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隋唐时期)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隋唐时期). 一、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及城市概况 二、隋唐长安城 三、隋唐洛阳城 四、隋唐时期其他城市 五、隋唐时期城市建设总结 六 中国城市发展期第二阶段城市建设取得的成就.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一、社会背景及城市概况. 隋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大约 400 年间国家割据分裂和长期战争的局势,国家处于难的统一与和平期,国内各民族关系进一步融洽,国内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有所恢复,沟通了大运河,隋文帝杨坚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隋唐时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隋唐时期) 一、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及城市概况 二、隋唐长安城 三、隋唐洛阳城 四、隋唐时期其他城市 五、隋唐时期城市建设总结 六 中国城市发展期第二阶段城市建设取得的成就

  2.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一、社会背景及城市概况 • 隋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大约400年间国家割据分裂和长期战争的局势,国家处于难的统一与和平期,国内各民族关系进一步融洽,国内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有所恢复,沟通了大运河,隋文帝杨坚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

  3.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 李渊父子取代了农民起义的成果,建立了唐朝。从唐太宗(贞观)到唐玄宗(开元)百余年间,经济空前繁荣,文化高度发展。唐代在隋朝大兴城和洛阳城的基础上,发展建成了东、西都城长安与洛阳,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其规划布局,严整的坊里,市肆制度,对后代和日本城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 南北朝后,中国的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分离。经济中心已转移到江南江淮一带,政治中心在北方,隋炀帝修大运河的修建沟通了南北交通,解决了关中对江淮地区物质大量需求的流通问题,同时运河沿线的一些重要城市随之发展,如“淮(安)、扬(州)、苏(州)、杭(州)”当时号称四大都市。 • 随着唐代国际交通的发展,这一时期除佛教之外,一些西方宗教也传入中国,如伊斯兰教、景教、摩尼教等,再加上统治阶级对中国原有道教得提倡,各城市宗教建筑异常活跃。长安洛阳城中大量占地很大得寺院。宗教也影响了一些建筑形式。 • 唐朝中叶,特别是“安史之乱”以后,国力渐衰,最后在一系列农民起义过程中被推翻,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使城市和建筑的发展又陷入停滞状态。

  4.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二、隋唐长安城——宇文恺主持修建 1营建原因 • 1.1建都长安地区的原因 •  现实:长期混战使前朝的邺城、洛阳等城均以严重破坏;没有一个城市建筑基础较好的城市可以改造,都城新建已成事实。 •  社会及政治:江南初定,政治统治还不够巩固,而关中地理位置险要。北可御突厥,西扼巴蜀要道,东可出潼关控制黄河中下游; •  军事:隋朝势力在关中。 • 1.2在长安地区新建都城的原因 •  汉长安城历经破坏,难于修复,且汉长安城为进行整体的规划,使得防御和管理不便,另外水质受到污染,不能居住。 •  为体现新王朝的新气象;

  5.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2形制与规模 • 2.1城市南对终南山和子午谷,北临渭水东有浐水、灞水以及汉代漕渠,城西一片平原。东北位于龙首原南部,地势较高。东南部伸入曲江池及较大起伏的丘陵地区。

  6.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 2.2 隋唐长安城外部廓城呈方形,东西较长,南北稍短。虽因曲江池而至东南角城曲折缺角状,东北偶增建大明宫而突出,但整体形制颇为规整。 • 2.3 据考古实测,外郭城东西广9721米,南北广8651.7米,不算大明宫,总面积达81km2总人口百万以上,人口毛密度约为120人/公顷。为当时古代世界最大的城市。

  7.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 2.4大兴城所在地,从南到北,有自然形成的六条坡岗,宇文恺设计大兴城市有意把“六坡”视为“乾之六”,于是九二置宫阙,以当帝王之居,九三立百司,一应君子之数,九五位贵,不欲常人居之,故置玄都观,兴山寺以镇之。

  8.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3城市总体布局 3.1继曹魏之后第一个平地新建的都城,采用郭城——皇城——宫城三道城墙的布局模式。沿袭城郭之制,内城分为皇城和宫城两部分。皇城与宫城并列居城北,皇城与宫城南面,按照前朝后寝布置,被郭城三面包围; 郭城 宫城 皇城

  9.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3.2皇城:按礼制秩序设置文武官署、社稷坛、宗庙(左祖右社)、官营手工作坊以及驻军;城北为禁苑。宫城与皇城之间有很宽的道路相隔;

  10.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3.3宫城:宫城由太极宫、东宫、掖庭宫组成,主要宫殿座北朝南;宫城外东北建大明宫。皇城的东南外还有供王子居住的兴庆宫;

  11.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3.4 轴线:早期四面各设三城门,除明德门为一门五道制外,其他门均未一门三道制。后新建大明宫后新开丹凤、建福门,与此同时西边也新开景耀门、光华门。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以宫城正门承天门为起点,经皇城南面正门朱雀门和朱雀门所对的朱雀大街,一直延伸到外城南面正门明德门;两条横轴,在朱雀门和承天门处与纵轴线丁字相交;

  12. 西市 东市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3.5市:设东西两市,东市为国内经营场所,西市为国际经营场所; 3.6居住:实行严格的里坊制,全城分为108个坊里,规模较大,坊里有五种规模,最大约80公顷,主要是由干道划分形成的。坊里周围有坊墙,高约2米,坊内为一字形道路时设二个坊门,坊内为十字形道路时开四个坊门;里坊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日出开坊门,日落时击鼓避坊门。

  13.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3.7道路:道路系统为严整的方格网状,郭城由十一条南北道及十四条东西道组成。分主次干道,道路宽度不一,路面材料不同。

  14.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3.8水系:全城为分东西两区开槽永安、清明、龙首三条水渠;城市水系不但为饮水,同时用于园林绿化,后来水系也起到运输的作用。

  15. 北部禁苑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西内苑 3.9禁苑区:禁苑于宫城之北,北面濒临渭水,有很强的防御功能。 此外有西内苑、东内苑和城东南的芙蓉园。唐代皇家园林的面积虽然比汉代有所减少,但内容更加丰富,园中的功能分区更加显著,除射猎外,还强化了游玩、聚会、学习、避暑、运动等新功能。 东内苑 芙蓉园

  16.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4城市特点 4.1继承了礼制营建制度的传统,沿袭城郭之制,中轴对成,宫城居中,左祖右社,前朝后寝,成为中国古代严禁都城的典范; 4.2加强了宫城的防御功能,专设皇城,凸显其以政治职能为核心。 4.3采用更为封闭、严格的里坊制度。 4.4集中设市,反映了商业并不发达,都城已经不再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17.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5隋唐长安城的意义 隋唐长安是古代严整布局的都城的典型;隋唐长安的规划对以后国内外的城市规划有较大的影响,如隋唐东都洛阳、宋代东京汴梁、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等都是仿长安城的布局。

  18.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19.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三、隋唐洛阳城 1历史沿革 洛阳在很长时间里是好几个城市的都城,汉魏洛阳城在南北朝的战争中屡遭破坏。隋唐时期已经残破不堪。南北朝后期,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逐渐转入淮江一带,大运河(大运河由泗州(在今安徽省内)到汴州(今开封)入黄河,经三门峡天险到达长安)成为连接南北的交通主线,洛阳叫长安交通优势大,为长安提供经济保障。另外洛阳更接近江淮,山东(太行山以东)便于在军事上加强对这一带的控制。因此洛阳在隋唐时期长期成为陪都或是两京并置。隋炀帝大规模新建洛阳城,由杨素、宇文恺主持修建,称西京。

  20.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2城市总体布局及特征 “前直伊阙,后居邙山,左瀍右涧,洛水贯其中” 2.1形制和规模 全城面积约5300公顷,东西平均长7000米,南北长7300米,基本是正方形。西南角顺应洛河河道,城墙部分弯曲。呈不对称布局。

  21.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宫城 皇城 2.2皇城和宫城 皇城、宫城位于全城西北角,宫城位于皇城北半部,地势较高,宫城居高临下体现帝王权威的思想。皇城南面临洛河,以西是禁苑区(占了涧河以西整个冲积平原,禁苑围墙长达229里138步),大部分位于洛河西岸的冲积平原上,

  22.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2.3坊里 洛河将城分为南北二部分,北部29个坊,南面有78个坊,共计107个坊,形状都很方正规则,除少数是200米×450米外,大部分是450米×450米的正方形,坊内有十字形道路,坊有坊墙。里坊管理严格。

  23. 北市 南市 西市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2.4道路系统 采用传统的经纬涂制道路布局。全城道路按功能分为三级,即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正对宫城主要城门的南北大街是全城主干道。以对着各城门的道路为次干道形成骨架,和划分坊里的支路形成方格形路网,由于整个城市布局不对称,道路网不完全对称。 2.5市肆 共有三个集中的市,位置不对称,且与渠道连通。

  24.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四、隋唐时期其他城市 1唐代商业城市——扬州 1.1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开始在此筑沟城,后楚国在此筑广陵城;隋代改称扬州,设扬州总管府;唐代在此设大都府,成为淮南的政治中心。 1.2唐代的扬州分为子城和罗城,北面为子城,又称衙城,是衙署集中的地区;南面为罗城,又称大城,是居住区、商业、手工业区。 1.3子城南墙与罗城北墙相接,成为罗城西北角上的突出部;城墙为土筑,有两重城墙,城门及城墙转角处用砖包砌,四周有城壕。 1.4实行里坊制,将居民区和商业区置于封闭的里坊中,实行宵禁,但晚唐时期扬州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里坊制的束缚。

  25.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2隋唐时期一般州县——高昌城 2.1古称西昌,唐带疆域。分为外城——内城——宫城。 2.2外城近似方形,四面城墙弯曲,西北角内凹,东西墙体保存完好,城墙修筑马面,夯土筑城,城门有的设有瓮城; 2.3内城在中央,南、西城墙保存下来,内城中偏北有一不规则的圆形小堡垒,西北有高台建筑物,与宫城中轴线上的建筑相对。 2.4宫城在城市北部呈长方形,宫城北墙为外城北墙,城内殿基较多。 居住采用土坯或垒土成墙或窑洞形式。

  26.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3隋唐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城市——统万城 统万城位于陕西靖边县东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16国中的夏国都城,是中国最早用三合土筑的城。遗址现状为东西两城并列,其南沿无定河北岸边有外廓。城池由东城、西城和外廓组成,有三重城墙,全城呈长方形,中间由一道城墙分隔为两部分;城墙基本笔直,直角相交,城的四角有突出的角墩;城墙四周筑有密排的马面,部分马面内还建有仓库。 统万城城墙坚固,用砂、石灰、粘土混合夯筑而成,夯层均匀紧密,每隔一定高度平铺一层水平木骨,极为坚固。基本布局沿用汉民族的规划制度,宫城居中,左祖右社,还修建了明堂、花园等。

  27.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五、隋唐时期城市建设总结 1城市发展特征 1.1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我国城市发展,一个首要特点是发展和分布重心南移――发展上呈“南升北降”的太势,分布上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沿大运河城市发展轴线初见端倪。 1.2东南沿海港市兴起。 当时兴起的港市在长江以南者除交州、广州之外,有广东的潮州,福建的泉州、福州,浙江的温州、明州(宁波);长江以北者有:扬州、山东半岛南部的密州,北部的登州(蓬莱)与莱州,渤海湾北部的平州(河北卢龙),以及辽东半岛南端的都里镇(今旅顺附近)。其中以交、广、扬、泉最重要,称四大港市;次一等的为明州与蓬莱,其他地位较轻,均属于小港口。

  28.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2城市建设特征 2.1城市类型丰富,数量较多,规模较大; 2.2中轴线由局部发展到全城,形成纵贯全城严禁对称布局的空间形态,皇城前朝后寝、严格的分区布置的格局; 2.3道路网由简单的、不甚严格的方格状演变为复杂的、十分完善的棋盘状结构,“坊”的排列也随之从不规整发展为整齐划一的形态,严格采用里坊制。 2.4市场位置从城北移迁到城南,形成“前市后朝”的布置格局,集中设市、统一管理; 2.5 城市物资要素中,寺庙建筑尤其是佛寺建筑大量增加[ ]。 2.6府州城市一般由子城和罗城组成;

  29. 第五讲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期第二阶段(下) 六 中国城市发展期第二阶段城市建设取得的成就 • 总结前期封建社会城市规划革新探索的经验,根据社会演进趋势,吸取“秦制”精华,进一步丰富营国制度传统,使封建社会城市规划制度益臻成熟。 • 改革释放分区规划体制及释放规划制度,并进而探索城市规划结构的革新,为扩大市场,繁荣城市商品经济创造条件。 • 按照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增建城市,发展市镇、草市,并调整城市分布布局,加速城市化进程。 • 充实提高经济分区城市群体组织网络的规划水平。

  30.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期第一阶段 作业 • 图解隋唐长安城,总结其城市建设的特点。阐述建设年代,消亡、衰败的年代及原因。 • 图解隋唐洛阳城,总结其城市建设的特点。阐述建设年代,消亡、衰败的年代及原因。 • 总结发展期城市建设的总体特征。 • 从周王城的形制中解读《周礼 考工记》的思想内涵,并阐述《周礼 考工记》的核心思想。 • 名词解释:城、郭、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