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likes | 1.17k Vues
上篇. 应力应变分析. 第一章 应力分析. 主要内容: 1. 应力分量、应力张量概念 2. 斜截面应力公式 3. 平衡微分方程 4. 应力边界条件 5. 应力分量坐标变换 6. 主应力,最大剪应力, Mohr 应力圆 7. 偏应力张量,等效应力,主应力空间. z. O. y. x. §1-1 应力矢量. 一 、 外力概念. (材力:集中力、分布力。). 体力、面力. (1) 体力. —— 物体内单位体积上所受的外力. —— 体力分布集度. (矢量). X 、 Y 、 Z 为体力矢量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单位:.
E N D
上篇 应力应变分析
第一章 应力分析 • 主要内容: • 1. 应力分量、应力张量概念 • 2. 斜截面应力公式 • 3. 平衡微分方程 • 4. 应力边界条件 • 5. 应力分量坐标变换 • 6. 主应力,最大剪应力,Mohr应力圆 • 7. 偏应力张量,等效应力,主应力空间
z O y x §1-1 应力矢量 一、外力概念 (材力:集中力、分布力。) 体力、面力 (1) 体力 —— 物体内单位体积上所受的外力 —— 体力分布集度 (矢量) X、Y、Z为体力矢量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单位: N/m3 kN/m3 (1) F 是坐标的连续分布函数; 说明: (2) F 的加载方式是任意的(如:重力,磁场力、惯性力等) (3) X、Y、Z 的正负号由坐标方向确定。
z (3) 的正负号由坐标方向确定。 O y x (2) 面力 —— 作用于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外力 —— 面力分布集度(矢量) —— 面力矢量在坐标轴上投影 单位: 1N/m2 =1Pa (帕) 1MN/m2 = 106Pa = 1MPa (兆帕) (1) F 是坐标的连续分布函数; (2) F 的加载方式是任意的; 说明:
ΔF n (法线) ΔA 二、应力矢量 (1) 一点应力的概念 (1) 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不考虑) 内力 (2) 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相互作用力. P (1) P点的内力面分布集度 ----P点的应力 (2) 应力矢量. 的极限方向 由外力引起的在 P点的某一面上内力分布集度
应力的法向分量 —— 正应力 应力分量 应力的切向分量 —— 剪应力 MPa (兆帕) 单位: 应力关于坐标连续分布的 应力分量沿坐标轴的分量: 用 表示坐标轴单位矢量 重要公式
(2) 一点的应力状态 通过一点P 的各个面上应力状况的集合 —— 称为一点的应力状态 x面的应力: y面的应力: z面的应力:
z O y x 用矩阵表示: 应力符号的意义: 第1个下标 x 表示τ所在面的法线方向; 第2个下标 y 表示τ的方向. 应力正负号的规定: 正应力—— 拉为正,压为负。 剪应力—— 坐标正面上,与坐标正向一致时为正; 坐标负面上,与坐标正向相反时为正。
z O y x
y x z O y x 与材力中剪应力τ正负号规定的区别: 规定使得单元体顺时转的剪应力τ为正,反之为负。 在用应力莫尔圆时必须用此规定求解问题
剪应力互等定理 其中,只有6个量独立。
重要公式 用张量表示:
§1-2 Cauchy公式(斜面应力公式) 已知物体在任一点P的六个应力分量 求经过P点的任一斜面上的应力。
令平面ABC的外法线为N,其方向余弦为 设三角形ABC的面积为S,则三角形BPC、CPA、APB的面积分别为lS、mS、 nS。四面体PABC的体积用V表示。三角形ABC上的应力 在坐标轴方向的分量 根据四面体的平衡条件 ,
除以S,移项后,得 当斜面ABC趋近于P点时,由于V是比S更高一阶的微量,所以V/ S趋于零。于是得出下式中的第一式。同样,由平衡条件 可以得出其余两式。 斜面应力(Cauchy)公式 重要公式
设三角形ABC上的正应力为N , 则由投影可得 重要公式 将Cauchy公式代入,得 重要公式 斜面应力矢量大小 重要公式 斜面剪应力分量大小 重要公式
在物体的任意一点,如果已知六个应力分量 就可以求得任一斜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就是说,六个应力分量完全决定了一点的应力状态。
§1-3 平衡微分方程 在物体内的任意一点P,割取一个微小的平行六面体,棱边的长度分别为PA=dx,PB=dy,PC=dz。
¶ s s + z dz z ¶ ¶ t z C t ¶ t + yz dy t yz zy + ¶ ¶ t dz y z zy t + ¶ zx dz z ¶ s zx s ¶ s z + y dy x y t ¶ t y e xy yx ¶ t t + yx s dy dz t yx ¶ y y xz e' P t B dy yz zx t dx t zy s A o y ¶ t ¶ t ¶ s z t s t + xy + + xz dx x dx dx xz x xy ¶ ¶ ¶ x x x x
¶ s s + z dz z ¶ ¶ t z C t ¶ t + yz dy t yz zy + ¶ ¶ t dz y z zy t + ¶ zx dz z ¶ s zx ¶ s z + y dy y ¶ t y e yx ¶ t t + yx s dy dz yx ¶ y y e' P t B dy yz zx t dx t zy s A o y z x 首先,以连接六面体前后两面中心的直线 为矩轴,列出力矩的平衡方程
整理,并略去微量后,得 同样可以得出 剪应力互等定理
由其余两个平衡方程 和 可以得出与之相似的两个方程。化简,除以dxdydz,得 列出x轴方向的力的平衡方程
空间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 (纳维叶方程) 重要公式
如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根据达朗伯(d’Alembert)原理,在体力项中引入惯性力:如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根据达朗伯(d’Alembert)原理,在体力项中引入惯性力: 运动微分方程
§1-4 力边界条件 如果斜截面ABC是物体的边界面,则Tx、Ty、Tz 成为面力分量 ,于是得出 重要公式 即应力边界条件。 它表明了应力分量的边界值与表面力分量之间的关系。
§1-5 应力分量的坐标变换 在给定载荷作用下,物体内的任意斜截面上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确定的,即一点的应力状态是确定的。不随所取坐标系的不同而变化。 • 一点的应力(应变)状态是用6个应力分量来定义,而应力分量是在一定的坐标系下确定的,且随坐标系的不同的变化。 • 本节重点是讨论坐标变换时应力分量的变化规律。
坐标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和反射。 对右手坐标系,平移和旋转变换后仍保持右手系,反射变换则变成左手系。 • 对平移变换,一点的应力分量保持不变。 • 本节主要讨论坐标旋转变换时应力分量的变化规律
z’ y’ e3’ e2’ e1’ x’ • 考察物体内任一点o,设oxyz为旧坐标系,其单位矢量为ex、ey、ez,相应的应力分量为 z • 设ox’y’z’为新坐标,其单位矢量为ex’、ey’ 、ez’。相应的应力分量为 e3 y e1 e2 x
T3 T2 T1 • 作斜面abc垂直于x’轴,该斜面上的应力矢量为T。T在旧坐标系下的三个分量为Tx, Ty和Tz,则 由斜面应力(Cauchy)公式 z T z’ y’ y x’ x
T在新坐标系下的三个分量为 Tx’ 、Ty’、Tz’ 则
同理: • 合并:
§1-6 主应力与应力张量不变量 • 已知一点的应力分量 ,则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矢量 • 斜截面上的应力不仅与该点的应力状态 有关,且与斜面的方向 有关。
问:是否存在一特定的斜截面,剪应力为零。 • 其上应力矢量T与截面法线同向。即T为该截面上的正应力 , 已知
当斜面法线方向满足上述方程时,该斜面上只有正应力,没有剪应力,称该平面为主平面;主平面上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主应力方向(即主平面法线方向)称为主方向。当斜面法线方向满足上述方程时,该斜面上只有正应力,没有剪应力,称该平面为主平面;主平面上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主应力方向(即主平面法线方向)称为主方向。
上述方程为 的齐次线性方程组, 且常数项都为零。因为: ,故 不能同时为零,所以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应为零,即
将行列式展开,得到求解主应力 的三次方程,称为应力张量 的特征方程。 式中
展开后有 • 设特征方程的三个根为 ,则 (特征方程) • 比较上两式,有 对一个给定的应力状态,其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确定的,不随坐标系的变换而变化。故 是不随坐标系的变换而变化的量,称为应力张量不变量。 分别称为应力张量的第一、第二、第三不变量。
例: 求主应力和主方向 解:
代入特征方程: • 解得 • 求 对应的主方向
1. 主应力为实数; 2. 三个主应力相互垂直; 即物体内任意一点,一定存在三个互相垂直的应力主平面,及对应的三个主应力。 (1)当 ,有3个相互垂直的主应力; (2)当 ,与 垂直的平面上的任意方向都为主应力方向,即该平面上任意方向都是主方向,且应力值相同。 (3)当 ,空间任意方向都是主方向,且应力值相同。 • 主应力的重要性质
3. 主应力的极值性; (1)最大(或最小)的主应力是相应点处任意截面上正应力的最大(或最小)值; 设: ,则 (2)绝对值最大(或最小)的主应力是相应点处任意截面上全应力T的最大(或最小)值。
§1-7 最大剪应力 • 设3个主应力及主方向已知。以3个主方向为坐标轴方向。则应力分量:
由 • 是m,n的函数, 取极值( 也取极值)的条件是 • 即 • 上式第一式除 ,第二式除 , 得
(1)当 第一组解: 对应主平面,其剪应力为零。(极小值) 第二组解: 对应于经过主轴之一,而平分其他两主轴夹角(与主平面成45°)的平面,其剪应力取极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