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難經五則

難經五則. 一、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 掌握本课中的重点语言文字与文意、文化等问题,结合 医史、中诊等课程了解 《 难经 》 的内容、语言特点与成 就。 教学重点: 特殊文字,重点词语与疑难词语,特殊语法,文意。 教学难点: 特殊文字,疑难词语,特殊语法,文意。. 二、学习要点. 基礎词彙: 臭、寸、兌、關、還、閒、街、解、 居、刻、名、索、王、周、屬 核心句子: ①十二经皆有动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藏六府死生 吉凶之法,何谓也?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難經五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難經五則

  2. 一、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 掌握本课中的重点语言文字与文意、文化等问题,结合 医史、中诊等课程了解《难经》的内容、语言特点与成 就。 教学重点: 特殊文字,重点词语与疑难词语,特殊语法,文意。 教学难点: 特殊文字,疑难词语,特殊语法,文意。

  3. 二、学习要点 基礎词彙: 臭、寸、兌、關、還、閒、街、解、 居、刻、名、索、王、周、屬 核心句子: • ①十二经皆有动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藏六府死生 • 吉凶之法,何谓也? • ②四時皆以胃氣爲本,是謂四時之變病,死生之要會也。 • ③五藏不和,則九竅不通;六府不和,則留結爲癰。文義思考: 《難經》對《內經》理論的繼承和發展

  4. 三、文章引讀 • 《難經》原名《黄帝八十一難經》,因書中設有 81個問題,以問答形式編撰而成故名,是繼《內經》之後的又一重要典籍。書名最早見於張仲景《傷寒雜病論 ·自序》,隋以前文獻中本書作者多托名黄帝,唐代楊玄操歸於扁鵲,然作者不明,約成書于東漢以前。全書內容包括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各方面,特别是對脈診的論述,尤爲精要,有創造性的立論,313對三焦和命門的學說,提出了新的論點。其中 1~22難論脈學,23~29難論經絡,30~47難論臟腑,48~61難論疾病,62~68難論腧穴,69~81難論針法。

  5. 本文第一則選自《難經》第一難,介紹了《難經》“獨取寸口”獨特的診脈方法,是對《內經》脈法的發展。第二則選自《難經》第十五難,闡述人體正常脈象在四季有所不同。第三則選自《難經》第三十一難,論述了三焦的位置和功能。第四則選自《難經》第三十七難,論述五臟和九竅的關係及陰陽氣血的生理、病理。第五則選自《難經》第五十六難,論述了五臟之積的名稱和表現,對中醫腹診有很大启示。選自 1979年人民衛生出版社《難經校釋》。

  6. 四、题解 • (一)简介《难经》及其作者(注意侧重); • (二)简述《难经》的语言特点与中医药文化内涵; • (三)概述本文、说明学习的要点与要求。

  7. 五、课文串解 (一)繁体字与生僻字:此略。 (二)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古字、通假字、异体字合称为非通用字,今字、本字与正体字合称为通用字。说明非通用字与通用字之间的关系,即说明它们是属于古今、还是属于通假、拟或是属于异正的关系。关系不属古今、通假、异正者,无须说明。

  8.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 1. 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藏六府死生吉凶之 • 法,何謂也? • 2. 寸口者,五藏六府之所終始,故法取於寸口也。 • 3. 經言春脈弦,夏脈鉤,秋脈毛,冬脈石,是王脈耶?將 • 病脈也? • 4. 草木華葉,皆秋而落。 • 5. 前曲後居,如操帶鉤曰死。 • 6. 脈來上大下兌,濡滑如雀之喙曰平。 • 7. 胃者,水穀之海也,主稟。 • 8. 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內而不出。

  9. 9. 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穀,其治在齊傍。 10. 下焦者,……主出而不內,以傳導也,其治在齊下一寸。 11. 五藏之氣,於何發起,通於何許,可曉以不? 12. 五藏者,常內關於上九竅也。 13. 五藏不和,則九竅不通,六府不和,則留結爲癰。邪在 府,則陽脈不和。 14. 經言:氣獨行於五藏,不營於六府者,何也? 15. 故陰脈營於五藏,陽脈營於六府。 16. 人氣內溫於藏府,外濡於腠理。

  10. 17. 五藏之積,各有名乎? • 18. 脾季夏適王,王者不受邪。 • 19. 肺之積,名曰息賁。 • 20. 肝以春適王,王者不受邪。 • 21. 故知息賁以春甲乙日得之。 • 22. 腎之積,名曰賁豚。 • 23. 心以夏適王,王者不受邪。 • 24. 故知奔豚以夏丙丁日得之。

  11. 【參考答案】 • 1~2. 藏、府:同“臓、腑”。 • 3. 王: 同“旺”。 • 4. 華:同“花”。 • 5. 居:通“倨”,直。 • 6. 兌:通“銳”,鋒利。 • 7. 稟:通“廩”,米倉,此謂供養。 • 8.內:同“納”,接收,接納。

  12. 9. 齊:通“臍”。 • 10. 內:同上8。 齊:同上9。 • 11~12. 藏:同“臓”。 • 13~16. 藏:同上11~12。 府:同“腑”。 • 17. 藏:同上11~12。

  13. 18. 王:同“旺”。 • 19. 賁:通“奔”。 • 20. 王:同上18。 • 21~22. 賁:同上19。 • 23. 王:同上18。 • 24. 賁:同上19。

  14. (三)特殊语序: (無特殊語序現象)

  15. (四)疑难虚词: • 1. 是王脈耶?將病脈耶? • 2. 何以言之? 【參考答案】 • 1. 將:連詞,還是。 • 2. 之:助詞,協調音節,無實義。

  16. (五)词类活用: (無詞類活用現象)

  17. (六)医典阅读: • 【閱讀體驗】 • 難經本義 • 周秦越人撰元滑壽注難經八十一篇漢藝文志不載隋唐志始載難經二卷秦越人著吳太醫令呂廣嘗注之則其文當出三國前廣書今不傳未審卽此本否然唐張守節注史記扁鵲列傳所引難經悉與今合則今書猶古本矣其曰難經者謂經文有疑各設問難以明之其中有此稱經云而素問靈樞無之者則今本內經傳寫脫簡也其文辨析精微詞致簡遠讀者不能遽曉故歷代醫家多有注釋壽所采摭凡十一家今惟壽書傳於世其書首列匯考一篇論書之

  18. 名義源流次列闕誤總類一篇記脫文誤字又次圖說一篇皆不入卷數其注則融會諸家之說而以己意折衷之辨論精覈考證亦極詳審攖宁生傳稱難經本靈樞素問之旨設難釋義其間榮衛部位臓府脈法與夫經絡腧穴辨之博矣而闕誤或多愚將本其旨義注而讀之卽此本也壽本儒者能通解古書文義故其所注視他家所得爲多云(《四庫全書·子部·醫家類》)名義源流次列闕誤總類一篇記脫文誤字又次圖說一篇皆不入卷數其注則融會諸家之說而以己意折衷之辨論精覈考證亦極詳審攖宁生傳稱難經本靈樞素問之旨設難釋義其間榮衛部位臓府脈法與夫經絡腧穴辨之博矣而闕誤或多愚將本其旨義注而讀之卽此本也壽本儒者能通解古書文義故其所注視他家所得爲多云(《四庫全書·子部·醫家類》) • 要求: • 1.標點文章。 • 2.語譯畫綫的片段。 • 3.瞭解《難經。命名的由來。

  19. 【參考答案】 • 1. 周秦越人撰,元滑壽注。《難經》八十一篇,漢《藝文 • 志》不載。隋、唐《志》始載《難經》二卷,秦越人著。 • 吳太醫令呂廣嘗注之,則其文當出三國前。廣書今不傳, • 未審卽此本否。然唐張守節注《史記·扁鵲列傳》所引《難 • 經》,悉與今合,則今書猶古本矣。其曰《難經》者,謂 • 經文有疑,各設問難以明之。其中有此稱“《經》云”而 • 《素問》、《靈樞》無之者,則今本《內經》傳寫脫簡 • 也。其文辨析精微,詞致簡遠,讀者不能遽曉,故歷代醫

  20. 家多有注釋。壽所采摭凡十一家,今惟壽書傳於世。其書 家多有注釋。壽所采摭凡十一家,今惟壽書傳於世。其書 • 首列《匯考》一篇,論書之名義源流。次列《闕誤總類》 • 一篇,記脫文誤字。又次《圖說》一篇,皆不入卷數。其 • 注則融會諸家之說而以己意折衷之,辨論精覈,考證亦極 • 詳審。《攖宁生傳》稱:“《難經》本《靈樞》、《素 • 問》之旨,設難釋義,其間榮衛部位,臓府脈法,與夫經 • 絡腧穴,辨之博矣,而闕誤或多。愚將本其旨義,注而讀 • 之。”卽此本也。壽本儒者,能通解古書文義,故其所 • 注,視他家所得爲多云。

  21. 2.該書之所以稱作《難經》,是說醫經文字有其疑問,於是2.該書之所以稱作《難經》,是說醫經文字有其疑問,於是 • 設定相應的論難問題並一一予以闡明。其中有些地方稱說 • “《經》云”但《素問》、《靈樞》之中卻沒有的,說明 • 現在流傳的《內經》版本曾經發生脫簡的情況。《難經》 • 的文字對問題的辨析精細入微,語言則用詞簡潔,含義深 • 遠,讀者不能容易明白,所以歷代很多醫家都對它做過注 • 釋。 • 3.此略。

  22. 七、研习思考 • (一)背诵: • 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物之所茂,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而落,其枝独在,若毫毛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时之脉也。

  23. 七、研习思考 • 二)解释本课的重点词语,见前“二、课文(三)”。 • (三)整理本课的特殊文字(古今字)、特殊语法(虚词、词类活用、特殊语序)。 • (四)文意理解: • 1.结合中医药文化阐释“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 2.结合学业的研习与实践阐释“近取譬”的意义。

  24. 七、研习思考 • 五)语译: • 1.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是王脉耶?将病脉也?然。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物之所茂,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而落,其枝独在,若毫毛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

  25. 七、研习思考 • 2.脉来上大下兑,濡滑如雀之喙,曰平。啄啄连属,其中微曲,曰病。来如解索,去如弹石,曰死。 • 3.经言气独行于五藏,不营于六府者,何也?然。气之所行也,如水之流不得息也。故阴脉营于五藏,阳脉营于六府,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不覆溢,人气内温于藏府,外濡于腠理。 • (六)按照要求完成课后各练习。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