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可爱的家乡东营

可爱的家乡东营. 教学目标: 1 、通过讲座是学生达到了解家乡东营的基本情况 2 、通过讲座使学生达到加深对家乡东营的热爱 3 、通过讲座达到激发学生建设家乡东营的热情. 教学方法: 利用课件讲座. 时间安排: 两课时. 一、位置与范围. 地理位置 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带,东经 118o5′ ,北纬 38o15′ ,内控黄河、外濒渤海,是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行政区划 东营市辖东营、河口两区和广饶、利津、垦利三县,共设 44 个乡、 15 个镇、 4 个街道办道办事处, 1775 个行政村。.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可爱的家乡东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可爱的家乡东营 教学目标: 1、通过讲座是学生达到了解家乡东营的基本情况 2、通过讲座使学生达到加深对家乡东营的热爱 3、通过讲座达到激发学生建设家乡东营的热情 教学方法: 利用课件讲座 时间安排: 两课时

  2. 一、位置与范围 地理位置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带,东经118o5′,北纬38o15′,内控黄河、外濒渤海,是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行政区划 东营市辖东营、河口两区和广饶、利津、垦利三县,共设44个乡、15个镇、4个街道办道办事处,1775个行政村。

  3. 二、面积人口: 总面积8053平方公里,总人口162万,人均地面积7.8亩。黄河每年还填海造陆3万亩,是中国东部沿海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三、气候: 属北温带半温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既无酷署高寒,又无淫雨干旱。年平均降雨量533毫米,年平均气温12.2摄氏度。 四、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淡水、石油天然气和海洋资源丰富。拥有未利用地452万亩,占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的56%,其中万亩以上成片土地334.8万亩,是我国东部沿海后备土地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103.5亿立方米,黄河境内全长138公里,年平均径流量228亿立方米,淡水资源供给可以支撑大规模开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要。胜利油田80%的石油地质储量和85%的产量集中在境内,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8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2300亿立方米,原油年产量稳定在2700万吨左右。海岸线长413公里,滩涂和浅海面积近6000平方公里。近海等深线密集,具备建设深水大港的条件。岩盐储量5882亿吨,卤水储量9.5亿立方米,可采热水储量750亿立方米。东营有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

  4. 五、经济: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0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6亿元,增长23.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0.9亿元,增长1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人均储蓄、人均消费水平位居山东省前列。 六、东营有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东营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新建2×3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已通航,2×5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即将开工,将逐步建成综合性深水大港。东营机场正在实施4D级改造,将建成区域性支线国际机场。东青高速、东港高速已接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荣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随着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的逐步建成,与京广、京沪铁路相连,将全面打通公路、铁路大动脉,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5. 七、较强的科技支撑能力。各类人才总量达18.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1%,列全国地级市创新能力综合测评第20位,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和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东营有独具魅力的生态环境。拥有独特的原生态湿地,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土资源部批准的黄河三角洲地质公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七、较强的科技支撑能力。各类人才总量达18.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1%,列全国地级市创新能力综合测评第20位,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和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东营有独具魅力的生态环境。拥有独特的原生态湿地,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土资源部批准的黄河三角洲地质公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6. 八、丰富独特的旅游 东营市风光奇秀,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南部主要景点有孙武园、南宋大殿、柏寝台、傅家遗址等。北部为黄河冲积的近代三角洲平原,雄浑壮阔,富有野趣。有堪称旷世奇景的“黄龙入海”;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有15万亩的槐林公园和风光旖旎的海滨小城;有镇海锁浪的围海长堤、油流滚滚的孤东油田和屹立海上的钻井平台;有望不尽的湿地景观和海滩景观。中部则是气魄雄伟的石油大工业t 现代化组团式城市。游览胜景--天鹅湖,离中心城只有5余公里,那里湖光天色,水鸟翔集。 新落成的“黄河水体纪念碑”矗立在中心城的清风湖南岸,它将万里黄河浓缩为793米的水体,展示了母亲河从发源地到入海口的全貌。 东营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黄河入海口附近。这里是地球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黄河三角洲上最有价值和特色的旅游景观之一。 保护区内有着15万公顷的草场、数十万亩的天然苇荡、上万亩的天然柳林和大面积的湿地生态系统。这里鸥飞雁鸣,鸳鸯嬉水,仙鹤起舞,堪称“百鸟乐园”,共有各种鸟类187种,其中珍贵鸟类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鹳、金雕、大鸨、黑嘴鸥、海鸬鹚、大天鹅、鸳鸯等。水生生物达800余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文昌鱼、江豚、松江鲈鱼、小鲤鲸、宽吻海豚、斑海豹等。

  7. 大黄河三角洲战略优势   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务院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   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尚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后发优势明显,在总结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其高效生态的发展模式可能为我国未来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模式。   高效生态是指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保护优先,以环境承载力为依据,严格限制高耗水、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推进节约发展、集约发展、生态发展、高效发展、可持续发展,维护渤海湾和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平衡。   如果说,珠三角、长三角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那么将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的黄三角将成为我国今后高效生态经济的样板。这正是黄三角的后发优势之所在。   黄河三角洲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山东省自身而言,同样意义重大。   首先,黄三角地区涵盖了东营、滨州两市全部以及德州、潍坊、烟台的部分地区。黄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对提升整个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生态水平、科技含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次,以高效生态为主要特征的黄三角,将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并改变山东经济大而不强的格局。最后,充分整合海陆资源后的黄三角将成为山东省构建半岛蓝色经济区、连接天津滨海新区、面向东北亚的桥头堡。

  8. 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   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的中心,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域。 东营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区域位置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   东营与天津滨海新区隔海相望,东连胶东半岛,南靠济南城市圈,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处于连接中原经济区与东北经济区、京津唐经济区与胶东半岛经济区的重要位置。   东营同时具备土地、淡水、石油天然气和海洋四大资源优势,这些都是大开发所必不可少的。仅以土地资源为例,东营全市拥有未利用地452万亩,约占三角洲地区的55.73%;这些土地大部分为国有未利用荒地,同时黄河每年还可新淤土地1.5万亩左右,是我国东部沿海后备土地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东营市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适宜布局建设国家大型产业基地。 科技能力   东营具备大开发所需的科技支撑能力。胜利油田、中国石油大学座落在东营境内,大批科研机构和高技术人才汇集于此。东营市各类人才总量达到18.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1%。东营市已建成1家国家大学科技园、4家国家创业中心、1家省级高新区和1家省级创业中心,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大学科技园"生态谷"等科技创新创业平台正在规划建设。根据国家新的认定管理办法,东营市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2家。

  9. 战略步骤   东营的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将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10年,进一步打好基础,快速起步,积蓄力量,拉开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格局,形成快速崛起之势。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第二步,到2015年,构筑起以生态文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全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精细化工基地、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休闲度假胜地,形成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第三步,到2020年,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均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全国最具活力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东营市政区图 交通建设   围绕构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重点推进"三路两港一场"建设。铁路方面,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都已开工建设。黄大铁路将和京广铁路连起来,德龙烟铁路将和京沪铁路直接连起来。公路方面,荣乌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东青高速、通港高速已接入国家高速公路。东营市深水港--东营港吞吐能力迅速扩大。目前,2×3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已开港通航,2×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即将开工。全部工程完工后,东营港将成为山东"一体两翼"之中"北翼"最大的港口。自2008年到2010年,东营市投资9个亿,对现有的东营机场进行改造扩建。机场跑道改造现在已经完成,新的候机楼正在建设中,2010年机场将升级为4D级。目前东营机场已经开通了到北京、上海、重庆、大连的航线。

  10. 产业布局   东营市将东营港至广利港之间1200多平方公里的临海区域作为集中突破区,集中规划布局了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建设"黄河水城",构筑起了"四区一城"的主体产业格局。根据这个产业格局,着力打造石油能源战略储备、现代化学工业精细化工、石油装备制造、新能源、高端产业、生态休闲度假、生态高效农业、生态林示范等八大产业基地。 能源储备   重点构建石油能源战略储备产业基地,与中海油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由其重组地方炼化企业,收购经营东营港,投资建设中海油工业园、原油储备基地、成品油仓储和物流园区。目前2个3万吨级的散杂货码头已建成使用。同时,中海油投资再建2个5千吨级、2个5万吨级的液体化工码头。另外,在临港产业区内,中海油将建设100万吨的原油储备基地,14万吨的成品油仓储罐区和物流园区;二期,建设1200万吨的大炼油项目;三期,建设100万吨的乙烯项目及一批精细化工项目,打造炼化一体化基地、精细化工基地以及渤海油田专业服务和海洋工程基地,整个项目投资大约450亿。石油装备制造业是东营的特色。东营市现有规模以上石油装备制造企业150多家,总资产196.6亿元,总产值占全国石油装备制造行业的三分之一左右。东营市钻机、抽油机等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皮带抽油机、连续抽油杆生产在国内居于垄断地位,未来石油设备制造业市场前景广阔。

  11. 环境建设   东营地处黄河入海口,土壤高度盐碱化,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生态环境建设历来是东营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从2007年开始,东营市全市城乡实施了林网、水网、路网于一体的"三网"绿化工程,5年计划投入22亿元,造林16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4个百分点,达到25%以上。目前已投入17.1亿元,完成绿化总面积45.5万亩,植树5307万株,初步构建起了"三网"绿化工程的主体框架,国家林业局命名东营市为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东营市力争再用二三年时间,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路域林荫化、水系风景化,打造黄河绿洲,建设生态家园。   东营市治理贯穿中心城的60公里长的广利河,集中建设黄河水城。2007年治污截污、实现了清水进城;2008年沿河开发建设体育公园、文化公园、科技公园、清风湖景区,整治沿河岸线;2009年贯通九横十纵水系,实现河湖相连、河海相通、城水相依、水绿共生,开通游船,形成水城景观。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引进的企业要求零污染、零排放。仅2009年就拒批污染重、能耗高的项目12个,有效控制新污染产生。

  12. 资金政策   搞好融资平台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先后由东营市政府注资组建东营市城市资产经营公司、东营经济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东营市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黄河口渔业有限责任公司,搭建起了五个融资运营平台,东营市五个县区也相继成立了投融资平台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增强融资能力。推动设立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和债券发行,探索创新融资模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依托东营市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组建黄河三角洲发展银行,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国有大型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里的资金支持,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实施对东营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扩大东营市的知名度,为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创造良好环境;有利于争取国家支持,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利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形成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有利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13. 附: 东营——承担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主战场的重任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江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举世瞩目。尤其是国务院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如何坚持高效生态之路,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成为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讨论的焦点,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东营市市长张建华。 “过去的一年,是东营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184万东营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得以实现。09年,胡锦涛总书记亲临东营视察,全市上下群情振奋,倍受鼓舞。这一年,我们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和油价大幅下滑的严重冲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逆势而上,各项指标平稳较快增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张建华娓娓道来。 张建华告诉记者,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这里区位优势明显,是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连接各大经济区的枢纽位置。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同时具备土地、淡水、石油天然气和海洋四大资源优势,其中全市土地总面积1200万亩,未利用土地452万亩,胜利油田80%的石油地质储量和85%的产量集中在境内。这里投资环境优良,跨入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行列。这里汇集了一大批科研机构和高技术人才,位列全国地级市创新能力综合测评第20位,并获得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称号。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0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6亿元,增长23.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0.9亿元,增长1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人均储蓄、人均消费水平位居山东省前列。

  14. 谈到下一步工作重点,张建华告诉记者:“2010年是实施国家战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步伐,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东营市正按照国家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按照‘新起点新阶段新目标新局面’的工作要求,把握抢抓历史机遇、积极作为的工作基调,奋力抢抓机遇,乘势开拓奋进,努力开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新局面。在工作中,按照‘面向2020年、重点抓好前三年、全力突破2010年’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着力实现六个突破。

  15. 张建华介绍说,实现“六个突破”具体来说,一是突破主体产业区建设。全力推进临港产业区、高端产业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黄河水城“四区一城”建设,开工建设一批体现高效生态特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大项目、好项目,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培植大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突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东营港2个5万吨液体化工泊位,积极推进港口二期工程规划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建设业主码头。按照商港旅游港的定位,开工建设广利港,打通新的出海通道。全面完成东营机场4D级改造任务,增开航班航线,着力打造区域性空港。加快黄大铁路、德大铁路施工进度,开工建设东营机场至自然保护区一级观光公路,构筑起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搞好东营港区段防潮堤和东营经济开发区临海新堤规划建设,为中心城东扩作准备;三是突破生态环境建设。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把生态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社会,努力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城市。重点探索构筑资源循环利用、开发利用新能源、城乡绿化和水系整治、污水和垃圾资源化利用、节能技术和工艺推广等五条生态系统。突出抓好“三网”绿化工程,在三年投资17.1亿元、累计绿化面积45.5万亩的基础上,今年高标准实施广利河两岸绿化,建设一批高效林业示范区,实现市内交通干线绿化全线贯通,确保完成绿化面积26.3万亩;四是突破发展平台建设。在完善提升“四区一城”融资平台的同时,推动设立黄河三角洲发展银行、产业投资基金、产权交易中心,继续引进股份制银行,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及“生态谷”,规划建设国家石油装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黄河三角洲青年创业基地,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加快东营西郊物流中心、临港物流园区和东营经济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构建大进大出、高效便捷的物流体系;五是突破县区产业园区发展。张建华介绍说,实现“六个突破”具体来说,一是突破主体产业区建设。全力推进临港产业区、高端产业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黄河水城“四区一城”建设,开工建设一批体现高效生态特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大项目、好项目,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培植大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突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东营港2个5万吨液体化工泊位,积极推进港口二期工程规划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建设业主码头。按照商港旅游港的定位,开工建设广利港,打通新的出海通道。全面完成东营机场4D级改造任务,增开航班航线,着力打造区域性空港。加快黄大铁路、德大铁路施工进度,开工建设东营机场至自然保护区一级观光公路,构筑起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搞好东营港区段防潮堤和东营经济开发区临海新堤规划建设,为中心城东扩作准备;三是突破生态环境建设。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把生态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社会,努力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城市。重点探索构筑资源循环利用、开发利用新能源、城乡绿化和水系整治、污水和垃圾资源化利用、节能技术和工艺推广等五条生态系统。突出抓好“三网”绿化工程,在三年投资17.1亿元、累计绿化面积45.5万亩的基础上,今年高标准实施广利河两岸绿化,建设一批高效林业示范区,实现市内交通干线绿化全线贯通,确保完成绿化面积26.3万亩;四是突破发展平台建设。在完善提升“四区一城”融资平台的同时,推动设立黄河三角洲发展银行、产业投资基金、产权交易中心,继续引进股份制银行,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及“生态谷”,规划建设国家石油装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黄河三角洲青年创业基地,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加快东营西郊物流中心、临港物流园区和东营经济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构建大进大出、高效便捷的物流体系;五是突破县区产业园区发展。

  16. 按照《规划》要求,重新确定园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着力培植主导产业、核心企业、名牌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建设体现高效生态的特色园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六是突破体制机制创新。调整充实开发建设推进机构,制定科学的考核管理办法,加强对开发建设的组织协调,形成强有力的推进机制。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改革等试点工作,闯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新路子。 展望东营市的发展前景,张建华充满信心:“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市必须承担起高效生态经济区主战场的历史重任,全力实施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着力抓好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保障改善民生三项战略任务,努力开创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黄河三角洲开发快速推进的新局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