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5

第四专题 人体器官移植

第四专题 人体器官移植. 人类 20 世纪的生命医学创举。 “ 制约器官移植这种技术为人类造福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之外的东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案例:交叉换肾. 17 岁的何姓少女与 39 岁的何姓男子身患尿毒症,都急需进行肾脏移植,但是两个家庭的亲人都未能配型成功。 在广州某三甲医院进行匹配检测发现:受捐少女的血型是 O 型,其作为捐献者的父亲的血型是 A 型;而受捐男子的血型是 A 型,其作为捐献者的表哥的血型是 O 型,如果能交叉互换一下,将是一个可以称为 “ 绝配 ” 的选择。. 该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投票以 8 : 1 的票数暂时叫停手术。

naomi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四专题 人体器官移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专题 人体器官移植 • 人类20世纪的生命医学创举。 • “制约器官移植这种技术为人类造福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之外的东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2. 案例:交叉换肾 • 17岁的何姓少女与39岁的何姓男子身患尿毒症,都急需进行肾脏移植,但是两个家庭的亲人都未能配型成功。 • 在广州某三甲医院进行匹配检测发现:受捐少女的血型是O型,其作为捐献者的父亲的血型是A型;而受捐男子的血型是A型,其作为捐献者的表哥的血型是O型,如果能交叉互换一下,将是一个可以称为“绝配”的选择。

  3. 该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投票以8:1的票数暂时叫停手术。该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投票以8:1的票数暂时叫停手术。 •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 第二章 人体器官的捐献: • 第10条:活体器官的接受人限于活体器官捐献人的配偶、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有证据证明与活体器官捐献人存在因帮扶等形成亲情关系的人员。 • 《卫生部关于规范活体器官移植的若干规定》

  4. 海南省某医院的做法 • 海南省某医院经研究邀请来海南进行手术。2008年1月6日,两家人到达海南。 • 当天下午,该医院就紧急召集了由医学专家、伦理学者、医院负责人和律师等13个人组成的医学伦理委员会经过紧张的、认真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他们之间绝对没有存在器官买卖的情况。 • 总则·第3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买卖人体器官,不得从事与买卖人体器官有关的活动。 • 1月7日,海南省这家医院为这位少女和男子及他们的两位亲人成功实施交叉换肾手术。

  5. 交叉换肾示意图 问题: 如何评价广州和海南这两家医院的做法?

  6. 结局 • 2008.6.14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OTC) : • 两个患者家庭之间交叉供肾是合法的。 • 形成文件下发给164家获准开展器官移植手术的医院。 • 社会的反应:决定体现了相关部门尊重生命,维护立法精神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人性、法律和社会的进步。 • 黄洁夫:“条例年底完成修改,建立器官移植应对系统,捐献和分配工作由红十字会主导。”

  7.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人体器官移植概述 • 第二节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分析 • 第三节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原则

  8. 一、器官移植概述 • 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用健康的器官置换功能衰竭、甚至丧失的器官,以挽救病人生命的一项高新医学技术。 • 狭义:摘取人体器官捐献人具有特定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或者胰腺等器官的全部或者部分,将其植入接受人身体以代替其病损器官的过程。 • 广义:将人体细胞和角膜、骨髓等人体组织移植包括在内。

  9. 器官移植的类型

  10. 从“幻想”开始 • 古埃及:金子塔前的人面狮身像。 • 古希腊:狮头羊身蛇尾契合体。 • 古印度:公元前600年,外科医师用从病人本人手臂上取下的皮肤来重整鼻子。

  11. 从幻想到现实 • 扁鹊的换心术 • 鲁国的公扈、赵国的齐婴 • 《聊斋志异·陆判》: • 陆判的换头术

  12. 从幻想到现实 • 二十世纪上半叶,现代意义上的器官移植。 • 1954年Joseph E. Murray同卵双胞胎间肾移植。 • 1956年Donnal Thomas的骨髓移植。 • 1963年Hardy的肺移植。 • 1967年T·Starzl的肝移植。 • 1967年 Christiaan Barnard的心脏移植。

  13. 器官移植的技术难题 • 血液和营养的供给 • 血管缝合技术 • 免疫排斥反应 • 免疫抑制技术 • 移植的及时性 • 器官保存技术 卡雷尔 Carrell 1912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

  14. 血液供给问题 • 保证移植的器官或组织通过血液循环提供营养,以使移植的器官得以存活。 • 1903年,美籍法国外科医生卡雷尔(A· Carrell)创造了“三线缝合法”。 • 解决器官移植中的供血问题;避免血管组织残留在血管腔内,防止形成新的血栓。 • 后来美国人古斯里(C ·Guthrie)对这一技术做了改进。今天已普及的血管吻合术正是源于卡雷尔那灵活的手指和细腻的手法。 • 卡雷尔因多项研究成果获得1912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15. 免疫排斥问题 • 移植器官有两大类主要抗原:ABO血型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寻找ABO血型相同的供受者并不难;但是HLA异常复杂,除非同卵双生子,事实上不可能找到HLA完全相同的供受者。 • 解决排斥反应的办法:尽可能寻找与受者免疫系统相似的供者;抑制受者的免疫系统功能。

  16. 免疫抑制技术 • 通过放射破坏免疫系统。 • 1953年,彼德·麦德沃(Peter Medwar)发现,蛋白质标识或“抗原”出现在细胞表面上,并且被称作T型淋巴的白细胞先识别出外来抗原,进而给抗体发出进攻信号,高级物种抗体的发展排斥高级物种的抗原。 • 麦德沃的工作促进了免疫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及被移植器官的排斥压力这两方面的研究。

  17. 免疫药物的发明及运用 • 60年代以后,发现有临床实效的免疫抑制药物:硫唑嘌呤(1961)、泼尼松(1963)、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1966) 、环磷酰胺(1971)等。 • 具有选择性,一方面,使受者不至于排斥移植过来的器官,另一方面,对受者的免疫系统秋毫无犯。 • 1979年,环孢霉素(cyclosporin)和其他免疫抑制剂的开发与应用,尤其是多种免疫移植剂的联合使用,使异体器官移植取得迅速突破,大大提高了移植成功率。

  18. 免疫抑制药物的成效 • 环孢霉素 • 肾移植后肾功能维持1年的比例从20世纪70年代的50%到目前的90-96%。 • 肝脏:38%到75%;心脏:20%到82%;心脏提高到54%。 • FK-506 • 成年病人比服用环孢霉素提高8%,儿童15%。

  19. 移植的及时性问题 • 器官保存技术 • 1967年和1969年,两名美国人分别找到了实用的降温和灌洗技术。 • 器官移植中心 • 如“欧洲器官移植中心”,通过这些中心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旦有人捐献器官,就能够及时确定接收器官移植的病人。 • “第四颗心脏”

  20. “欧洲器官移植中心” • 设在荷兰的莱顿大学,凡有可供移植的器官时,立即通过电脑寻找患者,可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全欧洲找到合适的病人。该中心科学的管理,灵通的信息,高效的工作,仅在1990年就调度和输送了5000多个器官,其中包括3219个肾,690颗心脏,599个肝,62个胰腺,50个肺和大约1000块眼睛角膜。

  21. 可以移植的器官与组织 • 两个角膜;内耳、锤骨、砧骨和镫骨各两个;一个颔骨;一个心脏;一个心包;四个独立的心脏瓣膜;两个肺;一个肝;两个肾;一个胰脏;一个胃;206块骨骼;大约27块韧带和软骨等;大约20平方英尺的皮肤;超过6万英里长的血管;大约90盎司的骨髓。

  22. 移植病例数 • 肾移植:15万例,1年仍有功能93%,有的存活30年以上。 • 肝移植:3年存活率75%,截止2001年8万例;心脏75%,截止1995年就12631例,最长活23年。 • 肺移植:3年存活率55%,截止1998年3月8055例,存活6个月的为76%,1年65%,2年50%。

  23. 我国的器官移植 • 20世纪60年代,吴阶平施行。 • 1977年,上海瑞金医院完成了第一例肝脏移植和心脏移植。 • 统计至2007年6月底,我国肝脏移植累计14613例,心脏移植534例(最长存活超过15年),肺移植128例,小肠移植12例。在器官联合移植方面,肝肾联合移植254例,胰、肾联合移植207例,心、肺联合移植18例。

  24. 二、器官移植的伦理分析 • 一般性伦理分析 • 器官来源及其伦理分析 • 受者选择及其伦理分析 陈中华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主委

  25. (一)一般性伦理分析 • 1、器官移植者人格的完整性——对人的尊重? • 2、器官移植费用高昂——公平性? • 3、器官移植成功率——有利、无伤? • 4、移植器官供不应求——有利、无伤与公平?

  26. 肯宁汉:“人类的统一性和博爱” • “为什么一个人间接为了邻居,尚且可以牺牲生命,现在为了同样的目的,直接牺牲的还不是生命,难道就不行吗?” • 一个病人为了整个机体,可以牺牲一部分机体;一个人属于社会大机体的一部分,他同样可以为整个“人”而牺牲自己的一部分机体。 • 尽管自己失去了某个脏器,但因成全了别人则是一个更加完美的人。

  27. 器官移植者人格的完整性 • 赫尔曼(H·Hellman)在Biology in the future world序言中,曾描述了一对夫妇带了他们的孩子到法院去,要求更改丈夫的名字,因为妻子诉说其丈夫由于器官更换太多,成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前的人,这提出了异体器官移植对受体的长远影响。 • 一个人接受了别人的器官,还是原来的他吗? • 他的个性或人格是否会受到影响?

  28. 费用高昂 • 美国:肾移植手术4万美元,心脏:15万;肝脏:20-30万;免疫抑制药物是1-2万美元。 • 中国:肾移植手术15万,维持费每年3万多;肺移植:30万;心脏移植:50万;肝移植:60-70万,维持费每年3-5 万元。 • Starzl:在检查器官之前,先得检查“钱包”。 • 国家出巨资发展一项只有少数人才享用的起的昂贵技术是否合算?美国大约占全部医疗卫生支出的1%。 • 如果不能降低器官移植技术的费用,后续发展是不是医学的误区? • 引出器官移植的效用与公平问题。

  29. 肝移植后申请安乐死 • 姜艳,女,2001年21岁,患了肝硬化,随后的两年里,先后住了几次医院进行治疗。2003年已到了晚期,除了进行肝移植外,已无法挽救自己的生命。 • 7月18日,姜艳在昆明某医院实施了肝移植,手术非常成功。然而,3个月后开始感到了一个沉重的经济包袱:不得不靠服用昂贵的抗排异药来维持生命,每月抗排异药费用达1万元左右。 • 不堪手术后长期高额的抗排异治疗费,23岁的肝移植女患者申请安乐死。

  30. 器官移植到底带来多大好处 • 由于器官移植的成功率远不象媒体报道的那么乐观。实际上有很多器官接受者没能活到下手术台,有的则死于以后的排斥期,还有的死于不能克服的并发症。 • 好处,还是灾难? 裘法祖

  31. 器官的供需矛盾 • 美国全国有4000盲人等待角膜移植,等待肾移植的有6000至10000人有人等了36年。 • 1996年美国有超过2万人在全国278个中心进行了移植,但在等待的名单上有3千人已经死去。平均每1个移植器官的人,有2个进入等待名单。 • 1996年最后一天,等待名单上有50407人,其中33000人是当年新登记的。 • 美国器官移植的等待者和器官的捐献者之间的比例仅为5:1,英国为3:1。

  32. 第四届中国移植运动会 • 2010年7月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我国每年有100万人进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需要肾脏移植。 • 每年有30万终末期肝病患者需要肝脏移植,而这其中仅有大约1%的患者能够获得器官移植的机会。 • 目前我国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大概有150万人,可每年只有约1万人能够做上手术,不到 1%。

  33. (二)器官来源及其伦理分析 • 自愿捐献 • 推定同意 • 器官买卖 • 胎儿器官 • 异种器官 • 人造器官 • 克隆器官

  34. 自愿捐献 (Voluntary Donation) • 器官供体自愿(voluntarily)和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是收集器官的基本道德准则。 • 最没有道德争议的,是最为理想的。 • 通过社会积极工作,使更多的人自愿捐献。

  35. 美国的统一组织捐献法 • 1968年由美国统一州法律全国督察会议起草的统一组织捐献法(到1971年美国所有的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都采纳了它)规定: • 任何超过18岁的个人可以捐献他身体的全部或一部分用于教学、研究、治疗或移植的目的; • 如果个人在死前未做此捐献表示,他的近亲属可以如此做,除非已知死者反对; • 如果个人已做出这种捐献表示,不能被亲属取消。

  36. 美国的做法 • 1984年,联邦政府通过法令在更新执照时再次表示是否愿意死后捐献器官,并在执照背后贴上器官捐献卡。 • 1997年新法律规定持卡可以退税。 • 美国因车祸以及其他原因,6900-10700人成为潜在的器官供体,37%-57%变成现实。

  37. 英国的器官捐献卡 • 英国:自1972年开始发起器官捐献运动,每年散发550万张器官捐献卡。 • 英国到1988年因接受自愿捐献者的器官而活着的人达九千人。

  38. 英国王妃戴安娜 • 肺、肝、肾、胰、眼角膜和部分皮肤移植给法国、比利时、英格兰、芬兰等国家的6名病人。

  39. 器官捐献卡

  40. 中国大陆的器官捐献卡

  41. 斯里兰卡的国际眼库 • 1961年赫德森·席尔瓦创立的。 • 在大学时就在报章上倡议开展献眼活动,毕业后成立了斯里兰卡献眼协会,他的倡议得到他的母亲和总督高伯拉瓦的赞同。他们带头签署了身后献眼志愿书接着,成千上万人响应。 • 由于眼球超过了国内的需要,协会在1964年开始向国外赠送眼球。至1992年4月,已有58.5万斯里兰卡人答应死后捐献出自己的眼球。 • 前总理班达拉奈克失人、前总统贾亚瓦德纳等政要及各界知名人士。

  42. 器官捐献卡解决伦理难题 • “安慰死者家属”与“救助活者生命” • 首先是处于悲伤中的家属很难知情; • 其次是医务人员不愿意向正陷于悲伤中的家属去询问捐献器官的事,认为这样做太残忍。 • 有的大夫说“我感觉象个食尸的兀鹰。”

  43. 中国,器官捐献不尽如人意 • 观念滞后: •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 人死后有来世生活。 • 立法滞后: • 涉及到人的死亡问题及尸体归属问题。 • 不够主动和积极 • 探讨符合中国实际的器官移植之路。

  44. 两位患者向为他们捐献角膜的眼科专家张晓楼教授的遗体挥泪告别两位患者向为他们捐献角膜的眼科专家张晓楼教授的遗体挥泪告别

  45. 盲眼复明的曲国华久久地端详着儿子

  46. 天津医科大学的遗体捐献展览室

  47. 天津医科大学首任校长、中国内分泌学奠基人 朱宪彝 教授

  48. 一位诗人、翻译家的医嘱

  49. 捐献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 活体捐献主要来自亲属:1995全美3千例,46%来自兄弟姐妹,22%来自父母,其余来自夫妻、子女以及其他亲属。 • 肝脏移植的开拓者Thomas Starzel • 反对活体器官,因为“自愿”捐赠器官的一个家庭成员往往是在家庭压力下这样做的。同意不可能是自愿的。 • 无奈同意?“被”同意? • 但有人认为他的批评并不是反对活体器官的理由,而是健全获得同意的制度以保护脆弱人群的理由。 • 黄洁夫:活体捐献不是推广的主流,在中国这个目前的能力、法制和经济的状态下面,不适合大力推广,要非常从严讨论,从严批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