,投身到刘备怀抱。他尊重、爱护皇嫂的这种“仁义”之心,被后人传为佳话。

  39. 四、勇:事业成功的起点。勇,即通常我们讲的有胆量,敢想、敢干之意。世人要想干成一件事,完成一次艰巨的任务,成就大的事业,一是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有抱负。不然就象一艘航船在黑夜中航行失去导航灯一样。但有了理想,仅是事业的开头,要想实现理想,则要下定决心,不怕吃苦,鼓起勇气,从迈第一步做起,大胆向前走,不然没有这种勇气和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再美好的理想也是泡影。

  40. 一个人只要有了这种“神勇”精神,它将变成巨大的动力,驱使您战胜和排除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关羽勇迈绝伦,智勇双全。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杀文丑,表现出他万人无敌的勇武;战徐州、镇荆州,气吞吴魏;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显示出他威震华夏的赫赫气势;单刀会鲁肃,江东豪杰尽惊心;刮骨疗毒,割炙饮酒言笑自若,神威贯古今;不愧为千古英雄第一人。

  41. 中国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

  42. 明代重建关王冢庙记 清代重修大殿水枧引碑

  43. 明代大殿 清代八角亭

  44. 冢内葬关羽首级 关林最为神圣之处 威严而静穆

  45. 1,关羽的形象 2,杂剧《单刀会》与《三国演义》的比较 讨论:

  46. 高明《琵琶记》 一、作者简介 二、《琵琶记》内容 三、《糟糠自厌》精讲 四、鉴赏与讨论

  47. 一、作者简介 高明(1307?~1359),字则誠,号菜根 道人。浙江瑞安人。自少即以博学着称,求学于理学家 黄溍门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至正五年(1345 )中进士,做过多任地方官。任职期间,颇有能声,也 意欲有所作为。至正十一年(1351),从军南征方 国珍起义,因与统帅论事不合,兼之目睹时政日非,在 对现实生活失望的同时,感悟“功名为忧患之始”(元赵汸 《东山存稿》卷二《送高则庆归永嘉序》),萌生了隐 遁的念头。约在至正十六年(1356)之后,隐于浙 东宁波的栎社,以词曲自娱,并创作了《琵琶记》。此 外,据徐渭《南词叙录》,他还作有南戏《闵子骞单衣 记》,今佚。诗文集《柔克斋集》共20卷,亦散佚, 今存五十馀篇。

  48. 又: 高明,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瑞安(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其弟高旸生于 大德十年(1306)左右,高明的生年当距此不久;卒年有至正十九年(1359)和明初两 说。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是理学家黄潽的弟子。至正五年中进士后,先后任处州录事、 江浙行省椽吏、浙东阃幕(统帅府)都事、福建行省都事等职,官声颇佳。晚年隐居于 宁波城东的栋社,以词曲自娱。另有少量诗文传世。    从高明的诗文中,可以看到他对仕途险恶的认识和对田园生活的留恋,以及对民间 疾苦的了解和同情。另外,他还写了些表彰孝子节妇的诗文。通过宣扬儒家传统道德来 纠正“恶化”的风俗、调和社会矛盾,是高明的一种社会理想,也是他创作《琵琶记》 的基础。 《琵琶记》 “少甚佳人才子,也有神仙幽 怪,琐碎不堪观”,宣称“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 有意识地利用戏剧作为 道德教化的工具。

  49. 高 明 手 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