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7

心理评估

心理评估. 授课教师:江 虹 E-mail: jiangh@sdu.edu.cn 电话: 88382039. 问题提出. 有患者找你,说心情不好,感到生活没有意义,可能有心理问题,请你给他检查。这时你怎样检查? 有学生找你,说想知道自己的个性特征,请你给他检查。这时你怎样检查?. 进行心理评估. 第一节 概 述. 一、心理评估的定义、作用及方法 二、心理评估的基本过程 三、心理评估人员的基本要求. (一)心理评估的定义和作用.

ormand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心理评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心理评估 授课教师:江 虹 E-mail:jiangh@sdu.edu.cn 电话:88382039

  2. 问题提出 • 有患者找你,说心情不好,感到生活没有意义,可能有心理问题,请你给他检查。这时你怎样检查? • 有学生找你,说想知道自己的个性特征,请你给他检查。这时你怎样检查? 进行心理评估

  3. 第一节 概 述 • 一、心理评估的定义、作用及方法 • 二、心理评估的基本过程 • 三、心理评估人员的基本要求

  4. (一)心理评估的定义和作用 • 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 assessment):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 • 作用:可用于心理学、医学、教育、人力资源、军事司法等,当为临床目的所使用时,称之为临床心理评估。

  5. (二)心理评估的方法 •      观察法 •      晤谈法 •      心理测验 •      心理生理法

  6. 1.观察法(observation study) • 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病人的心理行为表现,如表情、姿态、动作、语言、睡眠等,根据观察结果做出评定。 • 观察法是人们获得信息的最常用的方法。

  7. 临床观察根据需要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 从时间来分 长期观察 • 定期观察 • 从形式来分 住院观察 • 门诊观察 • 从内容来分 一般观察 • 重点观察

  8. 2.晤谈技术(会谈法) • 是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指医护人员或临床心理学家通过与病人的谈话过程,了解病人病情的来龙去脉,心理异常表现的性质及产生的原因,病前的生活经历和遭遇,以及可能存在的心理冲突和病人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等,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

  9. 结构式会谈 • 晤谈(会谈): • 非结构式会谈

  10. 结构式会谈: • 是由主谈者按所需资料的要求,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和次序,编制出会谈的提纲或问卷,并且主动发问,要求病人按问题回答. • 例如:你现在存在那些主要的问题或麻烦? • 这些困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11. 结构式会谈的优、缺点: • 有助于系统的收集资料。 • 优点: 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追问和检查。 • 方法固定,节省时间。 • : 方法比较刻板。 • 缺点: 查问过于主动。 • 会引起病人的反感或只能得到“是”与 “否”的简单回答。

  12. 非结构式会谈: • 主谈者与病人自由交谈,让病人自然而然地说出他想要说的话.

  13. 非结构式会谈的优、缺点 • 优点:可以使病人在谈话中较无戒心地 吐露出内心的真情实意。 方法上比较灵活。 缺点:需要的时间较多。 由于没有一定的重点与方向,易 出现顾此失彼。 经验不足者难以把握。

  14. 会谈成功的影响因素: • 1 主谈者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会谈 成功的关键。 • 2 表里兼顾。 • 3 把握会谈方向。 • 4 联系过去和现在,结合主观和客观。 • 5 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15. 临床访谈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 介绍:适当称呼,表示关注。 • 开始:初步询问,建立关系。 • 主体:深入交流,评估问题。 • 结束:总结问题,给与指导。 • 终止:明确约定,友好告别。 • (第八章中将进行详细介绍)

  16. 3.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 testing):是指在标准的情景下,对个人行为样本进行客观分析和描述的一类方法。

  17. 心理测验定义的重要含义: • 1.行为样本(behavior sample): • 2.标准情境: • 3.结果描述: • 4.心理测验工具:

  18. 4.心理生理法 • 心理生理测量(psycho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是指测量个体对某种情境刺激的心理生理反应,这些反应有自主神经系统(ANS)所控制,包括心跳、血压、呼吸、皮肤电阻、肌电、及皮肤电活动等,这些生理反应的变化提供了个体心理活动的重要信息。

  19. 心理评估的基本内容可由以下6个步骤来完成,即:心理评估的基本内容可由以下6个步骤来完成,即: • 1.决定评估的内容 • 2.确立评估的目标 • 3.选择比较标准 • 4.收集评估资料 • 5.判断与决策 • 6.交流信息

  20. (三)心理评估者的条件 1.技术方面:具备心理学、病理心理学及健 康和疾病关系的知识,以及与人交 往的经验。 2心理素质方面:要有健康的人格,乐于助 人,对来访者能做到有接纳性和通 情,具有人际交往能力。 3.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要做到通情、接受 和尊重被试者。

  21. 心理评估者的职业道德 • 1.严肃对待 • 2.保守被试者的利益 • 3.管理好心理评估的工具

  22. 小问题提问 • 你了解心理测验吗? • 知道什么样的心理测验才是科学的、标准化的吗? • 如果让你去了解一个人,你都有些什么样的方法呢?

  23. 心理测验的发展历史 • 一 、古代对心理个别差异的描述 • 1.我国古代与心理测验有关的一些历史 • 如: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 • 孔子将人分为三种:上智、中人、下愚 • 南北朝时期,就有关于注意力方法的设计和使用。

  24. 2.科考与测验 • 我国的教育科考制度开始于隋末唐初,西方心理学家将心理测验溯源于我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验的实践。

  25. 3.我国古代的人格分型 • 太阴型:贪得无厌、能得不能失,保守、 不入时。 • 少阴型:见人有失,幸灾乐祸。见人有 得,遂生妒嫉。 • 太阳型:好高骛远,大言不惭。即使失 败,义无反顾。 • 少阳型:容易满足,又自责,偏好外交, 不事内务。 • 阴阳平和型:安静,情绪稳定,与人无争,与 时变化。

  26. 二、现代西方心理测验的发展 • 观察的个体差异:格林威治天文台观察员的遭遇 • 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科学家对人的个别差异的兴趣更浓厚了。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直接影响到了心理测验的兴起。法国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对精神障碍的研究,推动了临床评估技术和测验的发展,并影响美国将学校考试发展成标准化成就测验和量表。

  27. 1.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 • 2.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 • 3.法国的比内 • 4.我国的心理测验

  28. 19世纪80年代首先倡导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表弟。19世纪80年代首先倡导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表弟。 • 主要从事人类个别差异的研究,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来分析个别差异,首先提出了相关的概念,使得心理测验在判定信度、效度和进行因素分析成为了可能。

  29. 是另一个对心理测验作出巨大贡献的心理学家,是促进心理测验运动开展的第一个美国人,他是冯特的学生,曾经在冯特的实验室工作过,在莱比锡主要从事反应时的个别差异的研究,1890年在《心理》在纸上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使心理测验这个词从此开始流传。是另一个对心理测验作出巨大贡献的心理学家,是促进心理测验运动开展的第一个美国人,他是冯特的学生,曾经在冯特的实验室工作过,在莱比锡主要从事反应时的个别差异的研究,1890年在《心理》在纸上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使心理测验这个词从此开始流传。

  30. 比内:1905年编制了世界上的第一个正式的智力量表。首次提出了智力年龄的概念,采用智力年龄的方法计算智商。并且建立常模,是心理测验史上的创新。比内:1905年编制了世界上的第一个正式的智力量表。首次提出了智力年龄的概念,采用智力年龄的方法计算智商。并且建立常模,是心理测验史上的创新。

  31. 纵观心理测验的发展,人们常说19世纪 • 80年代是高尔顿的十年 • 90年代是卡特尔的十年 • 20世纪的头十年是比内智力测验的十年

  32. 此后心理测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 操作测验的发展: • 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 • 能力倾向性测验: • 人格测验的发展:涉及情感或行为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人格评估,如性格、气质、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动机、兴趣的测量。其先驱是克雷丕林。

  33. 心理测验的发源地是我国,现代心理测验却自西方传入我国。首先1914年在广州开始用记忆测验,随后1918年在北京清华大学开始用美国推孟修订的比内量表原版。后来翻译、修订和自编测验工作都迅速开展,于1931年成立中国测验学会。解放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少有人问津,1979年重新开始恢复。心理测验的发源地是我国,现代心理测验却自西方传入我国。首先1914年在广州开始用记忆测验,随后1918年在北京清华大学开始用美国推孟修订的比内量表原版。后来翻译、修订和自编测验工作都迅速开展,于1931年成立中国测验学会。解放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少有人问津,1979年重新开始恢复。

  34. (二)中国心理测验简史(解放前) l1914年,Creighton比较中美儿童智力差异(广州,500人) l 1917年,樊炳清介绍“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l 1918年,Walcott用推孟修正量表施测(清华) l 1918年,俞子夷编制“小学生毛笔书法量表” l 1920年,廖世承、陈鹤琴在南京开设测验课 l 1921年,廖世承、陈鹤琴合作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 l 1921年,费培杰将比内智力测验翻成中文 l 1922年,张耀翔在北京将心理测验列为入学考试科目 l 1924年,陆志伟发表《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 l 1931年6月,在南京成立中国测验学会

  35. l1932年,《测验》杂志创刊。 l 1935年,沈有乾用“朋洛德人格问卷”测量中国学生。 l 1936年,陆志伟和吴天敏进行第二次修订比内西蒙智力测验。 l 1937年,周先庚使用“塞斯顿情绪稳定性测验” l 1943年,林传鼎试用“普莱西X-O测验” l 1948年,刘范试用“罗夏克墨迹测验”。

  36. (三)中国心理测验简史(解放后) l1979年,林传鼎,吴天敏,张厚粲在武汉举办全国测验培训班; l1979年,龚耀先主持修订“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 l1979年,林传鼎、张厚粲编制“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l1980年,林传鼎、张厚粲主持修订“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 l1980年,北师大开设心理测验课; l1980年,张厚粲开始对高考试卷做系统分析; l1981年,刘绍衣修订“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l1982年,吴天敏第三次修订中国比内测验; l1982年,宋维真修订“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37. l1983年,龚耀先、陈仲庚修订“艾森克问卷” l1984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 l1984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 l1985年,张厚粲主持修订“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l1986年,龚耀先主持修订“韦克斯勒幼儿智力量表”; l1987年,张明园修订“生活事件量表”; l1989年,李丹修订“瑞文测验(联合型)”; l1990年,中国加入国际测验委员会(ITC); l1990年,吴文源修订“症状自评量表(SCL-90)”; l1992年,戴忠恒修订“一般能力倾向测验”;

  38. l 1992年,宋维真编制“心理健康调查表”; l 1992年,沙毓英等编制“学生性格量表”; l 1993年,宋维真等编制“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AI); l 80年代,编制超常、弱智儿童筛查量表;0~3(6)岁儿童发育、发展量表;CPM领导行为评价量表 MMPI-2

  39. 心理测量的性质 1 心理测验的间接性 2 心理测验的相对性 3 心理测验的客观性

  40. 第二节、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 • 一、常用心理测验的分类 • 二、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 三、心理测验的实施条件

  41. 1.按材料的性质分:文字测验:用文字 和语言做测验材料 的测验。 非文字测验:用图 画或图案做测验材 料,回答用手势或 操作来进行的测 验。

  42. 2.按施测方式分: 个别测验 团体测验

  43. 3.按测验材料的意义肯定与否和回答有无 限制来分: 常规测验 投射测验

  44. 能力测验 4. 为临床所用 人格测验 按测验功能分:神经心理测验 评定量表 职业咨询测验

  45. 标准化心理测验应具备的条件 • 样本数要大,要有代表性。 • 要有可以比较的常模(norm)或正常值。 • 要有信度(reliability)。 • 要有效度(validity)。 • 施测方法标准化。

  46. 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 • 1. 常 模 • 2. 信 度 • 3. 效 度

  47. 常模:是指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数量,即提供了可以比较的标准。常模:是指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数量,即提供了可以比较的标准。 • 测验结果是否正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常模样本的代表性。

  48. 常模: 样本 均数 标准分 常模形式 百分位 划界分 比率(或商数)

  49. Z分数 : 是最基本的标准分,其他各种形式标准分都是由Z分数转换而来的。 Z=(X-X)/SD

  50. 信度:是通过对测验分数测量误差的计算 来估计。测验误差在编制测验和实 施测验中均可以产生。包括内容抽 样误差、时间抽样误差和评分者误 差。 误差的计算方法:分半信度、a系数、正负本 相关、重测信度、评分者之间 一致性检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