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专题. P94-136. 本专题主要内容 :.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的作用.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reeves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专题 P94-136

  2. 本专题主要内容: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的作用

  3.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4. 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5. P94-99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6.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7. 根据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社会历史观可划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根据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社会历史观可划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 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8. 历史唯心主义

  9. P94 ★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33页。 历史唯物主义

  10. 这段话包含的基本原理: •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 • B 生产方式制约整个社会生活的过程; • 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11. P94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返回

  12. (1)社会存在 • ★ 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 ★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起制约因素,不起决定作用; • ★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3. 地理环境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 ★鲁迅说:“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在愚,机灵之弊在狡。” • ★王国维对南人和北人的评价是:“南方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热而入世,南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实行。”

  14. 孟德斯鸠 地理环境决定论 • 气候的权力强于一切权力。 • 热带民族的懦弱往往使他们陷于奴隶地位,而寒带民族的强悍则使他们保持自由的地位,所有这些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孟德斯鸠

  15. ★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人口因素,都不能脱离社会生产而发生作用,都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人口因素,都不能脱离社会生产而发生作用,都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返回

  16. (2)社会意识 • ★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7. 社会意识 社会心理 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形态 非社会意识形态 个体意识 群体意识

  18. 决定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反作用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9.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A.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 • B.社会存在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20.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 ——十七大报告 客观来源

  21. “喜儿”该不该嫁“黄世仁”? 长江日报:著名文艺评论家熊元义到华中师范大学和学生探讨流行文化, • 一位“90后”女生小谢说:“如果黄世仁生活在现代,家庭环境优越,可能是个外表潇洒、很风雅的人。加上有钱,为什么不能嫁给他呢?即便是年纪大一点也不要紧。” 返回

  2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德国 经济水平: 低于 法国 低于 英国 近代 哲学水平: 德国 高于 高于 法国 英国

  23. 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24. P99-108 二、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25. 类 改 造 自 然 的 物 质 力 量 谁来改造 劳动者 人的因素 生 产 力 利用 怎么改造 劳动资料 生 产 资 料 加工 物的因素 改造什么 劳动对象 A.生产力

  26. 硬件 软件

  27.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生产力的主导因素。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生产力的主导因素。 •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skip

  28.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马克思 信息社会 工业社会 农业社会 渔猎社会 返回

  29.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最基本 B.生产关系 决定

  30.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氏族成员共同占有 原始社会 奴隶主所有 奴隶社会 私有制社会 公有制社会 生产资料 地主所有 封建社会 资本家所有 资本主义社会 全社会共同所有 共产主义社会

  3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返回

  32.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 我国的经济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A.经济基础

  33.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 上层建筑分为观念上层建筑( 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

  34.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35. P99-108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 1、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3、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36. 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 经济基础 生产力

  37. 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 • 表现为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即: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其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

  38. 奴隶社会 返回

  39. 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

  40.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是指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做出的历史选择。 返回

  41.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是从低级社会形态演进到高级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是从低级社会形态演进到高级社会形态。

  42. 社会形态更替的曲折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反复甚至倒退。社会形态更替的曲折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反复甚至倒退。 •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1922年12月30日苏联成立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 返回

  43. P112-125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 一、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 • 二、直接动力:阶级斗争 • 三、重要动力:革命与改革 • 四、巨大杠杆:科学技术 返回

  44. 社会基本矛盾 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 1、 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

  45.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政治 上层建筑 思想 上层建筑 社会 意识 结构 社会结构 社会形态 社会政 治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 返回

  46. 返回

  47. P126-136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 2、人的本质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48. 英雄史观:少数英雄人物及其主观意志创造历史英雄史观:少数英雄人物及其主观意志创造历史 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49. 英 雄 史 观 面 面 观 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世界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 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