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龍應台 - 題解, 作者 生平與介紹

龍應台 - 題解, 作者 生平與介紹. 第一組. 題解. 百年思索 成 書時期 : 作者遠從德國返臺就任首位臺北市文化局局長前出版的散文 集 百年思索 特色 : 理性批判精神、充滿深情的行文風格,暢談古今中外的文化、文明、民主、政治、歷史等具思想性議題。.  寫作背景. 作者寫此文時,在德國 定居 本課首段寫的騎單車 情節 對她別具意義,就如鮭魚的溯源回鄉,她不久也決定要返臺接下臺北市文化局局長一職,並促使她寫下了自述心境的大山大河大海。. 題意. 本課題為「大江大河大海」雖然文中只提到幾處,然而卻是指 所有自然 環境

oleg-mors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龍應台 - 題解, 作者 生平與介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龍應台-題解,作者生平與介紹 第一組

  2. 題解 • 百年思索成書時期:作者遠從德國返臺就任首位臺北市文化局局長前出版的散文集 • 百年思索 特色:理性批判精神、充滿深情的行文風格,暢談古今中外的文化、文明、民主、政治、歷史等具思想性議題。

  3.  寫作背景 • 作者寫此文時,在德國定居 • 本課首段寫的騎單車情節對她別具意義,就如鮭魚的溯源回鄉,她不久也決定要返臺接下臺北市文化局局長一職,並促使她寫下了自述心境的大山大河大海。

  4. 題意 • 本課題為「大江大河大海」雖然文中只提到幾處,然而卻是指所有自然環境 • 藉著這些自然環境的被忽視、被破壞或重新整治,提出對人類環境的保護意識,以及由此引發出飲水思源的歷史情感並且呼籲大家不能忘記民族原始來處的記憶,並應思考如何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5. 作者生平 • 龍應台,祖籍為湖南,民國四十一年生於高雄縣大寮鄉 • 高中時期就讀臺南女中。每天清晨搭臺南客運到學校上課,課餘時間讀些羅素、尼采、卡夫卡的書。考上成功大學外文系。 • 畢業後在臺北當了一年助教。後到了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取得英美文學博士學位。

  6. 在留學美國時,結識同校的德國留學生伯恩,兩人相戀,在美國結婚。第一個兒子華安出生,而伯恩受聘於瑞士的一家銀行,於是她毅然決然為了家庭旅居瑞士蘇黎世,專心育兒。七十七年遷居德國,定居於法蘭克福。在留學美國時,結識同校的德國留學生伯恩,兩人相戀,在美國結婚。第一個兒子華安出生,而伯恩受聘於瑞士的一家銀行,於是她毅然決然為了家庭旅居瑞士蘇黎世,專心育兒。七十七年遷居德國,定居於法蘭克福。 • 大學畢業後,曾任教於紐約市立大學、梅西學院、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淡江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等。

  7. 1984年,龍於中國時報撰寫「野火集」專欄,引起熱烈回響1984年,龍於中國時報撰寫「野火集」專欄,引起熱烈回響 • 1999年,應台北市長馬英九邀請,龍應台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長,其施政常與長期從事台灣本土文化運動人士意見相左。2003年2月,龍應台擔心完整內在被侵蝕,選擇離開官場回到寫作。 • 民國九十一年底。她在中山堂以「文化思索」為題發表「畢業演說」,她形容自己是大江大河裡的魚,過去三年突然被撈起放進金魚缸裡,如今只是重回海洋。

  8. 九十二年卸任後,她前往香港,擔任香港城市大學的客座教授,就文學、文化與臺灣相關主題開課。九十二年卸任後,她前往香港,擔任香港城市大學的客座教授,就文學、文化與臺灣相關主題開課。 • 九十三年八月,龍應台出任香港大學 新聞及傳媒中心的客座教授。一年後,返回臺灣擔任清華大學 通識中心教授,講授文化評論課程 • 現則任職於中華民國文化部部長

  9. 寫作特色與理念 • 因為從小就在漁村、農村、雞鴨爭道的環境下長大,龍應台有強烈的對於土地和底層人民的關切,她的文章裡,經常出現對市井小民濃濃的同理心。 • 她的作品總能達到理性與感性兼具、陽剛與溫柔並存的藝術境界,殊為不易,這樣的風格其實和她的性格有關。 • 掌握時代社會脈動,題材新穎,思想性強擅用修辭,多方說理,邏輯分明

  10. 以中國文化作為安身立命的依靠 • 作為一個作家,不為讀者而寫而是寫我自己要寫的東西 • 好的文學最重要的是文字 • 雜文作家應該言行一致:第一是事實的掌握盡量完備,第二,是對自己存疑,第三是我自己必須經得起實踐的考驗 • 以華文作家自居,建立中文世界共同體

  11. 重要著作 • 一、野火集 • 創作時間始自於七十二年自美返臺後,在中國時報副刊撰寫之專欄「野火集」。 • 1.以犀利的筆鋒批評社會種種弊端,嚴厲批判八○年代臺灣社會種種問題。 • 2.批評生活在臺灣的中國人麻木於社會種種不合理現象,一切以「忍耐」而上進一步鼓勵臺灣民眾不要再對亂象麻木 • 3.文中鼓勵臺灣人要為臺灣做一點點事,令臺灣「稍稍乾淨一點、安靜一點、和諧一點。」

  12. 二、百年思索 • 創作時間民國八十八年時報文化出版 • 維持作者一貫的理性批判精神、充滿深情的行文風格,針對台德兩國文化進行比較,例如提到德國的選舉是安安靜靜的──沒有喧嚷的宣傳車、鑼鼓喧天地吵死人;乾乾淨淨的──沒有滿街飄揚的競選旗幟、沒有巧立名目的賄選禮物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