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541 Vues
第一讲:声学基础. 第一讲:声学基础. 作者:胡丽. 作者:胡丽.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 : 物体的机械振动产生声音,空气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纵波. 声波 : 声音的传播(即声波)依赖于介质的存在,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是不同的,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 声音的频率. 声音的频率: 指单位时间内发声物体振动的次数. 频率分为 : 高频 中频 低频 高频分量对言语 清晰度 具有重要的影响.声母主要由高频分量所组成,而韵母主要由低频分量所组成. 低频决定声音的 强度.. 声音的强度. 人耳对声音大小的主观感受:
E N D
第一讲:声学基础 第一讲:声学基础 作者:胡丽 作者:胡丽
声音的产生 • 声音的产生: 物体的机械振动产生声音,空气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纵波. • 声波: 声音的传播(即声波)依赖于介质的存在,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是不同的,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
声音的频率 • 声音的频率: 指单位时间内发声物体振动的次数. • 频率分为:高频 中频 低频 • 高频分量对言语清晰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声母主要由高频分量所组成,而韵母主要由低频分量所组成. • 低频决定声音的强度.
声音的强度 • 人耳对声音大小的主观感受: 声音的强度大小用分贝(dB)表示,低分贝的声音是轻声,高分贝的声音是高声. 如:落叶的声音大约在20和25分贝之间,人类正常言语的声音在55和65分贝之间,而低空飞翔的飞机的声音约有140分贝. • 声音主要是由频率和强度两个基本参数组成.
第二讲 听觉系统生理与病理 作者:胡丽 第二讲:听觉系统生理与病理 作者:胡丽
听觉的概念 • 听觉包含听力和听能 • 听力:是听觉器官的生理机能,可以用听阈来检测和表示. • 听能:是指听觉中枢对声音信号的分析综合等能力,是在听力基础上经过有意无意的训练而形成并提高的.
耳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 从解剖学的观点耳朵分为三部分: • 外耳 • 中耳 • 内耳 • 见大图
外 耳 • 外耳:是由耳的可见部分耳廓和通向鼓膜的外耳道组成. • 人类的耳廓主要由软骨和肌肤组成,这使得它非常柔软.耳廓的深部中心部分称为耳甲腔,它通向外耳道口. • 外耳道起自外耳道口,止于鼓膜,长2.5-3.5厘米.
中 耳 • 它始于耳道末端处的鼓膜.包括三块听小骨(也称听骨链),听骨链将鼓膜与内耳连接起来,将声音使鼓膜产生的振动传送到内耳.
内 耳 • 内耳:是耳朵最复杂的部分,它位于中耳的后方. • 包括:前庭 半规管 耳蜗柯蒂氏器 毛细胞 蜗后几大部分
听觉生理 • 听觉的过程: • 气导-外耳传到中耳再传到内耳最后通过神经纤维传到大脑. • 骨导-声波直接经颅骨途径使外淋巴发生波动,并激动耳蜗的旋转器发生听觉.
听觉系统病理 • 听觉病理 • 按照病变部位不同,听力障碍可以分为: • 传导性听力障碍:外耳/中耳疾病 • 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内耳疾病/听神经及中枢疾病 • 混合性听力障碍:中耳及内耳均有疾病
外耳疾病 先天性外耳道闭塞 耵聍栓塞 湿疹 外耳道炎 鼓膜穿孔 流脓 耳道扩大 耳道异物
中耳疾病 • 中耳发炎 非化脓性及化脓性 • 中耳骨硬化症 • 胆脂瘤 • 听骨链中断
内耳疾病 • 声创伤 • 老年性听力损失 • 药物中毒 • 听神经肿瘤 • 突发性听力损失 • 中枢性听力损失 • 脑血管病因
人耳的听觉感受 • 强度感受: • 听阈:人耳可听见声音的频率范围.0到140分贝可听见,还有负10分贝 • 舒适阈:人耳听起来比较舒服且听的比较清晰的声音强度范围.(正常范围在40-60分贝) • 不舒适阈:在舒适阈和痛阈之间那部分,60-100分贝之间 • 痛阈:能引起听觉疼痛的最小刺激量为痛阈.在140分贝
谢 谢! •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