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标要求: 知道“ 863 计划”的制定。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 一、863计划的出台. 863 计划标志. 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 《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 》 ,提出要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邓小平看了这封信后,十分重视。因为建议和批示都在同一年月,所以这一计划被称为“ 863 ”计划。. 材料一: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 课标要求: • 知道“863计划”的制定。 •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

  3. 一、863计划的出台 863计划标志 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 》,提出要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邓小平看了这封信后,十分重视。因为建议和批示都在同一年月,所以这一计划被称为“ 863 ”计划。

  4.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19世纪70年代开始,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 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尤为突 出的美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以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为 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美国。到了70年代中期,第三次 科技革命进入新阶段,高新技术的发明和使用层出不穷,各国 科技竞 争更加激烈,世界各国把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发展 高科技作为进入 21世纪的决定性因素。

  5. 美国星球大战战计划 西欧尤里卡计划

  6. 日本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 ”一时高科技浪潮席卷全球。 苏联和东欧国家提出了“2000年 科学技术进步综合纲要”。

  7.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直升机 由于当时我军并无可在海拔3000米以上使用的直升机,1984年7月,中国政府与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签订购买24架民用黑鹰直升机合同,每架售价700万美元(较新型的报价为86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近5000万一架,对于当时中国而言,似乎有点奢侈)。西科斯基公司曾经期望出售100架“黑鹰”给中国,但1989年之后由于中美关系的“蜜月期”结束,这些想法都落空了。中国曾试图对“黑鹰”测绘仿制,但迫于工业基础薄弱,未能实现。

  8. 863计划的四位倡导者右起: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863计划的四位倡导者右起: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

  9. 2、863计划制定的背景 国际:各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此许多国家纷纷出台了科技发展规划:20世纪8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随后西欧提出来“尤里卡”计划,苏联和东欧提出了“2000年科学技术进步综合纲要”,日本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 国内:中国与世界在高科技领域存在差距

  10. 我们所要的科学思想是什么?第一是实事求是,我们所要的科学思想是什么?第一是实事求是, 第二是审时度势。这里面包括时间性和空间性,也包 括现在和将来,也包括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问题。第三 是传承创新,就是科学有继承性,每一个发现和成就,都是在已有规律发现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这上面,我 们一方面要对这种已有的规律进行传播,另一方面要 继往开来,在继往开来上做创新的工作。第四是寻优 勇进,有了创新的工作,让它在社会上起作用,还要 找出实施这个措施的最优的途径,而且还要有创进使 它实现。 ——王大珩在科学家人文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

  11. 自主学习: 1、被列入863计划的首批高科技领域 生物技术 航天技术 信息技术 激光技术 自动化技术 能源技术 新材料技术 1996年又加入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海洋高技术

  12. 自主学习: 2 、863计划的总体目标 • 集中精干力量,在所选的高技术领域,瞄准世界前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带动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的进步,造就一批新一代高水平技术人才; • 为未来形成高技术产业准备条件,为20世纪末特别是21世纪初我国经济和社会向更高水平和国防安全创造条件。

  13. 863计划的部分成果展示 李咏2 无籽西瓜 中国科学家测定的人类基因序列图谱

  14. 863计划的成果之一 ——曙光2000超级服务器 南京与中科院签约合理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15. 激光武器 利用激光进行医疗 南京与中科院签约合力推进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

  16. 世界最先进核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外景 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 南京与中科院签约合力推进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

  17.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南京与中科院签约合力推进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

  18. 半导体材料 首家碳纤维复合材料飞机 南京与中科院签约合力推进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

  19.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0.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四代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三代基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1. 想一想 从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我们认识到推动了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22. 2005-2012年中国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趋势图

  23. 网民年龄构成 从2008年的数据开始到2010年上半年,明显看出,10岁至29岁这年龄阶段的网民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网民而占据绝对优势。但从2009年开始这部分群体比例开始下降。从2008年的66.7%降到2010年上半年的58%。 图2 2009.12-2010.06网民年龄结构对比 年轻网民虽仍是中国网民的主力军,但其的绝对优势地位正逐步动摇。由于年龄和教育水平的限制, 年龄太小以及年龄较大的网民普及率并不高。 图1 2008年至2009年网民年龄结构对比

  24. 说一说: 1、青少年网民占总网民比例? 2、网络给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有哪些?

  25. 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    肖恩•马洛尼

  26. 你认为上网对中学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你认为上网对中学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27. 读史明智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恰恰是百分之一的灵感最重要。 ——爱迪生

  28. 练一练 B 1、863计划的顺利实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B.在我国实现了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C.促进了我国的经济进步 D.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2、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下列哪种方式最能体现数字化特征,并引起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 ) A.看电视 B.电话沟通 C.计算机网络 D.读书 C

  29.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在民用高技术领域共捐助项目5200个,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亿元。(1)2014年是863计划实施的多少周年?(2)被列入863计划的首批高技术领域的项目有哪些?(3)结合材料说一说863计划实施的意义。它更充分说明马克思哪一科学论断的正确性?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在民用高技术领域共捐助项目5200个,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亿元。(1)2014年是863计划实施的多少周年?(2)被列入863计划的首批高技术领域的项目有哪些?(3)结合材料说一说863计划实施的意义。它更充分说明马克思哪一科学论断的正确性?

  30. 新疆大学附属中学 马晓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