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454 Vues
研究性学习课题: 复数与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的联系.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复数的向量表示和三角表示,了解复数的开平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 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价值观目标: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和创 造的激情,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 以上三个目标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的: ①根据教材内容及新大纲的教学要求,确定第一个教学目标.
E N D
研究性学习课题: 复数与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复数的向量表示和三角表示,了解复数的开平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 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和创 造的激情,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
以上三个目标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的: ①根据教材内容及新大纲的教学要求,确定第一个教学目标. ②由于本节是研究性学习课题,有助于学生提高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 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故此确定第二教学目标. ③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 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初步尝试数学研究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由此确定第三个教学 目标.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复数的向量表示和三角表示、复数的开平方运算. 教学难点:复数与二维向量一一对应的实质和向量 与 的长度r以及 与x 轴的夹角θ组成的有序实数对(r, θ)一一对应的实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复习提问,并讲述.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 问题1什么叫复数的代数表示形式? 问题2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所组成的集合有何对应关系? 问题3在直角坐标系中,平面向量以 如何用坐标表示?通过向量的坐标表示,你对复数的表示有何想法?
[讲述]我们学习了复数可用代数表示,刚才同学们也想到了复数有可能用向量表示,本节课我们研究复数的向量表示. 设计意图:复习已学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做知识铺垫,引导学生提出研究课题.
二、新课讲授 【确定研究方案】 (教师活动)以向量的坐标表示为例,分析数学中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表示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引导学生确定研究方案. (学生活动)确定研究复数向量表示的内容及方案.
[字幕]向量的坐标表示遵循了下列原则: (1)向量 与有序实数对(x,y)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2)平面向量坐标运算的合理性. [提问]我们研究复数的向量表示,要从哪几个方面去思考、分析?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确定研究复数向量表示的方案.
【小组研究学习】 (教师活动)将全班划分为10个小组,在各小组内进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巡视 学生探索过程,了解学生的进展情况.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各组组内展开讨 论,提出方法并自主探索复数向量表示的运算方法.(详细过程略)
【班级讨论研究】 (教师活动)要求各小组简述解决方案以及解决的思维过程并展示研究结果,总结 学生研究结果. (学生活动)小组代表简述解决方案以及解决的思维过程.投影研究结果。 【学生简述、展示研究结果】(略)
[字幕]设复平面内的点Z(a,b)表示复数z=a+bi,连结OZ.则:[字幕]设复平面内的点Z(a,b)表示复数z=a+bi,连结OZ.则: ①向量 由点Z唯一确定,点Z由向量 唯一确定. 就是复数z=a+bi的向 量表示.复数0用 表示.
③用向量 的长度(模)r来表示复数z=a+bi的“绝对值”的大小,称为复数z= a+bi的模,记作l z l或Ia+bi I或r.则 ④用向量 与x轴的夹角(以轴的非负半轴Ox为始边)表示复数Z=a+bi的方向,则 ,其中θ的取值范围是
【例题示范,学会应用】 (教师活动)打出字幕(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完成解答,并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与教师一道分析,尝试完成例题解答. [字幕]例1求复数z1=3+4i及 的模,并且比较它们的模的大小.
解: 因为5>3/2,所以l zl>lz2l. [字幕]例2 向量 表示的复数为3+2i,将向量 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向量 ,分别写出: (1)向量 对应的复数;(2)点O’对应的复数;(3)向量 对应的复数.
[分析]根据复数向量表示的意义及平移知识,一个复数对应的向量在复平面内平移,只要不改变方向和模的长,它们表示同一个复数;而模长不变、方向与原来相反,则对应的复数是原向量对应的复数的相反数. 解如图所示,O为原点, 点A的坐标为(3,2),向 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 左平移2个单位后,点O’ 的坐标为(一2,3).点A’ 的坐标为(1,5),坐标平
移不改变 的方向和模 (1)向量 对应的复数为3十2i; (2)点O’对应的复数为-2+3i; (3)向量 对应的复数为-3-2i. [点评]根据复平面内向量平移的不变性,我们可以把起点不在原点的向量移到原 点,使许多问题的求解变得简单.
[字幕]例3设z=a+bi(a,b∈R)满足I I z l-4 l+l z I-4=0,且a≥1,b≥-1,画出复数2所对应的点的集合的图形. [分析]在复平面内要确立一个复数对应的点的集合,必须找到其实部与虚部的关系,即转化为实数方程.本例是一个非常规的方程,如果用模的计算进行转化,将要解一个含绝对值的无理方程,运算量大且是二元方程,不易得到结论.仔细观察已知条件并注意到复数的模是一个非负数这一性质,我们可以用整体观点处理求解.
解因为l l z l-4 l+l z I-4=0,所 以I I z I-4 I=-(l z I-4).又由l z-4 l∈R,且根据实数绝对值的性质,知l zl4≤0. 所以I z I≤4,以a2+b2≤16,又由a≥ 1,b≤-1知Z(a,b)构成的集合的图形 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包括边界).
[点评]在复数问题中,整体观点是常用的解题技巧,要注意学会这种解题技巧. [点评]在复数问题中,整体观点是常用的解题技巧,要注意学会这种解题技巧.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复数的向量表示,掌握复数问题的一些基本解题技巧。培养学生转化、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打出字幕(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请两位同学板演.巡视学生解题情况,对正确的给予肯定,对偏差点拔、指正。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解答,板演. [字幕]练习题: 设z∈C,满足下列条件的复数z对应的点Z的集合是什么图形?画出其图. (1)z=cosθ+isin θ(0≤ θ <2π); (2)l z l2-4 I z l +3≤0. 设计意图:加深复数向量表示的理解,沟通复数与解析几何之间的联系.反馈教学 信息,调节课堂教学. 【分析归纳,小结解法】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点评练习题解题思路,小结解题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听教师讲评,领悟解题思想方法,并记录笔记.(学生活动)学生听教师讲评,领悟解题思想方法,并记录笔记. [练习题答案] (1)解法1 因为 所以点z的集合是以原点为圆心,以1 为半经的圆.
解法2 设z=x+yi(z,y∈R),则x+yi=cosθ+isin θ.根据两个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得{ (0≤ θ <2π).消去参数得:x2+y2=1.所以点Z的集合是以原点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 (2) l z l2-4 I z l+3≤0,(l z I-3)(I z I-1)≤0,l≤l z l≤3.所以点Z的集合是以 原点为圆心,1为内半径,3为外半径的圆环,包括圆环的边界,图(略).
[字幕]小结 1.在复平面内求的点集合表示的图形,一般有两个途径: (1)设z=z+yi(z,y∈R),根据已知条件求出z,y满足的方程,注意运算过程 中化简的等价性; (2)充分考虑复数的整体性,直接探求动点所对应的复数z具有的特征和满足的方程.
三、小结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 (学生活动)学生回忆,与教师一道归纳,并记录笔记. [字蒂]1.本节课学习了把复数用复平面内的向量表示和复数的模. 2.本节课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解题技巧有:整体、化归等观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便于学生课 后复习
四、布置作业 已知集合A={z l z=x+yi,x,y∈R,且y≥一2},B={z l z∈C且2≤l z I≤4} 求复平面内A ∩B表示的图形面积. 设计意图:供学生思考复数与平面几何、平面解析几何之间的联系.
[作业答案] 不难求出A ∩ B表示的图形如图所示的阴 影部分,包括边界,其中大圆面积S1=16π,小圆面积S2=4 π. 再求弓形ABC的面积,在Rt△OCD中, l OD l=2,l OC I=4,则I CD I = ,∠DOC= π /3.所以弓形ABC的面积S3=S扇形ABC-S△ABC=16/3 π- 所以A ∩ B表示的图形面积为 S1一S2一S3=20 π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