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哈佛 經驗

哈佛 經驗. 如何讀大學. 組員: 黃宥儒 胡捷崴 童玟傑 施羽鍵 吳昶霖 劉冠駿 賴廷聿 林郁智.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哈佛 經驗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哈佛經驗 如何讀大學

  2. 組員: 黃宥儒 胡捷崴 童玟傑 施羽鍵 吳昶霖 劉冠駿 賴廷聿林郁智

  3. 作者理查德·萊特(Richard J.Light)是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和約翰肯尼迪政治學院的教授、美國知名的統計學專家。他歷經十年研究,利用研究的調查結果及第一手訪談資料,圍繞“使每位學生都充分利用大學時光”這一主題,在書中以哈佛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來安排章節內容,回答了一切本科生可能面臨的問題,如:如何處理好課內學習與課外活動的關係,豐富個人的學習經歷;如何充分利用校園民族、種族多樣性這一巨大的學習資源;如何在需要時尋求幫助;如何獲得大學教師的有效指導與建議等 作者簡介

  4. 趙婉君 • 台大外文系畢業,曾譯榮格與占星學(立緒)等書。趙婉君 • 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紐約大學藝術及人文教育學碩士。曾譯《讓愛傳出去》、《亨利 詹姆斯自傳》等。 譯者簡介

  5. 作者

  6. ● 與他人共同學習,比孤軍奮戰更有成效。 ● 學會時間管理是最首要、也最重要的技能。 ● 個別指導的獨立式研究與工作實習,往往能帶來豐富的學習與刺激的挑戰。 ● 和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交流,是一種學習,也是最豐碩的體驗。 ●(p.72)最重要的一點是,小組裡的每一個位成員,都要學會如何信任對方。說真的,我們開始覺得成了一個小型的共同體。 佳句賞析

  7. ●(p.115)埃利‧威賽爾:「問題使人團結,而答案使人分裂」。●(p.115)埃利‧威賽爾:「問題使人團結,而答案使人分裂」。 ●(p.149)我的指導教授在知識上顯然比我淵博許多,但她卻邀請我「加入比賽」,並以最好的判斷力「攔截我的目標」。 佳句賞析

  8. [讀書心得] 本書是一位在哈佛執教三十餘年的教授,將其多年教學經驗與和學生交流的體驗,針對即將進入大學的莘莘學子所提出的諄諄忠告,引導學生運用良好態度與正確的學習方式來迎接嶄新的大學生活。 今年(2009)七月底,行政院青輔會委託辦理的大專就業力現況調查結果指出:「分別有高達54%以及45%的大專畢業生與在校生認為自己選錯科系,如果可以重來的話,將不會選擇目前的科系。」學生認為自己選錯科系的原因,從調查中可以發現,畢業生們後悔的主要原因是出路不如預期,在校生則是因為性向興趣不符。學非所用、學非所長的情況相當普遍。 這個現象的背後充分反映出台灣普世的價值觀:「讀書就是為了賺錢。」讀書是為了考上好科系,而所謂的好科系定義,就是越容易賺大錢的科

  9. 書訊 理性、友善與多元的哈佛大學之名,可謂如雷貫耳,大家都知道它代表了第一流大學,但是未必清楚它如何保持卓越地位,以及如何造就學生。據說哈佛大學校長有一個行之已久的作風,就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遇見第一流學者時,就會開始尋思:「他為什麼沒有在哈佛教書?」然後想盡辨法挖角。以「挖角」來描述哈佛或美國許多大學對教授的禮聘,並無任何不敬之意,反而彰顯了求才若渴的用心。 教授陣容傑出,自然吸引優秀的學生。不過,重要的不是學生入學時的水平,而是學生如何在短短的四年之內脫胎換骨,接受了最佳的高等教育,成為社會的中堅份子與領袖人物。

  10. 時代背景 • 萊特先生對教育與學習不但關心,且深諳箇中三昧。他說,我們應該傾聽學生們的忠告,而我則說,我們應該傾聽萊特教授的建言!他道盡了精微洞見與高妙方針,引導學生如何以齊心協力的方式增進學習。 • 「哈佛經驗:如何讀大學」是一本精湛絕倫的好書,對現代學生和老師均能提供實質的幫助。本書貼近審視學生的學習方式;加上學子的心聲漫談、作者的親身經歷,以及其他老師們的寶貴意見,構築了一段繽紛多彩的大學體驗。

  11. 架構 • 〈序〉理性、友善與多元的哈佛 • 1.從入門說起 6.努力求變求好的牧師 • 2.校內校外,雙效合一 7.繽紛多姿的校園 • 3.學生的錦囊妙計 8.從差異中學習 • 4.立竿見影的課程模式 9.校園領導者可用武之地 • 5.諄諄教誨,循循善誘 10.附錄:評估計畫

  12. 綱要 • 本書提供了學生珍貴的學習經驗,避免走冤枉路;另一方面,作者企圖寫給教授、行政職員,讓老師知道如何幫助學生經歷更豐富的大學生活。因為是教育學者的作品,本書使用統計數據、深度訪談,讓本書有充足的可信度。但也因為這樣的研究背景,本書有些細節旁枝的討論,略顯枯燥。如要透析哈佛大學學生如何經營學校生活,讀者必須具備自己的統整力。另外,美國大學的文化和台灣也不盡相同。例如,美國更強調宗教信仰、不同文化的交流。相較下,台灣的學生對國外文化是開放且積極的。文化交流在政大更是普遍的活動。因此,讀本書的時候,要以美國文化的角度理解,再放進台灣的脈絡裡思考,會更明白作者要表達的內涵。

  13. 第二章、校內校外,雙效合一 • 提出不同的元素融治於一爐、兼容並蓄的論點。提出一套有系統的準則,幫助思考「如何增進大學生活的意義」。 • 第三章、學生的錦囊妙計 • 給於學生一些特別的建議,好去處理那些可預期的問題。

  14. 第四章、立竿見影的課程模式 • 探討為什麼某些課程特別值得回憶 • 第五章、諄諄教誨,循循善誘 • 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議,試圖得到富有建設性且針對個人量身訂做的建議。 • 第六章、努力求變求好的牧師 • 整理出學生們提及某些教職員如何改變他們一生的內容。

  15. 第七章、繽紛多姿的校園 • 第八章、從差異中學習 • 探討校園裡組成分子劇烈轉變所帶來的衝擊。 • 從學生的觀感出發,以了解種族多元化的新局面,如何影響他們的學業。 • 第九章、校園領導者可用武之地 • 學生們針對校園領導者提出的建議,希望管理階層能夠傾聽到他們的聲音。

  16. 學生要如何聰明地選課呢?最好的學習方法是什麼?為什麼有些教授可以點石成金,而有些教授則只會冷眼旁觀呢?要如何將課堂上的學習,和生活上的所見所聞結合呢?學生要如何聰明地選課呢?最好的學習方法是什麼?為什麼有些教授可以點石成金,而有些教授則只會冷眼旁觀呢?要如何將課堂上的學習,和生活上的所見所聞結合呢? • 萊特先生的建議如下: • *與他人共同學習,比孤軍奮戰更有成效。*學會時間管理是最首要、也最重要的技能。*個別指導的獨立式研究與工作實習,往往能帶來豐富的學習與刺激的挑戰。*和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交流,是一種學習,也是最豐碩的體驗。

  17. 時間管理 此點號稱第一名,哈佛大學最多輔導老師表示,那些知道如何管理時間的學生通常是一踏進學校就致力學習時間管理的人light教授也發現精采度過第一年的大二學生們通常表示它們踏進校門開始就思考如何運用時間管理時間 • 嚴格的課 Light教授以為學生喜歡擁有自主性能讓學生按照自己步調進行的課程但她驚訝的發現小考不停作業不斷的嚴格課程在期末評量表上學生明顯有更多的收獲 不敗的五大祕技

  18. 團體活動 找一個團體讓自己至少委身於一個團體有位南太平洋島嶼同學來到哈佛大學讀書一開始不適應想退學被老師逼去參加樂團雖然完全不會樂器也不想參加老師卻說寧可他當助手去搬大鼓也一定要參加徵選沒想到最後他不但選上也開始擁有快樂洋溢的生活成績更名列前茅這位同學事後分析是因為在樂團裡認識許多朋友並常常參與校園演出有歸屬和認同感的力量支持他. • 課外活動 一位哈佛學生分享,本來她熱中生化學和芭蕾舞社團。但跳舞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和同伴有受傷、輕微骨折的狀況,於是她開始質疑原因。這時教授鼓勵她把這些疑問帶到課業中加以研究,因此她轉攻生物學,並以火雞為研究對象,每晚都研究火雞骨骼構造的轉變。也因為這些在醫學院做動物手術的經驗,讓她決心成為外科醫生,而開始申請醫學院。因此將課外生活和課業結合的人,往往有很大的收穫。 • 不做獨行俠 一些美國學生對大學生活的想像是,每星期除了上課,其餘時間要在圖書館繼續苦讀。但研究發現,即便每週花20小時在課外活動,對成績幾乎不會有影響,並讓大學生活滿意度提高!Light教授說:「讓自己有太多獨處的時間是危險的事。」他發現志工服務、藝文活動的參與,反而讓大學生活過得更充實快樂! 不敗的五大祕技

  19. 心得  大學是一個獨立自主、多元樣貌的階段,大學生活的多樣,自我控制成了每個學生必修的科目。在這個嶄新的旅程,許多人是離鄉背景到外地去求學,脫離的父母的約束,沒有了師長的千叮嚀萬交代,一個學生能否自我管控得當,是畢業與否的重要關鍵。所謂大學必修三學分:學業、戀愛和社團,要如何將這三學分的時間分配好,並且兼顧,都是大學四年要鑽研的。 上了大學,我們應該體認到,現在的社會裡,大學生滿街是,不足為奇!隨著時代的進步,求學階段不再得過且過,應該先位自己寧定好目標,並且努力去實踐。和來自不同地區的人交流,不管是文化或是技術的交流,都是個有趣的經驗,並能使自己增廣見聞,更多元廣泛的去學習每項事務,這樣和同屆的人相比之下,其他人在頹廢的同時,你已經比他人更早一部掌握了成功的先機。

  20. 為什麼有些學生可以左右逢源地善用大學生活?因為他們善用時間,並且將之有效分配和管理,節省了許多無謂浪費的時間。大學是知識的瀚海,與其獨樂樂,不如重樂樂,自己ㄧ個人鑽研不如與他人共同學習來得有成效。個別指導的獨立式研究與工作實習,為學習帶來的刺激和挑戰。在大學裡,隨處可見留學的外籍學生,多和他們接觸,彼此交流,對於學習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總歸ㄧ句話,大學生活沒有人約束跟限制,想做什麼都是個人的自由,相對的,你希望有個怎樣的未來,決定權也是在自己;想要有理想的未來,那麼現在就要下功夫,並堅定志向,不要被週遭所影響,不能被外在誘因牽引。有人說:「大學由你玩四年。」怎麼玩,並且玩得有技巧,不僅兼顧學業,還能精采大學生活,那就要看你怎麼去利用時間這個重要的資源。書中特別提到「優越的寫作能力」對於畢業後的工作而言,具有非同小可的重要性。

  21. (p.76)「寫作技巧」的提升,必然成為求學過程中,很重要的課題。同時,對於組「小型的讀書會」,透過課前同學彼此的討論互動,更有助於課堂的學習,並且可激發出課堂教學之外,意想不到的啟發作用。(p.76)「寫作技巧」的提升,必然成為求學過程中,很重要的課題。同時,對於組「小型的讀書會」,透過課前同學彼此的討論互動,更有助於課堂的學習,並且可激發出課堂教學之外,意想不到的啟發作用。 書中所提很值得分享問題,即是思考:「學術工作和個人生活之間,究竟有何關聯。」、「如何將課業與人生連結在一起。」這個疑問,不僅僅是反求諸之外,有時更關鍵在於找到一位好的指導教授給予的指點,使得個人在大學/研究所的求學生活中,更易找到自我追求的人生價值與方向。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