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9

 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命名、光谱性质;  羧酸衍生物化学性质的共性与特性;  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  酯的水解历程,氨解、醇解历程;  有机合成的方法和合成路线的选择。

 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命名、光谱性质;  羧酸衍生物化学性质的共性与特性;  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  酯的水解历程,氨解、醇解历程;  有机合成的方法和合成路线的选择。. 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和水解历程;  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中的应用。. 1 分类和命名. 羧酸衍生物,主要有酰卤、酸酐、酯、酰胺,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酰基。. (1) 分类. 酰卤:. 酰溴. 酰氯. 酸酐:. 混合酐. 单纯酐. 酯:. 酰胺:. 取代酰胺. (2) 酰卤的命名.

misty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 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命名、光谱性质;  羧酸衍生物化学性质的共性与特性;  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  酯的水解历程,氨解、醇解历程;  有机合成的方法和合成路线的选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命名、光谱性质; 羧酸衍生物化学性质的共性与特性; 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 酯的水解历程,氨解、醇解历程; 有机合成的方法和合成路线的选择。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和水解历程; 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中的应用。

  2. 1 分类和命名 • 羧酸衍生物,主要有酰卤、酸酐、酯、酰胺,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酰基。 (1) 分类 • 酰卤: 酰溴 酰氯

  3. 酸酐: 混合酐 单纯酐 • 酯: • 酰胺: 取代酰胺

  4. (2)酰卤的命名 • 酰卤的名称,是将酰基的名称放在前面,卤素的名称放在后面结合而成的; • 英文名是将相应的羧酸词尾-ic acid换成-yl halide。 乙酰氯 乙酸 acetylchloride acetic acid

  5. 苯甲酰氯 苯甲酸 benzoylchloride benzoic acid 丙烯酸 丙烯酰溴 acryloylbromide acryloic acid

  6. (3)酰胺的命名 • 酰胺的名称和酰卤相似,也可以从相应的羧酸名称导出; • 酰胺的英文名是将羧酸的词尾-oic acid换成-amide。 丙烯酰胺 乙酰胺 acetamide acrylamide

  7. 取代酰胺,命名时应标出取代基的名称。 N,N-二甲基甲酰胺 N-甲基-N-乙基苯甲酰胺 N,N-dimethylformamide N-ethyl-N-methylbenzamide

  8. 丁二酰亚胺 己内酰胺 hexanelactam succinimide 己二酰胺 hexanediamide

  9. (4)酸酐的命名 • 酸酐是在羧酸的名称后加“酐”字;英文名是把相应羧酸的acid换成anhydride。 乙丙酸酐 乙酸酐 acetic anhydride ethanoic propanoic anhydride

  10. 二元酸形成的环状酸酐,也是在羧酸的名称后加“酐”字。二元酸形成的环状酸酐,也是在羧酸的名称后加“酐”字。 丁二酸酐 邻苯二甲酸酐(苯酐) phthalic anhydride succinic anhydride

  11. (5)酯的命名 • 酸的名称在前,醇的名称在后,再加“酯”字。 • 英文名是先写出来自醇中的烃基名称,再把相应羧酸的词尾-ic acid换成-ate。 α-甲基丙烯酸甲酯 乙酸乙酯 ethyl acetate methyl 2-methylacrylate

  12. 甲酸乙酯 乙酸乙烯酯 ethyl formate vinyl acetate • 内酯命名时,用内酯二字代替酸字并标明酯化前羟基的位置。 2-甲基-4-丁内酯 2-methyl-4-butyrolactone

  13. 2 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 羧酸衍生物中的C=O,伸缩振动吸收在1928~1550cm-1。 • -I效应使红外吸收频率升高,+C效应使红外吸收频率降低。 • 因此,酰卤、酸酐、酯的C=O红外吸收频率比酮高,酰胺的C=O红外吸收频率比酮低。

  14. 酸酐:C = O 1850~1800cm-1 1790~1740 cm-1; C—O 1310~1045 cm-1。 • 乙酸酐的红外光谱:

  15. 酰氯:C = O 1800cm-1 • 乙酰氯的红外光谱:

  16. 酯:C = O 1750~1745cm-1,稍高于酮。 • 乙酸乙酯的红外光谱:

  17. 酰胺:C = O 1690~1630cm-1 N—H 3550~3050 cm-1 • 乙酰胺的红外光谱:

  18. 在核磁共振谱中,酯的烷氧部分中的氢比酰氧部分中的氢δ值大。酰胺的CONH中氢的δ值为5~8。 • 乙酸乙酯的核磁共振谱: a. b. c. a. c. b.

  19. 1物理性质 • 低级的酰卤、酸酐,有刺鼻的不愉快气味; • 酰卤、酸酐的沸点低于分子量相近的羧酸; CH3CH2CH2CH2COOH CH3CH2CH2COCl (CH3CO)2O 分子量: 107 102 102 140 bp./℃ 186 102 • 酰卤、酸酐不溶于水,低级酰卤、酸酐遇水分解; • 酰卤、酸酐的相对密度大于1。

  20. 2 制法 • 酰卤一般是由羧酸与卤化磷或SOCl2作用得到。 • 单纯酸酐可以由两分子羧酸分子间脱水制取;混合酸酐可由酰氯与羧酸盐作用得到。

  21. 3 化学性质 (1)水解、醇解、氨解 • 乙酰氯暴露在空气中即水解,放出HCl。

  22. 酰氯和酸酐常用作酰化试剂,在分子中引入酰基。

  23. 反应的历程为:

  24. (2)弗-克酰基化反应

  25. (3)和格氏试剂作用

  26. (4)还原反应 • 酰卤用LiAlH4还原或用催化加氢的方法还原,产物是醇。 • Rosenmund还原法,可将酰卤还原为醛。

  27. (5) Perkin反应 • 酸酐在羧酸钠催化下与醛作用,再脱水生成烯烃。

  28. 1物理性质 • 低分子量的酯具有芳香气味,存在于花果当中; • 酯的沸点低于分子量相同的羧酸; CH3CH2CH2COOH CH3COOCH2CH3 CH3CH2COOCH3 分子量: 88 88 88 bp./℃ 164 77 80 • 酯在水里的溶解度较小,但能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 • 低分子量的酯,是许多有机化合物的良好溶剂。

  29. 2制法 • 羧酸酯可通过羧酸和醇或酚酯化反应制取; • 酰卤或酸酐的醇解产物是酯; • 羧酸盐和卤代烃作用也可得到酯,这一反应是按亲核取代历程进行的。

  30. 3 化学性质 (1)水解、醇解、氨解 • 酯的酸性水解,是酯化的逆反应,最后达到平衡。 • 酯的碱性水解,是不可逆的,称为皂化反应。

  31. 酯的醇解,又称酯交换反应。 • 酯的氨解,不需加酸碱催化。

  32. 氨的衍生物,也可以和羧酸衍生物发生氨解反应。 酰肼 羟肟酸 • 羟肟酸和FeCl3作用时,生成红色络合物,可用于酯的鉴别。酰卤和酸酐也呈正反应。

  33. (2) 与格氏试剂作用

  34. (3) 酯的还原 • 酯可被催化还原为两分子醇,应用最广的催化剂是铜、铬的氧化物。

  35. 酯在Na和非质子溶剂中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酮醇。

  36. 酮醇缩合是用二元酯合成大环化合物的好方法。 (4) 酯缩合反应(Claisen缩合)

  37. 反应历程

  38. 交叉酯缩合:

  39. 分子内酯缩合反应,称为Dieckmann缩合。

  40. 缩合产物经酸性水解后,生成β-羰基酸,β-羰基酸受热容易脱羧,最后产物是环酮。 4个别化合物

  41. 1油脂 •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形成的酯。 • 油脂中高级脂肪酸常为16个碳或18个碳,不饱和程度高时呈液态,不饱和程度低时呈凝固状态。

  42. (1)水解 • 皂化值:是完全皂化1克油脂所需的KOH的毫克数。

  43. (2)加成反应 •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可以催化加氢。 • 碘值:100克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 (3)干性 • 油脂的干性和油脂的不饱和程度有关,根据油脂的不饱和程度,可分为干性油、半干性油、不干性油。 (4)油脂的酸败 • 酸值:为中和1克有机物质中的酸性成份所用的KOH的毫克数。

  44. 2 肥皂和合成洗涤剂 • 肥皂:主要成份是高级脂肪酸的钠盐或钾盐。 • 合成洗涤剂:是人工合成的和肥皂结构相似的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的化合物。 ①阴离子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45. ②阳离子型 溴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新洁尔灭) ③非离子型

  46. 3 磷脂 • 磷脂是磷脂酸的衍生物,甘油分子中的三个羟基有两个与高级脂肪酸形成酯,另一个与磷酸形成酯,两个脂肪酸常常一个是饱和的,一个是不饱和的。 卵磷脂中R为 脑磷脂中R为

  47. 1物理性质 • 除甲酰胺外,酰胺大部分为无色固体。 • 沸点:比相应的羧酸高,氨基上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沸点降低。 • 水溶性:分子量小的酰胺能溶于水,随分子量的增大,而溶解度逐渐减小。 •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良好溶剂,最常用的是N,N-二甲基甲酰胺。

  48. 2 制法 3 化学性质 (1)酸碱性 • 酰胺的碱性很弱,接近中性。

  49. 二酰亚胺,具有弱酸性,能与强碱的水溶液生成盐。 (2)水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