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镇江高专 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探究

镇江高专 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探究. 王桂龙 2013 年 3 月 21 日. 培养目标 - 处理好几种关系. 高职教育的“ 职业性 ”. 就业. 高职教育的“ 高教性 ”. 专业. 人才培养的 就业导向. 人才培养的 就业导向. 发展. 能力. 文化. 人才培养的 可持续发展. 素质. 就业有技能,创业有本领,终身学习有基础. 培养目标- 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或观念. 就业. 发展. 职业生涯发展. 立足就业,着眼发展. 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 能胜岗. 能转岗. 高端技能型. 立足就业,着眼发展 。

ownah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镇江高专 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探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镇江高专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探究 王桂龙 2013年3月21日

  2. 培养目标 -处理好几种关系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 就业 高职教育的“高教性” 专业 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 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 发展 能力 文化 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素质 就业有技能,创业有本领,终身学习有基础

  3. 培养目标-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或观念 就业 发展 职业生涯发展 立足就业,着眼发展 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 能胜岗 能转岗 高端技能型

  4. 立足就业,着眼发展。 • 把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出发点。 • 摈弃职业教育“技术技能至上”的观念。 • 毕业生在职业生涯阶梯上稳定地迈出第一步,而且能够继续发展从而获得更大成功。

  5. 基于上述思考和教育理念 • 培养目标:“能胜岗+能转岗”的高素质、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6. 建设思路:岗位-任务-能力-课程 • 具体专业中这样的人才适合哪些岗位? • 这些岗位有哪些典型工作任务? • 完成这些任务需要掌握哪些职业基本能力、职业主要能力、职业拓展能力? • 这些能力转化为哪些专业课程?

  7. 建设思路:课程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改革 • 基于培养目标创建什么课程模式? • 基于课程模式构建什么课程(教育)体系? • 基于培养目标具体课程如何改革?

  8. 建设思路:培养模式 • 通过什么培养模式培养学生?

  9. 建设思路:保障条件 • 实现培养目标需要哪些保障条件?

  10. 课程模式 • 基于“能胜岗+能转岗”目标 • 创建“四平台八模块”高职课程模式 • 简称“4F8M”高职课程模式

  11. 基本素质课程模块 能胜岗+能转岗 基本素质教育平台 基本素质教育平台 基本素质教育平台 基本素质教育平台 基本素质教育平台 立足就业 着眼发展 基本能力课程模块 行业通用能力课程模块 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 职业能力培养平台 职业能力培养平台 职业能力培养平台 职业能力培养平台 职业能力培养平台 职业能力培养平台 专业拓展能力课程模块 素质拓展平台 素质拓展平台 素质拓展平台 素质拓展平台 素质拓展平台 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综合实训模块 综合能力提升平台 综合能力提升平台 创新实践模块

  12. “4F8M”课程模式特点: • 既体现“职业性”,又重视“高教性”; • 既立足就业岗位,又顾及学生职业生涯; • 既重视技能训练,又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立足就业岗位,关心学生明日需要,关心学生在行业内岗位变化的适应性,使培养的学生有发展后劲。

  13. 课程体系 • 基于“4F8M”高职课程模式,构建三个相互联系的教育(课程)体系: • “GCD”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 “13X”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 “311”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14. “GCD”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 “G”—General ability(行业通用能力) • “C”—Core ability(专业核心能力) • “D”—Development ability(专业拓展能力) • 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

  15. 具体职业能力 学习领域 目标 职业能力模块 职业岗位 高等数学 基础理论应用能力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 金工实训 机械加工能力 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电路及电子线路 分析能力 电工技术 行业通用能力 G 电子产品 装配岗 精 电气工程制图及CAD 电气电子制图能力 电子线路CAD 电气设备 维修岗 电机与电气控制 电工基本技能 电力电子技术 电气控制系统调试岗 维修电工技能实训 PLC与变频技术 PLC控制技术 应用能力 电气设备 装配岗 典型生产线应用技术 检测与控制仪表 仪表检测技术 专业核心能力 C 强 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岗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单片机技术应用能力 单片机系统开发实训 自动化技术 综合应用岗 现场总线技术 自动化系统集成 应用能力 组态控制技术 自动化系统集成与工程实践 基础生产 管理岗 虚拟仪器应用技术 先进控制技术应用 工厂供配电技术 会 专业拓展能力 D 成套电器设计与 安装能力 电柜规划与安装 班组生产作业管理 生产管理能力 设备运营与管理

  16. “13X”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7.  创新实践模块 13X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动手能力与综合职业能力 综合创新能力 综合实训模块 岗位拓展技能模块 岗位技能 岗位核心技能模块 专业基础技能 行业通用技能模块 X个模块 三个层次 一条主线

  18. 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

  19. 选修课程 CAM CAE 一条 主线 三个层次 七个模块 实践课程 实践场所 社会实践模 块 综合社会实践 社区、厂矿企业 综合创新能力 创新实践模 块 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 毕业设计 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实习企业 实习企业 实习企业 实习企业 实习企业 实习企业 实习企业 模具生产实习 模具生产实习 模具生产实习 顶岗实训(习) 顶岗实训(习) 顶岗实训(习) 顶岗实训(习) 顶岗实训(习) 综合实训模 块 数字化网络化实训基地 建设点(省级) “校中厂” “厂中校” 模具加工实训 模具加工实训 模具加工实训 模具加工实训 数控加工实训 数控加工实训 技术中心 数控车工 模具钳工 技能竞赛模 块 CAD 特种加工 教学生产车间 岗 位 技 能 岗位拓展技能模块 冲压模课程设计 塑料模课程设计 岗位核心技能模块 技能实训室 模具安装与调试 模具制造工艺学 CAD 模具认识实习 专业基础技能 行业通用技能模块 工程力学实验 实训(验)室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程设计) 机械制图测绘

  20. “311”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21. 思想政治类课程 提 高 文 化 素 质 体育与心理健康类课程 基本素质 课程模块 三元一体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类课程 。。。。。。 应用文写作类课程 英语应用类课程 基本能力 课程模块 信息技术类课程 。。。。。。 文学名著赏析类 艺术鉴赏与审美教育类 中外文化与历史类 素质拓展 课程模块 哲学类 创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类 社交礼仪类 科普类 。。。。。。 专业课程渗透人文精神 校园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2. 课程改革 • 课程改革的“四度”原则: • 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契合度: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材,选择优秀高职教材 • 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的整合度 • 学生学习特性与课程实施的吻合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等 • 考核形式与学习方式的匹配度 • 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23. 以某门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例加以说明(用图表等生动形式),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以某门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例加以说明(用图表等生动形式),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

  24.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何理解工学结合? (帮助理解,专业剖析时不要引用,下同) • “与学习相关的要素”和“与工作相关的要素”两者的结合。 • 所谓“要素”是指与“学”和“工”相关的各种资源和活动,如双方的人员、场地、信息、标准等。

  25.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表述 • 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校企合作,把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

  26.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人员 是关键 结合 场地 工学结合 培养要素 信息 与学习相关的要素 与工作相关的要素 标准 设备

  27.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表现形式 • 顶岗实习 • 工学交替(校中厂,厂中校) • 任务驱动 • 项目导向 • 双证制 • 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化教学 • 聘请行业企业中的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 • 搭建校企信息化交流平台

  28.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六大融合 • 学校与工厂相融合 • 教室与车间相融合 • 教师与师傅相融合 • 学生与员工相融合 • 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 作品与产品相融合

  29. 六大融合:

  30. 校中厂 把企业引进校园、产品引入实训、工程师引入课堂。 让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段、教学进入现场 通过“三引三进”和顶岗实习,将工学结合落到实处。 厂中校 目标

  31. 我校顶岗实习“五双”要求 • 双重身份(学生身份和企业准员工身份) • 双重指导(企业指导教师或师傅和校内指导教师) • 双重任务(学习任务与岗位工作任务) • 双向要求(企业岗位工作要求和学校教育教学要求) • 双向考核(企业考核与学校考核) • 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上岗的目标。

  32. 各系要总结提炼人才培养模式并加以解读

  33. 保障条件 • 一、创建与“4F8M”高职课程模式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平台 • 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 改变校园形态:“破墙运动”,校内实训室建设,校中厂等 •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完善等 • (用大量的照片、图表、列表等表现形式呈现大量信息)

  34. 二、打造与“4F8M”高职课程模式相适应的“双师”队伍二、打造与“4F8M”高职课程模式相适应的“双师”队伍 • 结构,比例等(图表)

  35. 三、建立与“4F8M”高职课程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三、建立与“4F8M”高职课程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 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安排、管理、考核奖惩等 • 技能竞赛管理制度:常态化技能竞赛展示活动 • 其他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列表、扫描图) •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管理 • 督导体系,闭环管理 • (用照片、图表、列表等形式呈现大量信息)

  36. 四、建立与“4F8M”高职课程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四、建立与“4F8M”高职课程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资源 • 专业教学网站、课程建设网站、案例库、电子课件库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