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6

糖代谢紊乱

糖代谢紊乱. 糖代谢紊乱. 一、糖的生理作用 1. 氧化功能 2. 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 食物糖类 肝糖原分解 糖异生作用 非糖物质. 能量 糖原(肌肉、肝脏) 非糖物质 其他糖及衍生物. 二 .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血糖来源 血糖去路. 血糖 4.4-6.7mmol/L 80-120mg/dl. >160mg/dl 尿糖.

quinto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糖代谢紊乱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糖代谢紊乱 糖代谢紊乱

  2. 一、糖的生理作用 1.氧化功能 2.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

  3. 食物糖类 肝糖原分解 糖异生作用 非糖物质 能量 糖原(肌肉、肝脏) 非糖物质 其他糖及衍生物 二.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血糖来源血糖去路 血糖 4.4-6.7mmol/L 80-120mg/dl >160mg/dl 尿糖

  4. 三.血糖浓度的调节:肝、神经、内分泌激素、酶高糖血症(hyperglycemia) >7.3mmol/L(130mg/dl)低糖血症(hypoglycemia) <2.8mmol/L(50mg/dl)

  5. 1.肝的调节作用:肝是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器官高血糖:血糖葡糖激酶G-6-P肝糖原低血糖:肝糖原G-6-P Glu肝还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 G-6-P酶

  6. 2.神经系统的调节:主要是下丘脑和植物神经系统起作用(1)调节血糖升高下丘脑 腹内侧核内脏神经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 胰岛-细胞胰高血糖素肝G-6-P酶 肝糖原分解血糖糖异生

  7. (2)调节血糖降低下丘脑 外侧核迷走神经胰岛-细胞 胰岛素肝糖原合成酶 肝糖原合成 糖氧化和转化血糖 糖异生

  8. 3.激素的调节:大部分激素是升血糖激素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激素3.激素的调节:大部分激素是升血糖激素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激素

  9. 1)胰岛素(insulin)※ 来源:胰岛-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 51个氨基酸 胰岛-细胞 粗面内质网 100氨基酸 前胰岛素原86氨基酸胰岛素原 细胞膜51氨基酸胰岛素(链为21氨基酸、链为30氨基酸) 31氨基酸C肽(C-peptide)

  10. ※C肽无胰岛素生物活性 ※ 胰岛素分泌调节: 受血糖调节

  11. ※ 胰岛素降糖机制:a 胰岛素促进血糖 进入细胞b 增加葡糖激酶 的活性c 活化及诱导生 成糖原合成酶d 抑制糖异生关 键酶 受体 胰岛素 细胞膜

  12. 2)升血糖浓度激素:(1)胰高血糖素:来源:胰岛-细胞29肽升糖机制: 腺苷酸 ATP胰高血糖素 环化酶 cAMP 肝糖原分解糖异生 血糖升高 肝糖原合成

  13. (2)生长激素:由脑垂体嗜酸性细胞所分泌的蛋白质激素通过抑制周围组织摄取Glu升高血糖抑制糖脂质

  14. (3)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儿茶酚胺类激素 低血糖 糖原分解 儿茶酚胺类激素 交感神经兴奋 糖异生血糖

  15. (4)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激素 糖异生 应激时类固醇激素 抑制外周组织的 血Glu摄取 血糖

  16. 三.高糖血症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血浆Glu > 7.3mmol/L (130mg/dl)1.定义: 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并伴不同程度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生理效应的抵抗而致机体糖类、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临床表现为血糖、血脂升高、血管和神经病变的异质性临床综合征群。

  17. 2.分类:1)依赖胰岛素型糖尿病(IDDM) 1型糖尿病(< 4%) 胰岛细胞特异性自然免疫性疾病 由胰岛细胞在遗传易感背景下,受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化学因素等作用下,产生由细胞和体液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细胞坏死,使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缺如。“三多一少”症状明显

  18. 2)不依赖胰岛素型糖尿病(NIDDM) 2型糖尿病(90%) 血胰岛素量不低于正常 多发于肥胖型成年人 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胰岛素抵 抗症候群 饮食控制或服降糖药可治疗 有遗传易感性。

  19. IDDM NIDDM 发病年龄 通常<20岁 >40岁 起病方式 急 缓慢 临床症状 明显 不明显 体形 消瘦 大多肥胖 空腹血糖 >11-17mmol/L <11mmol/L 占DM的百分比 <10% >90% 血胰岛素 很低 正常或增高 遗传因素 与HLA有关 遗传易感性(家族史) 发病机理 胰岛素抗体 胰岛素受体缺陷

  20. 3)营养不良性糖尿病4)继发性糖尿病

  21. 3.糖尿病的主要生化异常

  22. 主要代谢紊乱①糖代谢紊乱--高血糖和糖尿 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可经肾脏排出,引起糖尿,并产生渗透性利尿。②脂类代谢紊乱--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由于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的产生增多,消耗血液缓冲系统而导致酸中毒。③ 体重减轻和生长缓慢

  23. ④ 微血管、神经病变和白内障的发生A. 高血糖→粘多糖合成↑→沉积于主动脉和小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若远侧小血管由于硬化阻塞,导致缺血,出现坏疽,发黑发紫B. 葡萄糖 + NADPH + H+ --→ 山梨醇 + NADP+山梨醇 + NAD+ --→ 果糖 + NADH + H+

  24. C. 白内障的发生 葡萄糖利用障碍,被还原为山梨醇和果糖,不能再逸出晶状体,出现沉积→晶状体内晶体渗透压↑,水进入晶状体的纤维中,导致纤维积水、液化而断裂→使晶状体肿胀、混浊,出现空泡→白内障,引起复视、甚至失明。

  25. 疲乏无力 糖分解氧化下降 ATP减少 糖利用障碍 多食 胰岛素不足 高渗性 利尿 多尿 组织蛋白分解增加 高血糖 糖尿 体重减轻 脱水 口渴 多饮 酮尿 酸中毒 昏迷 脂肪酸分解增加 脂肪酸分解 酮体 酮血症

  26. 4.糖尿病的并发症 细胞外液渗透压 高血糖 脑细胞脱水 昏迷 糖化血红蛋白 蛋白质糖化 糖化白蛋白 糖化肾小球基 底膜蛋白功能改变

  27. 四.糖尿病的生物化学检测:(一)测定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测定血糖的方法很多,按其测定原理可分为三类:四.糖尿病的生物化学检测:(一)测定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测定血糖的方法很多,按其测定原理可分为三类:

  28. 1.无机化学法: 所用试剂均为无机化学试剂氧化亚铜法(又称Folin-Wu法)〖原理〗 葡萄糖 + 还原碱性铜盐(Cu)CuO + 磷钼酸 钼蓝

  29. 铁氰化钾法操作简便试剂易得,费用低 特异性差 谷胱甘肽 葡萄糖醛酸 尿酸VitC已淘汰。 偏高

  30. 2.有机化学方法:利用糖的羰基与有机试剂反应测糖。Hultmen使用邻甲苯胺试剂(Otoluidine,O-T)测定血糖。〖原理〗 血清 + 冰醋酸 + 邻甲苯胺 (葡糖糖)5羟甲基2呋喃甲醛 + 邻甲苯胺 蓝色的醛亚胺(Schiff碱)

  31. 3.生物化学法: 主要是酶法葡萄糖氧化酶法(Glucose Oxidase,GOD)〖原理〗 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 葡萄糖酸 + 过氧化氢H2O2 + 4-氨基安替比林+ 酚 O2 +有色化合物 其颜色深浅同血糖浓度呈正比。 过氧化物酶

  32. 葡萄糖氧化酶法特点: 操作简便,特异性较高 推荐方法 溶血(胆色素>0.34mol/L)VitC 5mg/L以上 左旋多巴(0.5mol/L) 谷胱苷肽 100mg/L本法第一步是特异反应,第二步特异性差,误差往往发生在反应的第二步。 负偏差

  33. 葡萄糖 + ATP G6P + ADP G6P + NADP 6-磷酸葡萄糖酸+ NADPH NADPH的生成速率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在波长340nm监测吸光度升高速率,计算血清中葡萄糖浓度。 己糖激酶法〖原理〗 己糖激酶 G6PD

  34. 己糖激酶法的特点 参考方法 试剂盒贵 轻度溶血 脂血、黄疸、 VitC NaF、肝素、EDTA、草酸盐 但从红细胞中释放出来的有机磷酸酯和一些酶能消耗NADP,有干扰。葡萄糖脱氢酶法 无干扰

  35. (二) 测定尿中葡萄糖 临床初判断作为过筛 正常人24小时尿糖 < 0.5g尿糖试验 (—)1.班氏试剂:CuSO4Glu Cu+砖红色2.尿10A:干酶试剂、折光仪比色

  36. (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 OGTT) 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了解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作用。空腹血糖浓度6~7mmol/L,+OGTT OGTT 试验前准备:a 试验前三天,每日食物中糖150g b 影响试验药物停用3d c 试验前病人10~16h未进食d 坐位取血5min后饮250ml含75g无水葡 萄糖水,以后每隔30min取血一次,共 四次,历时2h。

  37. mmol/L 10 肾糖阈 糖尿病 糖耐量受损 5 正常人 30 60 90 120 150 (min)

  38. 1.正常糖耐量(1)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6mmol/L(2)口服葡萄糖后30~60min达高峰,峰 值不超过10mmol/L(3)2小时回复到空腹水平。

  39. 2.糖尿病性糖耐量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相对和绝对缺乏,对糖负荷的耐受能力降低。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7.8mmol/L峰值超过10mmol/L并出现糖尿延迟(2小时后)回复到空腹水平判断指标是服葡萄糖后2小时的血浆葡萄糖值增高。

  40. 3.糖耐量受损 轻度耐量能力下降(1)空腹血浆葡萄糖<7.8mmol/L(2)口服葡萄糖后30、60、90min的血浆 葡萄糖11mmol/L(3)2h值在8~11mmol/L称为亚临床或无症状的糖尿病1/3恢复正常1/3仍为糖耐量受损1/3明确糖尿病

  41. 4、影响糖耐量试验的因素 年龄 饮食 劳动 应激 药物 胃肠道功能 标本采集 葡萄糖测定的方法但糖耐量试验可反映近期体内糖代谢的情况。

  42. (三)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GTT)

  43. (四)糖化蛋白的测定 HbA1 90% HbA2 HbF HbA3 连接己糖的HbA1 糖化血红蛋白GHb(Glycosylated Hb,GHb):HbA3作为6~10周前血糖水平定量指标,是DM长期控制指标。 Hb

  44. (五)胰岛素、C肽测定C肽:mol胰岛素=mol C肽 反映细胞生成和分泌 胰岛素能力胰岛素经循环一次,被正常肝处理 一半,C肽很少被肝代谢C肽、胰 岛素测定,可估计肝摄取胰岛素能力。

  45. (六)其他检测项目尿中酮体:未控制的糖尿病病人和饥 饿病人,尿中可检出酮体。血脂测定: 甘油三脂 胆固醇 极低密度脂蛋白 升高 中间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糖尿病的高脂血症

  46. 五.低血糖症(hypoglycaemin)成人血浆血糖 <2.8mmol/L(50mg/dl)低糖血症原因: 血糖来源<去路,即食入糖少或肝释出葡萄糖少,或组织消耗利用葡萄糖增多,加快所致。 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胰岛细胞功能 胰岛素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