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7

第七章 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公元前 202 年 —— 公元 8 年)

第七章 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公元前 202 年 —— 公元 8 年). 一、 西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发展 ( 一)汉初封建统治秩序的恢复 1 、 " 无为而治 " 的治国思想

netis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七章 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公元前 202 年 —— 公元 8 年)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一、 西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发展 (一)汉初封建统治秩序的恢复 1、"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 刘邦称帝后,命士人陆贾总结历代兴亡,特别是秦的“二世而亡”的经验教训,为他的统治提供借鉴。陆贾根据黄老学说,又结合当时国家残破、经济凋敝的实际情况写了十多篇文章,主张"无为而治",得到刘邦的赞赏。陆贾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朝后期的政治和社会实际,符合刘邦当时的建国思想。这一思想在西汉初年是最高统治集团的政治指导思想。后来历吕后、文帝、景帝时期,都坚持未变。

  2. .刘邦曾以马上得天下而骄矜自持,重武力,轻诗书。.刘邦曾以马上得天下而骄矜自持,重武力,轻诗书。

  3. 汉 高 祖 刘 邦 汉高祖刘邦(前247~前195, 一说前256~前195),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开国皇帝。前202年—前195年在位。

  4. 汉高祖长陵,位于陕西咸阳市境内

  5. 2、恢复和重建统治秩序 中央机构 西汉建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基本承袭了秦王朝的制度,仅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变,史称“汉承秦制”。 汉初中央机构仍以三公九卿为主,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行政、军政、监察。景帝以后,丞相改称相国,太尉改称大司马,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但职掌如旧。 汉初的九卿,也是沿袭秦制,但名称和职掌略有变化。

  6. 萧何(?~公元前193) ,西汉初年大臣。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前209年随同刘邦起兵,为沛丞。前196年,因助吕后定计收捕淮阴侯韩信,被拜为相国。

  7. 地方机构 汉初的地方机构,与秦略有不同。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有封国制的存在。早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为了分化项羽的阵营,壮大自己的力量,曾封韩信、英布等七人为王,这些人因为非刘姓故称“异姓王”。由于异姓王非刘邦嫡系,又雄踞一方,在封立后数年之中,他们相继以“谋反罪”被诛除殆尽,有的被杀,如韩信、彭越、英布、臧荼,有的被废,如张敖,有的被迫逃往匈奴,如韩王信,卢绾,仅余吴芮。 与此同时,刘邦又分封一批刘姓子弟为王,称为“同姓王”,高于列侯。当时封立的“同姓王”共有9国,称“同姓九王”,他们在封国内是国君,权力很大,其政权与中央基本相同,除太傅和丞相由中央任命外,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诸侯王还有一定的军权、财权等,史称"郡国并行制"。

  8. 异 姓 王 的 剪 除

  9. 汉 初 的 分 封 (县吏) (吹鼓手) (布贩子)

  10. 刘邦还继承了秦朝的20级爵制度,封功臣和亲属、外戚140人为列侯。列侯为20级爵的最高爵位。但是,列侯与诸侯王不同,在封国内无治民之权。侯国设相,其职掌与县令(长)相同,由中央任免,归所在郡守统辖。当时的郡只有15个,主要设置在旧秦国的疆域之内和魏、韩、楚的西部地区,郡之下设县。郡守、县令等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命。诸侯王国和郡都直属中央但诸侯王国的地位远远高于郡。刘邦还继承了秦朝的20级爵制度,封功臣和亲属、外戚140人为列侯。列侯为20级爵的最高爵位。但是,列侯与诸侯王不同,在封国内无治民之权。侯国设相,其职掌与县令(长)相同,由中央任免,归所在郡守统辖。当时的郡只有15个,主要设置在旧秦国的疆域之内和魏、韩、楚的西部地区,郡之下设县。郡守、县令等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命。诸侯王国和郡都直属中央但诸侯王国的地位远远高于郡。 军事制度 在军事上,西汉也完全继承秦制。汉初,在长安设南、北二军,由中央直接掌握,负责守卫皇宫和京师,是国家的常备军。 在地方,郡国设有轻车、骑士、材官、楼船等兵种任务是驻防地方,负责治安,由郡守、郡尉和王国的中尉统领,如有战事,听从中央调遣。

  11. 法律制度 在法制上,西汉也沿袭秦朝,刘邦入关后,曾宣布“除秦苛法”、“约法三章”。在建立起新的王朝之后,刘邦认为临时颁行的约法三章不足以“御奸”,即令丞相萧何根据秦律制定汉律九章,称《九章律》。惠帝时叔孙通又作《傍律》十八篇,以补《九章律》之不足。叔孙通的《傍律》十八篇主要是一些礼仪制度方面的有关规定。 萧何定律令,主要是对付百姓,叔孙通制朝仪,主要是确立统治阶级内部的上下尊卑,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12. 3、重建赋役制度 赋税与徭役制度是以国家的政治权力为前提的超经济剥削。汉初的赋役大致有以下几种: 田赋(租): 即土地税,是按土地征收的赋税。汉初为十五税一,文帝时实行"轻徭薄赋"政策,改为三十而税一,直到西汉末年,都一直坚持这一税制。 口赋:即人头税,按年龄不同分为算赋和口赋。算赋是丁税,15-56岁的男、女,每年每人纳120钱(一算);口赋是儿童税,7-14岁的儿童,每人每年纳20钱。 更赋:即代役税。男子23-56岁之间,要服兵役两年,此外,每人每年还要在本郡服役一个月,叫做更卒或卒更。不服役的,每月出钱二千,叫做践更。每人每年还要戍边3月,不服役的,出钱三百,叫做过更。

  13. 4、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重农抑商 ) 鉴于西汉初年人口散亡,经济凋敝,商贾乘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物价昂贵,国家财政困难的情况,汉初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即重农抑商的措施。 重农表现在: ◆复员军队,免除若干年徭役,并给予土地和宅舍 ◆召抚流民,并恢复故爵田宅; ◆减轻田租,由原来的“十税一”减为“十五税一”; ◆ 释放奴婢,增加劳动力。 抑商表现在: ◆商贾及其子孙不得做官; ◆商贾不得拥有私有土地; ◆商贾不得衣丝、乘车骑马和携带武器; ◆ 加倍征收商人的算赋。

  14. (二)对分裂势力的斗争和文景之治的形成 1、吕后专权和平定诸吕之乱 吕后,名雉,今山东单县人。刘邦称帝前她曾“佐高祖定天下”。刘邦称帝后被封为皇后,参与朝政。前195年刘邦死后,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惠帝,但大权掌握在母亲吕后手中。吕后曾鸩杀与惠帝争夺太子之位的赵王如意,并虐杀其母戚夫人。同时又钳制同姓诸王,排挤元老重臣。惠帝在位7年,于前188年抑郁而死。此后,吕后先后立了两个小皇帝,又都被废掉,直到吕后死时也没有正式的皇帝,实际上一直是吕后临朝称制。她还违背刘邦非刘氏不得为王的“白马之盟”,大封吕氏子弟为王,并命其 侄吕产、吕禄掌领南北二军,以其亲信审其食为丞相,“号令一出太后”。 前180年,吕后死后,太尉周勃和陈平等人用计夺取军权,并一举诛灭诸吕,迎立刘邦庶子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

  15. 吕雉(前241年-前180年),汉高祖刘邦皇后。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又称为吕后吕太后。前195年,刘邦死,惠帝立,尊吕后为皇太后,惠帝仁弱,实际由吕后把持朝政,吕后先后掌权达十六年之久(前195年—180年)。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持朝政的女性,也开了外戚专权的先河。

  16.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一前157年),高祖刘邦第三子惠帝刘盈弟,初被立为代王。惠帝死后,吕后曾先后立了两个小皇帝。吕后死后,吕产、吕禄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太尉周勃与陈平等用计夺取军权,诛灭了诸吕势力,并迎立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前202年一前157年),高祖刘邦第三子惠帝刘盈弟,初被立为代王。惠帝死后,吕后曾先后立了两个小皇帝。吕后死后,吕产、吕禄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太尉周勃与陈平等用计夺取军权,诛灭了诸吕势力,并迎立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

  17. 2、平定七国之乱 为了解决中央和诸侯王之间的矛盾,贾谊和晁错分别上了《治安策》和《削藩策》。景帝时开始削剪诸侯王的势力,这引起了中央和诸侯王之间的尖锐矛盾。 前154年,吴王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六国,发动波及整个东方地区的叛乱,史称“七国之乱”。这是地方割据和中央集权之间矛盾的爆发。叛乱初起,景帝诛晁错以求吴王退兵,但吴王“其意不在错”,而在夺取帝位,并且继续东进,由于梁国的坚守和太尉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使历时三个月的叛乱终被平定。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景帝巩固削藩成果,损黜王国官制及职权,降低诸王权力,规定诸王不再治民。从此诸侯王强大难制局面大为缓和,中央集权走向巩固,国家统一显著增强。

  18. 汉景帝时的削藩

  19. 贾 生 [唐]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论。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0. 3、文景之治的形成 文帝,景帝在位时期,继续贯彻刘邦在立国之初制定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和“与民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实行“轻徭薄赋”和“约法省禁”,使社会经济逐渐得到发展,史称“文景之治”。 文帝景帝在位期间,主要实行了以下政策促成了文景之治的形成。 ◆实行重农贵粟政策。 ◆实行轻徭薄赋政策。 ◆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修马复令。 经过汉初几代君臣的励精图治,西汉社会也由此步入 “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财”的发展道路。 司马迁形容当时是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21. 汉景帝刘启(前188~前141)汉文帝长子。公元前157~前141年在位。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开明的君主之一。 汉景帝像

  22. (三)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改革措施 前141年,汉武帝刘彻继位,次年以“建元”为年号这是中国历史上用年号纪年的开始。 汉武帝继位时,西汉经过60年的发展,国势已相当强大,但当时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诸侯王尚有一定的政治、社会势力;二是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动荡不安三是匈奴不断入侵,边境不宁。这些因素促使汉武帝决心进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 1、改革政治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建立中朝,削弱相权。 ◆设置刺史 ,加强监察制度。 ◆颁行“推恩令”和“附益法” ,继续削弱王侯势力。 ◆加强法治,重用酷吏,打击豪强势力。 ◆建立侍从军和禁卫军,加强军队建设。 ◆实行察举制,广开仕途。

  23.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小名彘,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4岁时被封为胶东王,7岁时被冊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前141年—前87年)。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24. 汉武帝茂陵,位于陕西兴平县境内。

  25.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

  26.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

  27.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

  28.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

  29. 2、改革财政制度,加强中央财权 汉武帝连年发动对边境各族的战争,消耗了大量财富,使文景所遗府库积蓄用尽。因此他不得不进行财政改革,以增加财政收入。 ◆统一货币。 ◆实行盐铁专营。 ◆实行均输、平准政策。 ◆实行算缗、告缗 。 上述措施限制并打击了富商豪强的经济实力,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实力。

  30. 汉武帝加强中央财权的改革

  31. 3、尊崇儒学,实行文化专制 汉初,刘邦鉴于当时人心浮动,经济残破的社会现实,将“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因而在思想领域诸子百家思想十分活跃。但到西汉中期,经过70余年的休养生息,西汉政权已十分巩固,因此,“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而主张大一统的儒家思想便得以推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和郡国学校 总之,汉武帝继位后,对内进一步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盐铁专营,加强中央对全国经济的控制,同时又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一。在对外方面,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西汉帝国的疆土 ,使汉朝达到了极盛时期,因而汉代的中原人被称为“汉人”,原先的华夏族也逐渐被称为“汉族”,此后,汉语、汉字、汉文化都由此而来。

  32. 汉武帝加强思想统治的改革

  33. 汉武帝加强思想统治的改革

  34. 二、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1、耕地面积的扩大。 2、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3、耕作技术的进步。 4、水利工程的兴修。 5、农作物品种的增多。 (二)手工业的发展 1、冶铁业的发展。 2、煮盐业的发展。 3、丝织业和漆器业的发展 (三)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1、商业的繁荣。 2、中小城市的兴起。 3、交通的发展。

  35. 随着商业的发展,在汉代,还形成了一套商业哲学,即生意经。如“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随着商业的发展,在汉代,还形成了一套商业哲学,即生意经。如“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依市门。”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居以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百岁,来之以德。” “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民同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