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爸爸媽媽,惜惜!!

爸爸媽媽,惜惜!!. 國立斗六家商 專任輔導教師 蕭淑仁  2008.9.20. 動輒得咎的現代父母!? 父母用心負責,不能保證親子關係不會出問題! 青少年難纏?? 怎麼說都不對,怎麼做他都有意見!! (參考書目:是誰傷了父母? ― 傷心父母的療癒書 ). 以前的孩子 必須努力贏得父母的愛與讚賞, 今日的父母 卻擔心因為自己不夠好, 得不到子女的愛與尊敬: 怕自己不夠 注意孩子的心理、不夠敏感、 不夠有趣、不夠「投入」 ……. 現代的父母 似乎以為他們必須二十四小時 滿足子女對同理心的要求, 甚至因此容忍不合理的對待。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爸爸媽媽,惜惜!!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爸爸媽媽,惜惜!! 國立斗六家商 專任輔導教師 蕭淑仁 2008.9.20

  2. 動輒得咎的現代父母!? 父母用心負責,不能保證親子關係不會出問題! 青少年難纏?? 怎麼說都不對,怎麼做他都有意見!! (參考書目:是誰傷了父母?― 傷心父母的療癒書)

  3. 以前的孩子必須努力贏得父母的愛與讚賞, 今日的父母卻擔心因為自己不夠好, 得不到子女的愛與尊敬: 怕自己不夠注意孩子的心理、不夠敏感、 不夠有趣、不夠「投入」……

  4. 現代的父母似乎以為他們必須二十四小時 滿足子女對同理心的要求, 甚至因此容忍不合理的對待。 現在的中產階級父母不允許自己打小孩, 卻任由孩子隨時打擊自己,這是很奇特的現象。

  5. 現在的父母要承擔太多壓力 --- 社會總認為孩子有問題 都該算在父母頭上!? 現代文化的癥結是 商業市場為年輕人創造另一個世界, 讓父母的影響力大減…… 而政客與專家卻一致認為 年輕人的所有問題都要怪罪父母!?

  6. 孩子在家裡的地位愈來愈高, 乃源於許多因素的交互作用, 包括家庭的民主氣氛、教養建議的普及、 社會文化常凸顯兒童的脆弱、 現代父母的內疚感較重、 媒體與市場塑造出專屬年輕人的區塊等。 這些因素讓親子雙方的地位愈來愈平等, 讓現在的孩子可以用過去不曾有過的方式 評斷、排拒、羞辱自己的父母。

  7. 「健康的觀念」就像是汽車的避震器, 讓你在經過無數坑洞時---- 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失望、被拒、受傷、 失落等經驗 ----不會受傷太重。 你無法避開坑洞, 卻能用避震器減少衝擊。

  8. 親職角色如何影響你的人生? • 多數時候我都感到沮喪與筋疲力竭。 • 我無法用心經營人生其他領域。 • 多數時候我都感到充滿內疚與擔憂。 • 我的自我認同與自尊似乎都受到損傷。 • 我感到難以承受的抑鬱與悲傷。 • 我感到忿怒不平。 • 我為孩子的未來感到恐懼。 • 我的婚姻與其他人際關係都受到負面影響。 • 我的工作受到負面影響。 • 我的生活重心幾乎全部被孩子或親子關係佔據。

  9. 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說過: 「對孩子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父母未實現的夢想。」 父母的不快樂,是會帶給子女負擔的。 孩子面對一個沮喪、焦慮或成就感低落的父母, 可能表現出羞愧或排拒的態度, 其實是為了減輕同情父母的沈重心理負荷: 因為已經無法承受父母的憂傷, 或感覺被父母的失敗感束縛住, 或因父母對人生充滿失望而連帶使孩子產生幻滅感。

  10. 有些子女的告白: 「和我母親談話真的很累, 她一天到晚只會說她的人生多苦, 好像她多可憐似的!」 人們為什麼無法忍受訴苦的父親母親? 因為我們會想抗拒同理心的負荷。

  11. 教養青少年子女經驗的調查: 1、對我的自尊是一種挑戰。 2、孩子不在家時我會擔憂。 3、我的情緒會隨著孩子的情緒起伏。 4、我會對孩子過度反應。 5、我有時會對自己的言行感到後悔。 6、我擔心自己不夠強硬或任由孩子威脅、利用。 7、我覺得自己是失敗的父母。 8、我擔心孩子無法順利過渡到成年階段。 9、我感覺老是在叨唸孩子,導致親子關係不佳。

  12. 青少年到底在想什麼? 很多麻煩狀況剛開始只是因為 孩子天真地想試著自己界定限制。 馬克吐溫說: 「明智的判斷要靠經驗累積, 而經驗來自錯誤的判斷」。 叛逆、打破規則、做出種種讓父母操心難過的事, 這些行為都可能讓青少年確認和父母的不同, 證明自己可以忍受父母的不贊同而依舊活下來 (甚至活得很好…), 雖然青少年最後會發現他得對這些行為付出代價。

  13. 父母與子女對如何 「適當運用權威及維持彼此的界線」 感到困惑。 (孩子就像足球隊的後衛, 會不斷尋找你的防衛漏洞。 因此你說出口的話必須貫徹到底, 否則等於告訴孩子你的規定沒有意義)

  14. 有時你可能會懷疑孩子是不是故意要傷害你? 孩子有時是要看看父母能否優雅地接受子女的責怪, 從而找到處世之道: 在過程中,他會瞭解你的苦心、付出與心理衝突。 年輕人面對挫折時, 可能會用別人對待他的方式來對待父母, 希望從中學習因應之道。

  15. 孩子必須把責任歸諸父母,才不必責怪自己。 有些孩子因性格較彆扭或其他問題, 內心有沈重的羞愧與自厭感, 把責任推給父母多少能減輕一些心理壓力。

  16.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 愈來愈能精準察知父母的缺點, 更能一針見血指出你最焦慮與不安的地方。 青少年更能直接刺傷你最脆弱的地方, 從根本動搖你的自我認同與自尊。

  17. 當孩子抱怨「好無聊」, 其實是在表達主觀的經驗, 卻被視為評斷父母的能力與價值。 子女可依據父母提供多少機會, 決定回報多少愛與尊敬, 將來還可以怪父母害他變成這樣或 沒有變成那樣(不論這是不是事實), 可以將父母沒有提供「發展機會」解讀成 比實際上的影響更深遠。

  18. 父母往往將青少年的反抗行為解讀為 「在挑戰父母的權威與自尊」, 這種敏感的解讀可能是因為他的權威 與自尊已經因經濟的挫敗而受到威脅, 基本上和孩子無關。

  19. 很多用心良苦的父母就是因為擔憂 而過度關注子女的成就(或沒有成就), 反而破壞了親子關係。 高成就的父母若碰上低成就子女是 比較麻煩的組合, 尤其當父母因此不懂得珍惜子女的優點, 孩子自然會感到憤怒、羞愧、被排拒, 長期下來可能會反過來傷害父母。

  20. 如果家裡有一個低成就的青少年, 請盡量避免: X將所有或大部分談話圍繞著分數或學業。 X表達許多憂慮或「關心」, 尤其當孩子明顯反感時。 X每件事都管。  有的孩子就是必須比別人經歷更多挫敗, 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X批評孩子沒有志氣、動力或虎頭蛇尾。  家長的角色應該是提供諮商、諮詢多於管理。

  21. 如果家裡有一個低成就的青少年, 請盡量做到: ○ 請教專家前輩師長,確定已經盡力而為。 ○ 欣賞孩子身上與學業完全無關的美好特質。 ○ 孩子長大後,在協助之前先問他需要什麼。

  22. 孩子給父母壓力、親子發生衝突, 然後夫妻互相給對方壓力而產生爭執, 最後壓力又回到孩子身上。 如果父母對教養子女的觀念不同,請盡量避免: X鬥氣。  夫妻討論「子女的教養」話題 很容易變得激動起來,雙方都急於證明 自己的觀點才是對的, 也就很難客觀看待對方的立場。 X說教。  夫妻討論教養方式的差異時, 往往為淪為是非之爭。

  23. 如果父母對教養子女的觀念不同,請盡量避免:如果父母對教養子女的觀念不同,請盡量避免: X謀殺配偶的人格。 很多夫妻會拿教養方式的差異來「證明」 配偶的缺點。 X怪罪孩子引發夫妻衝突。  難管教的孩子確實可能引發婚姻關係緊張, 但為人父母有責任找出解決衝突之道, 而不應該怪罪在孩子頭上。  我們既然決定要當父母,就要預先想清楚 可能會碰到難管教的孩子。

  24. 如果父母對教養子女的觀念不同, 請盡量做到:  ○ 假定配偶出於善意。  基本上,配偶應該和你一樣都是 為了孩子好。 ○ 從配偶的觀點裡找出真實性。  善盡親職的方法不只一種, 思考配偶的觀點是否有任何道理, 只要有道理就應該加以尊重。

  25. 如果父母對教養子女的觀念不同, 請盡量做到: ○ 尊重配偶的價值觀。  例如:你認為我們應該…… 我瞭解也尊重你的想法。 雖然我不見得完全同意, 但我可以理解其中的道理。 ○ 同意嘗試某種教養方式一段時間, 如三到六個月,再觀察後效。

  26. 分離(子女的獨立)本身就能讓人產生羞愧感,分離(子女的獨立)本身就能讓人產生羞愧感, 尤其對那些本來就自覺不夠好的父母而言。 有些孩子長到一定年紀時, 會突然不再與父母那麼親密, 逐漸將朋友視為情感與意見的重心, 因此有些父母深受打擊。

  27. 有些父母因感覺被孩子排拒而開始退縮 或反過來排拒孩子; 或者他們誤以為自己對孩子已毫無影響力 (其實只是影響力減弱)。 也有些父母支持青春期孩子追求獨立的方式是退避三舍, 讓孩子承擔照顧自己的沈重責任。 父母的反應若是反過來羞辱孩子或 擺出受委屈的樣子, 可能會把孩子推得更遠。

  28. 「內疚」造成了父母的痛苦: 孩子天生需要別人的同理反應才能學會調整情緒, 當父母感覺愛沒有得到回報時, 自然也會產生羞愧感或覺得自己不夠好。 如果一個人一直沈浸在內疚與懊悔裡, 便會覺得自己很糟糕, 眼光會變狹隘,不是反應過度就是否定痛苦。

  29. 當一個人滿腦子感覺別人對不起他、 誤解他或充滿內疚, 對他本身或子女都不是好事。 所以必須培養對自己的同情心。 有一些非常有同情心的人,卻完全無法同情自己。

  30. 他們可能在家庭裡付出很多,卻沒得到什麼回報,他們可能在家庭裡付出很多,卻沒得到什麼回報, 或是成長過程中很少從別人身上感受到同理心、 支持或照顧。 他們既很少被關懷,也就不知道如何關懷自己, 常覺得自己不夠好。 同情自己才能寬恕自己與別人, 讓正向情緒進入你的生活與意識。

  31. 教養子女 原本就不是 付出等於回收 的公平交易。 通常你只能盡量付出、靜觀其變。

  32. 我做為父母的價值(一): • 我很愛孩子。 • 我努力彌補過錯。 • 我很用心。 • 我為了避免將過去的痛苦轉嫁給子女而 • 求助專家師長。 • 5.為了提供孩子最好的幫助, • 我讀過教養類的書籍。 • 6.我願意接受相關親職研習 • 或是和專家前輩討論過。 • 7.我在金錢方面為孩子犧牲不少。

  33. 我做為父母的價值(二): 1.我也在其他方面為孩子犧牲。 2.我比我的父母更稱職。 3.我為了保護孩子不因父母離婚受傷 而勉強維持婚姻。 4.我為了保護孩子不因貌合神離的婚姻受傷而離婚。 5.我努力克制自己不批評現任或前任配偶, 雖然他(她)一直在破壞我和孩子的關係。 6.孩子能夠以我為榜樣,學習追求成就、 創意而健康的生活方式, 學習做一個聰明、努力、自制的人。

  34. 當青少年子女又傷了我的心時,我會記得…自己從沒放棄的決心與用心!!當青少年子女又傷了我的心時,我會記得…自己從沒放棄的決心與用心!! 並且好好的…給自己惜惜~~照顧好自己,才有力氣照顧好子女喔!! --- 感謝大家的聆聽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