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638 Vues
⑦. 组词造句. 最简单的分析. 主次成分分析 Dog chased cat ─────┼──────┼───── the brown continuously the yellow. 演绎和归纳. 顶向下 the /// man / hit // a /// woman 底朝上 [ 3 [ 1 the man ] [ 2 hit [ 1 a woman ]]]. 成分分析? ( Bloomfield ).
E N D
⑦ 组词造句
最简单的分析 • 主次成分分析 • Dog chased cat • ─────┼──────┼───── • the brown continuously the yellow
演绎和归纳 • 顶向下 • the /// man / hit // a /// woman • 底朝上 • [3[1the man] [2hit [1a woman]]]
成分分析? • (Bloomfield)
x • Y z • Poor John ran away • [(Poor John)(ran away)]
成分? • (constituent) • 处于底部的词语都是最终成分(ultimate constituent),是用来组句的基本单位,y和z则分别代表Poor John和ran away两个更大的成分,其中Poor和John以及ran和away分别是y和z结构中的(互为)直接成分,y和z两个成分这里就成了介于x最大成分和最终成分(词语)之间的中间成分(intermediate constituent)。
结构? • (construction 或 structure) • 由一个以上的成分构成,因此结构可以被分解成更小的成分。根据语言单位分布(distribution)的状况和性质,Bloomfield 把结构分成内向(endocentric)和外向(exocentric)两种。内向结构的性质与结构内的中心成分相同,否则就是外向结构。
内向结构还可以进一步分成: • 主次(subordinating)内向结构 • poor John • 平行(coordinating)内向结构 • John and Mary
主次内向结构的性质仅与其中的一个成分相同。主次内向结构的性质仅与其中的一个成分相同。 • A + N (poor John)、 • Adv + Adj (awfully clever)、 • N(or NP)+ Adv(or AdvP/PP) • (the girl upstairs, the man on the bus)
在形位层次上的外向结构? • The longlegs (has come) • Long legs (are useful)
纯结构分析不能有效地分析 • look up the word in the dictionary • look the word up in the dictionary • flying planes can be dangerous • He is eager to please • He is easy to please • He is anxious to teach • He is difficult to teach
无法摆脱意义的影响 • (1)si je la prends • (2)synthetic buffalo hides • [synthetic(buffalo hides)] • [(synthetic buffalo)hides] • (3)new fruit market • [new(fruit market)] • fresh fruit market • [(fresh fruit)market]
概念意义和语法意义? • A: ‘Twas brillig, and the slithy toves • Did gyre and gimble in the wabe; • B: Toves slighy the and brillig ‘twas • wabe the in gimble and gyre did ...
结构歧义? • old men and women • [old [men and women]] • [[old men] and women ]]
结构歧义和词汇歧义: • Two mice screwed in the bulb. • It’s too hot to eat.
(Harris) • N1 V N2 • John loves Mary • 被动转换⇒N2 is V-ed by N1 • Mary is loved by John • 分裂转换⇒it is N2 that N1 V • It is Mary whom(that) John loves
生成语法? • (Chomsky)
一、句法可以生成任何正确的语句; • 二、语言的生成涉及两种表达式或 • 结构描写之间 的运算或转换。
生成语法? • 下面的这些特点是传统语法所不具备的
不依赖智力具有精确性,易于检验具有明确性,操作简单(operationally simple)、描写雅致(descriptively elegant)、数理严格(mathematically rigorous)和逻辑清晰(logically explicit)。 • 不依赖意义,参考词语的分布,依靠演绎、形式、符号、公式等与内容相对的手段来分析语言。
为什么仅讨论生成语法? • (1)篇幅有限 • (2)影响最大 • (3)参照点 • (4)醉翁之意不在酒 • (5)能量守恒
Chomsky 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一书,标志着生成语法的诞生。1965 年,Chomsky 把这种语法发展成“标准理论” (Standard Theory),简称ST。
ST理论的宏观框架: • 基础部分 (短语结构规则 + 词库) • ↓ • 深层结构 → 语义解释 • ↓ • 转换 • ↓ • 表层结构 → 语音解释
ST 是一种“语言能力模型”(competence model),描写的是人潜在的语言能力(即I-语言 internal language),而不是描写具体的语言使用。Chomsky 对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performance)作了界定,他认为,语言的生成和话语的产生,就是语言能力向语言行为过渡的过程,其中涉及如下若干因素。 • 语言能力 → 策略机制 → 记忆/心态/意图/说话机制 → 语言行为
(1)观察充分性 • What do you think John saw. • *What do you believe the claim that John saw.
(2)描写充分性 • Whati do you think ti2 John saw ti1 • *What do you believe the claim ? that John saw t? • ≮
当代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semantics)的容器图式(container schema)理论,从认知心理学的动因角度来解释语句的结构容器性的。比如,英语中的名词短语 NP(如上例中的 the claim成分)是封闭性容器,其中的内容不准移出;而英语里的小句(即 S-bar 成分)是开放性容器,能允许其中的WH 成分从 S 语句中的宾语位置移到句首的 S-bar 所标定的的“补句成分”即COMP位置,即自句内的某一位置移到句首的补句成分位置上形成疑问句。
(3)解释充分性 • 3.1 主语状态 • 3.2 中心词位置 • 3.3 问题形成 → • 3.3.1 in-situ 参数 (汉语) • 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 3.3.2 Move-α参数 (英语) • What do you have t in your hand?
对双宾结构的认知语言学解释? • (3) [V NPi NPd] → [V NPd (to) NPi] • (NPi=间接宾语;NPd=直接宾语) • 认知语言学的解释更为现实: • J gave/sent M a book • 认知显突占有(possession) • J gave/sent a book to M • 认知显突传递(transference)
ST模式中的基础部分中的 • 短语结构规则
用底朝上的方式,可以概括出词汇范畴和短语范畴。用底朝上的方式,可以概括出词汇范畴和短语范畴。 • 如 the man hit a woman 语句中的五个成分,可以根据词性,分别标记成 D(eterminer,即限定词): the, a; N(oun,即名词): man, woman; V(erb,即动词): hit。 • 而短语范畴则有 NP(= noun phrase): the man, a woman; VP(= verb phrase): hit a woman。最后再用 S 符号表示句子的意思。
(A) S → NP VP • S • NP VP • (B) NP → D N • (C) VP → V NP2 • (C) VP → V (NP) (NP) (PP) (AP)
S • NP VP • NP2 • D N V D N2
S • NP VP • NP2 • D N V D N2 • ↓ ↓ ↓ ↓ ↓ • The man hit a woman
S • NP VP • NP2 • N V N2 • ↓ ↓ ↓ • 他 打 我
把短语性质的 XP(如 NP)范畴重写成词汇性质的 X(如 N)范畴,在树形图是呈现出 XP 覆盖 X 的形象 • XP • X • 生成语法学家把这种现象类比成“最大投射”(maximal projection),因为将短语范畴XP重写成词汇范畴X的过程和状态,有点像电影放映机XP将光柱投向影幕X的状态一样。句法投射并非是简单地把 XP 直接投射成 X 的过程,XP 和 X 范畴之间还可能有中间范畴或 X 加标范畴(X-bar category),我们后面会对 X 加标句法现象进行扼要的叙述。
必须说明的是,将 S重写成 D N V D N2 语链的过程,仅仅是一种理论方式,而并不等说人就是如此这般地生成语言,即先将 S 重写成NP VP,再将 NP VP 分别重写成其他。人到底是如何生成语言的? 目前的科学状态尚无法有效回答这一问题。重写规则步步为营的做法,主要是为了揭示出结构的层次性质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