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1

营养素补充剂

营养素补充剂. 糖类. 能 量. 脂肪. 结构成分. 蛋白质. 化学反应 物理过程. 矿物质. 维生素. 内环境 稳 定. 水. 微量和宏量营养素. 营养素补充剂. 定义: 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为目的 不以提供能量为目的 补充膳食供给的不足 降低发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危险性 形式:胶囊、片剂、冲剂( 20 克)、口服液( 30 毫升) 普通食品一般不得作为营养素补充剂. 与营养素强化剂的区别. 以食物为对象和载体 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加入食物 食物和营养素品种的使用范围和剂量有特定限制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营养素补充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营养素补充剂

  2. 糖类 能 量 脂肪 结构成分 蛋白质 化学反应 物理过程 矿物质 维生素 内环境 稳 定 水 微量和宏量营养素

  3. 营养素补充剂 • 定义: 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为目的 不以提供能量为目的 补充膳食供给的不足 降低发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危险性 • 形式:胶囊、片剂、冲剂(20克)、口服液(30毫升) • 普通食品一般不得作为营养素补充剂

  4. 与营养素强化剂的区别 • 以食物为对象和载体 • 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加入食物 • 食物和营养素品种的使用范围和剂量有特定限制 • 针对特定人群的营养问题,如母乳化奶粉 • 针对全民普遍存在的某些特定营养问题,如碘盐

  5. 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的区别 • 不能声称营养素补充以外的保健功能 • 不需要进行特定保健功能评价试验 • 营养素的品种和用量有明确限制 • 营养素的原料来源有特殊限制 • 适宜人群更明确具体

  6. 配方及配方依据 • 营养学基础知识 • 营养素供给和缺乏状况 • 剂量的计算 • 文字的组织

  7. 配方成分 • 营养素补充品种:维生素和必需矿物质元素 • 加工需要的辅料:以满足产品工艺需要或改善产品色香味为目的,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8. 可以补充的营养素品种 • 维生素:A、D、E、K、B1、B2、pp、B6、B12、叶酸、泛酸、胆碱、生物素、C、胡萝卜素 • 矿物质:钙、镁、钾、铁、锌、硒、铬、铜、锰、钼

  9. 不适宜补充的营养素 • 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等 • 碘:普及碘盐政策 • 膳食纤维、磷、钠、氟、钴、镍、锡、硅、钒、砷、硼、锶、锂等。人群营养水平良好,没必要补充;科学认识不足、安全有效摄入量不明确。 • 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等 • 植物化学成分

  10. 配方依据 • 补充目的 • 各种人群的营养素供给水平 • 不同人群营养素缺乏情况 • 拟补充营养素的功能 • 拟补充营养素的剂量 • 有关的科学文献依据

  11. 补充营养素的意义 缺乏病 慢性病 • 微量营养素缺乏病(坏血病、营养性贫血、神经管畸形、赖皮病、克山病) • 有关的慢性病(抗氧化、动脉粥样硬化、癌症、免疫、衰老、血液稳态、神经系统功能等)

  12. 补充目的 • 预防营养缺乏 • 降低发生某些慢性推行性疾病的危险性 • 补充膳食供给的不足 • 特定维生素和矿物质 • 不提供能量

  13. 任何补充品不能替代膳食的营养功用 • 遗传使然(人类进化的历史上,食物一直是人类获取营养、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唯一途径) • 宏量营养素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 微量营养素的安全途径 • 科学未认识的微量营养素

  14. = 健康的基础 •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 预防缺乏病 • 降低发生有关慢性病风险

  15. 营养素推荐参考摄入量(RNI) • 指导个体和群体安全摄入各种营养素 • 预防营养素缺乏或过多的危害 • 根据现有科学知识制定 • 特定年龄、性别、生理特点、劳动状况的健康人 • 满足多数人营养需要的每日参考值

  16. RNI在人群分布中的定位

  17. 推荐膳食营养素供给量的个人应用 • 推荐膳食供给量保证98%的人能够取得所需的营养素供给 • 摄入量<推荐膳食供给量,并不意味着缺乏,只是存在缺乏的可能性 • 摄入量=推荐膳食供给量,也有较小的可能性发生摄入不足

  18. 个体营养需要量的差异 RNI 个体营养需要量

  19. 营养供给的时间概念 • 推荐供给量以“日”为单位给出,以便于计算 • 有些营养素应以几天到几周取平均值计算供给量 • 有些营养素应以几周到几月取平均值计算供给量

  20. 体内储存少短时间摄入不足造成缺乏 排泄快、体内储存少的营养素应保持相应短的供需平衡时间 如维生素B1、B2、C

  21. 体内储存多需较长时间摄入不足才可造成缺乏 排泄慢、体内储存多的营养素应保持相应长的供需平衡时间 如维生素A、维生素B12、铁等

  22. 每日营养素膳食参考摄入量DRI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 估计平均需要量(EAR) • 推荐膳食供给量(RNI) • 适宜摄入量(AI) • 可耐受安全摄入上限(UL)

  23. 安全摄入上限 •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种营养素的最高量 • 每日最高耐受量包括每日该营养素从膳食、强化食品和补充剂等所有来源的总量 • 对绝大多数人不致于损害健康 • 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不一定向该营养素最高耐受量靠拢,以达到补充效果为目的

  24.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 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 • 一般健康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不致于损伤健康 • 摄入量超过UL时发生毒副作用危险性增加 • 许多营养素没有足够的资料来制定其UL,没有UL并不 意味着过多摄入没有潜在的危害

  25.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 如果某营养素毒副作用与摄入总量有关,UL据食物、饮水及补充剂提供的总量而定。 • 如果毒副作用仅与强化食物和补充剂有关,UL据强化剂 和补充剂,而不是总摄入量而定

  26. 我国一些营养素的UL

  27. 其他国家营养素的UL

  28. 营养素摄入不足和过多的危险性图解

  29. 营养素摄入不足和过多的危险性 • 长期摄入某种营养素不足就有发生该营养素缺乏症的危险; • 当摄入量达到RNI水平时,几乎所有的个体都没有发生缺乏症的危险;继续增加摄入量不会带来更多好处 • RNI---UL间为安全摄入范围;发生缺乏和中毒的危险性均小 • 摄入量不超过UL水平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超过UL水平,产生毒副作用的可能性增加

  30. RNI AI DRI各指标间的关系 EAR • RNI有分布信息 • AI是一个粗略的估计 UL

  31. 复合微量营养素制剂的安全性和应用 • 剂量设计基于普通成人每日各种营养素推荐供给量 • 特定营养素补充每日限一个品牌的一个品种 • 两种以上制剂混合食用,可造成一种或多种营养素过量摄入

  32. 复合营养素与单一营养素补充剂 • 复合微量营养素补充重点在全面补充膳食的不足,更适用于一般人群,安全的考虑更突出 • 单一或选择性品种微量营养素补充剂 针对特殊人群的特殊营养问题 针对大众人群普遍存在的特殊营养问题 补充的营养素结合针对的营养问题和缺 乏情况

  33. 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和供给水平 • 不同年龄、性别 • 不同生理期:青春期、妊娠、哺乳、更年期 • 不同地区:南方、北方、农村、城市、高原、沿海、特殊地质地区(低/高硒) • 各种特殊人群:运动健身爱好者、特殊作业者、旅游者、学生、病人?

  34. 补充营养素应有针对性 • 婴幼儿:提倡通过普通食品和强化食品满足营养需要。钙、铁、维生素A、D、C • 儿童青少年:钙、铁、锌、维生素D、A、叶酸、B12、B1、B2 • 孕妇:钙、铁、维生素D、叶酸、B12 • 老年人:钙、铁、锌、硒、铬、维生素E、C、D、叶酸、B12

  35. 剂量的设计 • 了解从膳食中获得的平均摄入量 • 与每日最高耐受量进行比较 • 得出两者之差的量后,根据该营养素副作用或毒性大小,再打一个折扣 • 副作用大的折扣大一些,副作用小的折扣可以小一些 • 最后选择该补充多少量,以使每一日该营养素摄入量在适宜水平之内

  36. 剂量 • 配方量:稳定性检测结果范围内 • 标示值:稳定性检测结果范围内 • 质量标准:包含配方量和标示值

  37. 普通成人的剂量 • 营养素补充剂量:表1为成人允许范围 • 低于低限有可能起不到补充的作用 • 低于低限有可能补充过量 • 高限不应理解为允许添加的最高剂量 • 高限不应作为标示的剂量

  38. 未成年人、孕妇、乳母的适宜补充剂量 • 相当于规定的推荐摄入量或适宜摄入量的1/3到2/3 • 不到1/3量,有可能起不到补充的作用 • 超过2/3量,对于有些营养素来说,有可能引起过量的危害 • 各种营养素之间需要相互平衡 eg. 钙摄入量过多,影响铁的吸收。维生素C、E以及硒,在抗氧化过程中互相协调作用,单个营养素用量过多,产生营养素之间的不平衡

  39. 配方依据的建议表达方式

  40. 质量控制范围 • 包含配方量和标示值 • 成人表1,其他1/3RNI-RNI • 设置高限和低限范围值,不宜采用大于一定数值 • 根据保质期的损耗设置高限和低限 • 设计依据:稳定性试验研究和文献报道

  41. 某些营养素的单位换算 • 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视黄醇当量 • 维生素E:生育酚当量 • 维生素D:国际单位—微克 • 叶酸:叶酸当量 • 烟酸:烟酸当量

  42. 食物中视黄醇当量的换算

  43. 食物中生育酚当量的换算

  44. 维生素D、叶酸、pp • 维生素D:1国际单位=40微克 • 叶酸当量(DEF): • DEF = 膳食叶酸 +(1.7  叶酸补冲剂) • pp:烟酸当量 = 盐酸 + 色氨酸/60

  45. 原料 • 合成 • 天然 • 纯度 • 原则上没有热量和其他功效成分 •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强化剂国家标准范围内

  46. 适宜使用的营养素原料 • 合成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 天然维生素E、胡萝卜素,高纯度 • 从食物的可食部分提取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不得含有达到作用剂量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47. 目前尚不宜使用的营养素原料 • 营养素含量低:蛋壳粉 • 含有其他功效成分的食品原料:珍珠粉、牡蛎粉 • 影响营养素吸收利用的原料:皂化钙

  48. 螯合/络合元素 • 氨基酸钙、有机酸钙 • 血红素铁、枸橼酸铁、EDTA铁 • 吸收率高 • 剂量?安全?

  49. 有机元素化合物 • 烟酸铬、吡啶甲酸铬 • 硒酵母、硒蛋氨酸 • 价态 • 分子量—元素含量

  50. 辅料 • 以提高产品工艺性能为目的:酪蛋白钙肽(CCP) • 符合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要求 • 不得具有其他保健功能,例如: 1克奶粉,功效成分达不到有效剂量 1克珍珠粉,含有有效的功效成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