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台灣高科技產業的技術與營運模式 創新策略

台灣高科技產業的技術與營運模式 創新策略. 蔡 清 彥 2006 年 07 月 14 日. 目  錄. 1. 以創新為主的科技產業轉型再造 1.1 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創新特性 1.2 科技產業轉型再造的必要性 2. 技術創新策略 2.1 成長競爭力的迷思 2.2 政府研發投入及產出 2.3 產學研合作 2.4 掌握 IT 產業未來發展之關鍵技術 3. 營運模式創新策略 3.1 垂直整合 3.2 建立品牌 3.3 全球佈局 4. 結語. 1.1 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創新特性 晶圓代工 個人電腦代工 科學園區 員工分紅配股.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台灣高科技產業的技術與營運模式 創新策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高科技產業的技術與營運模式創新策略 蔡 清 彥 2006年07月14日

  2. 目  錄 1.以創新為主的科技產業轉型再造 1.1 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創新特性 1.2 科技產業轉型再造的必要性 2.技術創新策略 2.1 成長競爭力的迷思 2.2 政府研發投入及產出 2.3 產學研合作 2.4 掌握IT產業未來發展之關鍵技術 3.營運模式創新策略 3.1垂直整合 3.2建立品牌 3.3全球佈局 4. 結語

  3. 1.1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創新特性 • 晶圓代工 • 個人電腦代工 • 科學園區 • 員工分紅配股

  4. 過去二、三十年之間,台灣發展最成功的兩項高科技產業,一是以個人電腦為基礎的資訊科技產業,另一個則是以晶圓代工為主的半導體產業。這兩大產業一直為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兩大支柱;在台灣產業發展軌跡中,兩大產業也具體象徵著台灣成功擺脫成衣、紡織、製鞋、五金等勞力密集產業,步入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高科技產業的蛻變。

  5. 台灣科技產業優勢 • 具備降低成本與大量生產的代工競爭力 • 產業鏈完整,產業群聚變高 • 擁有快速運籌能力,爭取外包訂單時具彈性 • 擁有高素質的高科技研發生產及經營管理人才,而又具備較低薪質成本的優勢(以員工分紅配股制度吸引人才)。 • 這種成功模式造就了台灣國際級的高科技製造公司。 • 過去十年(1995-2004)系統廠商營業額成長二、三十倍,2004年前四大公司(鴻海、廣達、仁寶、英業達)總額已超過台幣一兆元。 • 半導體代工營業額成長接近十倍,IC設計成長一、二十倍

  6. 1.2 科技產業轉型再造的必要性

  7. 台灣科技產業隱憂 • 大多數資訊科技產業都已將生產製造重心移到大陸,在大陸創造了龐大的就業機會,而台灣僅留下研發或業務人員。 • 大陸高科技產業的崛起。 • 在大量生產與規模經濟的競爭策略思維下,導致系統廠商毛利率愈來愈低,由1998年超過15%掉到2004年只有5%或6%左右。又必須承擔種種風險,這種風險將在微利化下,而愈顯增加。

  8. 創新之於企業的重要性 • 過去台灣的個人電腦及周邊科技產業就是靠低成本,是很認真硬省下來的。 由於市場競爭者眾,策略同質化高,只能以較小的毛利換取較大的數量,接受低獲利的現實。 • 差異化、價值創新是我們今天非走不可的路。

  9. 當務之急 總的說來,一九九○年代美國把製造委外(outsourcing),給了台灣高科技產業茁壯的機會(2003年外國公司採購金額約1.6兆台幣)。現在,美國開始把研發外移,美國母公司則專注行銷與品牌,這又給了台灣高科技產業轉型提升的機會。 我們要: 一、從事核心技術創新,以設計、研發與系統整合,把台灣「製造型」的高科技產業延伸到高附加價值的新產品開發。加強產學研合作可能是契機。 二、要透過購併、建立品牌及全球佈局,從事營運模式創新。 台灣的高科技產業才能在產業外移大陸的壓力中,邁向另一個高峰。

  10. 2.技術創新策略2.1成長競爭力的迷思2.2 政府研發投入及產出2.3 產學研合作2.4 掌握IT產業未來發展之關鍵技術

  11. 2005-2006年全球競爭力排名(WEF) 註:1.資料來源為WEF(World Economic Forum)網站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5-2006 ,本年有117個經濟體列入評比。 2.全球競爭力分為成長競爭力(未來五年經濟成長的潛力)和商業競爭力,成長競爭力以科技、 公共政策和總體經濟環境三大類指標來衡量,創新和資訊通訊科技指標是科技指標項下 的中分類指標。 3.( )為2004-2005年全球競爭力排名

  12. U.S. Patents (Excluding New Design) Granted Rank 4 Source: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13. 2001/2002年每百萬人口之所有專利與發明型專利數,台灣名列全球第二、三名。2001/2002年每百萬人口之所有專利與發明型專利數,台灣名列全球第二、三名。 專利生產力

  14. Table 12 Patent Citation

  15. Table 14 Coverage Ratio of Technology Balance of Payments (Receipts/Payments)(%)

  16. 我國科技競爭力排名為全球第二。在美國獲得的專利數排名為全球第四,成績亮麗,在數量上表現傑出,但原創性、核心或平台專利較少,缺乏科學相關度,多以製程改良為主;而且仍為技術輸入國,技術輸出在2003年僅為技術輸入之17%,遠低於歐美主要國家 (2.0倍以上) ,許多關鍵技術、材料及設備也都高度依賴國外進口,創新研發及科技競爭力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17. 2.2 政府研發投入及產出

  18. *:Defence excluded **:Excluding R&D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p:provisional source: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2005/01,OECD

  19. R&D Expenditures by Sector of Performance *:Included elsewhere **:Excluding R&D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h:Federal or central government only source: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tors,2005/01,OECD

  20. Table 4 R&D Manpower Source: 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 2005/1, OECD Source: 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 2003/1, OECD。

  21. Source:Indicator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SC,2004 Figure 2 Researchers by Degree

  22. *:Manpower including Researchers,Technicians and Supporting Personnel soruce:Indicator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SC,2004

  23. 我國政府科技預算連續8年以每年10%成長。2005年科技預算大約一千億元(包括行政院各部會、中央研究院、中山科學院) ,已是8年前的兩倍多,成長幅度可能是全世界之冠。 • 政府科技預算絕大部份用在大學院校及政府研究機構,因此這些學術機構吸引了大部份優秀人才(博士研發人力的88%) ,也有不錯的期刊論文發表數量,但過去5年論文數量成長幅度仍較中國、南韓、新加坡低甚多,原創性論文也不足(論文被引用次數0.75,低於南韓之1.81)。

  24. 大學院校所獲專利數則相當少,在美國獲得專利合計不到100件,比美國一所一流大學為少。大學院校所獲專利數則相當少,在美國獲得專利合計不到100件,比美國一所一流大學為少。 • 工研院是政府出資研究獲得專利表現最好的研究機構,但技轉收益在2003年約台幣7億元,佔政府出資研發經費不到5%,比美國Stanford University 的10%少。 • 企業界也投入相當多的研發經費(約佔全國研發經費64%) ,但以製程設計、產品改良為主,較少投入前瞻性研發或創新性產品之開發。雖然企業界研發人力佔全國研發人力之63%,但無法吸引高學歷研發人才(僅佔博士研發人力之12%) 。

  25. 2.3 產學研合作

  26. 學研界擁有高級研發人才,並了解前瞻技術發展。產學研合作開發關鍵技術、培育人才是各國努力的方向。學研界擁有高級研發人才,並了解前瞻技術發展。產學研合作開發關鍵技術、培育人才是各國努力的方向。 • 目前我國產學研互動相當不足,學研界研究經費絕大部份來自政府,很少來自企業界或技轉收益。 • 應增加大學的誘因 • 增加國科會產學合作經費 • 增加經濟部學界專經費並加強業界參與 • 應加強法人研究單位對業界輔導的責任 • 如工研院、資策會等 • 應加強政府研究單位與業界之互動 • 如中山科學院、核能研究所等

  27. 2.4 掌握IT產業未來發展之關鍵技術 • 掌握關鍵零組件技術 • 資訊科技產業新趨勢

  28. 掌握關鍵零組件技術 • IC設計與晶圓代工已經發展到世界級領導地位,目前仍是獲利較高的產業。 目前產學研共同合作推動以IC設計服務為龍頭產業之國家型計畫。 • 影像顯示產業已成為世界高科技產業主戰場之一。台灣崛起之姿有如旱地拔葱,2004年產量己與韓國並列全球領先地位,但目前生產技術大部份來自日本,材料與設備掌握度仍不足,需要產學研合作成立研發聯盟與培育人才。 • 太陽光電產業 • 嵌入式軟體(embedded software)與數位內容 • 特別是在手機與數位家庭之應用)

  29. 2.資訊科技產業新趨勢 • 蘋果電腦的Mac Mini與iPod熱潮,意味電腦與家電娛樂結合的開始 • 蘋果電腦把iPod與網路音樂下載,藉iTunes音樂網站緊密結合起來,客戶先將歌曲下載到一台PC上,然後再複製到iPod。並非有技術創舉之處。而是對產品採取提供完整產品線的策略,從硬體、軟體、通路應用市場等著手出擊的商業創新模式。 • 無線電話系統營收超越傳統電話業務,正式成為電話業務的主流。未來將有3G及WIMAX系統之發展

  30. Google成功上市,掀起下波搜尋引擎的強力攻勢 • 搜尋引擎的功能不再局限網頁的搜尋,而會逐步深入資料庫、企業檔案庫、個人電腦,以及數位化典藏和商業影視節目

  31. PC仍將是數位家庭的核心運算工具: • 如今PC已是由PC、NB、Tablet PC、手持式裝置及智慧型手機所組合成之產品聚落,用戶隨時隨地都能使用的運算工具,均應被視為PC一部分。PC產品週期還在新生階段而已。 • 如何連結分散各處的伺服器、PC、可攜式裝置是科技業界的挑戰。

  32. 3. 營運模式創新策略 3.1垂直整合 3.2建立品牌 3.3全球佈局

  33. 3.1垂直整合 • 透過購併與結盟策略達成垂直整合 • 股市、金融體系、銀行等之國際化 • 租稅等獎勵政策 • 人才培育 • 資訊蒐集與提供等

  34. 3.2 建立品牌

  35. 品牌廠商才能投入前瞻性研發、掌握關鍵性技術、自主創新、開發新產品品牌廠商才能投入前瞻性研發、掌握關鍵性技術、自主創新、開發新產品  - OEM→ODM→品牌  -科技品牌:IP+全球通路行銷。  -紡織:香港Esprit,Giordano,Hangten vs 台 灣的製造外移廠商。  -自行車:捷安特、美利達 vs OEM & ODM 製造外移廠商

  36. 台灣需要建構<向品牌產業傾斜>的大環境。 • 公共政策、基建項目提供本地品牌的練兵場(Nokia與芬蘭) • 政治人物、明星人物帶頭示範鼓勵本地國際品牌 • 學校教育 • 平衡附加價值與規模經營的鼓勵政策 • 鼓勵分化的資本市場 • 股票分紅制度鼓勵新創公司,不利將技術留在原公司

  37. 3.3 全球佈局、國際合作

  38. 美國、日本與德國仍掌握了大部份關鍵平台技術,而大陸有廉價勞工與廣大市場,印度則擁有軟體優勢,如何透過國際合作與全球佈局來發揮我們的製造優勢,是未來營運值得思考的方向。美國、日本與德國仍掌握了大部份關鍵平台技術,而大陸有廉價勞工與廣大市場,印度則擁有軟體優勢,如何透過國際合作與全球佈局來發揮我們的製造優勢,是未來營運值得思考的方向。 • 兩岸直航開放大陸人士來台商旅,使台灣可為區域營運中心。

  39. 4. 結 語 • 以前的台灣拼價格、拼品質、併時間(cheaper better & faster 。用低成本、高品質、快速交貨的優勢,爭取國外訂單,這種產業強調的是「紀律為本」,生產線上的每一個關卡都要把握好,不能出錯。 • 如今產官學研界必須共同合作全力推動台灣由「製造為本 」的產業模式,加強技術創新,並透過垂直整合、建立品牌及全球佈局來從事營運模式創新,走上「高附加價值新產品開發」的產業模式。

  40. 謝 謝 敬請指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