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8

書法欣賞

書法欣賞. 序言. 文字是語言的紀錄,書法則是表現文字的一門藝術 ,也是東方文化特有的一塊瑰寶 日本 、 韓國 、以及 東南亞 各國,先後受到中國書法的影響,而擁有各自的書法藝術 「書道」指「書法的技藝」,即用毛筆寫漢字的方法。「道」指的是學術、技藝,書法在 日本 稱為書道,在 韓國 稱為書藝。. 書法藝術所要表現的是「 書 」與「 法 」兩個要素。 「書」是「書體」 ,即書法字體,如楷體、篆體、行體。 「法」則是指「書寫文字的方法與技巧」 書法除表現文字本身的意義外,還能以豐富多姿的形象感動人心,因此可當成一種藝術品來欣賞。. 練習書法的功用. 訓練人的耐心與恆心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書法欣賞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書法欣賞

  2. 序言 • 文字是語言的紀錄,書法則是表現文字的一門藝術,也是東方文化特有的一塊瑰寶 • 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各國,先後受到中國書法的影響,而擁有各自的書法藝術 • 「書道」指「書法的技藝」,即用毛筆寫漢字的方法。「道」指的是學術、技藝,書法在日本稱為書道,在韓國稱為書藝。

  3. 書法藝術所要表現的是「書」與「法」兩個要素。書法藝術所要表現的是「書」與「法」兩個要素。 • 「書」是「書體」,即書法字體,如楷體、篆體、行體。 • 「法」則是指「書寫文字的方法與技巧」 • 書法除表現文字本身的意義外,還能以豐富多姿的形象感動人心,因此可當成一種藝術品來欣賞。

  4. 練習書法的功用 • 訓練人的耐心與恆心 • 陶冶性情 • 修養心性 • 變化氣質 • 歷代讀書人皆十分重視書法,不僅發展出許多書體,更有諸多名作傳世。

  5. 漢字演變過程 • 甲骨文 • 金文 • 篆書 • 隸書 • 草書 • 行書 • 楷書 ◎其中草書和行書屬於輔助性的字形。

  6. 甲骨文 • 甲骨文是殷代的古人在占卜時,寫在獸骨或龜甲上的文字,又稱殷墟文字,可說是我國最早的文字。嚴格地講,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稱得上是書法。 • 甲骨文已具備中國書法的三個基本要素:用筆,結字,章法。而之前的圖畫符號並不全有這三種要素。

  7. 甲骨文特色 • 因以刀刻於龜甲和獸骨,故其線條鋒利如刀切割。 • 文字線條細瘦,筆畫有稜有角,字型長方,字體大小不一。 • 從象形文字發展而來,為目前出土最早的漢字。

  8. 甲骨文圖片

  9. 金文 • 金文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是和青銅器一起,先製成模型,而後鑄造而成。 • 金文是銅器銘文,又稱鐘鼎文。 • 銅器的製作大多有紀念價值,因此刻寫者也較用心,比較起甲骨文,金文就像是裝飾體。

  10. 金文特色 • 線條粗肥、筆畫圓轉。 • 字體空間勻稱,行間錯落有致。 • 外型大小不一,自然樸實。 ◎後來演變為大篆,是小篆的前身。

  11. 毛公鼎

  12. 毛公鼎銘文

  13. 毛公鼎銘文

  14. 散氏盤銘文

  15. 散氏盤銘文

  16. 篆書 •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字型分歧,文字差異很大,是發展經濟文化的一大障礙。 • 此時流行於秦國的字體叫「籀文」,後又稱之為「大篆」,字體更加工整,為小篆的前身。 • 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為統一的官方字體,是在金文和石鼓文(大篆)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

  17. 篆書特色 • 字形高長,左右對稱,空間均勻,有圖案似的藝術之美。 • 每一轉折處都要寫成弧形。 • 代表作:大籀—石鼓文 • 小篆—秦/李斯/泰山刻石 • 「篆」和「籀」都是指用筆圓轉寫字的意思。

  18. 石鼓文 《石鼓文》又稱為《獵碣》或《雍邑刻石》,是我國現存最早刻石文字,書法古茂,遒樸而有逸氣 。

  19. 李斯/泰山刻石/篆書 • 李斯,可稱得上是我國書法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書法家。 • 《泰山刻石》又稱為《封泰山碑》,於秦始皇二十八年時,秦始皇東巡登泰山,丞相李斯等頌秦德而立。 • 其結構特點,直接繼承了《石鼓文》的特徵,比《石鼓文》更加簡化和方整,並呈長方形,線條圓潤流暢,疏密勻停,給人以端莊穩重的感受,書法圓潤宛遒,嚴謹工整。

  20. 清/鄧石如/篆書

  21. 隸書 • 產生於秦,由篆書演變而來,目的是為了便於書寫,利於使用。 • 名稱由來:秦代將辦公文的小官叫「徒隸」,因為當時官獄的文書、抄寫工作人員被列為下級人員,叫做隸役,即供人役使的意思。隸書作為一種字體即由此得名。

  22. 隸書 • 舊時相傳:當時有個獄吏程邈,因罪被囚在雲楊獄中十年,他將繁複的大小篆的筆畫、結體等做了一番整理、加工,經過十年精思苦索,他終於簡化了大小篆,創製出三千多個美觀實用的隸書。上書給始皇遂釋其罪,並拜為御史。 • 這種歸於某一人所創製的說法,已成了歷史的陳述,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23. 隸書特色 • 蠶頭雁尾。 • 字形比小篆方扁,筆畫方折多於圓轉。 • 漢字定型的轉折點。 • 漢代主要書寫字體。 ◎中國文字的造字形體,自隸書後消失。

  24. 清.金農.隸書七絕 ○ ○ ○ ○

  25. 《禮器碑》漢代隸書。全稱為《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故又名《韓敕碑》,永壽二年(公元一五六年)刻,在曲阜孔廟。《禮器碑》漢代隸書。全稱為《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故又名《韓敕碑》,永壽二年(公元一五六年)刻,在曲阜孔廟。 • 此碑字體工整方縱,大小勻稱,左規右矩,法度森嚴。用筆瘦勁剛健,輕重富於變化,捺腳特別粗壯,尖挑出鋒十分清晰,是漢隸中典型的厚重,雁尾極為精彩。翁方綱誇為漢隸中第一。此碑對以後唐代楷法的形成影響很大。

  26. 《乙瑛碑》漢代隸書。全稱為《漢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吏碑》,刻於永興元年(公元一五三年)六月,在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東廡。《乙瑛碑》漢代隸書。全稱為《漢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吏碑》,刻於永興元年(公元一五三年)六月,在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東廡。 • 此碑工整勻適,組織嚴密,筆法極有法度,粗細統一,間架結構皆十分注意,全幅秀逸清麗,尤其雁尾的姿態非常優美,是漢隸趨於規範成熟時期的代表作之一。

  27. 《曹全碑》漢代隸書。全稱《漢合陽令曹全碑》,中平二年(公元一八五年)十月刻,一九五六年藏入陝西博物館碑林。《曹全碑》漢代隸書。全稱《漢合陽令曹全碑》,中平二年(公元一八五年)十月刻,一九五六年藏入陝西博物館碑林。 • 在漢隸中此碑獨樹一幟,娟秀清麗,結體扁平勻稱,舒展超逸,風致翩翩,筆畫正行,長短兼備,與《乙瑛》、《禮器》同屬秀逸類,但神采華麗秀美飛動,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態,實為漢隸中的奇葩。

  28. 比比看下列四種隸書,有何不同? 你喜歡哪一種呢? 張遷碑 禮器碑 乙瑛碑 曹全碑

  29. 草書 • 草書始於西漢,是因為將隸書草率地快寫而得名。 • 可分為三大類:章草、今草、狂草。 • 章草:簡省隸書筆畫而保存其波勢。 • 今草:由章草演變而來,及即今通稱的草書,已完全擺脫章草的隸書筆法。 • 狂草:源於今草,狂放奔縱,如龍蛇競走字形變化繁多,連綿不斷,更甚今草。

  30. 章草 • 一說:漢章帝喜歡杜度的草書,讓他上奏時寫成草書,因施於章奏,故名章草。 • 一說:代表作—急就章,因此得名。 • 特點一:字字區別,每個字分開,上下多不相連屬,但書寫時比隸書簡捷。 • 特點二:萬字皆同,即一字有一定的草法,始終不加變化。 • 特點三:起筆及「捺」的收筆,可以看出幾乎全是隸書的方法。

  31. 漢/史游/急就章/章草

  32. 急就章 • 特點一:字字區別,每個字分開,上下多不相連屬,但書寫時比隸書簡捷。 • 特點二:萬字皆同,即一字有一定的草法,始終不加變化。 • 特點三:起筆及「捺」的收筆,可以看出幾乎全是隸書的方法。 ○ ○ ○ ○ ○ ○ ○

  33. 今草 • 今草即現今通行草書之意。一名破草,又名破體書。 • 由章草演變而來,但完全擺脫章草的隸書筆法,更加瀟灑奔放。 • 特點:每個字雖獨立,但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卻是相關連的,筆畫有呈上接下的立意,即筆可止,勢不可斷。自始至終意態相連,神氣貫串。

  34. 今草 • 代表人物:張芝,歷來有「草聖」之稱。 • 臨池水墨畫:張芝練字從不擇紙筆,如抹布、筷子等都是他書寫的工具。平時他對著銅鏡揮毫,以便隨時糾正書寫的姿勢。為了勤奮鍊字,親自在家門前深挖了個大水潭,將一天練字完畢後的毛筆和硯臺在水潭裡清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洗,使水池裡的清水被染黑了。故後人將練字稱為「臨池」。 • 代表作:唐/孫過庭/書譜

  35. 唐/孫過庭/書譜 什麼?圖太小了?看不到寫什麼? 沒關係,我們放大!

  36. 看到字了嗎?其實還沒完喔!

  37. 終於結束了,很長的一篇文章吧!什麼?你還是看不到寫些什麼?好吧!我們再放大!終於結束了,很長的一篇文章吧!什麼?你還是看不到寫些什麼?好吧!我們再放大!

  38. 唐/孫過庭/書譜/草書(今草) • 作者這件草書作品共約三千餘字,類似一般著作的緒論,這篇緒論以駢體文的形式寫成,內容大致分為六段: • 一、推崇王羲之是古今傑出的書家。 • 二、學習書法的體驗。 • 三、書法的功用。 • 四、當代書學的沒落。 • 五、書譜撰寫的主旨。 • 六、學習書法的基本原則。 • 其中許多觀點,經常被評論者引用,是一篇文辭優美的書學理論經典之作。這件草書筆法精妙,有著豐富的變化。

  39. 狂草 • 狂草又名「大草」,是草書中最放縱的一種,淵源於今草。 • 為唐代產物,創作者為張旭。 • 張旭在喝酒飲醉後,亂叫亂走後才作書,或以頭濡墨而成,故人稱狂草。 • 狂草與今草相同,唯獨狂放奔縱,如走龍蛇,點畫狼藉,連綿不斷,更甚於今草。

  40. 狂草 • 特點:字字相連,氣候不斷,飛走流注,千態萬狀,亦稱「一筆草」。 • 由於狂草過於狂放,一般人們不易辨識,極其難寫;同時在實用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因而不可能再有更多發展了。 • 傳世狂草遺墨不多,今人只知今草,而對狂草大多不太注意。 • 代表作:唐/張旭/古詩四帖、懷素/自敘帖。

  41. 唐/張旭/古詩四帖/草書(狂草) 哇!真是太深奧了,根本就看不懂~>.<~

  42. 唐/張旭/肚痛帖/草書(狂草) 嘿嘿嘿!至少這幅看懂了六個字-- (張旭書)忽肚痛……

  43. 懷素,本姓錢,字藏真,僧名懷素。〈自敘帖〉以狂草寫成,用細筆勁毫寫大字,全幅充滿令人驚奇的變化。除用筆圓轉外,懷素更打破字距、間距的限制,行書時上、下字不僅筆意相連,亦以上一字最後一筆帶出下一字第一筆,或甚至以前一字下半部連接後一字上半部。如此,造成字型豐富的變化,配合用筆的律動,呈現懷素不拘成法的創作精神。

  44. 行書 • 行書,及行體書,亦名行押書。 • 行書的「行」字,有流動和行走的意思,因而有「行書如行」的解釋。 • 始於東漢末,因比楷書簡便,比草書易學易認,為一般公文及書信所用字體。 • 至今日常生活中仍被廣泛使用。

  45. 行書特色 • 行筆加快了流速,將直線變為弧線,方角也多變成了圓角。 • 兼具楷書的規矩與草書的流動,結構上常楷、草互用,伸縮性大,同一個字往往有多種寫法。 • 起伏變化多,節奏感強,把楷書的平易性和草書的流線美集於一身。 • 代表作:東晉/王羲之/蘭亭序。

  46. 王羲之 •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人,曾任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世稱王右軍。 • 其書法各體皆精,尤擅長行書和草書,後世尊為「書聖」。 • 筆法優美純熟,字型從容優雅,結構統一而有變化,對後世影響甚鉅。 • 傳世作品有蘭亭序、聖教序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