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12-1 商業現代化 12-2 現代化商業機能 12-3 商業與經濟活動未來之發展

第十二章 商業與經濟未來之發展. 12-1 商業現代化 12-2 現代化商業機能 12-3 商業與經濟活動未來之發展. 12-1 商業現代化. 12-1.1 商業現代化的起源與內涵 12-1.2 商業現代化的發展策略. 目 錄. 12-1.1 商業現代化的起源與內涵. 1. 商業現代化的意義: 是指將商業的經營環 境建構成一個具備自動化、標準化及資訊化 的現代化環境。. 2. 商業現代化的目標: (1) 全面改善商業經營管理。 (2) 改善商業經營環境。. 節目錄. 12-1.2 商業現代化的發展策略.

qian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12-1 商業現代化 12-2 現代化商業機能 12-3 商業與經濟活動未來之發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二章 商業與經濟未來之發展 12-1 商業現代化 12-2 現代化商業機能 12-3 商業與經濟活動未來之發展

  2. 12-1 商業現代化 12-1.1 商業現代化的起源與內涵 12-1.2 商業現代化的發展策略 目 錄

  3. 12-1.1 商業現代化的起源與內涵 1. 商業現代化的意義:是指將商業的經營環 境建構成一個具備自動化、標準化及資訊化 的現代化環境。 2. 商業現代化的目標: (1)全面改善商業經營管理。 (2)改善商業經營環境。 節目錄

  4. 12-1.2 商業現代化的發展策略 • 擴大經營空間、改善商業環境。 • 提升商業技術水準。 • 提升商業服務品質。 • 健全營運主體、維護商業秩序。 • 強化商業團體及財團法人之經濟功能。 • 6. 落實消費者權益之保護。 節目錄

  5. 擴大經營空間、改善商業環境的內容: 1.規劃設置開發工商綜合區。 2.活化地方商業環境。 3.物流用地法規。 4.傳統市場更新與改善。 5. 攤販輔導與管理。 目 錄 節目錄

  6. 12-2 現代化商業機能 12-2.1 商流 12-2.2 物流 12-2.3 金流 12-2.4 資訊流 12-2.5 服務流 目 錄

  7. 12-2.1 商流 商流:商品交易活動的流通。 商流的類型: 依據通路階層的多寡區分: (1) 主要有製造商、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 四種組成分子。 (2) 通路型態:零階、一階、二階、三階。 依據商品特性的不同區分: (1) 開放型商流通路。 (2) 選擇型商流通路。 節目錄

  8. 商流的機能: • 了解顧客的需求。 • 提供資訊給顧客。 • 提供適當的管道交易。 • 執行商品所有權的移轉。 • 5. 提供顧客的資訊給上游廠商。 節目錄

  9. 12-2.2 物流 • 物流:物品實體的流通。 • 狹義的物流: • (1)是指商品從製造商至消費者手中的實體 • 流通過程。 • (2)即「銷售物流」。 • 廣義的物流: • (1)上游「原物料市場」與下游「銷售流通 • 市場」資訊活動的串聯。 • (2)範圍包括:資材物流、生產物流、銷售 • 物流、回收物流及廢棄物物流。 節目錄

  10. 物流中心的機能: • 銷售販賣。 • 倉儲保管。 • 流通加工。 • 運輸配送。 • 5. 提供資訊。 節目錄

  11. 12-2.3 金流 • 金流:資金的流通。 • 選擇金流交易工具的考量因素: • 安全性。 • 便利性。 • 時效性。 • 公開性。 • 5. 有效性。 節目錄

  12. 金流工具交易工具的種類: • 現金。 • 票據。 • 信用卡: • (1)具備了先消費後付款的特質。 • (2)功能包括:交易的媒介、 延期付款、 • 便利的功能、理財的功能、身分識別 • 的功能。 • IC卡: • (1)又稱為「電子貨幣」。 • (2)功能包括: 提款、 轉帳、 信用消費、 • 儲值。 節目錄

  13. 12-2.4 資訊流 資訊流:資訊情報的流通。 商品條碼的意義(Bar Code):是指將商品的編碼數字改用平行線條符號代替,由粗細不同的長方形黑線條及空白線平行組成,以便讓裝有光學掃描閱讀器的機器閱讀,經由電腦將條碼解為數字碼,再由電腦去進行各種運算工作。 商品條碼的種類: 1. 依發源地不同而分:UPC碼、EAN碼。 2. 依長度設計的結構不同而分:標準碼、縮短碼。 3. 依印製來源的不同而分:原印條碼、店內條碼、 配銷條碼。 節目錄

  14. 銷售點管理系統的意義(POS):是指採用光學自動閱讀與掃描的收銀機,除了能迅速精確的計算商品貨款外,並能將銷貨、進貨、庫存的資料傳送到電腦處理分析,而後列印出各種報表,以便隨時調整行銷策略,並作為管理者的決策參考。銷售點管理系統的意義(POS):是指採用光學自動閱讀與掃描的收銀機,除了能迅速精確的計算商品貨款外,並能將銷貨、進貨、庫存的資料傳送到電腦處理分析,而後列印出各種報表,以便隨時調整行銷策略,並作為管理者的決策參考。 • 銷售點管理系統的功能: • 商品配置管理。 • 單品管理及存貨管理。 • 採購管理。 • 促銷管理。 • 顧客管理。 節目錄

  15. 電子訂貨系統的意義(EOS):是指零售商將訂貨資料輸入電腦,經由通訊網路傳送到加值網路中心,將資料格式轉化成訂單,再傳送到連鎖總部、物流中心或批發商的自動訂貨系統,以完成訂貨作業。電子訂貨系統的意義(EOS):是指零售商將訂貨資料輸入電腦,經由通訊網路傳送到加值網路中心,將資料格式轉化成訂單,再傳送到連鎖總部、物流中心或批發商的自動訂貨系統,以完成訂貨作業。 電子資料交換系統的意義(EDI):是指企業間將業務上往來的商業文件,依據標準化的電子資料格式,透過電腦通訊網路,將交易資訊傳送給交易對象的資訊管理系統。 節目錄

  16. 加值網路系統的意義(VAN):是指由資訊服務公司利用基本網路,來發展額外的附加價值功能,例如:資料儲存、轉送、記憶、處理……等,提供給網路使用者應用的轉接系統。加值網路系統的意義(VAN):是指由資訊服務公司利用基本網路,來發展額外的附加價值功能,例如:資料儲存、轉送、記憶、處理……等,提供給網路使用者應用的轉接系統。 • 加值網路系統的型態: • 通訊網路。 • 數據網路。 • 交易網路。 • 服務網路。 節目錄

  17. 12-2.5 服務流 • 服務流:以顧客滿意及服務品質為啟動流。 • 服務的類型: • 售後服務。 • 售前服務。 • 顧問諮詢服務。 • 4. 主動出擊服務。 節目錄

  18. 服務流的內容: • 顧客滿意(CS): • (1)是指透過滿足顧客,而成為深獲顧客信賴與支 • 持的企業。 • (2)顧客滿意概念中的顧客指的是C、D、E。C= • 顧客最終使用者、消費者、生活者;D=中間 • 商、批發商、零售商;E=職員、內部顧客。 • 顧客滿意經營(CSM):是指以「顧客滿意」為經營理念,將顧客滿意導入企業策略的經營方式。 • 顧客滿意調查:是指為了詳細了解C、D、E三種顧客的滿意與不滿意的實際狀況,所做的調查。 • 顧客滿意指標(CSI):是利用顧客滿意調查結果,使其成為分析時的明確指標。 目 錄 節目錄

  19. 12-3 商業與經濟活動未來之發展 12-3.1 未來潛力市場 12-3.2 未來商業與經濟活動的發展趨勢 12-3.3 未來商業與經濟活動的經營策略 12-3.4 電子商務 目 錄

  20. 12-3.1 未來潛力市場 • 未來商業與經濟活動經營環境的變化: • 生產大量標準化,連鎖企業興起。 • 工作時間縮短,休閒產業興起。 • 人口老化,銀髮族市場興起。 • 流行風盛行,青少年市場興起。 • 通路結構改變,無店鋪行銷興起。 • 資訊科技發達,電腦通訊產業興起。 • 重視社會責任、綠色行銷興起。 • 新興策略性產業與服務業的興起。 節目錄

  21. 12-3.2 未來商業與經濟活動的 發展趨勢 朝下列方向發展: 1. 國際化經營。 2. 多角化經營。 3. 連鎖化經營。 4. 網路化經營。 5. 自動化經營。 6. 專業化經營。 7. 行銷導向經營。 8. 重用專業經理人。 節目錄

  22. 12-3.3 未來商業與經濟活動的經營策略 產品市場策略:由安索夫(Ansoff)所提出。 節目錄

  23. 競爭策略:由波特(Porter)所提出。 • 成本優勢策略。 • 產品差異化策略。 • 市場區隔化策略。 • 利基策略。 節目錄

  24. 提升服務品質策略:由柯特勒(Kotler)所 提出。 1. 建立獨特的策略性觀念。 2. 高階主管對服務品質的執著。 3. 高服務品質的設定。 4. 建立監督與稽核服務績效表現的系統。 5. 使員工與顧客皆能滿意。 節目錄

  25. 12-3.4 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的定義:是指透過電訊及電腦網路……等通訊媒介,將產品的資訊傳送給購買者或相關業者,以協助商業在商業活動過程中的內部資訊交換、對外銷售交易進行、對外採購執行,以及商業聯盟活動……等工作的自動化功能,以提升效率。 • 電子商務的模式由三種元素所組成: • 企業(Business,B)。 • 消費者/顧客(Consumer/Customer,C)。 • 政府(Government,G)。 節目錄

  26. 電子商務的型態可分為: • 企業對企業(B to B,B2B)。 • 企業內部(Intra-Organization)。 • 企業對消費者(B to C,B2C)。 • 消費者對消費者(C to C,C2C)。 • 消費者對企業(C to B,C2B)。 • 消費者對政府(C toG,C2G)。 • 政府對消費者(GtoC,G2C)。 • 政府對企業(Gto B,G2B)。 • 企業對政府(BtoG,B2G)。 • 政府對政府(GtoG,G2G)。 節目錄

  27. 電子商務的特色: • 全球化的市場。 • 虛擬化組織。 • 低障礙環境。 • 二十四小時營運。 • 快速而有效的回應。 • 具有競爭性的價格。 • 安全性交易。 • 多媒體資訊。 • 互動式操作。 • 滿足個人化的需求。 • 加值性的處理。 • 創新性的商業機會與價值。 節目錄

  28. 電子商務的影響: • 通路的改變。 • 交易成本的降低。 • 數位化產品的興起。 • 產業結構的改變。 • 資源的重新分配。 節目錄

  29. 電子商務的應用: • 電子化政府。 • 網際網路商業應用。 • 金融證券應用。 • 網路商店。 目 錄 節目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