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林海音

林海音. 林海音的生平.

nhi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林海音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林海音

  2. 林海音的生平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臺灣省苗栗縣,1918年3月18日生於日本大阪,當時台灣被日本侵佔,舉家遷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長大。 林海音曾先後就讀北京城南廠甸小學、北京新聞專科學校。16歲考入北平新聞專科學校,半工半讀,結識夏承楹,21歲時與他結婚,孕育了四個孩子,其中夏祖麗承襲寫作志業,出版了母親的傳記「從城南走來」,以纖細的筆觸寫下林海音的一生。1948年,林海音返回台灣與丈夫一起擔任編輯,1960年,出版小說集—城南舊事,後來被改編成電影、圖畫繪本,並翻譯成多國版本。林海音創辦了純文學月刊,1961年成立純文學出版社,後來它們分別轉移和結束,但那時為文壇培育無數作家、為中國的文化界寫下光輝的一頁。

  3. 認識林海音 • 林海音女士,人人稱她「林海音先生」,這對她是一種敬稱,因為在五○年代的台灣文壇,林海音女士不但是一位獨樹一幟的作家,更是一位功勞卓著的名編輯、出版者。   她寫的小說和散文如《城南舊事》、《剪影話文壇》、《婚姻的故事》等反應出她對人生、對婚姻、以及對文壇的關心及熱愛,可說是新時代女性的先鋒。 她在擔任「聯合副刊」主編時(1954-1963)拔擢了相當多的人才,像鄭清文、黃春明、鍾肇政、林懷民等目前享有盛名的作家,其實都在副刊刊出他們的處女作。而她所創辦「純文學出版社」也是文壇的重鎮,對提攜後進不遺餘力,培養出60-70年代許多重要作家。   林海音,一生下來就預卜著不平凡的生涯。她生於日本,長大成人於北京,卻把生命的光輝投射於故鄉台灣。葉石濤先生便說:「上一代覓求較佳生活的意願,皆在她的身上得到圓滿的終結與收穫。」自純文學出版社結束後,林海音女士作品散失各處,故而遊目族出版社希望能出版先生之作品集,保存先生的文采,並向先生致敬。

  4. 林海音的一生 • 1918 出生於日本大阪絹笠町回生醫院 1921(3歲) 隨父母返回台灣在頭份及板橋居住 1923(5歲) 隨父母到北京定居城南 1925(7歲) 進入廠甸師大第一附小就讀 1931(13歲) 病逝於北京日華同仁醫院 1934(13歲) 考入北平新聞專科學校就讀 1937(19歲) 正式擔任《世界日報》記者主跑婦女新聞 1939(21歲) 5月13日與夏承楹在北平協和醫院禮堂結婚 1940(22歲) 轉入北平師範大學圖書館擔任圖書編目工作 1948(30歲) 返回故鄉台灣 1949(31歲) 主編《國語日報》「週末」版(至1955年) 1953(35歲) 《聯合報》副刊主編(至1963年) 1955(37歲) 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冬青樹》 1956(38歲) 榮獲第二屆扶輪社文學獎 1957(39歲) 兼任《文星》雜誌兼任文學編輯(至1961年) 1959(41歲) 第一部長篇小說《曉雲》出版 1960(42歲) 《城南舊事》小說集出版 1967(49歲) 創辦《純文學月刊》擔任發行人及主編(至1972年停刊) 1968(50歲) 成立純文學出版社(至1995年結束,共計27年) 1970(52歲) 擔任國立編譯館國小國語科編審委員,主編一、二年級國語課本(至1996年) 1982(64歲) 《城南舊事》由上海製片廠拍成電影並榮獲多項國際影展大獎 1985(67歲) 《剪影話文壇》獲選1984年台灣最具影響力的十本書 1990(72歲) 主編《何凡文集》並榮獲圖書主編金鼎獎 1994(76歲) 獲頒第二屆「向資深華文作家致敬獎」 1998(80歲) 獲頒第三屆世界華文作家頒贈「終身成就獎」 1999(81歲) 獲頒第二屆五四獎「文學貢獻獎」、《城南舊事》德文版榮獲瑞士「藍眼鏡蛇獎」 2000(82歲) 獲頒中國文藝協會頒贈「榮譽文藝獎章」、《從城南走來—林海音傳》出版 、《城南舊事》獲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排行榜」 、《城南舊事》出版四十年,北京各學術單位合辦「林海音作品研討會」 2001(83歲) 12月1日病逝台北振興醫院

  5. 這就是林海音!! • 林海音(1918-2001)本名林含英,原籍台灣苗栗,出生於日本大阪,幼年時隨父母移居北京,30歲那年舉家遷回台灣。1953年起,主編〈聯合報副刊〉10年,主辦《純文學月刊》4年多,主持「純文學」出版社27年。林海音於編輯專業外,尚從事於小說、散文、兒童文學等創作。1955年出版第一本小說《冬青樹》直到1967年共出版了四本長篇小說:《曉雲》、《城南舊事》、《春風》、《孟珠的旅程》及四本短篇小說《冬青樹》、《婚姻的故事》、《綠藻與鹹蛋》、《金鯉魚的百襉裙》總計是五十八個短篇加四部長篇 ,其小說作品多以家庭為背景,擅寫婚姻愛情悲劇。主題除寫出眷戀鄉土外,還因自身經歷,寫出多篇以孤女為題材的篇章。且十分關注婦女命運,以女性的立場寫出封建制度下被壓迫的妻與妾不同的身分地位,共同的哀怨。又寫出受五四新思潮影響及抗戰前後的女性命運、處境與婚姻的諸多問題,對於人物的心理刻畫有很生動的描寫。善用飛白、白描、對比、象徵等藝術技巧,來刻畫人物形象、突顯小說主題。其成就不僅表現在為台灣女性文學奠基之重大作用,還表現在將文學作為一種人性的藝術所體現的巨大影響力量。這些因時代轉型的故事,深具女性意識的覺醒,目的在使人重新省思女性的地位與尊嚴。而小說中的男性幾乎是呈現諳啞,退居配角的地位,與女性角色成一鮮明的對比。對於家庭中的親子關係亦頗多著墨,從中可見整個時代、社會的縮影,深具前瞻性。林海音擁有創作者和編輯者、出版者的多重身分,不但創作了代表一個時代的文學精品,還因為身為「園丁」、「保母」,在編輯與出版的舞台上,佔一重要地位。致力扶植台灣本土作家並拔擢不少台灣文學的新秀,為台灣文學的發展、台灣女性文學的形成和繁榮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二十世紀的台灣文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雖她已走入了文學史,但將永遠成為書中美麗的篇章。

  6. 感想 林海音作為一位「自由派」的民族主義者和愛國主義者,一生致力於文學創作、雜誌編輯及文學出版事業,不僅自己身體力行地在文學創作上成就裴然,成為20世紀「臺灣文學」的形成和拓展的功臣,而且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為培育臺灣文學新人嘔心瀝血竭盡忠誠,使她成為參與臺灣新文學奠基工程中的功勳作家之一,更是臺灣女性文學的最重要的奠基人,抑或說是臺灣女性文學開山者,為20世紀臺灣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7. 資料來源 http://www.best100club.com/bestfocus/hiin/who.htm http://hklf4.hklf.org.hk/literary/secondary/0005/Second.ht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9123004115

  8. 謝謝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