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在认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的基础上,了解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理解和掌握党和毛泽东关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改造的理论和政策,明确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难点: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miles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 教学目的 • 通过本章学习,在认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的基础上,了解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理解和掌握党和毛泽东关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改造的理论和政策,明确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伟大意义。

  3. 重点难点 • 重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 难点: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4.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949年——1956年) 1、性质:向社会主义过渡,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它是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既有资本主义因素,也有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因素占领导地位。

  5. 2、特点: (1)政治上: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2)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并存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 (3)文化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6.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份

  7. 3、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 1949、10——1952年底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 1953年——1956年,国内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外部是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8. 4、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条件 (1)、国营经济占主导(国家没收了官僚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在华的所有资产,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无法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都是轻工业)。 (2)、主要矛盾决定的,社会主义的因素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 (3)、国际原因(苏联的影响,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孤立) ( 4)、中国共产党的追求。

  9. 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10. 二、党在过渡过期的总路线 1、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条件。 2 、中国何时过渡、怎样过渡的设想。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内容。

  11.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概括为“一化三改”,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体两翼”。

  12. 工 业 化 农 业 总路线 三大改造 手 工 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13. 4、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 第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能性 第一,国营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第二,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第三,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1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完成) A、走互助合作道路 B、原则:国家帮助,典型示范,自愿互利 C、阶段: 生产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 十几户 几十户 一百多户 互相帮助 土地入股 平均分配 (大锅饭,公共食堂) 手工业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

  15. (1)和平赎买 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2)基本道路 第一,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了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个阶段。 第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等。分配上实行“四马分肥”。 第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它经过了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两个阶段。分配上实行5%的定息。 • 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完成)

  16. 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初级形式 统购包销 委托经销代销 改造形式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高级形式 全行业公私合营

  17. 资本家红利 国家税收 企业公积金 职工福利 四马分肥 国家税收:34.5% 职工福利:15% 企业公积金:30% 资本家红利:20.5%

  18.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在内容上包括两个方面:对企业的、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 企业、制度的改造 和平改造内容 人 的 改 造

  19. 目的:私营经济——国营经济 在党和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的指引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展顺利。到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的99%,私营商业的82.2%分别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20.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 (二)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

  2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22. 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以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仍将继续发挥作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自己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这些规定充分表明我们国家的性质是人民民主国家,人民行使权力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是任何资本主义民主所无法比拟的。

  23. 3、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被清除出中国大陆 官僚资产阶级——在中国内地被消灭 地方和富农——被改造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民族资产阶级——被改造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工人阶级——国家的领导阶级 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社会主义集体劳动者 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 ——劳动人民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4、主要矛盾已经转变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基本上解决,人民对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24.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 1956年1月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得到解放,为迅速发展工业和农业生产创造社会条件。” •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 4、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 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