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28 Vues
彰化縣三民國小校長 楊恩慈. 媒體素養怎麼教? —— 閱聽人觀點. 「讀者」(觀眾)是主動的閱聽者?還是被動的訊息接收者? 閱聽人其實是被交易的「商品」?. 認識「閱聽人」. 一種傳播工具? 一種載具? 媒體是「免費的」?(為什麼有免費的 App 下載) 麥克魯漢說:「媒體是人的延伸。」 正是媒體本身,塑造並控制了人事關聯與人類行動的規模與形式?. 媒體是 ……. 重要的不是內容 …… 原來~媒體是一種「有酬學習」? 閱讀「垃圾訊息」是一種愉悅的滿足?. 媒體的真面目. 「娛樂至死」的新聞媒體 別傻了,報紙不是書本! 「馬賽克拼花式」的報紙才是王道?
E N D
彰化縣三民國小校長 楊恩慈 媒體素養怎麼教?——閱聽人觀點
「讀者」(觀眾)是主動的閱聽者?還是被動的訊息接收者?「讀者」(觀眾)是主動的閱聽者?還是被動的訊息接收者? 閱聽人其實是被交易的「商品」? 認識「閱聽人」
一種傳播工具? 一種載具? 媒體是「免費的」?(為什麼有免費的App下載) 麥克魯漢說:「媒體是人的延伸。」 正是媒體本身,塑造並控制了人事關聯與人類行動的規模與形式? 媒體是……
重要的不是內容…… 原來~媒體是一種「有酬學習」? 閱讀「垃圾訊息」是一種愉悅的滿足? 媒體的真面目
「娛樂至死」的新聞媒體 別傻了,報紙不是書本! 「馬賽克拼花式」的報紙才是王道? 誰是電視的「幕後黑手」? 新聞?Talk show?
社會真實 媒介真實 主觀真實 三種真實
人們並無法接觸世上的所有事物,大多需要經過媒體中介,因此,我們對不同群體或個人的認識、好惡,往往取決於媒體如何呈現。透過媒體大量、簡化的呈現,在此過程中,我們便容易某些社群產生刻板印象,有時,我們也會協助這些刻板印象的擴散。人們並無法接觸世上的所有事物,大多需要經過媒體中介,因此,我們對不同群體或個人的認識、好惡,往往取決於媒體如何呈現。透過媒體大量、簡化的呈現,在此過程中,我們便容易某些社群產生刻板印象,有時,我們也會協助這些刻板印象的擴散。 媒體的再現與複製
Hall指出,媒體為我們建構了種族的定義 、種族意象的意涵,並告知我們如何看待「種族問題」。 進一步來看,此種錯誤的形象呈現,不僅影響我們對特定社群的理解,並且反應與複製了既有的社會價值。 媒體的再現與複製
媒體在生產訊息時,傳播工作者或其背後的生產機制可能無意識或有意識地採用某種意識型態,將不同符號以有意義的方式組合起來描繪現實,此稱為媒體再現(media representation)。 媒體宛如隱藏課程(hidden curriculum),如果沒有能力解構媒體的再現事實,那麼在過程中,慢慢的影響與建 構學童的價值觀。 媒體與課程
你家的電視遙控器在誰的手上? 尼爾‧波茲曼( Neil Postman ):提出以文字為主的印刷時代的兒童與影像時代的兒童在認知上方式的不同,提醒我們在影像文化中所隱埋的認知障礙。 影像媒體環境能夠同時提供相同的訊息給每一個人。 在影像的電子時代,資訊的呈現也沒有什麼界線,兒童也被視為具有消費資格與能力的消費者。 媒體時代的兒童
廿一世紀大部分兒童,在接觸文字閱讀之前,就已經坐在電視機前握著遙控器,隨著自己的高興從這一個頻道跳到另一個頻道;在還沒學會拿筆之前,就已經熟練的使用滑鼠,悠遊於電子遊戲世界和各個網頁之間;這一代兒童是用五光十色、片段碎裂的視聽資訊餵養長大的;他們的童年經驗,充斥著「可口可樂」、「麥當勞」、「肯德基」和「迪士尼卡通」。廿一世紀大部分兒童,在接觸文字閱讀之前,就已經坐在電視機前握著遙控器,隨著自己的高興從這一個頻道跳到另一個頻道;在還沒學會拿筆之前,就已經熟練的使用滑鼠,悠遊於電子遊戲世界和各個網頁之間;這一代兒童是用五光十色、片段碎裂的視聽資訊餵養長大的;他們的童年經驗,充斥著「可口可樂」、「麥當勞」、「肯德基」和「迪士尼卡通」。 不一樣的「童年經驗」(一)
我們每天接觸各式各樣的媒體,從大眾媒介、手機、看板到宣傳單,不勝枚舉。不論是有意的觀看,還是無心的瀏覽,我們多少會看到一些東西,一些由文字、圖像、聲音或光影等所組成的符號。除此之外,如果我們知道如何解讀符號,還能看到它們背後所隱藏的世界觀(world-view),也就是所謂的意識型態(ideology)。我們每天接觸各式各樣的媒體,從大眾媒介、手機、看板到宣傳單,不勝枚舉。不論是有意的觀看,還是無心的瀏覽,我們多少會看到一些東西,一些由文字、圖像、聲音或光影等所組成的符號。除此之外,如果我們知道如何解讀符號,還能看到它們背後所隱藏的世界觀(world-view),也就是所謂的意識型態(ideology)。 文本解讀
西方電影~哈利波特 韓劇~歷史劇與家庭劇 文本解讀示例
《我可能不會愛你》遇上《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男孩女孩不同的青春《我可能不會愛你》遇上《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男孩女孩不同的青春 談話性節目的熱話題:「美魔女」與「微整型」 「潑屎雙煞」事件與電影《鄉民的正義》---瞭解媒體近用之後的生活 「影視史學」觀點下的「雍正奪位」---讓歷史變成眼前的一段故事 如果把「媒體」當作教學素材~
自由:人民能夠自由獲取、傳布思想與觀念 包容:包括資訊、知識與媒介近用、普及教育,以及對於社區文化的保障 多樣:涉及資訊來源、媒介所有權、近用媒介方式的多樣化,以確保社會各階層及群體的觀點都能被聽到 參與:每個人的意見都不應被忽略,享有平等參與 傳播權的四個原則
是「KUSO」還是「正義」? 對「媒體」的態度 媒體無遠弗屆的可怕魅力 製作媒體的「技能」 媒體素養其實是人的素養 媒體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