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 likes | 1.16k Vues
心ç†è¯„ä¼°. 授课教师:江 虹 E-mail: jiangh@sdu.edu.cn 电è¯ï¼š 88382039. 问题æå‡º. æœ‰æ‚£è€…æ‰¾ä½ ï¼Œè¯´å¿ƒæƒ…ä¸å¥½ï¼Œæ„Ÿåˆ°ç”Ÿæ´»æ²¡æœ‰æ„义,å¯èƒ½æœ‰å¿ƒç†é—®é¢˜ï¼Œè¯·ä½ ç»™ä»–æ£€æŸ¥ã€‚è¿™æ—¶ä½ æ€Žæ ·æ£€æŸ¥ï¼Ÿ 有å¦ç”Ÿæ‰¾ä½ ,说想知é“自己的个性特å¾ï¼Œè¯·ä½ ç»™ä»–æ£€æŸ¥ã€‚è¿™æ—¶ä½ æ€Žæ ·æ£€æŸ¥ï¼Ÿ. 进行心ç†è¯„ä¼°. 第一节 概 è¿°. 一ã€å¿ƒç†è¯„估的定义ã€ä½œç”¨åŠæ–¹æ³• 二ã€å¿ƒç†è¯„估的基本过程 三ã€å¿ƒç†è¯„ä¼°äººå‘˜çš„åŸºæœ¬è¦æ±‚. (一)心ç†è¯„估的定义和作用.
E N D
心理评估 授课教师:江 虹 E-mail:jiangh@sdu.edu.cn 电话:88382039
问题提出 • 有患者找你,说心情不好,感到生活没有意义,可能有心理问题,请你给他检查。这时你怎样检查? • 有学生找你,说想知道自己的个性特征,请你给他检查。这时你怎样检查? 进行心理评估
第一节 概 述 • 一、心理评估的定义、作用及方法 • 二、心理评估的基本过程 • 三、心理评估人员的基本要求
(一)心理评估的定义和作用 • 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 assessment):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 • 作用:可用于心理学、医学、教育、人力资源、军事司法等,当为临床目的所使用时,称之为临床心理评估。
(二)心理评估的方法 • 观察法 • 晤谈法 • 心理测验 • 心理生理法
1.观察法(observation study) • 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病人的心理行为表现,如表情、姿态、动作、语言、睡眠等,根据观察结果做出评定。 • 观察法是人们获得信息的最常用的方法。
临床观察根据需要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 从时间来分 长期观察 • 定期观察 • 从形式来分 住院观察 • 门诊观察 • 从内容来分 一般观察 • 重点观察
2.晤谈技术(会谈法) • 是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指医护人员或临床心理学家通过与病人的谈话过程,了解病人病情的来龙去脉,心理异常表现的性质及产生的原因,病前的生活经历和遭遇,以及可能存在的心理冲突和病人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等,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
结构式会谈 • 晤谈(会谈): • 非结构式会谈
结构式会谈: • 是由主谈者按所需资料的要求,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和次序,编制出会谈的提纲或问卷,并且主动发问,要求病人按问题回答. • 例如:你现在存在那些主要的问题或麻烦? • 这些困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结构式会谈的优、缺点: • 有助于系统的收集资料。 • 优点: 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追问和检查。 • 方法固定,节省时间。 • : 方法比较刻板。 • 缺点: 查问过于主动。 • 会引起病人的反感或只能得到“是”与 “否”的简单回答。
非结构式会谈: • 主谈者与病人自由交谈,让病人自然而然地说出他想要说的话.
非结构式会谈的优、缺点 • 优点:可以使病人在谈话中较无戒心地 吐露出内心的真情实意。 方法上比较灵活。 缺点:需要的时间较多。 由于没有一定的重点与方向,易 出现顾此失彼。 经验不足者难以把握。
会谈成功的影响因素: • 1 主谈者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会谈 成功的关键。 • 2 表里兼顾。 • 3 把握会谈方向。 • 4 联系过去和现在,结合主观和客观。 • 5 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临床访谈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 介绍:适当称呼,表示关注。 • 开始:初步询问,建立关系。 • 主体:深入交流,评估问题。 • 结束:总结问题,给与指导。 • 终止:明确约定,友好告别。 • (第八章中将进行详细介绍)
3.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 testing):是指在标准的情景下,对个人行为样本进行客观分析和描述的一类方法。
心理测验定义的重要含义: • 1.行为样本(behavior sample): • 2.标准情境: • 3.结果描述: • 4.心理测验工具:
4.心理生理法 • 心理生理测量(psycho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是指测量个体对某种情境刺激的心理生理反应,这些反应有自主神经系统(ANS)所控制,包括心跳、血压、呼吸、皮肤电阻、肌电、及皮肤电活动等,这些生理反应的变化提供了个体心理活动的重要信息。
心理评估的基本内容可由以下6个步骤来完成,即:心理评估的基本内容可由以下6个步骤来完成,即: • 1.决定评估的内容 • 2.确立评估的目标 • 3.选择比较标准 • 4.收集评估资料 • 5.判断与决策 • 6.交流信息
(三)心理评估者的条件 1.技术方面:具备心理学、病理心理学及健 康和疾病关系的知识,以及与人交 往的经验。 2心理素质方面:要有健康的人格,乐于助 人,对来访者能做到有接纳性和通 情,具有人际交往能力。 3.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要做到通情、接受 和尊重被试者。
心理评估者的职业道德 • 1.严肃对待 • 2.保守被试者的利益 • 3.管理好心理评估的工具
小问题提问 • 你了解心理测验吗? • 知道什么样的心理测验才是科学的、标准化的吗? • 如果让你去了解一个人,你都有些什么样的方法呢?
心理测验的发展历史 • 一 、古代对心理个别差异的描述 • 1.我国古代与心理测验有关的一些历史 • 如: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 • 孔子将人分为三种:上智、中人、下愚 • 南北朝时期,就有关于注意力方法的设计和使用。
2.科考与测验 • 我国的教育科考制度开始于隋末唐初,西方心理学家将心理测验溯源于我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验的实践。
3.我国古代的人格分型 • 太阴型:贪得无厌、能得不能失,保守、 不入时。 • 少阴型:见人有失,幸灾乐祸。见人有 得,遂生妒嫉。 • 太阳型:好高骛远,大言不惭。即使失 败,义无反顾。 • 少阳型:容易满足,又自责,偏好外交, 不事内务。 • 阴阳平和型:安静,情绪稳定,与人无争,与 时变化。
二、现代西方心理测验的发展 • 观察的个体差异:格林威治天文台观察员的遭遇 • 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科学家对人的个别差异的兴趣更浓厚了。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直接影响到了心理测验的兴起。法国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对精神障碍的研究,推动了临床评估技术和测验的发展,并影响美国将学校考试发展成标准化成就测验和量表。
1.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 • 2.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 • 3.法国的比内 • 4.我国的心理测验
19世纪80年代首先倡导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表弟。19世纪80年代首先倡导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表弟。 • 主要从事人类个别差异的研究,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来分析个别差异,首先提出了相关的概念,使得心理测验在判定信度、效度和进行因素分析成为了可能。
是另一个对心理测验作出巨大贡献的心理学家,是促进心理测验运动开展的第一个美国人,他是冯特的学生,曾经在冯特的实验室工作过,在莱比锡主要从事反应时的个别差异的研究,1890年在《心理》在纸上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使心理测验这个词从此开始流传。是另一个对心理测验作出巨大贡献的心理学家,是促进心理测验运动开展的第一个美国人,他是冯特的学生,曾经在冯特的实验室工作过,在莱比锡主要从事反应时的个别差异的研究,1890年在《心理》在纸上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使心理测验这个词从此开始流传。
比内:1905年编制了世界上的第一个正式的智力量表。首次提出了智力年龄的概念,采用智力年龄的方法计算智商。并且建立常模,是心理测验史上的创新。比内:1905年编制了世界上的第一个正式的智力量表。首次提出了智力年龄的概念,采用智力年龄的方法计算智商。并且建立常模,是心理测验史上的创新。
纵观心理测验的发展,人们常说19世纪 • 80年代是高尔顿的十年 • 90年代是卡特尔的十年 • 20世纪的头十年是比内智力测验的十年
此后心理测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 操作测验的发展: • 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 • 能力倾向性测验: • 人格测验的发展:涉及情感或行为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人格评估,如性格、气质、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动机、兴趣的测量。其先驱是克雷丕林。
心理测验的发源地是我国,现代心理测验却自西方传入我国。首先1914年在广州开始用记忆测验,随后1918年在北京清华大学开始用美国推孟修订的比内量表原版。后来翻译、修订和自编测验工作都迅速开展,于1931年成立中国测验学会。解放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少有人问津,1979年重新开始恢复。心理测验的发源地是我国,现代心理测验却自西方传入我国。首先1914年在广州开始用记忆测验,随后1918年在北京清华大学开始用美国推孟修订的比内量表原版。后来翻译、修订和自编测验工作都迅速开展,于1931年成立中国测验学会。解放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少有人问津,1979年重新开始恢复。
(二)中国心理测验简史(解放前) l1914年,Creighton比较中美儿童智力差异(广州,500人) l 1917年,樊炳清介绍“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l 1918年,Walcott用推孟修正量表施测(清华) l 1918年,俞子夷编制“小学生毛笔书法量表” l 1920年,廖世承、陈鹤琴在南京开设测验课 l 1921年,廖世承、陈鹤琴合作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 l 1921年,费培杰将比内智力测验翻成中文 l 1922年,张耀翔在北京将心理测验列为入学考试科目 l 1924年,陆志伟发表《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 l 1931年6月,在南京成立中国测验学会
l1932年,《测验》杂志创刊。 l 1935年,沈有乾用“朋洛德人格问卷”测量中国学生。 l 1936年,陆志伟和吴天敏进行第二次修订比内西蒙智力测验。 l 1937年,周先庚使用“塞斯顿情绪稳定性测验” l 1943年,林传鼎试用“普莱西X-O测验” l 1948年,刘范试用“罗夏克墨迹测验”。
(三)中国心理测验简史(解放后) l1979年,林传鼎,吴天敏,张厚粲在武汉举办全国测验培训班; l1979年,龚耀先主持修订“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 l1979年,林传鼎、张厚粲编制“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l1980年,林传鼎、张厚粲主持修订“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 l1980年,北师大开设心理测验课; l1980年,张厚粲开始对高考试卷做系统分析; l1981年,刘绍衣修订“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l1982年,吴天敏第三次修订中国比内测验; l1982年,宋维真修订“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l1983年,龚耀先、陈仲庚修订“艾森克问卷” l1984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 l1984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 l1985年,张厚粲主持修订“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l1986年,龚耀先主持修订“韦克斯勒幼儿智力量表”; l1987年,张明园修订“生活事件量表”; l1989年,李丹修订“瑞文测验(联合型)”; l1990年,中国加入国际测验委员会(ITC); l1990年,吴文源修订“症状自评量表(SCL-90)”; l1992年,戴忠恒修订“一般能力倾向测验”;
l 1992年,宋维真编制“心理健康调查表”; l 1992年,沙毓英等编制“学生性格量表”; l 1993年,宋维真等编制“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AI); l 80年代,编制超常、弱智儿童筛查量表;0~3(6)岁儿童发育、发展量表;CPM领导行为评价量表 MMPI-2
心理测量的性质 1 心理测验的间接性 2 心理测验的相对性 3 心理测验的客观性
第二节、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 • 一、常用心理测验的分类 • 二、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 三、心理测验的实施条件
1.按材料的性质分:文字测验:用文字 和语言做测验材料 的测验。 非文字测验:用图 画或图案做测验材 料,回答用手势或 操作来进行的测 验。
2.按施测方式分: 个别测验 团体测验
3.按测验材料的意义肯定与否和回答有无 限制来分: 常规测验 投射测验
能力测验 4. 为临床所用 人格测验 按测验功能分:神经心理测验 评定量表 职业咨询测验
标准化心理测验应具备的条件 • 样本数要大,要有代表性。 • 要有可以比较的常模(norm)或正常值。 • 要有信度(reliability)。 • 要有效度(validity)。 • 施测方法标准化。
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 • 1. 常 模 • 2. 信 度 • 3. 效 度
常模:是指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数量,即提供了可以比较的标准。常模:是指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数量,即提供了可以比较的标准。 • 测验结果是否正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常模样本的代表性。
常模: 样本 均数 标准分 常模形式 百分位 划界分 比率(或商数)
Z分数 : 是最基本的标准分,其他各种形式标准分都是由Z分数转换而来的。 Z=(X-X)/SD
信度:是通过对测验分数测量误差的计算 来估计。测验误差在编制测验和实 施测验中均可以产生。包括内容抽 样误差、时间抽样误差和评分者误 差。 误差的计算方法:分半信度、a系数、正负本 相关、重测信度、评分者之间 一致性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