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 第 1 课时 )

2011 年 11 月 24 日 土库曼斯坦天然气 抵达广东省 通气点火仪式在深圳主会场和广州分会场同时举行。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介绍,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经过中亚 ― 中国和西气东输二线行程 6811 公里,已经抵达广州分输站,具备向广东地区供气条件。 世界最长天然气管道 ,中土两国签署天然气产品分成合同与购销协议,约定 未来 30 年 内土库曼斯坦向中国 每年 供应天然气 300 亿方 。.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 第 1 课时 ). 课件制作:黄国英 授课者:黄国英. 为什么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 第 1 课时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1年11月24日土库曼斯坦天然气抵达广东省通气点火仪式在深圳主会场和广州分会场同时举行。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介绍,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经过中亚―中国和西气东输二线行程6811公里,已经抵达广州分输站,具备向广东地区供气条件。 世界最长天然气管道 ,中土两国签署天然气产品分成合同与购销协议,约定未来30年内土库曼斯坦向中国每年供应天然气300亿方。

  2.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1课时) 课件制作:黄国英 授课者:黄国英

  3. 为什么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 自然资源供给 区域发展 为适应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___________ 跨区域调配

  4. 我国和世界上为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而建设的大型工程有很多,请列举出我国有关资源调配的工程。我国和世界上为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而建设的大型工程有很多,请列举出我国有关资源调配的工程。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包括一线工程和二线工程) 西电东送 晋煤外运(北煤南运)

  5. 一、西气东输工程概况 新疆天然气资源 1.基础:_____________ 目标市场:__________________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2.西气东输工程的三大建设内容: 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 3.主干管道的气源和市场: 塔里木盆地 长江三角洲 轮南 上海 霍尔果斯 广州香港 珠江三角洲

  6. 新 疆 宁夏 甘 肃 山西 陕西 江苏 河南 安徽 上海 思考: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干管道自西向东经过了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经过9个省级行政单位)

  7. 轮南 塔里木盆地 河西走廊 黄土 高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上海 思考: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干管道自西向东经过了哪些地形区、河流? 五次穿越大型河流:三次过黄河、一次过长江、一 次过淮河

  8. 请找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单位请找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单位 以中卫为界分为东西二段

  9.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能源生产量___ 能源_____ 能源消费量___ 经济水平___ 经济_____ 能源需求量__ 能源相对_____ 东部 东部 西部 中部 比一比 东 部 地区 发达 大 贫乏 产消矛盾 丰富 大 西 部 地 区 低 小 结论1: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是实施西气东输的重要原因之一。

  10.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天然气为主。

  11. 是指与煤炭、石油相比,获得同等热值的价格较低。是指与煤炭、石油相比,获得同等热值的价格较低。 清洁 比较价格低 结论2: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是实施西气东输的另一重要原因。

  12. 新疆气区 鄂尔多斯气区 青海气区 川渝气区 思考:我国陆上哪些地区天然气分布较多? 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 西____ 东_____、北____南____ 中国油气资源分布 多 多 少 少

  13.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全面减产 另外,东北、华北油气田已到_______,进入________阶段 中后期 油气供需 东部地区__________矛盾突出 结论3: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这是实施西气东输的又一重要原因

  14. ①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 西气东输原因 ②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③油气资源开发战略重点在西部

  15. 总结: 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同时,我国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因此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对能源的的需求量很大,但能源缺乏;而我国西部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不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小。为了满足东部能源的需求,也为了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同步发展,我国必须实施西气东输工程。

  16. 1、我国天然气资源最短缺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 B、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带 D、云贵高原、黄土高原 2.下列属于我国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的是( ) ①南水北调工程②三北防护林工程③西电东送工程④退耕还湖还林工程⑤西气东输工程⑥晋煤外运工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④⑤⑥D.①③⑤⑥ 练一练 C D

  17. 3、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 ) A.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的问题 B.资源浪费问题 C.水资源紧张和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D.煤炭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4、我国天然气最丰富的地区是( ) 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柴达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 A A

  18. 5、西气东输一线主干道起源于塔里木盆地的 ( )。 B A、克拉玛依B、轮南 C、库尔勒 D、哈密 6、我国天然气分布的总格局是( )。 C A、西少东多 、北多南少 B、西多东少、北少南多 C、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D 、东南多、西北少

  19. 7、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 B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运输 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

  20.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西电东送工程的原因和概况。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西电东送工程的原因和概况。 课后探究

  21. 谢 谢

  22. 我国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

  23. 大庆:国人的骄傲 ———改革开放以来,大庆油田稳产高产20多年。大庆油田连续27年在5000万吨以上的稳产高产,无疑是世界油田开发史上的新纪录。高产稳产的大庆———中国石油工业的“半壁江山”和“中国精神能源”合成的强大驱动力,助推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003年,大庆油田提出了“创建百年油田”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个战略目标展开的第一项战略行动就是对原油产量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年产量首次下调到5000万吨以下。

  24. P84思考? 1.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何在? 天然气的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缺点。使得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 2.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煤炭的缺点逐渐明显,加之天然气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 3.2007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 比重世界平均为23.8%,而我国只有3.3%。由此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通过比较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可以预测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5. P84活动: 1、气候干旱,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给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相对来说,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天然气的勘探、开发。 3、西部地区技术力量较弱,且缺乏任相应的配套设施,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技术要求较高。 4、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对能源的需求较小,形不成促使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市场动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