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5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辐射防护安全所. 内容.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类型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特点 核恐怖事件与放射事故的危害 应急状态分级与应急计划区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一、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类型. 几个基本概念. 放射突发事件 放射事故 放射事件. 什么是核与放射突发事件. 由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 确定的突发公卫生共事件的含义,对于 “ 放射突发事件 ” ,可以理解为: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由于放射性物质或其他辐射源造成或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影响或严重损害的突发事件。. 什么是放射事故.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辐射防护安全所

  2. 内容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类型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特点 核恐怖事件与放射事故的危害 应急状态分级与应急计划区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3. 一、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类型

  4. 几个基本概念 • 放射突发事件 • 放射事故 • 放射事件

  5. 什么是核与放射突发事件 • 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确定的突发公卫生共事件的含义,对于“放射突发事件”,可以理解为: •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由于放射性物质或其他辐射源造成或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影响或严重损害的突发事件。

  6. 什么是放射事故 卫生部、公安部令第16号,2001年《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 • 放射事故:放射性同位素丢失、被盗或者射线装置、放射性同位素失控而导致工作人员或者公众受到意外的、非自愿的异常照射。

  7. 什么是放射事件 • 放射事件,是指因操作失误、设备缺陷或其他原因导致或有可能导致的与正常实践所受照射明显不同的照射。 • 医学上宜用放射事件

  8.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类型 核 事 故: 核武器事故 核反应堆事故 核材料临界事故 辐射事故: 辐射装置事故 放射源丢失事故 放射性废物储存事故 医疗照射事故 核恐怖袭击: 核装置或核武器爆炸事件 放射性物质散布事件 攻击破坏核电站或核设施事件 核武器爆炸:

  9. 1.核事故 指核设施(如核电厂、核反应堆、核燃料处理厂等)发生的事故 核事故可造成大量人员辐射损伤,甚至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放射性污染。 例: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

  10. 2.放射事故 • 放射源意外照射或丢失造成的放射事故。 • 包括:人员受到的超剂量照射事故 放射性污染事故 放射源丢失事故。

  11. 3. 核和辐射恐怖袭击事件 核和辐射恐怖袭击事件: 是指恐怖主义分子为了达到其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罪恶目的,通过威慑(恐吓)使用或实际使用能释放放射性物质的装置 袭击核设施(包括重大的放射源辐照设施)引起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导致显著数量人群的心理影响、社会影响或一定数量人员伤亡,从而破坏国家公务、民众生活、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等的恐怖事件。

  12. 国际形势: “目前全世界各国的安全和稳定受到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地区危机、贫穷、气象变化和流行病的威胁和挑战…” ____德国总理施罗德祝贺布什连任贺电.04-11-03

  13. 主要耒自: 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的威胁 近几年耒,全球范围内恐怖活动频繁发生,造成大量伤亡,危害极其严重。 据全球不完全统计, 1995年440起,死165人,伤6291人; 1996年296起,死314人,伤2912人; 1997年304起,死221人,伤693人; 在中亚地区,三种势力“三位一体”不断制造恐怖破坏活动;据2001年不究全统计,境内外“东突”势力在我国新疆境内制造了200余起恐怖事件,致162人死亡,440人受伤。

  14. 3.核恐怖事件 —主要表现为恐怖分子引发的核与放射性突发事件。 主要的核恐怖事件类型: 核装置或脏弹 释放放射源或放射性物质 袭击核电站或其它核设施

  15. 3.核恐怖事件 核装置或脏弹 恐怖分子将放射物质与常规炸药混合制成“脏弹”,爆炸后引起区域性放射性污染,造成人员伤、病(急性放射病)、亡。 释放放射源或放射性物质 恐怖分子将偷盗的放射源丢弃至人员密集处、食品饮料、河水井水自来水中,造成人员受照,食品水污染。 袭击核电站或其它核设施 袭击核电站后,即可产生高强度的贯穿辐射,释放出的大量放射性物质,短期内造成地区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随后放射性气溶胶随大气扩散到临近国家或地区,引起全球性放射性污染。

  16. Radiological Dispersal Device – RDD (“Dirty Bomb”) “脏弹”

  17. 3.核恐怖事件 9.11事件后,核材料并没有处于安全状态。 面临三个问题: 1.恐怖分子盗窃核武器; 2.恐怖分子盗窃核武器部件,组装核武器; 3.恐怖分子盗窃放射性材料做成“脏弹”

  18. 3.核恐怖事件 最直接的危险是: 来自前苏联的核武器失窃。 前苏联有17000 ~22000件核武 器,分别储存在 123个地点

  19. 3.核恐怖事件 俄罗斯核武器的安全: 18000个俄罗斯军官有犯罪,其中,26个将军,100个校级军官腐化,对恐怖分子以可乘之机。 俄罗斯负责保管 核武器的将军认为: 最大的危险来自保 管核武器的人员。 General Colonel Igor Volynkin, 12th Main Directorate, Ministry of Defense, 1999

  20. 3.核恐怖事件 另外的危险是: 核燃料的非法运输 核材料被盗 93~94年,全球50余起核材料被盗,99~2000年,70多起被盗。现在,几乎每一个星期发生一次。

  21. Illicit Trafficking Cases Worldwide: 1991-2002

  22. 3.核恐怖事件 我们关心的是: 恐怖分子是否能制造核武器? 基地组织的一份材料显示: 恐怖分子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23. 导致突发事件或用于制造恐怖事件的放射源具备的两个条件:导致突发事件或用于制造恐怖事件的放射源具备的两个条件: ⑴ 放射源的活度较大,足以给人造成严重的辐射损伤。 ⑵放射源中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较长,能使辐射损伤长期或在一段时期持续发生作用。 重点关注的放射源: 60Co、137Cs、90Sr和192Ir等放射性核素制成的放射源镅一铍中子源(半衰期长)

  24. 需要多少核材料可制成核装置? • 50公斤浓缩铀(可口可乐罐大小)可制成核武器。 • 6公斤Pu可制成爆炸装置。 • 核恐怖事件:

  25. 核恐怖事件: 预测模型: • 1kt的核装置投入曼哈顿,在半径1400米范围内,即受到γ射线照射; • 1小时后,落下灰致死剂量可达半径为6000米的范围。

  26. There is no "little" nuclear bomb

  27. 核恐怖事件的特征和后果

  28. 核恐怖事件的特征和后果 1.爆炸核装置或脏弹 (1)特征 • “脏弹”: 指常规炸药与密封或非密封放射源混合制成, 烈性普通炸药与固体或液体放射性材料混合制成。 • 威力: 爆炸时放出高贯穿辐射的放射性物质(伽玛、中子)难以防护,运输、携带、操作过程中易被探测仪器测量到,恐怖分子自身也将受到辐射,因此这类放射性物质被采用的可能性较小。 而具有低贯穿辐射的放射性物质,容易逃过监管部门的监视,只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并不太严格的条件下就可以制造爆炸装置并实施恐怖袭击。

  29. (2) 危害后果: • 爆炸后引起区域的放射性污染(街道、建筑物、地面污染)放射性损伤,严重者死亡。 • 造成建筑物倒塌,产生的金属碎片等物体可造成人员伤亡。 • 低贯穿辐射的放射性物质污染,导致社会心理上的影响。

  30. 2.释放放射源或放射性物质 (1) 特征: • 密封源易被恐怖分子用来实施恐怖事件,其中,工业探伤和放射治疗用的60Co、 192Ir 、137Cs放射源是易被选用的放射性核素。

  31. 危害后果: • 恐怖分子释放的放射源可致人群受到大剂量照射,导致急性放射病乃至死亡。 • 如无放射病常识,易造成误诊,贻误治疗。 • 引起地区恐慌、影响地区性社会安宁。 • 食品、饮料、水源的放射性污染后果与投放的核素种类、性质、数量有关。一般情况下导致放射性污染,对人体造成随机性效应,即患癌症几率增大 。

  32. 3.袭击核电站或其他核设施 (1)特征: 恐怖袭击手段: ① 潜入反应堆用常规爆炸装置实施爆炸。 ② 劫持民用航空器撞击核电站的关键部位。 ③ 直接对放射性物质储存、应用场所或运输车辆 实施恐怖袭击。如核设施、高放废物贮存场、 大型辐照装置以及废放射源储存库。

  33. (2)危害后果: • 袭击后产生高强度的贯穿辐射,并释放出大量放射性物质,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甚至引起全球性放射性污染。 • 高强度的贯穿辐射和释放的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可使人员受到大剂量照射,患急性放射病甚至死亡。 • 袭击爆炸和着火,导致人员伤亡。 • 核电站所在地区、临近地区和周边国家的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增加。 • 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 对发生国的能源政策乃至政治、经济均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 对人员救治和污染的清除等处理措施难度大、时间长。

  34.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类型 4.核武器爆炸 爆炸核武器的主要特征是冲击波、热辐射和核辐射。

  35. 4. 爆炸核武器 (1) 特征: 冲击波及其伴随的强风使楼房等建筑物瞬间倒塌或物体崩射,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热辐射是指核武器爆炸后产生的一个温度高达几千万摄氏度的热球。热球产生的热辐射足以点燃各种物质,发出的强光使人暂时或永久失明。

  36. 核辐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造成30余万人员伤亡中,其中有1/3是由辐射损伤造成 原子弹爆炸

  37. 4. 爆炸核武器 (2)危害后果 小威力核武器造成的危害大小取决于核武器的威力,主要危害是核辐射杀伤,威力稍大的核武器造成的危害是多种类型的复合伤害。

  38. 对核恐怖事件的认识 • 核恐怖事件有可能发生,几率很小,不应过分渲染 • 制造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 人员伤亡数量有限 • 主要是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 • 对公众普及放射卫生知识

  39.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考虑的重点对象 核电站 核设施 部分民用放射源

  40. 核恐怖事件与放射事故的危害 • 直接造成人员伤亡; • 患癌症的可能性增大; • 后代畸形; • 影响社会安定,甚至造成社会动荡; • 破坏经济发展。

  41. 二、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特点

  42. 二、核与发生突发事故特点 • 事故发生突然, 发展迅速, 全过程呈阶段性 • 多种照射来源和途径 • 释放出多种放射性核素, 各种核素以不同的照射方式, 引起不同的组织器官损伤 • 影响范围广, 涉及人数多, 作用时间长 • 造成较大的社会和心理影响 • 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性强, 需要的救援力量较大

  43. 1. 事故发生突然, 发展迅速, 呈阶段性 一般可将核事故全程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相继的阶段。 这种划分对于制定应急计划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实际意义,因为各阶段的特点和主要辐射来源及照射途径不同,需采取的对策也不全相同。

  44. 2. 多种照射来源和照射途径 • 事故产生的辐射照射,可有多种来源和途径,大型核设施事故中: • 早期:烟羽中放射性核素的外照射 • 吸人烟羽中放射性核素的内照射 • 中期:地面沉积放射性核素的外照射 • 食品和水放射性核素的内照射 • 后期:受污染的食品及水引起的内照射

  45. 3. 多种放射性核素, 以不同的照射方式, 引起不同的组织器官损伤 • 核反应堆发生事故,放射性物质向大气 • 释放,放射性核素: • 短寿命核素:如 125I 、 131I • 长寿命核素:如 90Sr、137Cs • 对人员的照射方式和主要组织器官: • 外照射 : 全身损伤 • 内照射 : 甲状腺等器官的损伤 • 皮肤照射 :皮肤损伤

  46. 4.影响范围广,涉及人数多,作用时间长 • 核反应堆发生事故,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情况下,由于烟羽漂移,辐射影响的范围广,受照的人数多,因而需采取防护措施的地区也大。 • 核事故影响时间较长,因为: • 某些放射性核素 (如90Sr, 137Cs, 239Pu等) 寿命长 • 辐射的远期效应,特别是致癌和遗传效应, • 要进行数十年甚至终生观察才能做出科学评价。

  47. 5. 造成较大的社会和心理影响 发生任何重大灾害,均可引起公众 不同程度的社会心理反应,其后果可波及整个社会。 国外几次重大核事故的经验证明,核事故也可造成很大社会心理影响,引起人群心理紊乱、焦虑、恐慌和长期慢性心理应激。这种不良的社会心理效应,其危害可能比辐射本身导致的后果更严重。

  48. 6.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性强,需要的救援力量较大6.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性强,需要的救援力量较大 核反应堆发生严重事故时: 由于影响范围广、涉及人数多、社会和心理影响大,加之辐射对人体的照射必须借助于特殊仪器才能发现,对辐射损伤的防、诊、治、远期危害评价,以及处理发生事故的反应堆和消除放射性污染等工作均需要一定专门技术和设备。 因此 救援及善后处理往往需要投入较大力量,有时要动员各方面的人力物力,甚至全国范围或国际的合作。

  49.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救援力量 动员了全苏必要的科学、技术及经济方面的 应变力量。 动员了7000多个辐射实验室、防疫站以及许多辐射安全专家。 动用了1964个医疗队,22000余名各类医务人员,1200多名大学生及1600余名科技与工程技术人员 动用人力共60万,其中,34万现役军人。方圆30公里10万居民远离家园。

  50. 三、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应急状态 分级与应急计划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