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272 Vues
第二章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1 、音高 音高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声调,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意义。 2 、音强 指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跟振幅的大小成正比。 3 、音长 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持续时间的长短。比较广州话和英语的例子。 4 、音色 也叫音质、音品,是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辨析语音最基本的要素。. 二、语音的生理属性. 1 、呼吸器官 肺、气管、支气管。呼气发音。缩气音 2 、发声器官 喉头和声带 3 、共鸣器官 口腔、鼻腔、咽腔、喉腔. 三、语音的社会属性. 1 、音义的约定俗成
E N D
第二章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1、音高 音高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声调,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意义。 2、音强 指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跟振幅的大小成正比。 3、音长 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持续时间的长短。比较广州话和英语的例子。 4、音色 也叫音质、音品,是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辨析语音最基本的要素。
二、语音的生理属性 • 1、呼吸器官 • 肺、气管、支气管。呼气发音。缩气音 • 2、发声器官 • 喉头和声带 • 3、共鸣器官 • 口腔、鼻腔、咽腔、喉腔
三、语音的社会属性 • 1、音义的约定俗成 • 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约定俗成。 • 2、语音的地域性、民族性 • 语言和方言 • 3、语音的系统性 • 不同语言系统所包含的音素数目及其相互关系不同。一些音在各自语音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不一样。
四、汉语拼音方案 • 拉丁字母拼写,1958年2月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公布。组成部分。 • 优点:符号数目少,26个基本字母。音素字母,记音准确,交流方便。 • 五、国际音标 • IPA1888年由国际语音协会拟订。优点:一音一符,一符一音。 • 广为人知。记音准确。 • 常见国际音标的发音。
第二节音素分析:元音和辅音 • 一、音节 语流中最自然的语音单位,听觉上最容易分辨的音段。一般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汉语普通话的基本音节有400多个。儿化音节是两个汉字一个音节,一个汉字两个音节,如“浬”“瓩”。 • 二、音素:元音和辅音 • 元音发音特点:气流通过口腔时不受发音器官的任何阻碍而发出的音。均衡紧张、声带颤动、声音响亮。 • 辅音发音特点:气流克服不同部位所形成的阻碍以后发出的音。阻碍气流的那一部分紧张;除浊音和几个鼻音外,声带不颤动;一般不响亮。 • 三、元音的音质成分 • 舌位的高低、前后、唇的圆展。八大基本元音。 • 四、辅音的发音方法 • 发音部位: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叶、舌面前、舌面中、舌面后、喉音。 • 发音方法: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闪音
第三节 音节分析:声母和韵母 • 一、声母 音节开头的辅音。 • 按发音部位可分为七类: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 • 按发音方法从阻碍的方式、声带颤动、送气三个方面考察。 • 二、韵母 • 音节结构中,声母后头的部分。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二合元音、三合元音;韵头、韵腹、韵尾;四呼;舌尖鼻音、舌根鼻音 • 三、声母表和韵母表(国际音标标注) • 四、声母发音部位示意图(暂缺)
51 第四节 声调 • 一、调值和调类 • 调值指声调的实际读法,也叫调形,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 • 调类是对普通话的归类。 • 调类相同,调值不一定相同;调值相同,调类不一定相同。 • 二、普通话的声调及调值 •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第五节 各国学生的发音难点分析 • 一、泰国学生 • x[] 和[s] • c、ch、z、zh 的发音 • ie、uo、ao 的发音 • 声调的问题:阴平上不去,阳平、去声长。 • 二、越南学生 • zh[t]和tr[],r[]和r[r] • [55]和[44],[51]和[44] • 阳平+去声 • 三、印尼学生 • iao、iou、uei韵腹不到位, • 上声错成低升调,低平调,低降调 • 四、日韩学生 • 舌尖后(zh、ch、sh)、舌尖前(z、c、s)、舌面(j、q、x)的辨别 • [i]、[]、[]元音的混用 • ǖ与ui • 阳平念成低平调,或微升的低调
第六节 语音的演变 • 三、变调的几种类型 • 1.轻声 • 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轻又短的调子。 • 区别词义 • 区别词性 • 轻读的规律 • 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词“啊、吧、吗” • 构词后缀“子、头”,表群体的“们” • 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 • 动词、形容词后表示趋向的词“来、去”等。 • 叠音和动词重叠式后面的一个字。 • 常用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
2、儿化 • 发韵母时,在其后面加上一个卷舌的动作,这个动作可以跟韵母的元音同时发出,合为一个音节,这样的韵母叫“儿化韵”。 • 区别词义 • 区分词性 • 附加较小、可爱、讨人喜欢的感情色彩。
3、连读变调 • (一)上声的变调 • 上上变35,上上后念上声,前读35或211,阴、阳、去及非上声改读字前调值由214变211。 • (二)“一、不”变调 • 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时,念原调,“一”念阴平,“不”念去声。 • “一”在序数中念原调、阴平。 • 在去声前都念阳平。 • 在阴平、阳平、上声前,“一”读去声,“不”读去声。 • “一”在重叠的动词中间,“不”在重叠的动词或形容词之间,“一、不”都念轻声。
(三)去声变调 • 去去相连,前字51变53。 • (四)“啊”的音变 • ya、wa、na、nga、ra[A][ZA]
第七节 音位和音位学 • 一、音位概述 • 二、音位变体 • 1、自由变音 • 2、条件变音 • 三、归纳音位的原则 • 1、对立原则 2、互补原则 3、相似原则 • 4、系统原则 • 四、普通话的音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