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半翅目 Hemiptera

半翅目 Hemiptera. 半翅目 Hemiptera. hemi=half 半 ; ptera = wing 翅 因前翅 半鞘翅 hemelytron 而得名。 椿象 Bugs, 简称蝽。 能放出臭味,体扁平,亦称为臭板虫。. 一、 识别特征 Diagnosis. 剌吸式口器,喙从头前端伸出; 前胸背板发达,中胸小盾片发达; 前翅常为半鞘翅; 后胸侧板近中足处有臭腺。. 蝽头部背面. 蝽口器. 二、 分类特征 Taxonomic Chracters. 分科特征:触角、喙、足、翅,胸部、腹部。.

nam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半翅目 Hemiptera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半翅目Hemiptera

  2. 半翅目Hemiptera hemi=half 半;ptera=wing 翅 因前翅半鞘翅hemelytron而得名。 椿象Bugs,简称蝽。 能放出臭味,体扁平,亦称为臭板虫。

  3. 一、识别特征Diagnosis • 剌吸式口器,喙从头前端伸出; • 前胸背板发达,中胸小盾片发达; • 前翅常为半鞘翅; • 后胸侧板近中足处有臭腺。

  4. 蝽头部背面 蝽口器

  5. 二、分类特征Taxonomic Chracters • 分科特征:触角、喙、足、翅,胸部、腹部。 • 1、触角antenna:一般发达,4-5节,但在水生类群中很短,藏于头部腹面的沟内。

  6. 2、足legs • 足3对,一般步行式。 • 土栖类前足开掘式; • 捕食类前足捕捉式; • 跗节数。 • 水生类群中、后足为游泳足。

  7. 3、前翅Hemelytron emb • 基半部:革片corium和爪片clavus,由爪缝claval suture隔开; • 端半部:膜片membrane,膜片翅脉数和排列; • 有些类群革片前缘有缘片embolium; • 在少数科中,革片端部有楔片cuneus。

  8. 4、前胸背板Pronotum • 发达。后侧角叫肩角humerus。 • 有时前胸背板前缘由一沟隔开,形成领片collar。

  9. 5、腹部Abdomen • 一般10节。 • 腹末有外生殖器。产卵器发达,共2对载瓣片和2对产卵瓣。

  10. 6、臭腺Scent glands • 臭腺是蝽特有的防卫腺体,由体壁内陷形成,成虫一般开口在后胸或腹部最前端的腹面。 若虫臭腺位于腹中部背面。

  11. 三、生物学特性Biology1. 变态Metamorphosis • 渐变态Paurometamorphosis • 卵单产或聚产在土壤、植物组织内、植物表面或缝隙中。卵圆筒形、鼓形或肾形,陆生种类卵多有卵盖。部分种类卵壳表面具长呼吸角,可改善卵的呼吸。

  12. 初孵若虫留在卵壳附近,脱皮后才分散。 • 成虫和若虫的栖境、食性等方面很相似。

  13. 2、栖境Habitats • 大多数种类陆生; • 少数种类水生:生活在水塘、稻田、溪流或海水中。 水面的种类(水黾),身体腹面有一层银白色绒毛,可有效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因此能在水面行走。

  14. 3、 食性Feeding habits • A. 植食性Phytophagous:陆生蝽类多生活于植物叶片上,吸食作物、果树幼枝、嫩叶,引起植物萎蔫、死亡,还可传播植物病毒。 • 多农业重要害虫,如缘蝽、网蝽、盲蝽、长蝽等。 • 部分生活于土壤或植物根部,如土蝽。

  15. 绿盲蝽为害果实 绿盲蝽为害叶片

  16. 点蜂缘蝽为害扁豆 茶翅蝽为害豇豆

  17. B. 捕食性Predacious:猎蝽、姬蝽、花蝽和少数盲蝽,捕食各种害虫。是重要天敌。 • C. 寄生性Parasitic:臭虫吸食血液。

  18. 四、分类Systematics • 全世界已知38000多种,我国3100多种。

  19. Hemiptera与Homoptera亲缘关系很近,均为刺吸式口器,不全变态,所以有学者把两者合在一起,作为广义的半翅目Hemiptera,蝽就成为一个亚目--异翅亚目Heteroptera。Hemiptera与Homoptera亲缘关系很近,均为刺吸式口器,不全变态,所以有学者把两者合在一起,作为广义的半翅目Hemiptera,蝽就成为一个亚目--异翅亚目Heteroptera。

  20. 半翅目(狭义)分亚目 1. 二亚目系统:隐角亚目Cryptocerata 显角亚目Gymnocerata 2. 三亚目系统:两栖亚目Amphibicorizae 水栖亚目Hydrocorizae 陆栖亚目Geocorizae 3. 七型系统:如下

  21. 3. 七型系统 把蝽作为半翅目异翅亚目时,一般分为7型: 1)奇蝽型Enicocephalomorpha 2)鞭蝽型Dipsocoromorpha 3)黾蝽型Gerromorpha 4)蝎蝽型Nepomorpha 5)细蝽型Leptopodomorpha 6)臭虫型Cimicomorpha 7)蝽型Pentatomomorpha

  22. (一)两栖亚目Amphibicorizae • 触角明显; • 胫节有特化毛,可在水面行走; • 后足基节能转动,能在水面快速划动; • 半水生或岸边生活; • 黾蝽科Gerridae最常见。

  23. 1. 黾蝽科Gerridae • 体细长,触角4节,喙4节; • 足细长,跗节2 节,有白色拒水毛,末节顶端分裂,爪生于顶端之前;后足腿节超出腹末。 • 生活于水面,一般在淡水中,水流缓慢处特多。 • 捕食性; • 约530种,我国75种。 • 水黾 Aquarius palludum Fabr.( water strider)

  24. (二)水栖亚目Hydrocorizae • 触角短于头,隐藏于头部腹面凹沟内。后足游泳足。 • 相当于二亚目系统的隐角亚目。共10科,常见4科。 • 无经济重要性。

  25. 2.负子蝽科(田鳖科)Belostomatidae • 中至大型,体卵圆形; • 前足捕捉式,中、后足为游泳足; • 腹末呼吸管短而扁。 • 有些种类卵产在雄虫背上,故名负子蝽。 • 我国3属7种。桂花蝉可食用。

  26. 生物学:水生;捕食性。 • 雌虫产卵于雄虫体背。 • 经济价值:(1)鱼类害虫; • (2)部分可以食用。 • 分类:共143种;我国7种 • 田鳖 • Kirkaldyia deyrollei Villefroy • giant water bugs.

  27. 3. 蝎蝽科Nepidae 主要识别特征 • 细长似蝎状; • 头小陷入前胸内; • 前胸细长似颈状; • 前足适于捕捉; • 腹末呼吸管长 主要生物学特性(1)水生;(2)捕食性。 经济价值 鱼类害虫 • 已知231种,我国5属16种, • 螳蝽 Ranatra chinensis Mayr.。

  28. 4.划蝽科 Corixidae 主要识别特征 (1)头的后缘覆盖在前胸背版前缘之上; (2)触角3-4节,喙1-2节; (3)前足第一跗节匙形,有丛生的刚毛,后足扁浆状; (4)前翅爪片极大,革片和膜片均无翅脉。 主要生物学特性: (1)水生; (2)多为植食性,以澡类为食; 经济价值:清洁水体。 已知:500余种,我国51种。 划蝽 Sigara distanti Kirkaldy

  29. (三)陆栖亚目Geocorizae • 陆生,触角发达,后足非游泳足。 • 多经济重要种类。

  30. 5.猎蝽科Reduviidae 猎蝽头部 (1)小~中型,红色或黑色; (2)喙3节,粗短而弯曲,不贴于腹部; (3)前翅基部有2个基室,由此发出2条纵脉; (4)头小而有颈; (5)前胸背板上有1横沟。

  31. 猎蝽捕食 主要生物学特性 (1)捕食性,少数吸人血; (2)活动在灌木、田间、果树、草丛中。 经济价值:昆虫天敌。

  32. 黄足猎蝽Sirthenea flavipes Stal • 环斑猛猎蝽Sphedanoletes impressicollis (Stal)。

  33. 日月盗猎蝽

  34. 6.盲蝽科Miridae • 触角4节,喙4节; • 无单眼; • 前翅有楔片;膜片1-2个闭室,但无翅脉; • 体型小~中型。

  35. 主要生物学特性 (1)多食性,大多数植食性,多农业重要害虫,少数捕食性 。 (2)栖息于植物上。 • 经济价值:是多种作物、牧草、果树及林木害虫,有些种类捕食小虫、螨类、虫卵及食糖蜜。 • 半翅目最大的科,全世界已知逾万种,我国已知560多种。

  36. 甘 薯 跳 盲 蝽

  37. 中黑盲蝽

  38. 7.网蝽科Tingidae (1)体小而扁; (2)前胸背版中央常向上突出成一罩状; (3)头顶、前胸背板及前翅具网状花纹。 (4)前翅质地均一,翅脉网状。

  39. 主要生物学特性:大多数为植食性,少数为捕食性。 • 经济价值 危害林木、作物和野生植物。 • 全世界已知2000余种,我国已知180余种。 • 常见害虫有梨网蝽Stephanitis nashi Esaki et Takeya、茶脊网蝽S. chinensis Drake等。

  40. 梨网蝽若虫 梨网蝽成虫

  41. 8.花蝽科Anthocoridae (1)体微小或小型,长椭圆形; (2)通常有单眼; (3)前翅具明显楔片和缘片,膜质部分有不明显的纵脉1~3条或缺翅脉; (4)雌虫有针状产卵器。

  42. 主要生物学特性  捕食性。常活动于花上而得名。 • 经济价值 捕食蚜虫、木虱、蓟马、螨类、鳞翅目卵及初孵幼虫;有些取食植物汁液或花粉。

  43. 9.长蝽科Lygaeidae (1)体小~中型; (2)有单眼; (3)前翅无楔片,膜片上有4~5条不分叉的纵脉; (4)跗节3节,部分种类前足腿节粗大,下方具刺。

  44. 甘蔗长蝽 主要生物学特性 (1)多为植食性,少为捕食性。 (2)低矮植物、苔藓、石头下、枯枝落叶中。 经济价值:危害作物 全世界4000种,我国320种。 高梁长蝽、马利筋长蝽。

  45. 10、红蝽科Pyrrhocoridae • 体型中~大型; • 体色多红色有黑斑; • 鞘翅通常有两个黑斑; • 触角4节,无单眼; • 基部有2~3个基室,由此发出多条纵脉。

  46. 主要生物学特性 (1)植食性,危害锦葵科、 柑橘、葡萄等;食果实和种子。 (2)生活在地表或植物上。 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不大。 世界已知300种,我国36种。 棉红蝽Dysdercus sp.为害棉花。

  47. 11.缘蝽科Coreidae 稻棘缘蝽 • 体小~大型,体狭长,两侧缘平行; • 爪片长于小盾片,爪片结合缝明显; • 前翅基部有1条横脉,由此发出多条分叉或平行的纵脉,基部常无翅室; • 腹部第5节背板前、后缘波浪形,但平行; • 不少种类前胸后缘有尖突,或后足腿节与胫节或其中一节膨大。

  48. 主要生物学特性 • (1)植食性; • (2)栖息于植物上; • (3)吸食植物幼嫩组织或果实浆液。 • 经济价值:害虫 • 世界1800种,我国约200种。 • 粟缘蝽Liorhyssus hyalinus (Fabr.) • 稻棘缘蝽Cletus punctiger Dallas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