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G6P. G1P. ATP. F6P. PPi. FBP. ADPG. TP. 淀粉. PGA. RuBP. 蔗糖 与 淀粉 的合成. 合成部位:. 蔗糖 : 细胞质. 淀粉 : 叶绿体. CO 2. 质外体途径 :. 共质体途径 :. 交 替 途 径 : 转运细胞. 第一节 有机物运输的一般情况. 一、有机物运输的途径. 1、 短距离运输 : 胞内与胞间的运输. 2、 长距离运输 :. 输导系统的运输. 韧皮部: 筛管. 实验证据:蚜虫吻刺实验结合同位素示踪; 环割实验.

otyli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2. G6P G1P ATP F6P PPi FBP ADPG TP 淀粉 PGA RuBP 蔗糖与淀粉的合成 合成部位: 蔗糖 : 细胞质 淀粉:叶绿体 CO2

  3. 质外体途径: 共质体途径: 交 替 途 径: 转运细胞 第一节 有机物运输的一般情况 一、有机物运输的途径 1、短距离运输: 胞内与胞间的运输

  4. 2、长距离运输: 输导系统的运输 韧皮部: 筛管 实验证据:蚜虫吻刺实验结合同位素示踪;环割实验

  5. 环 割 实 验 积累有机物 树皮 环割 木质部 新年轮 • 生产上果树可采用轻度环割或“开甲”。“高空压条”繁殖果树和观赏树木的。 • “树怕剥皮,不怕烂心”? • 环割上端形成瘤突。

  6. 标记物 切断韧皮部 标记物 14C光合产物 隔离层 保护层 切断韧皮部 标记盐类 14CO2标记物 同位素标记实验

  7. 二、有机物运输的形式 主要形式:蔗糖 蚜虫吻刺法结合同位素示踪Isotope tracing 依据: 蔗糖是主要的光合产物 蔗糖的理化性质: 溶解度高、稳定性高、贮能高、运输速率高 其它糖类: 绵子糖、水苏糖、毛蕊花糖等 其它物质: 有机酸、氨基酸、酰胺、内源激素、生物大分子等

  8. 蚜 虫 吻 刺 实 验

  9. 三、有机物的运输方向 单向、双向、横向(少量)

  10. 1、有机物的运输速度: 被运输的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 比集运量(SMT)或比集运量转移率(specific mass transfer,SMTR): 有机物质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韧皮部横截面的数量。 g · cm -2· h -1. 四、有机物运输的度量 2、有机物质的运输率:

  11. 第二节 有机物质运输的机理 • 物质在源端的装载(phloem loading) • 物质在库端的卸出(phloem unloading) • 从源到库的运输动力

  12. Source(源——代谢源),指制造或输出同化物的部位或器官(成熟叶,发芽时块根,块茎等)。Sink(库——代谢库),消耗或贮藏同化物的部位或器官(如根系,形成中种子,幼果,膨大中块根、块茎等)。Source(源——代谢源),指制造或输出同化物的部位或器官(成熟叶,发芽时块根,块茎等)。Sink(库——代谢库),消耗或贮藏同化物的部位或器官(如根系,形成中种子,幼果,膨大中块根、块茎等)。

  13. 韧皮部装载:指光合产物从叶肉细胞到筛分子- 伴胞复合体的整个过程: 1. 白天,磷酸三碳糖(PGAld)从叶绿体运到胞质溶液; 2. 叶肉细胞的蔗糖运到叶片细脉的筛分子附近。 3. 筛分子装载,即糖分运入筛分子和伴胞。

  14. 韧皮部装载的途径 1. 质外体途径 2.共质体途径 3. 交替途径 韧皮部装载的特点 1、逆浓度梯度进行 2、需能过程 3、具有选择性

  15. 1. 质外体途径 蔗糖-质子同向运输器 ATP酶 外 内 (+) (--) 筛管、伴胞 S S 蔗糖-质子同向转运 H+ H+ H+ H+ 质外体 共质体 K+ K+ K+ K+ PH 5.5 PH 8.5 高K+ 低K+ 低S 高S

  16. 2.共质体途径

  17. 第三节 筛管运输的机理 1、被动机理 压力流动学说 (pressure flow hypothesis) 2、主动学说: 细胞质泵动学说: P — 蛋白收缩学说:

  18. 1、被动机理 压力流动学说 (pressure flow hypothesis) • 推动韧皮液流动的动力在于“源”“库”两端的压力差。

  19. 胞质泵动学说 细胞质呈几条长丝, 形成胞纵连束 筛孔 胞纵连束 内质网 线粒体 周缘细胞质 内腔

  20. 收缩蛋白学说 具有收缩能力的韧皮蛋白(P)蛋白,靠ATP能量作上下收缩或扩区,推动筛管中有机物运转 (phloem protein) 筛分子 P-蛋白(胞间连络束) 收缩蛋白学说

  21. 第四节 韧皮部的卸出 • 韧皮部卸出(unloading):指装载在韧皮部的同化产物输出到库的接受细胞的过程。 • 同化产物卸出的途径 • 共质体途径 • 质外体途径

  22. 第五节 外界条件对有机物运输的影响 1. 温度 2.矿质元素: B、P、K 3. 植物激素:IAA促进、ABA抑制

  23. 第六节 同化产物的配置和分配 一、同化产物的配置 1. 合成贮藏化合物 2. 代谢作用 3. 形成运输化合物 库分为:使用库和贮藏库

  24. 二、分配方向: 1、生长中心 2、就近运输、同侧运输 3、不同叶龄,作用不同

  25. 1、供应能力 2、竞争能力 库强度=库容量X库活力 库容量--库的总重量 库活力--单位时间单位干重吸收同化无的速度 三、分配规律 3、运输能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