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尋訪世界文化遺產

尋訪世界文化遺產. 福建客家土樓. 圖 / 文 : 陳美月 2008/02. 請按滑鼠換頁 按 ESC 離開. 福建. 台灣. 客家先民原主要是居住在黃河流域的中原漢人 , 在西晉末年因避戰亂而逐漸向南遷移 ; 唐末五代十國的變亂 , 又造成更多的中原漢人大規模的南遷 , 最後扎根在閩、贛、粵邊廣袤山區 , 而後又擴散到四川、廣西等地 . 相對於原來當地的居民而言 , 他們是客 , 所以稱 ” 客家人 ”. 中 國. 福 建 省.

nom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尋訪世界文化遺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尋訪世界文化遺產 福建客家土樓 圖 / 文 : 陳美月 2008/02 請按滑鼠換頁按ESC離開

  2. 福建 台灣 客家先民原主要是居住在黃河流域的中原漢人,在西晉末年因避戰亂而逐漸向南遷移;唐末五代十國的變亂,又造成更多的中原漢人大規模的南遷,最後扎根在閩、贛、粵邊廣袤山區,而後又擴散到四川、廣西等地. 相對於原來當地的居民而言,他們是客,所以稱”客家人”. 中國 福建省

  3. 表面上看來,一座普普通通的土樓,實際是一座固若金湯,堅固森嚴的壁壘.當地居民以生土、砂石、竹木,以版築法,將房子夯築成一個精巧奇特,讓人驚嘆的龐大建築.它與建築學、地質地理學、景觀學、軍事學、風水學等等,都有密切關係.每座傳承千秋永固的土樓,都有說不完的故事.表面上看來,一座普普通通的土樓,實際是一座固若金湯,堅固森嚴的壁壘.當地居民以生土、砂石、竹木,以版築法,將房子夯築成一個精巧奇特,讓人驚嘆的龐大建築.它與建築學、地質地理學、景觀學、軍事學、風水學等等,都有密切關係.每座傳承千秋永固的土樓,都有說不完的故事.

  4. 一棟樓, 就是一個村莊. 就是一個宗族.就是一個社會. 幾十年,幾百戶,幾百人,聚族而居; 婚喪喜慶,鄰里相處,自成習俗,自有章法. 土樓裏,宅院內,一代一代,和睦相處,生生不息.

  5. 客家土樓歷史之悠久,數量及種類之多,結構之奇巧,規模之大,功能之齊全,堪稱世界之最. 每座土樓的名字,大都取自族譜的袓訓或用袓宗名字命名,以勵志、紀念,同時表達一種吉祥如意的心願;樓門兩邊的楹聯,大都是樓名的藏頭聯,寓意深遠. 土樓的形狀主要有圓形、方形、五鳳形、另外還有橢圓形、半月形、八角形、交椅形等等,同一種形狀裏又有不同變化,千姿百態各具特色,但它們卻又有著明顯的共同性,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布局合理、與大自然融為一体.

  6. 走進土樓,揭開一層層神秘面紗.

  7. 有土樓王子美稱的振成樓,建於1912年,內外同圓心兩環的土樓,按易經的”八卦圖”布局建造有土樓王子美稱的振成樓,建於1912年,內外同圓心兩環的土樓,按易經的”八卦圖”布局建造

  8. 大門上清晰可見,將樓名”振成”兩字嵌入聯首的門聯”振綱立紀,成德達材”.以示樓主對祖先的敬重和紀念,不論是國或是家,都要遵綱守紀,以教化、造就有德有才之人.大門上清晰可見,將樓名”振成”兩字嵌入聯首的門聯”振綱立紀,成德達材”.以示樓主對祖先的敬重和紀念,不論是國或是家,都要遵綱守紀,以教化、造就有德有才之人.

  9. 外環樓高16米共四層,以標準八卦圖式分為八卦,即八大單元,每層有48間;每一卦設有一部樓梯,可從一層通向四層.外環樓高16米共四層,以標準八卦圖式分為八卦,即八大單元,每層有48間;每一卦設有一部樓梯,可從一層通向四層.

  10. 卦與卦之間,築有青磚防火牆,牆中設有拱門相通,如果門關起來,便自成院落,互不干擾,開門則全樓貫通,連成一體,這是振成樓建築的一大特色.卦與卦之間,築有青磚防火牆,牆中設有拱門相通,如果門關起來,便自成院落,互不干擾,開門則全樓貫通,連成一體,這是振成樓建築的一大特色.

  11. 內環樓分二層,有32個房間,一樓的鏤空屏門及二樓走廊上的鑄鐵欄杆,精緻典雅.內環樓分二層,有32個房間,一樓的鏤空屏門及二樓走廊上的鑄鐵欄杆,精緻典雅.

  12. 祖堂大廳寬敞明亮,仿西洋式建築,是一處多功能的大廳,為全樓婚喪喜慶、議事聚會、接待貴賓及演戲和觀戲的場所.祖堂大廳寬敞明亮,仿西洋式建築,是一處多功能的大廳,為全樓婚喪喜慶、議事聚會、接待貴賓及演戲和觀戲的場所.

  13. 從二樓鑄鐵欄杆透空拍攝,廳中聳立四根的大圓石柱,是象徵靈魂接天;屋頂呈三角形,像古希臘的雅典神廟,是在閩西所罕見”中西合壁”、”外土內洋”的土樓.從二樓鑄鐵欄杆透空拍攝,廳中聳立四根的大圓石柱,是象徵靈魂接天;屋頂呈三角形,像古希臘的雅典神廟,是在閩西所罕見”中西合壁”、”外土內洋”的土樓.

  14. 有土樓大王美譽的承啟樓,建於1709年,有句順口溜說: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中圓,圈套圈,歷經滄桑三百年,闡明了它的恢宏氣勢和歷史悠久.有土樓大王美譽的承啟樓,建於1709年,有句順口溜說: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中圓,圈套圈,歷經滄桑三百年,闡明了它的恢宏氣勢和歷史悠久.

  15. 占地5376平方米,直徑73米,外牆周長229米,是內通廊式的典範,由四個同心圓環形建成;站在外環四樓上,眺望三環主樓環環相扣,土樓中心位置,聳立著一座祖堂.占地5376平方米,直徑73米,外牆周長229米,是內通廊式的典範,由四個同心圓環形建成;站在外環四樓上,眺望三環主樓環環相扣,土樓中心位置,聳立著一座祖堂.

  16. 莊重又壯觀的承啟樓,外環樓四層,每層72間,第二環樓二層,每層40間,第三環樓為單層,有32間,中心是祖堂.房間總計有400間,每天住一間,一年也住不完,可想像此樓之大.莊重又壯觀的承啟樓,外環樓四層,每層72間,第二環樓二層,每層40間,第三環樓為單層,有32間,中心是祖堂.房間總計有400間,每天住一間,一年也住不完,可想像此樓之大.

  17. 緊鄰承啟樓的僑福樓博物館,為單環式圓樓,建於1964年,內部展覽文物超過5,000餘件.緊鄰承啟樓的僑福樓博物館,為單環式圓樓,建於1964年,內部展覽文物超過5,000餘件.

  18. 方與圓之間的幽幽小徑

  19. 青山綠水,雲霧飄渺的初溪土樓群,由5座圓樓及31座方形樓組成.高低錯落,井然有序地散布在寬闊的盆地上.青山綠水,雲霧飄渺的初溪土樓群,由5座圓樓及31座方形樓組成.高低錯落,井然有序地散布在寬闊的盆地上.

  20. 全樓木製結構,沒有用到一枚鐵釘的集慶樓,生土牆厚度不到2米,內部有72道樓梯,歷經近600年的雪雨風霜,還屹立不搖,客家人爐火純青的夯土技術,令人望塵莫及.全樓木製結構,沒有用到一枚鐵釘的集慶樓,生土牆厚度不到2米,內部有72道樓梯,歷經近600年的雪雨風霜,還屹立不搖,客家人爐火純青的夯土技術,令人望塵莫及.

  21. 圓中有方,方中有圓,方形土樓稱為四角樓,內部格局與圓樓差不多.圓中有方,方中有圓,方形土樓稱為四角樓,內部格局與圓樓差不多.

  22. 圓形土樓就像從地底裏,隨意長出來的黑蘑菇.

  23. 世代是詩禮傳家,書香門第的衍香樓,建於1842年,據說此樓的地理環境,左有”文星獨秀,馬鞍相隨”,右有”鸚鵡呈祥,架上金盆”,前為”筆架玉案”,後是”鳳凰展翅”.世代是詩禮傳家,書香門第的衍香樓,建於1842年,據說此樓的地理環境,左有”文星獨秀,馬鞍相隨”,右有”鸚鵡呈祥,架上金盆”,前為”筆架玉案”,後是”鳳凰展翅”.

  24. 衍香樓高四層,依八卦樣式建造,樓內廳仿造府第式建築,分前堂、中堂、後堂.衍香樓高四層,依八卦樣式建造,樓內廳仿造府第式建築,分前堂、中堂、後堂.

  25. 樓西側和後側,建有高二層的學堂及娛樂室.

  26. 從後山眺望,座落在青山綠水之間,景色怡人的衍香樓.從後山眺望,座落在青山綠水之間,景色怡人的衍香樓.

  27. “鳳起丹山秀,蛟騰碧水環”這幅對聯描述了振福樓的山鄉風景,是建於1913年.“鳳起丹山秀,蛟騰碧水環”這幅對聯描述了振福樓的山鄉風景,是建於1913年.

  28. 外環高三層,內環單層,按八卦格局建造,採中西合璧,弧形廂房與中門相連,中為天井.

  29. 布達拉宮式的奎聚樓,建於1834年,門聯“奎星朗照文明盛,聚族于斯氣象新”,樓名即是對聯之意.據說此樓位在一塊虎形地理位置,遠看整座樓與背後的山脊連成一體,猶如猛虎下山,奎聚樓即是虎頭,樓前牆上兩扇窗,就像是一對虎眼炯炯有神.布達拉宮式的奎聚樓,建於1834年,門聯“奎星朗照文明盛,聚族于斯氣象新”,樓名即是對聯之意.據說此樓位在一塊虎形地理位置,遠看整座樓與背後的山脊連成一體,猶如猛虎下山,奎聚樓即是虎頭,樓前牆上兩扇窗,就像是一對虎眼炯炯有神.

  30. 走入樓門廳, 面前是一座祖堂:儒林第,祖堂的中門平時是關著,只有貴賓來時,才開門迎接,以示莊嚴隆重.

  31. 宮殿式結構的奎聚樓,建築特點為,前低後高,中廳高,兩廂房低,高低起伏,形成森嚴等級.宮殿式結構的奎聚樓,建築特點為,前低後高,中廳高,兩廂房低,高低起伏,形成森嚴等級.

  32. 五鳳樓-宮殿府第式傑作的福裕樓,建於1882年,背山為屏,前水為鏡;屋頂層層疊疊,出檐深遠.造型以三堂為中軸核心,左右有平衡對稱的廂房,屋脊兩端翹成牛角或鳳尾的形狀,如宮殿屋脊,外觀有如壯觀的府第、宮殿;遠眺猶如展翅欲飛的鳳凰.五鳳樓-宮殿府第式傑作的福裕樓,建於1882年,背山為屏,前水為鏡;屋頂層層疊疊,出檐深遠.造型以三堂為中軸核心,左右有平衡對稱的廂房,屋脊兩端翹成牛角或鳳尾的形狀,如宮殿屋脊,外觀有如壯觀的府第、宮殿;遠眺猶如展翅欲飛的鳳凰.

  33. 福裕樓樓主之父,曾任清朝”朝政大夫”,官四品,所以准建造宮殿式的住宅.該樓是樓主朋友汀州知府張星炳先生所設計,其樓名也是他所書寫, ”福田心地,裕后光前”兩邊對聯闡明了樓名,也表達樓主的追求.

  34. 袖珍土樓 ~如升樓,建於1901年,直徑17米,樓高三層,共16開間,外觀樓小,有如客家人用竹筒做成的量米工具”米升”,故名如升樓;又另一深層意思,是寄托樓主的祈願”如日東升,光明萬年”.

  35. 如升樓~小巧玲瓏內通廊式的單圈圓樓.內徑只有5米,中廳正對大門,左右有兩道樓梯,樓梯旁築有磚牆,有防火作用.如升樓~小巧玲瓏內通廊式的單圈圓樓.內徑只有5米,中廳正對大門,左右有兩道樓梯,樓梯旁築有磚牆,有防火作用.

  36. 恍如置身於江南水鄉小鎮的塔下村土群樓,一條蜿蜒清澈的小溪 ,流經村莊中央,土樓整齊排列在河兩邊,布局風格與其他村莊不同.

  37. 人傑地靈的塔下村,在德遠堂門前池塘邊,樹立著二十根文武百官杆,以表彰村里科舉登科的族人;文科的石旗杆頂端是石筆,武科是刀戟.人傑地靈的塔下村,在德遠堂門前池塘邊,樹立著二十根文武百官杆,以表彰村里科舉登科的族人;文科的石旗杆頂端是石筆,武科是刀戟.

  38. 田螺坑土樓群-綿延起伏的青山,蜿蜒的公路,層層的梯田,巍峨聳立著一座座,或圓或方的土樓.田螺坑土樓群-綿延起伏的青山,蜿蜒的公路,層層的梯田,巍峨聳立著一座座,或圓或方的土樓.

  39. 四圓一方土樓群,又稱”四菜一湯”,俯瞰呈現罕見的四菜一湯排列,位於中心的”湯碗”,方形樓叫步雲樓,建於1796年.名為步雲樓意即希望子孫平步青雲,步步高升.四圓一方土樓群,又稱”四菜一湯”,俯瞰呈現罕見的四菜一湯排列,位於中心的”湯碗”,方形樓叫步雲樓,建於1796年.名為步雲樓意即希望子孫平步青雲,步步高升.

  40. 河坑土樓群 - 圓圓方方,大大小小有17座之多,星羅棋布地座落在潺潺小溪,林蔭濤濤的山谷盆地裏,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41. 世界獨一無二,天下奇觀,東倒西歪樓,也是最古的土樓-裕昌樓,建於1308-1338年間,為張姓、劉姓、羅姓、范姓、唐姓所共同建造.世界獨一無二,天下奇觀,東倒西歪樓,也是最古的土樓-裕昌樓,建於1308-1338年間,為張姓、劉姓、羅姓、范姓、唐姓所共同建造.

  42. 走進樓門,映入眼前的是,一座單層祖堂的小圓樓,再抬頭一望,全樓回廊支柱左鈄右傾, 最大傾角達15度,高五層的危樓;五姓家族,共分五大單元,每一家族各居一個單元,各有一道樓梯.當初建造時木匠及泥水師傅,由五姓家族輪流供飯.

  43. 據傳說在天寒地凍的一個冬夜裏,由於供飯沒交接好,加班的木匠師傅,餓到頭昏腦脹,把榫頭做的太小,榫眼做的太大,一直沒發現,就立柱上樑,如今成為天下奇觀的東倒西歪樓.據傳說在天寒地凍的一個冬夜裏,由於供飯沒交接好,加班的木匠師傅,餓到頭昏腦脹,把榫頭做的太小,榫眼做的太大,一直沒發現,就立柱上樑,如今成為天下奇觀的東倒西歪樓.

  44. THE END 走進古拙大氣的土樓,尋找瑰麗多姿的建築奇觀 E-mail : adamy_chen620@yahoo.com.tw陳美月攝影/編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