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脊灰封存意义、进展和工作要点

脊灰封存意义、进展和工作要点. 李铭龙 云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6 年 6 月 12 日. 提纲. 封存的意义 消灭脊灰野病毒后封存工作进展 脊灰野病毒封存工作要求. 脊髓灰质炎. 三个血清型 不足 1% 感染引起神经系统疾病 人是唯一宿主,经呼吸道和胃肠道传播 冷冻温度下可存活多年,冷藏温度下存活数月,室温可存活数日 是疫苗可预防疾病有 OPV 和 IPV 两种疫苗 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阻断传播 活疫苗可产生 VAPP 和 VDPV. 人类消灭脊灰的定义.

nicole-cash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脊灰封存意义、进展和工作要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脊灰封存意义、进展和工作要点 李铭龙 云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6年6月12日

  2. 提纲 • 封存的意义 • 消灭脊灰野病毒后封存工作进展 • 脊灰野病毒封存工作要求

  3. 脊髓灰质炎 • 三个血清型 • 不足1%感染引起神经系统疾病 • 人是唯一宿主,经呼吸道和胃肠道传播 • 冷冻温度下可存活多年,冷藏温度下存活数月,室温可存活数日 • 是疫苗可预防疾病有OPV和IPV两种疫苗 • 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阻断传播 • 活疫苗可产生VAPP和 VDPV

  4. 人类消灭脊灰的定义 • 当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消灭证实委员会(GCC)认为所有地区至少连续3年未监测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传播实验室妥善地保管着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时,全球将宣布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

  5. 条件 • 所有地区至少连续3年未监测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传播 • 实验室妥善地保管着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

  6. 野病毒封存的重要性 • 来自于历史经验: 人类消灭的第一种自然性疫病是天花。作为人类即将消灭的第二种自然性疫病,天花的消灭对于脊灰的消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7. 1977年消灭天花之后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英国就发生了两例天花病例,该事故导致两人死亡。1977年消灭天花之后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英国就发生了两例天花病例,该事故导致两人死亡。 • 这两例患者都与天花实验室有关,首例病例是英国伯明翰大学解剖学系的一位专业摄影师,她的工作地点位于天花实验室的楼上,死于天花病毒感染,另一名是该实验室主任,也因该事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8. 脊灰病毒由实验室外泄的可能性: • 虽然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由实验室向社区或者环境泄漏的概率不大,但随着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的国家不断增加和免疫活动的减少或停止,这种传播的潜在危险性是存在的。 • 理论上,脊灰病毒可以在实验室外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染给人:被污染的实验室将污染液体排入污水、固体废物运到垃圾场、向周围排放的废气以及实验室人员被污染的皮肤或衣物。

  9. 来自于实验室感染的案例 • 1941年至1976年间共记录了十二例实验室相关的脊灰病例,其中两例死亡。其中的7个病例没有公开报道,大部分病例发生在疫苗使用前和未开展细胞培养时期。 • 公开报道的第一例实验室相关感染病例(1941年)很可能是由于该病例在冲洗和研磨感染了病毒的组织并准备注射猴子时受到了感染

  10. 1943年,两名实验室人员试图将原型病毒Lansing (又叫Armstrong)注射老鼠时受到感染;另外,两例因实验室感染脊灰病毒而死亡的病例分别发生在美国和南非。 • 1992年被证实由一名疫苗生产厂的工人将一株用于生产IPV的1型脊灰野病毒传染给了他的儿子 • 一名儿童感染了通常用于实验室研究和生产IPV的的3型原型病毒,但感染途径未能确定。

  11. 实验室封存的目标 • 最大限度地减小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由实验室向社区环境扩散的危险性 • 没有绝对安全的封存,有意或无意的疏漏问题总是存在的,但是对病毒进行有效的封存,例如减小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向外环境扩散的危险性,是我们现实的目标

  12. 需要了解的相关定义 •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 •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感染性材料 •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潜在感染性材料 • 保存脊灰野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13.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 • 已知或被证明能够在环境中持续循环的脊灰病毒分离株,或是来源这些分离株的脊灰参考株

  14.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感染性材料 • 已确诊为脊灰野病毒感染(包括VDPV)的临床材料、含有脊灰野病毒的环境污水和水样本、以及脊灰野病毒的复制产物,包括: • 细胞培养分离物、参考病毒株、用于生产灭活疫苗的种子病毒 • 被感染的动物或动物标本,包括PVR转基因小鼠 • 具有脊灰野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实验室派生产物 •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全长序列的RNA或带有其外壳基因的cDNA产物 • 被含有脊灰野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的脊灰病毒持续感染的细胞

  15.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潜在感染性材料 • 粪便标本、呼吸道分泌物、环境污水;不知道来源或不论任何研究目的,在曾经有过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流行(包括VDPV流行)地点(附录1)采集的未经检测的水样本; • 上述材料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敏感细胞或动物的繁殖产物,包括: • 未进行脊髓灰质炎病毒和肠道病毒检测的收获物 • 未分类的肠道病毒样细胞培养分离物 • 未鉴定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株

  16. 脊灰野病毒追加的生物安全要求 • 进入实验室要严格限制 • 所有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都要接受脊髓灰质炎疫苗全程免疫 • 所有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感染性材料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开放性操作应在合格的生物安全柜内操作

  17. 脊灰野病毒追加的生物安全要求 • 脊灰野病毒材料要保存在进出受限的安全地点 • 冰柜和冰箱要上锁,钥匙由专人保管,明确标记脊灰野病毒材料 • 冰柜内容物的记录要完整并及时更新

  18. 脊灰野病毒追加的生物安全要求 • 所有材料要装在防漏、不破裂的二级容器内运输 • 制定标准操作程序,并定期进行容器泄漏、破裂和其它可能造成病毒泄漏事故的应急演练

  19. 实验室清册 • 在脊灰野病毒的传播被阻断后,国家级、地区级以及全球的保存脊灰野病毒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单位或实验室清册是顺利完成全球实验室封存工作的基础。

  20. 实验室调查和清册要求 • 调查所有的生物医学实验室,找出仍保存脊灰野毒株和潜在感染性材料的实验室,鼓励销毁所有不再需要的实验保存材料。 • 完成国家实验室封存清册并提交给地区证实委员会。 • 指导保存有脊灰野毒株感染性和潜在感染性材料的实验室按照强化生物安全2级要求来处理所保存的材料。 • 为全球证实做准备。

  21. 实验室清册阶段的工作内容 • 实验室调查和制作国家清册 • 执行追加的脊灰生物安全2级要求

  22. 实验室调查 • 确定所有的存有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实验室 • 调查的主要作用是鼓励销毁那些不再需要的实验室材料 • 由于许多保存这些材料的实验室不属于卫生部门,所以完成国家级清册需要卫生部门加强与其它部门的合作

  23. 可能保存有脊灰野病毒感染性材料的实验室类型可能保存有脊灰野病毒感染性材料的实验室类型 • 脊髓灰质炎病毒/肠道病毒实验室 • 普通病毒学实验室 • 环境检测实验室 • 工业实验室(疫苗生产厂家 ) • 其它可能的实验室还包括临床细菌学、寄生虫学、病理胃肠学和神经学实验室,它们大多设立在医院(包括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科研机构和私人机构

  24. 世界封存工作进展情况 • 目前全球已经宣布无脊灰的地区都处在封存工作的第一阶段 • 许多国家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实验室清册和国家报告

  25. 法国国家报告 国家清册的第一次先是在卫生系统内进行(2002年)。第二次在外士办公室的协调下,由以下部门合作进行: • 农业部 • 军 队 • 环境部 • 工业部 • 教育部 • 研究部

  26. 法国封存清册行动 第三阶段:2003年 • 第二批调查表被送往卫生系统的136个实验室,同时,正式发文要求外事办公室组织其他相关部门统计本部门的实验室清单。

  27. 法国封存清册行动 第四阶段:2004年 • 研究数据,回访没有答复的实验室,最后校对数据

  28. 法国封存清册结果 • 清册中共有6978个实验室,9个有野毒株,46个有潜在感染性材料,45个有脊灰疫苗病毒,5个宣称已经将病毒或感染性材料处理完毕

  29. 外国封存清册行动的共同点 • 均成立了多部门合作的封存工作小组 • 封存小组的工作均得到了政府法令法规和资金支持 • 封存工作开始前均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 数据收集方面都是纸表格和电子表格并重 • 都建立了单独的数据库 • 都进行了科学的结果评估

  30. 我国目前所处现状 • 已经完成封存工作第一阶段的初期工作,现在需要充实和完善封存调查数据库,最终形成完整的国家报告。

  31. 具体实施步骤 • 开发数据库软件,服务于封存工作的电子调查记录 • 开展培训工作,为数据录入做准备 • 首先开展卫生系统内的生物医学实验室的调查清册工作 • 加强各部委之间协作,开展卫生系统外的生物医学实验室调查清册工作

  32. 工作要点 • 政策支持 • 多部门协作 • 以CDC为骨干,以属地化管理为网络开展卫生系统的清册工作

  33. 封存清册程序 • 各生物医学实验室应按照《生物医学实验室登记暨脊灰病毒封存登记表》的要求,认真填报本实验室的基本信息、生物安全信息以及脊灰病毒、感染性材料和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保存信息,填写资料要求准确完整

  34. 封存清册程序 • 各生物医学实验室所在单位填写《生物医学实验室登记汇总表(通用)》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登记暨脊灰病毒封存证明》,并加盖公章后,连同各生物医学实验室填写的附表1一并上报辖区县级负责脊灰封存的单位。省、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述资料报同级负责单位

  35. 封存清册程序 • 县级负责单位负责收集辖区内有关单位上报的资料,对上报的资料进行核实,并抽查上报单位所报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缺项和错项的部分联系上报单位予以更正。汇总上报资料并填写《生物医学实验室登记汇总表(通用)》,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并加盖公章后,连同各上报单位原始报表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登记暨脊灰病毒封存证明》一并报送辖区市级负责单位

  36. 封存清册程序 • 市级负责单位负责收集辖区内县级负责单位上报的资料,对资料进行核实,将所有原始资料录入到《国家生物医学实验室登记暨脊灰病毒封存数据库》,汇总上报资料并填写《生物医学实验室登记汇总表(通用)》,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并加盖公章后,连同数据库一并上报省级负责单位。原始报表及《生物医学实验室登记暨脊灰病毒封存证明》由市级负责单位保存备查

  37. 封存清册程序 • 省级负责单位负责收集辖区内市级负责单位上报的资料,对资料进行核实,合并市级数据库,汇总上报资料并填写《生物医学实验室登记汇总表(通用)》,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并加盖公章后,于2006年7月26日前,连同数据库一并上报中国疾控中心。市级数据库和报表由省级负责单位保存备查。

  38. 封存清册程序 • 中国疾控中心汇总分析全国生物医学实验室资料,并对全国生物医学实验室报告质量进行评估,撰写报告上报卫生部

  39. 封存工作流程图

  40.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