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文法系.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一)宪法的特征 1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要严格、复杂。 2 、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 、宪法的内容比普通法律的内容更具原则性、抽象性.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1 、党的领导原则 2 、人民主权原则 3 、公民权利原则 4 、法治原则 5 、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mi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文法系

  2.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3.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 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4.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 (一)宪法的特征 • 1、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要严格、复杂。 • 2、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3、宪法的内容比普通法律的内容更具原则性、抽象性

  5.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 1、党的领导原则 • 2、人民主权原则 • 3、公民权利原则 • 4、法治原则 • 5、民主集中制原则

  6.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 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宪法、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方面的制度的总称。 •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五)、基本经济制度 • (六)基本经济制度

  7. 五、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一)、公民 • 1、公民 • 宪法第33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 公民: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8. 我国国籍法对国籍的取得作了如下规定 •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的 •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的,具有中国国籍。如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国外的,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则不具有中国国籍。 • 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的,本人出生在中国的,具有中国国籍

  9. 案例:空中分娩一女婴,落地一哭惊四国 • 一位法国孕妇和他的委内瑞拉丈夫搭乘墨西哥航空公司的班机旅行。飞行途中,他们的女儿降生了。根据法、委两国“以出生血统取得国籍”的法律,女婴便具有两个国籍。而墨西哥国籍法规定,凡在本国飞机、船舶上出生的人都拥有墨西哥国籍。更为有趣的是,女婴问世时,飞机正好在英国境内飞行,根据英国的法律规定,凡在英国及英联邦出生的人都拥有英国公民的资格。于是,这幸运的女婴便一下同时具有法国、委内瑞拉、墨西哥和英国四个国籍。

  10.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 1、平等权 • 宪法第33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是宪法的原则,包含以下内容: • 任何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 任何公民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得有法外特权,违法必须予以追究。

  11. 2、政治权利和自由 • 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 •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2)政治自由 • 3)公民有监督权、控告权、检举权、申诉权和取得赔偿的权利

  12.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 3.宗教信仰自由 • 4.人身自由权 • 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 6.社会经济权 • 7.文化教育权 • 8.特定主题全

  13.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 2、遵守宪法和法律 •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 5、依法纳税 • 6、其他义务

  14.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 (三)国务院 •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 • (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六)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 (七)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

  15.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 一、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 • (一)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 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6. 2.民法的基本原则 • (1)平等原则 • (2)自愿原则 • (3)公平原则 • (4)诚实信用原则 • (5)禁止民事权利滥用的原则

  17. (二)民事主体制度 • 1、民事主体的概念 • 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 2.民事主体的分类 • 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18. 自然人是依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自然人是依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 第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第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 第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9.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 其他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组织。 • 它主要包括合伙、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

  20. (三)民事行为制度 • 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领域内基于其意志所实施的能够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 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21.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 2.意思表示真实。 •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22. 代理制度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本人(被代理人)名义向第三人(相对人)进行意思表示或受领意思表示,而该意思表示直接对本人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代理制度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本人(被代理人)名义向第三人(相对人)进行意思表示或受领意思表示,而该意思表示直接对本人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 代理制度可分: • 1、委托代理 • 2、法定代理 • 3、指定代理

  23. (四)民事权利制度 • 民事权利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可分为 • (1)物权 • (2)债权 • (3)知识产权 • (4)继承权 • (5)人身权

  24. (五)民事法律责任制度 • 1.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依照民法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 2、民事责任的种类 • (1)违约民事责任 • (2)侵权民事责任 • 3、民事责任的方式

  25. (六)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 1.诉讼时效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的制度。分为一般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两类。

  26. (七)合同法律制度 • 1、合同的概念 • 2、合同的形式 • 3、合同的类别 • 4、合同的条款 • 5、合同的订立 • 6、合同的效力

  27.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 当事人订立合同的形式有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和其他形式。 • 合同的类别: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 • 承揽合同、技术合同、委托合同、买卖合同

  28. 合同的条款 • (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 (2)标的; • (3)数量; • (4)质量; • (5)价款或者报酬; • (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 (7)违约责任; • (8)解决争议的方法。

  29. 合同的订立:(1)要约(2)承诺 • 6、合同的效力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30. (八)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 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在创造、使用、转让和保护智力成果或工商标志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九)商事法律制度 • 包括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的等

  31. 二、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 (一)行政法的概念和原则 •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来说,它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行政合法性原则 • 是指行政权力的存在和运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 (2)行政合理性原则 • 是指行政行为在合法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合理、 适当和公正。

  32. (二)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员 • 国家行政机关是依照法律规定,根据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享有并行使国家行政权,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机关。 • 公务员分类: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33. (三)行政行为 •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力针对行政相对人作出的、能够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 行政行为的种类: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 (四)行政责任 • 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或者不履行行政法律义务依法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 • 行政责任追究遵循的原则:(1)责任法定原则 • (2)责任与违法程度相一致原则 • (3)补救、惩戒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4. (五)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 • 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的行政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 行政处罚的种类:人身罚、财产罚、行为罚、申诫罚

  35. 行政复议的概念 • 行政复议的的主要法律规范:《行政复议法》

  36. 三、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 • (一)经济法的概念和原则 •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基本原则:国家适度干预原则、效率公平原则 • 、可持续发展原则

  37.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消费者的权利:依法求偿权;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 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结社权;获取知识权;获得尊重权;监督批评 • 权。

  38. 争议解决的途径: •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 (4)提请仲裁机关仲裁; •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9. (三)税收法律制度 • 1、税收和税收法律关系 •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国家权力依法向纳税人征收货币或实物,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法律关系是由税收法律规范调整的,征税主体与纳税人之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40. 2、税法 • (1)税法的概念 • (2)税法的构成要素 • 征税主体、纳税主体、征税客体税种及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等。 • (3)税法的种类 • 主要包括税收征纳实体法、税收征纳程 • 序法等 。

  41. 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 (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 • 1、刑法的概念 •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 2、刑法的基本原则 • 罪行法定原则 • 罪行相当原则 • 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42. (二)犯罪概述 • 1、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 2、犯罪构成 • 3、排除犯罪的事由 • 4、故意犯罪的形态 • 5、共同犯罪

  43. 犯罪是指刑法规定的具有社会危害性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是指刑法规定的具有社会危害性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44. 所谓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的总和。所谓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的总和。 • 3、排除犯罪事由包括: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 4.故意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由于主客观原因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形态。

  45. 5、共同犯罪 •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 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三个要件: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的犯罪行为.

  46. 6、犯罪的种类 • (1)危害国家安全罪;(2)危害公共安全罪; • (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 (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 (5)侵犯财产罪; (6)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 (7)危害国防利益罪;(8)贪污贿赂罪; • (9)渎职罪; (10)军人违反职责罪

  47. (三)刑罚制度 • 1、刑罚的概念 • 2、刑罚的体系 • 3、刑罚的裁量

  48. 1、刑罚的概念 • 是指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手段。 • 2、刑罚的体系 • (1)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 (2)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49. 3、刑罚的裁量 • 刑罚的裁量即量刑,是人民法院对于犯罪分子依法裁量决定刑罚的活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