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2

第 18 章 非金属元素小结

第 18 章 非金属元素小结. 18-1 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性质 18-2 分子型氢化物 18-3 含氧酸 18-4 非金属含氧酸盐的某些性质 18-5 P 区元素的次级周期性 自学练习题. 18-1 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性质. 问题: 1. 非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和氧化态表现上有何特征? 2 . 非金属单质有几种结构类型? 3 . 非金属单质在形成化合物时有哪些主要性质?. 准金属. 非金属. 金属.

milly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 18 章 非金属元素小结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8章 非金属元素小结 18-1 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性质 18-2 分子型氢化物 18-3 含氧酸 18-4 非金属含氧酸盐的某些性质 18-5 P区元素的次级周期性 自学练习题

  2. 18-1 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性质 问题: 1. 非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和氧化态表现上有何特征? 2.非金属单质有几种结构类型? 3.非金属单质在形成化合物时有哪些主要性质?

  3. 准金属 非金属 金属

  4. 非金属占22种(金属约为90种,非金属22种)。无机物大都同非金属有关,如酸和盐。无机酸分为无氧酸和含氧酸。即一些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及非金属氧化物的水合物。非金属占22种(金属约为90种,非金属22种)。无机物大都同非金属有关,如酸和盐。无机酸分为无氧酸和含氧酸。即一些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及非金属氧化物的水合物。    在周期表的右侧,斜线将所有化学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有B、Si、As、Se、Te五种准金属)两个部分。将元素分为这两大类的主要根据是元素的单质的性质。

  5. 金属一般电离势低、有光泽、易导电和导热、有可塑性;非金属一般电离势高、其晶体一般不导电、不反射光、也不容易变形。斜线附近的元素如B、Si、Ge、As、Sb、Se、Te和Po等为准金属,它们既有金属的性质又有非金属的性质。金属一般电离势低、有光泽、易导电和导热、有可塑性;非金属一般电离势高、其晶体一般不导电、不反射光、也不容易变形。斜线附近的元素如B、Si、Ge、As、Sb、Se、Te和Po等为准金属,它们既有金属的性质又有非金属的性质。   如果不算准金属,非金属只有17种,所以在金属与非金属之间没有截然的界线。

  6. 18-1 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性质 1. 非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和氧化态表现上有何特征? • 电负性大,价电子多 • 半径小,易获得电子 • 显负价,为N-8,N为族数

  7. 18-1 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性质 2.非金属单质有几种结构类型? 分子晶体或原子晶体——共价特征。 • 单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稀有气体); • 双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卤素、O2、N2); • 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硫、磷等); • 巨型大分子(原子晶体)构成的单质(碳、硅等)。

  8. 18-1 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性质 3.非金属单质在形成化合物时有哪些主要性质? • 易形成单或多原子阴离子(S2-、Sx2-); • 氧化物多为酸性,易与碱形成含氧酸盐 • 单质不易与水(F2除外)、稀酸作用,可与氧化性酸及碱作用。P604反应式。

  9. 18-2 分子型氢化物 问题: 1.分子型氢化物有哪些主要性质?其变化规律怎样? 2. 影响无氧酸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为什么酸性:HF<HCl<HBr<HI ? H2O<HF?

  10. 18-2 分子型氢化物 1.分子型氢化物有哪些主要性质?其变化规 律怎样? 热稳定性:电副性差Δx越大,氢化物约稳定。 还原性:稳定性越小的氢化物还原性越强。 可被O2、Cl2、高价金属离子、氧化性含 氧酸盐氧化。 酸碱性:与给出和接受质子的能力有关。 HX是酸、NH3是碱、CH4非酸非碱、 H2O既酸又碱。

  11. CH NH H O HF 4 3 2 SiH PH H S HCl 4 3 2 GeH AsH H Se HBr 4 3 2 SnH SbH H Te HI 4 3 2 变化规律: 稳定性减弱 还原性增强 水溶液酸性增强 分子极性减小, 沸点升高 稳定性增强 还原性减弱 水溶液酸性增强 极性增大,沸点升高 因氢键反常

  12. 分子 偶极矩m/D 分子 偶极矩m/D HF 1.92 H2O 1.85 HCl 1.08 H2S 1.10 HBr 0.78 NH3 1.48 HI 0.38 CH4 0 氢化物的分子构型不同

  13. 无氧酸的强度取决于下列平衡: HA+H2O H3O++A- 常用KӨa或pKӨa的大小来衡量其酸碱性。

  14. 18-2 分子型氢化物 2. 影响无氧酸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为什么酸性:HF<HCl<HBr<HI ? H2O<HF? • 影响因素:键能和电子亲合能。 即与H直接相连的非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云密度,若该原子的电子云密度越大,对质子的吸引力越强,酸性越小,反之则酸性越大。

  15. 因为电子亲合能F>OH-,所以酸性H2O<HF • 因为键能为HF>HCl>HBr>HI, 所以酸性: HF<HCl<HBr<HI

  16. 18-3 含氧酸 问题: 1. 非金属元素的含氧酸是怎样形成的? 2. 影响非金属元素含氧酸酸强度的因素有哪些?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有哪些变化规律? 3.如何根据鲍林规则判定含氧酸的酸强度? 4.非金属元素的含氧酸在键型及结构上有哪些特点和规律?

  17. 18-3 含氧酸 1. 非金属元素的含氧酸是怎样形成的? 非金属元素氧化物的水合物——含氧酸可看成含有一个或多个OH基团的氢氧化物,即R(OH)n。作为这类化合物的中心原子R,它周围能结合多少个OH,取决于R+n的电荷数及半径大小。

  18. 通常R+n的电荷高,半径大时,结合的OH基数目多。当R+n的电荷高且半径小时,例如Cl+7应能结合七个OH基,但是由于它的半径太小(0.027nm),容纳不了这许多OH,势必脱水,直到Cl+7周围保留的异电荷离子或基团数目,既能满足Cl+7的氧化态又能满足它的配位数。处于同一周期的元素,其配位数大致相同。通常R+n的电荷高,半径大时,结合的OH基数目多。当R+n的电荷高且半径小时,例如Cl+7应能结合七个OH基,但是由于它的半径太小(0.027nm),容纳不了这许多OH,势必脱水,直到Cl+7周围保留的异电荷离子或基团数目,既能满足Cl+7的氧化态又能满足它的配位数。处于同一周期的元素,其配位数大致相同。

  19. 18-3 含氧酸 2. 影响非金属元素含氧酸酸强度的因素有哪些?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有哪些变化规律?

  20. 在化合物R(OH)n中,可以有两种离解方式: R(OH)n→R(OH)n-1 + OH- 碱式离解 R(OH)n→RO(OH)n-1 + H+ 酸式离解 R(OH)n按碱式还是按酸式离解,主要是看R-O键和O-H键的相对强弱,若R-O键弱,就进行碱式解离,若O-H键弱时就进行酸式解离。 R-O与O-H键的相对强弱又决定于“离子势”——阳离子的极化能力。

  21. R(OH)n中R半径小电荷高,对氧原子的吸引力强,R-O键能大,则R(OH)n主要是酸式解离,显酸性。反之亦然。

  22. 影响含氧酸强度的直接因素是与质子相连的原子即氧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凡有利于原子电子密度减小的因素都有利于酸性增强。影响含氧酸强度的直接因素是与质子相连的原子即氧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凡有利于原子电子密度减小的因素都有利于酸性增强。 中心原子R的 电负性、半径、氧化值 羟基氧的 电子密度取决于 非羟基氧的数目

  23. 若 R 的电负性大、半径小、氧化值高则羟基氧电子密度小,酸性强;非羟基氧的数目多,可使羟基氧上的电子密度小,酸性强。例如: H4SiO4 H3PO4 H2SO4 HClO4 R电负性 1.90 2.19 2.58 3.16 半径 氧化值 非羟基氧 0 1 2 3 酸性

  24. 酸性 HClOHClO2HClO3HClO4 N(非羟基氧) 0 1 2 3 < < < > 酸性 HClO4 HNO3 电负性 3.16 3.04 N(非羟基氧) 3 2 酸性 H2S2O7 H2SO4 N(非羟基氧) 2.5 2 > 缩和程度愈大,酸性愈强。

  25. 含氧酸酸性变化规律: 同周期从左到右酸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酸性减弱,同一元素氧化数高酸性强,非羟基氧数多酸性强。

  26. N=0 弱酸 ( ≤10-5) HClO,HBrO N=1 中强酸 ( =10-4~10-2) H2SO3,HNO2 N=2 强酸 ( =10-1~103) H2SO4,HNO3 N=3 特强酸 ( >103) HClO4 18-3 含氧酸 3.如何根据鲍林规则判定含氧酸的酸强度。 Pauling规则(半定量):

  27. 可以用Ka或pKa值衡量含氧酸的强度。   酸式电离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元素R吸引羟基氧原子的电子的能力。如果R的电负性大,R周围的非羟基氧原子(配键电子对偏向这种氧原子使R的有效电负性增加)数目多,则R原子吸引羟基氧原子的电子的能力强,从而使O-H键的极性增强,有利于质子H+的转移,所以酸的酸性强。

  28. 含氧酸HnROm可写为ROm-n(OH)n,分子中的非羟基氧原子数N=m-n鲍林(Pauling,L.)归纳出:含氧酸HnROm可写为ROm-n(OH)n,分子中的非羟基氧原子数N=m-n鲍林(Pauling,L.)归纳出: (1)多元含氧酸的逐级电离常数之比约为10-5,即KӨal:KӨa2:KӨa3…≈1:10-5:10-10…,或pKӨa的差值为5。例如:H2SO3的KӨa1=1.2×10-2,KӨa2=1×10-7。 (2)含氧酸的KӨa1与非羟基氧原子数N有如下的关系: KӨa1≈105N-7,即:pKӨa1≈7-5N

  29. 18-3 含氧酸 4.非金属元素的含氧酸在键型及结构上有哪些特点和规律? • 第二周期:sp2杂化 平面三角形 除σ键外,有p-pπ及πab • 第三周期:sp3杂化,四面体,除σ键外(R O配键)外,有d-pπ • 第四、五周期sp3或sp3d2四面体或八面体结构 , σ键。

  30. 第2周期的成酸元素没有d轨道,中心原子用sp2杂化轨道分别与3个氧原子形成健。这些中心原子R的一个空2p轨道和氧原子有电子的2p轨道形成离域键。RO3n-离子都是46大键,为平面三角形(NO3-、CO32-)。第2周期的成酸元素没有d轨道,中心原子用sp2杂化轨道分别与3个氧原子形成健。这些中心原子R的一个空2p轨道和氧原子有电子的2p轨道形成离域键。RO3n-离子都是46大键,为平面三角形(NO3-、CO32-)。

  31. 第3周期的成酸元素原子的价电子空间分布为四面体。形成的RO4n-为正四面体。在SiO44-中,Si原子以sp3杂化轨道与4个氧原子形成4个键。氧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与R形成d-p键。第3周期的成酸元素原子的价电子空间分布为四面体。形成的RO4n-为正四面体。在SiO44-中,Si原子以sp3杂化轨道与4个氧原子形成4个键。氧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与R形成d-p键。 Cl

  32. 第4周期元素的含氧酸与第3周期元素含氧酸的结构相似,价电子对为四面体分布,元素的配位数为4。至于第5周期的元素,其中心原子R的半径比较大,5d轨道成键的倾向又较强,它们能以激发态的sp3d2杂化轨道形成八面体结构,配位数为6,也可以为4。所以碘有配位数为6的高碘酸H5IO6,还有配位数为4的偏高碘酸HIO4。碲酸的组成式为H6TeO6。第4周期元素的含氧酸与第3周期元素含氧酸的结构相似,价电子对为四面体分布,元素的配位数为4。至于第5周期的元素,其中心原子R的半径比较大,5d轨道成键的倾向又较强,它们能以激发态的sp3d2杂化轨道形成八面体结构,配位数为6,也可以为4。所以碘有配位数为6的高碘酸H5IO6,还有配位数为4的偏高碘酸HIO4。碲酸的组成式为H6TeO6。

  33. 18-4 非金属含氧酸盐的某些性质 1.影响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盐溶解性、水解性、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盐在溶解性、水解性、热稳定性方面有哪些规律? 2.非金属元素的含氧酸及其盐的氧化还原性有哪些规律?影响非金属元素的含氧酸及其盐的氧化还原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4. 18-4 非金属含氧酸盐的某些性质 1.影响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盐溶解性、水解性、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盐在溶解性、水解性、热稳定性方面有哪些规律?

  35. hH -U sH M+X- (s) M+(aq)+X- (aq) 溶解性:   离子化合物的溶解过程,可以认为是晶格中的离子首先要克服离子间的引力,从晶格中解离为气态离子,然后进入水中并与水分子结合成为水合离子。当sH<0则溶解往往易于进行。 M+(g) + X- (g)

  36. 电荷高、半径小,即Z/r值大的离子所形成的盐的晶格能大。但这样的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引力也大。当离子的Z/r增大时,是晶格能和离子水合能哪一个增加得多一些,要看阴、阳离子大小匹配的情况。电荷高、半径小,即Z/r值大的离子所形成的盐的晶格能大。但这样的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引力也大。当离子的Z/r增大时,是晶格能和离子水合能哪一个增加得多一些,要看阴、阳离子大小匹配的情况。 一般规律是:阴阳离子半径相差大的比相差小的易溶,如MgSO4比BaSO4易溶。因为当阴阳离子大小相差悬殊(即r->>r+)时,离子水合作用在溶解过程中居优势,所以在性质相似的盐系列中,阳离子的半径越小,该盐越容易溶解。

  37. 若阴阳离子的半径相差不多,则(Z/r)大的r离子所形成的盐较难溶解,如碱土金属和许多过渡金属的碳酸盐、磷酸盐等;而碱金属的硝酸盐和氯酸盐等易溶。若阴阳离子的半径相差不多,则(Z/r)大的r离子所形成的盐较难溶解,如碱土金属和许多过渡金属的碳酸盐、磷酸盐等;而碱金属的硝酸盐和氯酸盐等易溶。 以上讨论是用sH,实际上严格点应当用sG来讨论

  38. 溶解性一般规律: 含氧酸盐的绝大部分钠盐、钾盐和铵盐以及酸式盐都易溶于水。其它含氧酸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可以归纳如下: 硝酸盐:硝酸盐都易溶于水,且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地增加。 硫酸盐:大部分溶于水,但SrSO4、BaSO4和PbSO4难溶于水,CaSO4、Ag2SO4和Hg2SO4微溶于水。 碳酸盐:大多数都不溶于水,其中又以Ca2+、Sr2+、Ba2+、Pb2+的碳酸盐最难溶。 磷酸盐:大多数都难溶于水。

  39. 水解性:   强酸的阴离子如ClO4-和NO3-等不水解,它们对水的pH值无影响。但是弱酸的阴离子如CO32-及SiO32-等,明显地水解,而使溶液的pH值增大。含氧酸的阴离子的水解强度与其共轭酸的强度成反比。 阳离子的水解能力与离子的极化能力有关。稀有气体构型金属离子的水解程度与它们的离子极化力成正比。即阳离子的Z/r或Z2/r值越大,水解越强。

  40. 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 含氧阴离子的稳定性与其结构和中心原子的电负性、半径、氧化数等有关。  将含氧酸盐加热,它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分解为酸酐和金属氧化物或其它产物。   在常见的含氧酸盐中,磷酸盐、硅酸盐都比较稳定,它们在加热时不分解,但容易脱水缩合为多酸盐,硝酸盐和卤酸盐一般不太稳定,碳酸盐和硫酸盐等居中。

  41. 硫酸盐的分解温度一般在1273K以上。碱金属的硫酸盐在高温下挥发但不分解。硫酸盐的分解温度一般在1273K以上。碱金属的硫酸盐在高温下挥发但不分解。   许多重金属的硫酸盐如CdSO4和PbSO4等,在一般加热条件下都很稳定,所以能用于定量分析。但是氧化态为+III的Al3+、Cr3+和Fe3+的硫酸盐不稳定,在加热时分解为SO3和金属氧化物。

  42. 碳酸盐的分解温度随金属离子不同差别很大。碳酸盐比硫酸盐易分解,产物为CO2和金属氧化物。硝酸盐又比碳酸盐更易分解,产物随金属的活泼性的差异而有亚硝酸盐或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碳酸盐的分解温度随金属离子不同差别很大。碳酸盐比硫酸盐易分解,产物为CO2和金属氧化物。硝酸盐又比碳酸盐更易分解,产物随金属的活泼性的差异而有亚硝酸盐或金属氧化物或金属。 酸式盐同正盐比较,前者往往不及后者稳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