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 收藏与欣赏 》 第九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中国珍邮 --010 “ 宫门倒印 ” 邮票.   中华民国邮政于 1913 年 5 月 5 日(民国 2 年)正式发行一套普通邮票, 全套 19 枚。面值半分至 1 角的,图案为一帆船,背景铁桥上飞驶的火车,寓水陆交通发达之意,通称 “ 帆船票 ” ;面值 1 角 5 分至 5 角的,图案为一收获的农民,背景为天坛,寓发展农业之意,通称 “ 农获票 ” 。面值在 1 元以上的邮票图案为北京国子监牌楼,寓弘扬文化,通称为 “ 宫门票 ” 。. 中国珍邮 --010 “ 宫门倒印 ” 邮票.

nora-odom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 《收藏与欣赏》 第九讲 主讲教师:马庆华

  2. 中国珍邮--010“宫门倒印”邮票   中华民国邮政于1913年5月5日(民国2年)正式发行一套普通邮票, 全套19枚。面值半分至1角的,图案为一帆船,背景铁桥上飞驶的火车,寓水陆交通发达之意,通称“帆船票”;面值1角5分至5角的,图案为一收获的农民,背景为天坛,寓发展农业之意,通称“农获票”。面值在1元以上的邮票图案为北京国子监牌楼,寓弘扬文化,通称为“宫门票”。

  3. 中国珍邮--010“宫门倒印”邮票 这套邮票发行了3次。1913年发行的邮票是在英国伦敦印刷的,称伦敦版。第二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能继续在英国印制而改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印制,于1914年发行第二版帆船邮票。邮票图与伦敦版相似,初期亦为19种面值。1919年又增加发行1分半、1角3分和20元3种面值,全套总共为22枚,称北京老版。1923年在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印制的第三版,全套22枚,称北京新版。在北京老版的“宫门票”中,有1元、2元、5元、10元和20元等五种元单位票。其中面值2元的,在印刷中出现了严重的错印。主图牌楼为黑色,边框为蓝色,此票采用双色套印的方法印制的,即先用一个版印出边框,再用另一个版套印中心图案。由于印刷工人忙中出错,将其中一个版放倒了,所以印出来的邮票中心图案牌楼是倒印的,俗称“宫门倒印”票。据考证,这种“宫门倒印”错体票仅流出48枚,十分罕见,被列为“民国四珍”之一,被誉为“后四宝”之首,为中国邮票中的珍罕之品。 1996年4月苏富比公司在香港举办的“远东珍邮”拍卖,1枚“宫门倒印”以20.7万元(港币)成交。另有1件横双连“宫门倒印”以59.75万元(港币)拍出。1996年5月20日北京邮品拍卖会,1枚北京老版2元“宫门倒印”,带版铭,底价25万元(人民币),以38万元(人民币)成交。

  4. 中国珍邮--011北京老版帆船3分“暂作2分”倒盖票中国珍邮--011北京老版帆船3分“暂作2分”倒盖票 1922年11月1日(民国11年11月1日)中华民国邮政调整邮资,时值圣诞节和元旦期间,贺年邮件猛增,2 分邮票出现紧张,邮政当局决定将库存北京老版3分帆船邮票加盖。该票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加盖。加盖的形式是在票中间加盖“2cts”,两侧加盖“暂作贰分”字样,并以小星加盖四角原面值。

  5. 中国珍邮--011北京老版帆船3分“暂作2分”倒盖票中国珍邮--011北京老版帆船3分“暂作2分”倒盖票 加盖墨色为红色,加盖全张为50枚。于1922年11月11日发行。在3分加盖“暂作2分”票中出现倒盖变体票。即加盖的“2cts ”和“暂作贰分”字样与原3分帆船邮票图案形成倒盖。  据集邮家们考证,此种帆船3分“暂作2分”票存世约有十余枚,数量很少。被列入“民国四珍”之一。这种帆船3分“暂作2分”珍邮十分昂贵。1996年4月苏富比公司在香港拍卖1枚北京老版帆船3分加盖“暂作2分”倒盖新票以32.2万元(港币)成交。

  6. 中国珍邮--012北京新版帆船4分“暂作3分”倒盖票中国珍邮--012北京新版帆船4分“暂作3分”倒盖票 1922年11月(民国11年11日)中华邮政总局整邮政资费,国内平信邮资由3分调为4分,并已印制了大量的面值4分邮票备用。由于各地军阀反对,新邮资实行不久便被迫停止。平信邮资仍为3分,4分邮票派不上用场,而3分票用量增大,出现短缺。

  7. 中国珍邮--012北京新版帆船4分“暂作3分”倒盖票中国珍邮--012北京新版帆船4分“暂作3分”倒盖票 于是邮政当局将灰色4分帆船票加盖“暂作叁分”使用。加盖形式是,在票中间加盖“3cts”两侧为“暂作叁分”,加盖字体为5号宋体铅字,加盖颜色为红色。加盖版式有两种:一种为1全张50枚;一种为40枚。此种加盖票于1925年(民国14年)起发行。这套新版帆船加盖票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加盖。在加盖中出现了倒盖票,即加盖的“3cts”和“暂作叁分”字样与原4分帆船票图案形成颠倒。这种倒盖错体票存世约10枚,数量极少,成了名贵的邮票。1996年4月苏富比公司在香港举行珍邮拍卖,1枚北京新版帆船4分加盖“暂作3分”倒盖旧票,以41.4万元(港币)拍出。

  8. 中国珍邮--013“限省新贴用”邮票 中华民国时期因各省长期军阀割据而形成各省区自己的币制,各地差异很大。而邮票都是邮政总局统一印发的,再按当地币值照邮票面值出售。为防止有人从中牟取暴利,中华民国邮政时期在邮票发行中,采取加盖限省贴用邮票的方式。如“限新省贴用”、“限四川贴用”、“限吉黑贴用”、“限滇省贴用”等邮票。

  9. 中国珍邮--013限省新贴用”邮票 其中“限新疆贴用”的邮票。加盖形式是“限新省贴用”5个楷体字,直行加盖于邮票中央。除面值1元票加盖红色外,其余均为黑色加盖。在加盖中出了毛病,“限新省贴用”5个字长16毫米,呈直行。但“限”字向左略偏1毫米,俗称“新省歪头”。这套邮票于1915年(民国4年)发行,全套16枚。在第二次加盖时,把“限”字移正,俗称“新省直头”。由于“新省歪头”邮票数量少,价格较贵。在这种“限新省贴用”歪头邮票中,令人们注目的是,在面值1元的“宫门”邮票上,加盖红色的“限新省贴用”5个字中,其中1枚第二个字和第三个字颠倒,变成“限省新贴用”。这种错体票是由于印刷工人马虎造成的。这次加盖不仅出现“限新省贴用”歪头,还造出“限省新贴用”错体票。这是限省贴用邮票中的珍品,为数很少,十分珍贵,这枚珍邮被集邮家列入“民国四珍”之一,备受集邮家重视。1998年我国出版的《中华民国邮票目录》(修订版)标价:1枚加盖“限省新贴用”新票为10万元(人民币)。

  10. 中国珍邮--014“纽约版孙中山像2元中心倒印” 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一天,重庆南温泉立人中学的学生郑晴初从重庆一家邮局集邮窗口买了一卷因通货膨胀,调整邮资,而面值不适用的整版邮票,每卷都是面值从半分到20元都有。当他在家整理邮票时,他的妹妹发现孙中山像邮票中的一种面值2元的邮票上,所印的头像是颠倒的。郑仔细一看,果然,一整版邮票人头像全是倒印的。他意识到自己幸运地购到一版珍邮。这就是后来被誉为“民国五珍”之一的“纽约版孙中山像2元中心倒印”邮票。

  11. 中国珍邮--014“纽约版孙中山像2元中心倒印” “纽约版孙中山像2元中心倒印”票,是1941年2月21日(民国30年)中华民国邮政发行的一套孙中山像邮票中的一枚面值为2元的邮票,该套票全套16枚。面值为分、角、元3种。邮票的中心图案为孙中山头像,边框上部为中华民国国徽,下部为“中华民国邮政”六字,左右为面值数字。白色无水印纸印制。由美国钞票公司印刷,称纽约版。  其中面值2元邮票,出现中心图倒印的错体票。这种票为双色套印,边框为蓝色,中心图案孙中山像呈黑色,分两次印刷,美国钞票公司印刷工人在印刷过程中,把需套色的纸张放倒了,便产生了中心图案倒印的现象。这套邮票发行后,只出售了两个多月。目前已发现的只有郑晴初的一版50枚,其它均无下落,因此十分珍贵。1996年5月20日,’96北京邮品拍卖会,1枚“纽约版孙中山像2元中心倒印”,底价18万元(人民币),以29万元(人民币)拍出。

  12. 中国珍邮--015赣西南赤色邮政邮票 1930年5、6月间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发行了第一套赤色邮政邮票。据有关资料记载,赣西南赤色邮政发行的第一套邮票为方型,盖以红朱,略似图记,四周及中央绘有星形,上有赤色邮政及1分等字样,薄纸,但未见到实物。

  13. 中国珍邮--015赣西南赤色邮政邮票 1930年10月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发行了第二套邮票。全套3枚:面值1分(蓝色)、3分(黄绿色)、8分(蓝色)。邮票主图为葫芦型花框内直列“赣西南赤色邮政”字样,上端左右两角圆内为中文面值,下端左右两角圆内1分票各印“1”字,3分票各印“3”字,8分票则分别印有“邮票”2字。邮票图幅约为24毫米×19.5毫米。白纸。石版印刷。无齿孔。这3种邮票当时仅在赣西南苏区三十多个县内流通使用。目前所见到的这套邮票,均为实寄封上贴用的,未见新票,迄今仅发现14个实寄封共21枚邮票,其中面值1分票2枚,面值3分票6枚,面值8分票13枚。1998年我国出版了《中国解放区邮票目录》(修订版)标价:全套3枚52万元(人民币)。

  14. 中国珍邮--016江西赤色邮政邮票 该票目前仅发现一枚面值1分旧票。这枚邮票呈横长方型,淡红色,图案为葫芦型花框,框内直列“江西赤色邮政”字样,上端两角圆圈内为中文面值“壹分”,下端两角圆圈内各为“1”字。

  15. 中国珍邮--016江西赤色邮政邮票 该票是1931年5月江西赤色邮务总局发行的。当时发行的有半分、1分、3分、8分等4种面值邮票和1分、2分、5分3种欠资邮票。由于革命战争时期环境极其艰苦,保存下来的罕少。1998年出版的《中国解放区邮票目录》(修订版)标价为30万元(人民币)。

  16. 中国珍邮--017半白日图邮票 1937年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一晋察冀边区设立临时邮政,12月发行一套半白日图邮票。全套2枚,面值1分(蓝色)、5分(浅蓝色)。

  17. 中国珍邮--017半白日图邮票 2枚邮票图案相同,主图为一个倒三角形。倒三角上方横框内印有“临时邮政”4字。邮政顶部横框内印有“晋冀察边区”5字。倒三角形的中间为半个青天白日徽,下边为面值。图幅为28毫米×28毫米。石版。白纸。无齿孔。另有黑色5分票一种,据传是样票。这是套晋察冀边区发行首套普通邮票,也是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发行的第一套邮票。此票于1938年10月停用,使用不到一年,发行量小,流传下就更少,是“区票”珍邮之一。1998年出版的《中国解放区邮票目录》(修订版)标价:1分票(蓝)15万元(人民币),5分票(浅蓝)12万元(人民币),全套27万元(人民币)。

  18. 中国珍邮--018独特的“稿”字邮票

  19. 中国珍邮--018独特的“稿”字邮票 “稿”字邮票,是专门供给淮南区《新路东》报社记者、通讯员寄发稿件使用的邮票,是1943年淮南交通总站发行的,属于“邮资总付”性质的邮票。图案是内有面值数字“20”(分)的五角星,四周有放射的光芒,红色。五角星的上面是拼音文字“XUAI NAN”(淮南)。五角星的中间加盖黑色二号宋体“稿”字。石版。报纸。无齿孔。图幅为18毫米×18毫米。《新路东》报社印制。因当时处于战争年代,环境艰苦,缺少纸张,利用使用过的电报纸的背面印制的。此票存世不足20枚,无论新票还是旧票,都是“区票”中的罕品,尤其是“稿”字四方连邮票存世只有一件,是中国解放区邮票中最著名的珍罕品,被集邮家们誉为中国解放区邮票中的“红印花”邮票,现已列入世界珍邮之林。1988年日本的《中国解放区邮票图鉴》标价:每枚170万日元,四方连为1500万日元。1989年出版的《吉本斯邮票目录》标价:每枚8000英镑。1998年出版的《中国解放区邮票目录》(修订版)标价:单枚票20万元(人民币)。

  20. 中国珍邮--019蓝色“军人贴用”邮票 1953年2月为了优待军人寄信邮电部发行一套“军人贴用”邮票,邮票共3枚,面值均为旧人民币800元,图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徽,军徽下面印有“军人贴用”。“中国人民邮政”、“800元”字样。

  21. 中国珍邮--019蓝色“军人贴用”邮票 第一枚底纹为橘红色,俗称“黄军邮”;第二枚紫色,俗称“紫军邮”;第三枚蓝色,俗称“蓝军邮”。图幅为21毫米×32毫米,齿孔14度,全张90(9×10)枚。胶版。由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印制。拟于1953年8月1日发行。这套邮票于1953年7月初开始印制,是新中国第一套军用邮票。邮票分批印完,陆续下发到各部队和军事机关,每位官兵每月可得到2枚用于通信。邮票下发后,有的部队反映,在没有信箱代号的情况下使用军人贴用邮票容易泄密,邮票使用范围和对象也难以控制等等,为此,有关部门决定“延期实行”,停止使用。后来,军队有关领导机关作出决定,没有下发的邮票全部销毁。但在个人手中的军人贴用邮票仍被使用。这三种邮票都流出一些,其中蓝色“军人贴用”邮票印成较晚,留存下来的数量最少,成为罕品,极为珍贵。  蓝色“军人贴用”邮票在1999年的拍卖中,曾创造出新中国邮票单枚邮票100万元的最高价。

  22. 中国珍邮--020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邮票 1952年11月7日是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日,邮电部拟发行一套纪念邮票。全套4枚;面值均为旧人民币800元。第一枚邮票图案为毛泽东和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塔楼上;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第三枚图案为列宁运河入口处的斯大林像;第四枚图案为斯大林在演说。

  23. 中国珍邮--020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邮票 邮票图稿经征求中苏友好协会总会意见,定名为“伟大的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邮票总局同时设计了纪念邮戳,送到中央办公厅审核,中央办公厅要求加上“苏联”二字,因此邮票名称改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这套邮票图稿几经变更,未能在11月7日前印完。于是发行日期改为1953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纪念日。并1953年1月31日《邮电部公报》上刊登了发行“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邮票的通令。上海邮局接到邮电部通令后对邮票名称提出意见,中宣部在答复中指出:纪念十月革命已规定了口号,并无“苏联”二字,因为先进行十月革命,然后产生的苏联,这套邮票应停止出售。当时邮票已分发到各地邮局,只等2月14日发售。据统计当时全国已有一百多个邮局出售了四万多枚。湖南省漏发了停售通知,该省出售的最多。重印的邮票于1953年10月5日发行。1997年4月20日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一套新票,上品,底价5.5万~6万元(人民币),以5.5万元(人民币)成交。

  24. 中国珍邮--021“天安门放光芒”邮票 “天安门放光芒”邮票,被集邮者称为“放光芒”,是1956年发行的“首都名胜”特种邮票中的一枚。

  25. 中国珍邮--021“天安门放光芒”邮票 1956年6月15日邮电部发行一套“首都名胜”特种邮票,全套5枚,分别以颐和园、北海、天安门、天坛、太和殿和图案。其中天安门图邮票图稿表现的是天安门早晨的景色,旭日东升,光芒万丈,但邮票印刷出来的效果不好。天安门上空的祥云形成直射的光芒。这各刺眼的光芒令人极不舒服,在发行前有人提出异议。邮电部决定停止发行这枚邮票,收回此票。同套其余4枚邮票仍按原定发行日期发售。但江西、江苏、浙江等省个别邮局提前出售。虽经追回,仍有少量流出,大约有六七百枚。1957年2月20日重新补发了一枚“天安门”邮票。   这自然是这枚“放光芒”邮票罕见的原因。只有少数幸运者才藏有这枚“天安门放光芒”邮票。 1997年11月21日’97第二届邮票钱币博览会邮品拍卖会,1枚特15“天安门放光芒”新票以28万元(人民币)拍出;另一枚新票以29.5万元(人民币)拍出。

  26. 中国珍邮--022“大一片红”邮票 “大一片红”邮票是相对比同年11月25日发行的同名邮票“全国山河一片红”的票幅大而言的,1968年9月,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除台湾省外)都成立了革命委员会。

  27. 中国珍邮--022“大一片红”邮票 为了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邮电部决定发行一套纪念邮票。邮票图案为红色的中国地图,上面印有“全国山河一片红”字样,下面为工农兵群众高举《毛泽东选集》,一片红旗招展,下边横框内印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字样,左边票幅上方有“中国人民邮政”,下方有面值“8分”。邮票票幅为60毫米×40毫米。邮票印好后并未按计划发行。但有少量流出。由于数量稀少,而被集邮家视为珍邮。1987年香港旭力集邮有限公司曾拍卖1枚“大一片红”旧票,底价为8万元港币,是当时“小一片红”邮票的10倍,至今再未有此种票在拍卖市场上露面。这种票极为罕珍,目前市场估价约150万元以上(人民币)。

  28. “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第一图稿) “全国山河一片红”曾三易其稿。第一稿作出后,因故没有被批准,于是万先生按上级的要求做了修改,但第二稿审批通过并付印后,又因故没有发行,直到第三稿付印发行后,又被收回。因这张邮票流在外面的不多,许多人便争相收藏。

  29. “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第二图稿) 后来第二稿是一张60×40毫米的大型横票,“工农兵”、红卫兵、游行队伍和漫天飞舞的革命旗帜组成了画面的主体,就是现在被卖到120万元的“大一片红”,因为总理题词“贪大求全”也不得不胎死腹中。

  30. “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第三图稿) 第三稿通过,发行后由于“地图问题”,邮电部军管会当即决定取消发行,全部撤回销毁,当时所指的“地图问题”主要是指台湾问题,那时候中国地图出版社的一个叫陈潮的编辑觉得邮票中台湾省为白色,不能称“全国山河一片红”,也有群众反映地图上没有画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认为地图有问题。

  31. “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 另外,《全国山河一片红》出现的时间是“一月风暴”以后,造反派全面夺权的时候,大约在1968年,那时候中国和缅甸、蒙古的边界谈判都已经结束,两国交界的地方应该略向内凹,而邮票中这两个交界的地方都是凸起来的,与历史不符。  据历史记载,中缅边界谈判始于1955年,两国签定的边界条约是新中国第一个边界条约,于1960年签定;而中蒙边界条约也于1962年12月26日最终签定,显然,“一片红”中的中国地图是一张过时的老地图。

  32. 蔡伦“公元前”字邮票 1962年12月1日我国邮电部发行一套纪92《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纪念邮票,全套共8枚,介绍古代科学家,即:东汉的蔡伦(造纸)、唐代的孙思邈(医药)、宋代的沈括(地质)、元代的郭守敬(天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