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557 Vues
ERP 導論. 企業資源規劃(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系統已儼然成為各企業最為重要的核心管理系統。本章首先將介紹 ERP 的定義與沿革;其次介紹 ERP 的特色、模組與導入效益評估;最後將提出 ERP 的市場現況與趨勢供讀者參考。. 本章摘要. 第 1 節 ERP 的定義與沿革 第 2 節 企業為何需要 ERP 第 3 節 ERP 的 特色、 模組與優缺點 第 4 節 ERP 導入與效益評估 第 5 節 ERP 的市場現況 與趨勢 第 6 節 結語. 企業資源規劃系統.
E N D
ERP導論 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系統已儼然成為各企業最為重要的核心管理系統。本章首先將介紹ERP 的定義與沿革;其次介紹ERP 的特色、模組與導入效益評估;最後將提出ERP 的市場現況與趨勢供讀者參考。
本章摘要 • 第1節 ERP的定義與沿革 • 第2節 企業為何需要ERP • 第3節 ERP的特色、模組與優缺點 • 第4節 ERP導入與效益評估 • 第5節 ERP的市場現況與趨勢 • 第6節 結語
企業資源規劃系統 ERP 系統乃是一財務會計導向(Accounting-Oriented)的資訊系統,其主要功能為將企業用來滿足顧客訂單所需之資源( 涵蓋了採購、生產與配銷運籌作業所需之資源) 進行有效的整合與規劃,以擴大整體經營績效、降低成本。 第1節 ERP的定義與沿革 • ERP的定義 1990年代初期,美國Gartner Inc.顧問公司和 American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Control Society (APICS)創造出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並定義。
供應商 (Supplier) • ERP的沿革 2000年代,隨著產業環境的瞬息萬變,整合性的觀念由企業內部延伸至企業外部,使得ERP系統的功能更加完整,形成了延伸式ERP(Extended ERP,EERP)。 EC SCM ERP SFA EERP MRP II Internet integration MRP KM Business intelligent CRM • 圖1–1:EERP示意圖
延伸式ERP 為因應環境的變化與企業的實際需求,ERP系統軟體供應商更結合了供應鏈管理、顧客關係管理與資料倉儲,使得ERP系統的功能更加完整,以提供企業經營者更為精確的即時訊息。
第2節 企業為何需要ERP • 企業導入ERP 系統的動機,可以分為兩大類,一個是推(push)的動機,另一個則是拉(pull)的動機。 • 推的動機:指的是外在環境的變化,使企業感到改變的壓力,進而期望ERP系統的導入,可以成為面對挑戰的武器,包括全球化營運、競爭環境的快速變遷,與企業間合作關係的盛行(Bingi et al., 1999)。 • 拉的動機:是指企業可以藉由導入ERP系統所獲得的實際效益,包括內部整合、彈性和快速回應等(Chengalur-Smith and Duchessi, 1999)。 整合、彈性、及時 拉 ERP系統導入 推 環境快速變遷 全球化 企業合作關係 • 圖1–2:企業導入ERP的動因
第3節 ERP特色、模組與優缺點 • ERP的特色 • 表1-4:ERP系統特色表
ERP的模組 • 在ERP 系統內,主功能模組大致分為三類:製造生產管理相關模組、財務管理相關模組與配銷管理相關模組。除了上述三大主要模組之外,一般而言,市面上的ERP 系統尚會包含八大循環作業處理之功能等。 • 圖1-3:ERP與八大交易循環關係架構圖
表1-5:ERP的優點 • ERP的優缺點
第4節 ERP導入與效益評估 • ERP導入之初始評估 所謂可行性分析一般是指針對特定問題,搜尋可能的解決方案,然後針對特定方案從組織面、經濟面、技術面與作業面來評估其成功的機率與所帶來的績效。 • 表1-7:導入ERP前的簡易型可行性分析例子
ERP導入之初始評估 在導入的方案部分,一般而言,企業可自行選擇是要完整模組導入或是部分模組導入,亦可企業自行重新開發ERP 系統,每一種方案各有不同的優缺點與成本,應視企業的需求與風險的接受程度,仔細衡量與評估各種不同導入的方案對企業可能造成的影響之後,選擇對企業幫助較大的方案,才能確實達到導入ERP 系統目的。 • 表1-8:導入ERP前的簡易型可行性分析例子
ERP系統的生命週期管理 Davenport(1998)將ERP 生命週期區分為三階段,各階段工作內容所示。 建置前:需求確認選擇、企業案例分析、推廣計畫。建置中:差距分析、整合與介面、新文件/ 流程、資料設計與移轉、使用者訓練、客製化修改、參數調整、基礎建設、專案與變革管理。建置後:截止、推廣、問題服務中心、系統升級、效益檢討。 • 圖1-4:ERP系統生命週期三階段
ERP系統的生命週期管理 Markus and Tanis (2000) 建立了企業系統經驗週期(Enterprise SystemExperience Cycle)的模型,以解釋資訊科技如何創造企業價值。其將企業系統的生命週期分為四個階段:專案許可、專案進行(設定與建置)、適應階段、向前與向上發展。Sathish et al.(2004)則發展了一套六步驟的ES 專案生命週期模式(Six-Step ES Project Life Cycle Model。 • 表1-9:ERP生命週期與工作項目
導入ERP的效益 根據對美國和瑞典製造業的調查結果顯示,ERP 的主要效益包括:即時資料的提供、提升跨企業間的互動、可改善訂單管理等,其他的效益。 • 表1-10:ERP的效益 *量表從1(全無)到5(效益高)
導入ERP的效益 統合國內外學者針對ERP 導入後所得的效益,可整理出下表: • 表1-11:ERP導入的效益
第5節 ERP的市場現況與趨勢 • ERP的市場現況 • 自1997 年ERP 風潮迄今,台灣商用軟體市場已經過10 多年的發展期。多數大型企業ERP 導入稍告一段落,目前該市場已日趨平靜。 • 在大型企業持續建置與維護,服務導向架構(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的推動,即時決策分析的需求提升,以及中小企業採用家數擴大的帶動之下,根據資策會(2007)預估,台灣商用軟體市場規模將由2006 年的55.6 億台幣成長至2010年的79.1 億台幣,2006~2010 年的複合年成長率為9.2%。
ERP的市場現況 • 圖1-5:台灣商用軟體市場規模
ERP的未來趨勢 • 在傳統ERP 市場,原本因整套系統導入成本高達上億元,一直只是大型業者市場,而許多宣稱已建置ERP 的企業,和部分業者銷售的ERP 軟體,其實只是倉管、進出貨管理等個別軟體的組合,多數企業導入意願偏低。 • 根據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日前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2007 年台灣中小企業將把整合既有軟體作為IT 優先投資標的,如ERP、CRM、BI 等應用,都是導入e 化的重點項目。對於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的預估,業者表示確與市場現況相符,現在ERP 系統的價格已能被企業用戶接受,而台灣業者在中小型企業應用方案上的持續耕耘,也擴大了ERP 市場範圍。 • 在ERP 未來發展趨勢中, 新興的系統架構- 服務導向架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將是主要的服務模式,該模式主要概念是針對企業需求組合而形成的一組軟體元件。組合元素包含軟體元件、服務及流程等三個要素。當企業面臨外部要求時,流程會定義外部要求的處理項目與順序;服務包括特定項目的所有程式元件;而軟體元件則負責工作執行的程式。
ERP的未來趨勢 • SOA 的系統組成以使ERP 從單純資訊技術的應用,進階至ERP 系統發展者專注於企業需求的滿足。SOA 已是目前軟體發展的重要技術,透過 SOA 技術除了可讓異質系統整合變得容易外,程式再用度與開放性也有所提升。 • 面對資訊科技建置中所產生之風險,應該採取何種行動來減少風險,迅速發揮效益,將是管理階層需加以重視之處。因此,未來ERP 專案管理中,需加入資訊系統風險管理的概念,以降低企業內外部環境風險對於ERP 專案建置之影響。
第6節 結語 • 首先介紹ERP 的定義與沿革、企業導入ERP 的動機、導入後產生的效益及ERP 的特色及優缺點等資訊,概略性的介紹ERP 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發展,在ERP 系統的導入上,除了需要花費相當龐大的資金與人力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系統的導入將對於企業架構與作業流程進行必要的變革,此對企業影響甚鉅。 • 高階主管必須對於ERP 系統有足夠的瞭解與認識,且必須親身參與導入的工作,如此才能帶動組織內部參與配合相關工作。除此之外,也可藉由與產業的互動來了解其他導入個案,進而做為企業本身導入的參考;同時,在導入過程中,也需要給予導入的專案小組充份授權,使其導入工作得以順利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