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手足口病疫情概况及防控措施

手足口病疫情概况及防控措施. 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文明 2010 年 5 月 14 日. 手足口病流行概况. 1957 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 1958 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主要为 Cox A16 型 1959 年将该病命名为“手足口病” 1969 年 EV71 在美国被首次确认 EV71 感染与 Cox A16 感染交替出现,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我国于 1981 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 1983 年天津发生 Cox A16 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 1995 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 EV71. 手足口病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手足口病疫情概况及防控措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手足口病疫情概况及防控措施 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文明 2010年5月14日

  2. 手足口病流行概况 •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 • 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主要为Cox A16型 • 1959年将该病命名为“手足口病” • 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 • EV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 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 • 1983年天津发生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 • 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

  3. 手足口病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手足口病已发现50余年,现为何引起社会的关注? • 病原复杂,近年EV71在一些地区成为主要流行株;引起一些重症甚至是死亡病例,危及婴幼儿 • 对重症发生机制不清,临床表现复杂,死亡病例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临床医生缺乏认识,救治难度很大 • 没有特异的预防控制措施 • 目前在丙类传染病中报告病死率最高 • 分布广泛,但地域分布似有特殊性(聚集性) • 媒体及公众关注

  4. 手足口病在08年丙类传染病中的位置

  5. 集中趋势比较明显

  6. 全国手足口病疫情概况

  7. 2008年手足口病地区分布 • 发病率分布 • 病例数分布 2008年手足口病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区都报告发病 安徽阜阳等地区局部暴发

  8. 08年手足口病的年龄、性别分布 • 3岁及以下儿童年发病率为405.08/10万,2-3岁组发病率最高 • 5岁及以下儿童年发病率为387.83/10万 • 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91.17%,3岁及以下儿童占71.66%。

  9. 08年报告的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

  10. 全国09年31省份2477个县区(84.8%)有报告 港澳台均有报告 台湾已发出预警

  11. 发病前五位的省区(截至2009年4.20)

  12. 09 年手足口病病例性别、年龄分布 报告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73,主要以婴幼儿为主,5岁及以下病例占94.10%,3岁及以下病例占75.40%,其中2岁组发病最高 散居儿童占71.57 %,托幼儿童 占 25.03 %

  13. 重症病例(1806例)分布:24个省份

  14. 09年76例死亡病例分布在13个省、49个区县

  15. 昆山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

  16. 手足口病疫情小结 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 • 自70年代起,在国内外曾出现几次较大规模流行 • 1975年保加利亚、1997年马来西亚 和2007年新加坡 • 1981年我国在上海首次报道手足口病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广东、吉林、山东等省份陆续有本病报道。 • 1983年天津发生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 • 1998年我国台湾大流行

  17. 手足口病疫情小结 • 季节性流行,局部地区呈现强流行态势 • 既往国内外发病资料表明,每年5~7月为发病高峰。 • 该病主要以5岁以下人群发病为主,说明人群通过感染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形成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 • 提示由同一型别的病毒在同一地区引起连年高水平持续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 该病主要以粪-口途径、接触传播为主。提示该病不会发生全国范围内快速的蔓延,而呈现为一定区域范围的地方性流行 。

  18. 08年肠道病毒RT-PCR 检测(实验室系统报告) 注:仅广东使用realtime RT-PCR方法

  19. 09年网络直报实验室检测结果 (网报系统,截至4月20日) 为河南开封兰考病例,3月25日死亡

  20. 实验室系统报告的数据 有20个省级实验室报告,对2891例临床诊断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 其中EV71阳性:891例,CA16阳性:332例, 其他肠道病毒阳性219例, EV71+CA16阳性2例

  21. 2010年1-4月份我市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情况

  22. 病原及传播的一些特点 •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排毒(隐性感染比例大) • 发病前数天,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粪便排毒可持续几周 • 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亦可经接触病人粪便、呼吸道分泌物、泡疹液及污染的物品而感染 • 流行前学龄前儿童抗体水平较低(10%-30%),特别是2岁及以下儿童

  23.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 • 科学对待疫情形势,加强舆论引导 • 不应单纯把病例数、重症和死亡病例数的累计增加作为评价各地疫情防控效果的主要指标。 • 大力主导舆论方向,组织专家专题讲座,加强科普宣传,一方面统一各地各级政府对手足口病疫情的口径、态度,另一方面引导媒体以科学态度对手足口病疫情和防控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报道,避免过度渲染疫情,引起公众恐慌。

  24.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 •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 • 五、预防控制 • (一)现场调查处置。 •   发现手足口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立即组织开展现场调查处置(强调首例病例的处置)。 • 1.流行病学调查。 • (1) 病例调查:要对首发或指示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填写《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

  25.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 • 2.传染源的管理。 • 患儿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进行治疗。 • 居家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应在社区(村)医生的指导下,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相关症状时,应立即送医院就诊,同时,要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 住院患儿应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疗,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叉感染。

  26.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 •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负责本辖区居家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的随访工作,掌握居家治疗患儿的病情进展情况。

  27.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 • 3.标本采集和检测。 • (1)所有重症和死亡病例均要采集标本,可以采集咽拭子、粪便或肛拭子、疱疹液、脑脊液、血清等,死亡病例还可采集脑、肺、肠淋巴结等组织标本。 • 聚集性病例至少要采集2例病例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 • (2)医疗机构负责样本采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指导医疗机构进行相关生物学标本的采集。 •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本地的技术能力,对采集的标本开展核酸检测、病毒分离;不具备技术条件时,及时送上级机构进行检测(附件1)。

  28.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 • 4.消毒措施。 • 病家、托幼机构和小学的消毒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由单位及时进行消毒,或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医疗机构的消毒由医疗机构安排专人进行。消毒方法参见《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和《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

  29.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 • 5.健康教育。 •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在政府领导下,与当地教育、宣传、广电等部门密切合作,充分利用12320公共卫生公益热线、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宣传单/宣传画等多种方式,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强调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环境卫生措施对于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动员托幼机构老师和管理人员、儿童家长成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主动参与者,形成群防群控。

  30.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 • (二)重点人群及重点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 1.散居儿童的预防控制措施。 •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 (2)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 (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 (6)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31.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 • 2.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 • (1)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 (2)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 • (3)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 • (4)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 (5)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 (6)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 (7)托幼机构应配合卫生部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32.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 • 3.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 (1)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预检分诊,专辟诊室(台)接诊发热、出疹的病例。增加候诊及就诊等区域的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例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或更换使用一次性手套; • (3)诊疗、护理手足口病病例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体温计及其他物品等要及时消毒; • (4)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 (5)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33.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