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4

外文系第六組

自由. 外文系第六組. 民國 100 年 12 月 15 日. 報告成員. 組長 : 蔡毓如 ---12 組員 : 簡以婷 ---01 陳彩雲 ---02 曾鏡仰 ---04 吳俐瑩 ---06 蘇家宜 ---08 王翎卉 ---10. 報告分配. 自由的定義 --- 蔡毓如 自由的沿革 --- 簡以婷 相關內容介紹 --- 王翎卉 世界現況探討 --- 陳彩雲 台灣現況探討 --- 吳俐瑩 問題與討論 --- 蘇家宜 感想與結論 --- 曾鏡仰. 自由的定義. 介紹人:蔡毓如. 東方自由 v.s. 西方自由.

oriel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外文系第六組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自由 外文系第六組 民國100年12月15日

  2. 報告成員 • 組長:蔡毓如---12 • 組員:簡以婷---01 陳彩雲---02 曾鏡仰---04 吳俐瑩---06 蘇家宜---08 王翎卉---10

  3. 報告分配 • 自由的定義---蔡毓如 • 自由的沿革---簡以婷 • 相關內容介紹---王翎卉 • 世界現況探討---陳彩雲 • 台灣現況探討---吳俐瑩 • 問題與討論---蘇家宜 • 感想與結論---曾鏡仰

  4. 自由的定義 介紹人:蔡毓如

  5. 東方自由v.s.西方自由

  6. Freedom vs. Liberty • Freedom比較具體,是一種比較基本的自由,比較著重在身體自由、行動自由。指身體不受拘束限制,行動、選擇方面不受他人控制。 • Liberty則比較抽象,是比freedom更高層的自由,是思想、意識、人格等方面的自由,可以把它翻譯為“自主”。

  7. 各方對自由的定義

  8. 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 不能制約自己的人,不能稱之為自由的人。

  9. 蘇格拉底Σωκράτης(前469年-前399年) 精神上的自由才是最主要的自由。

  10. 蘇格拉底認定的自由 • 真正自由的人是明白自己自由權利以及自由目的的人。 • 自由只有在人理解了它的本意的時候才能真正實現。 • 蘇格拉底認為,能夠做最好的事情,即從事善,就是自由;反之,由於受到阻礙而不能從事善,就是沒有自由。

  11. 亞里斯多德Αριστοτέλης (前384年-前322) • 自由是人人均有治理與被治理的機會。 • 自由是能根據各人願望而生活。

  12. 馬庫斯·圖利烏斯·基凱羅(西塞羅) 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 我們是法律的僕人, 以便我們可以獲得自由。

  13. 希臘 v.s. 羅馬 羅馬 重視實際上的自由 希臘 重視精神上的自由 

  14. 湯姆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 • 自由就是在其力量和智慧所能辦到的事物中,可以不受阻礙地做他所願意做的事情。

  15. 孟德斯鳩Baron de Montesquieu(1689-1755) 自由不是無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種能做法律許可的任何事的權力。

  16. 伏爾泰François-Marie Arouet(1694-1778) • 「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是我願誓死保衛你說話的權利。」 • 「自由只存在於依靠法律進行統治的地方。」

  17. 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 • 盧梭強調契約自由 • 天然自由 • 契約自由 • 法律自由

  18. 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1770-1831) 黑格爾是唯心派,他在乎的是形而上,也就是精神上的自由。

  19. 約翰.斯圖爾特.彌爾John Stuart Mill(1806-1873) 一個人的自由是以不妨害他人的自由為自由。

  20. 孫文(1866-1925) • 一個小單位在一個大團體裡面,可以來往自如便是自由。 • 國家自由遠比個人自由重要,個人自由必要時可以犧牲。(學生、軍人、公務員、黨員)

  21. 星雲大師(1927- ) 真正的自由,應該立足於 「不妨害別人的自由」 「不侵犯別人的自由」 「不踐踏別人的自由」

  22. 重要著作介紹

  23. 《論自由》-約翰‧彌爾 • 要義: 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個人(成人)就有完全的行動自由,其他人和社會都不得干涉;只有當自己的言行危害他人利益時,個人才應接受社會的強制性懲罰。

  24. 目的: 在充斥著宗教不容忍與如影隨形的偽善的維多利亞社會裡,為個人抵禦這些壓迫勢力提供一些保護。 • 主旨: 說明自由原則的應用,討論的不是意志自由,而是公民或社會的自由。彌爾視自由為對個人思想與活動外在壓制的缺乏。

  25. 約翰彌爾的看法: 由於人類難免犯錯,自由討論才是最有可能發現新真理的途徑,而對任何探究的封殺和排斥,都會對人類造成損失,因而都是不明智的。此外他還認為,只有通過爭辯,才能讓我們學會更好地表述和捍衛真理,並使真理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沒有爭辯,或者不允許爭辯,只會讓已經建立起來的真理變得不堪一擊。

  26. 《自由四論》---Isaiah Berlin • 以賽亞‧柏林(1909-1997)被喻為:「廿世紀最有影響的自由主義思想家」與「最標準的知識分子」。他的重要著作《自由四論》(Four Essays on Liberty,1969)被推崇為重新定義自由意涵,成為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柏林也因此被公認為二十世紀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的宗師之一。 • 消極自由vs.積極自由

  27. 消極自由 • 消極自由指的是在「被動」意義上的自由。即人在意志上不受他人的強制,在行為上不受他人的干涉,也就是「免於強制和干涉」的狀態。 • 在什麼樣的限度以內,一個人、或一群人,可以且應當被允許做他所能做的事,成為他所能成為的角色,而不受別人的干涉?

  28. 積極自由 • 積極自由是指人在「主動」意義上的自由,即人們主動向政府要求“有自我實現的自由”。 • 這種自由是「去做……的自由」。什麼東西、或什麼人,有權控制、干涉、從而決定某人應該去做這件事、成為這種人,而不應該去做另一件事、成為另一種人?

  29. 柏林的看法 • 柏林不贊成積極自由   敢鬧的小孩有糖吃   對其餘沉默的大眾不公平

  30. 小結論 看了許多先聖先賢的主張,我們可以歸納出,“自由”不是完全的隨心所欲、恣意妄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從事的行為不能侵害他人的自由範圍,不能傷害他人,並且要遵循法律,在這三個前提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樣才是真正的自由。

  31. 自由的沿革 介紹人:簡以婷

  32. 上古時期 • 雅典是民主和自由的象徵,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參與城邦的政治和司法的辯論。但是這種自由僅僅是參與的自由,一個人只有參與到政治生活中,才有可能具備美德,才是一個完善的人,一個城邦的公民。

  33. 羅馬建立了一個以法律為基礎,實行自由民主的共和政體。

  34. 中古世紀的歐洲封建制度 • 大約形成在五世紀,十世紀盛行於西歐南歐,十一世紀則是在東歐不列顛群島 • 在政治上為領主與附庸關係,在經濟上則是地主與佃農的關係,領主要保護附庸,並且賜地給附庸,而附庸則要效忠領主也為領主出征、納稅。

  35. 封建制度的分層 • 大致可分為:貴族、騎士、農奴 • 農奴:身分世襲,沒有遷徙自由,連結婚也要經過領主的同意或是由領主做主,要服勞役、納稅。 • 老百姓是封建領主的私有財產。他們是附著於土地的。

  36. 文藝復興 • 用政治自由對抗專制暴政 • 用信仰自由對抗宗教壓迫 • 用自然神論和無神論摧毀宗教權威和偶像 • 用天賦人權的口號反對君權神授的觀點 • 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對貴族的階級特權

  37. 啟蒙運動 • 因而人民了解權力是由他們賦予君王的,但君王得到後卻不願讓人民收回,於是人民便發起革命。 • 18~20世紀人民發起革命人身自由權 人民獲得消極自由

  38. 美國獨立 • 美國獨立時期,帕特里克.亨利喊出了“不自由,毋寧死”的口號,自此,“自由”成為了美利堅民族的靈魂。

  39. 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對於許多法國人而言,雖然造成了個人的自由受到嚴重限制的結果,但是,至少從它那雅各賓黨的形式來看,卻正像許多大革命一樣,是大部分覺得整個國家都獲得了解放的法國人,對集體「自我導向」的「積極」自由之欲望,突然爆發的結果。

  40. 20,21世紀 • 20世紀 60年代:福利國家概念興起獲得積極自由 末期:網路發達產生的種種問題ex.人肉搜索 • 21世紀 : 過於自由 如何規範的問題

  41. 古代vs.現代 • 古代人的自由以雅典城邦公民所享有的政治權利為典範,其本質是「積極且經常地參與集體權力 • 現代人的自由是指一個民主國家公民所能享有的種種權利

  42. 康士坦認為兩種自由各有其優點:古代人的自由使公民充分感受到統治國家的樂趣。每一個人經由這種政治自由的行使,體驗到效能感與愛國的情操。現代人的自由則使公民享有追求個人幸福的快樂。在不傷及他人權益的前提下,可以實現最大程度的自我滿足。後者比較欠缺權力效能感的享受,但卻是一種「反思的愉悅」(pleasure of reflection)。前者比較刺激、踏實,屬於一種「行動的愉悅」

  43. 中國自由觀的演變

  44. 五四運動 • 當時的知識界強調應以理性的態度,藉輸入西方的新思想,新學理來對中國傳統的思想化制度價值作出重新的評估,從而打破人們崇古迷信的心態和盲從權威的習性,以啟發人們認識理性的重要性及個人的尊貴價值。從這個角度來說,五四運動確實帶有強烈的啟蒙運動的特徵。 • 五四運動帶動了中國社會的變動,平民和婦女的地位日漸受重視。當時不少婦女成立團體來爭取參政權、教育權、財產繼承權、擇業與婚姻的自由等。此外又主張廢除歧視婦女的社會習俗、如納妾、公娼、纏足等。

  45. 現代 • 中國大陸很多青年,寧願做順從的綿羊,馴服的工具,而不願做叛逆者。現在最缺少的是獨立思想,自由人格,敢於走叛逆道路的人。 • 大陸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權利,在他們的機體中,缺少公平、正義和民主的基因,當局不允許有這種基因。

  46. 西方與東方女性自由觀演變

  47. 西方 古代西方國家的女性,總是被賤視,只被視為生產的工具,實在非常不被尊重。女性一直被壓抑壓榨直到二戰時才逐漸抬頭,戰爭隨著戰線的拉長以及戰場的擴大,國內男性的不足造成經濟停滯不前甚至有明顯衰退的趨勢,此時,女性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他們刻苦耐勞,無怨無悔的付出,不但使國家的衰退漸緩甚至有慢慢成長的事態。國家穩定了,戰場上的士兵更加勇猛頑強,所以,二戰同盟國之所以能獲勝,背後的女性是功不可沒的最大功臣,此後,女性意識也漸長,女權主義抬頭。

  48. 中國 • 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宋明以降女子的行為規範 • 三從是指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 四德是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為男性選擇妻子的標準。 • 到宋代貞節牌坊整個大大約束了女性 • 清代末期新思想的引進有了解足運動 • 現在女性的社會地位較男性來說已不遜色

  49. 相關內容介紹 介紹人:王翎卉

  50. 大綱 • 前言 • 美國<獨立宣言> 、美國憲法及美國憲法修正案 • 法國人權宣言 • 世界人權宣言 • 中華民國憲法 • 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公約 • 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