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中歐政治與社會發展

中歐政治與社會發展. 報告人:黃秀端. 2009.11.09. 捷克總統克勞斯終於在 11 月 3 日簽訂「里斯本條約」。 克勞斯遲持不願意簽署是因為 擔心一旦該條約生效, 「捷克共和國將不再是主權國家」. 歐盟新憲章下月生效 (12 月 1 日生效 ). 里斯本條約如要生效,必須獲得歐盟 27 個會員國一致通過 設置有固定任期的新主席 ( 二年半 ) 取代各國領導人各輪值半年之制度 設置歐洲對外行動部 決策將採多數決,而非共識決 歐洲議會將有更大之決策權力. 歐洲憲章.

regin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中歐政治與社會發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歐政治與社會發展 報告人:黃秀端 2009.11.09

  2. 捷克總統克勞斯終於在11月3日簽訂「里斯本條約」。捷克總統克勞斯終於在11月3日簽訂「里斯本條約」。 克勞斯遲持不願意簽署是因為 擔心一旦該條約生效, 「捷克共和國將不再是主權國家」 歐盟新憲章下月生效(12月1日生效)

  3. 里斯本條約如要生效,必須獲得歐盟 27個會員國一致通過 設置有固定任期的新主席(二年半) 取代各國領導人各輪值半年之制度 設置歐洲對外行動部 決策將採多數決,而非共識決 歐洲議會將有更大之決策權力 歐洲憲章

  4. 在1241到1242年曾遭蒙古欽察汗國的攻擊 1699年之後,長期為哈伯斯堡王朝所控制 1867年後為奧匈帝國統治。 1914奧匈帝國戰敗 1920年與德國結盟 1944年納粹佔領了匈牙利 1945年4月成為共產國家。 匈牙利簡史

  5. 1946年2月1日宣佈成立匈牙利共和國 1949年通過憲法,改稱為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1956年10月爆發匈牙利革命 納吉(Imre Nagy)被推為總理,納吉就職後,他就將警備部隊解散,呼籲各地停止暴動,答應改革與實施自由選舉。他宣佈匈牙利中立,並準備退出華沙公約組織,尤其是要求蘇聯軍隊撤出匈牙利,完全恢復匈牙利的民族主權。 共產統治下之革命

  6. 經過短暫的動搖,蘇聯領導集團決定鎮壓匈牙利民主派。蘇聯出動坦克鎮壓匈牙利民眾,逮捕並處決納吉,在匈牙利扶植了以卡達爾‧亞諾斯 (Kadar Janos)為首的親蘇政權,開始為期32年之統治。

  7. 卡達爾‧亞諾斯瞭解民眾不滿之因 1968年採行新經濟機制(NEM, New Economic Mechanism) 在此計畫下,經濟決策做了部分下放,較其他共產國家注重供需原則,私人企業精神稍為有一點發揮之空間

  8. 80年代,匈牙利依舊碰到中、東歐國家所共同面臨之經濟不振、民生凋敝、社會貧困的問題80年代,匈牙利依舊碰到中、東歐國家所共同面臨之經濟不振、民生凋敝、社會貧困的問題

  9. 匈牙利真正的轉型開始於1988-1989年間,是第一個在中、東歐地區實施改革的國家。匈牙利真正的轉型開始於1988-1989年間,是第一個在中、東歐地區實施改革的國家。 由於蘇聯戈巴契夫的開放改革政策也促使匈牙利內部一些政黨的成立,來挑戰與批判共產政權,包括民主論壇(MDF)、自由民主聯盟(SZDSZ)、、獨立小農民黨(FKGP)等。共產黨內部對於新局勢的回應也分為兩派,一為改革派,另一為保守派。最後,改革派獲勝,開使進行民主化。 1989年脫離共產統治,開始民主化

  10. 知識份子所成立鬆散的政治組織 任何對政治、經濟、社會問題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加入。 討論國家處境、改善人民生活的方式 推動政治改革與政治對話 (願意與共產黨合作與對話) 民主論壇(MDF)

  11. 對於與共產黨合作進行自由化持懷疑態度 主張採取西方的身份認同與自由企業 希望快速改革 自由民主聯盟

  12. 1989年6月:平反納吉,並承認1956年為「民眾起義」,反抗獨裁政權。1989年6月:平反納吉,並承認1956年為「民眾起義」,反抗獨裁政權。 1989年10月:共產黨改名為匈牙利社會黨(Hungarian Socialist Party),放棄一黨專政,認同自己為溫和改革之政黨。 1989年10月23日國名改為匈牙利共和國。 1989年11月:舉辦公投,決定總統選舉放在國會選舉之後。 民主轉型─從威權或極權轉型到民主

  13. 1990年3月國會選舉是自1947年後進行的第一次自由大選,匈牙利民主論壇 (MDF) 贏得了選舉,成為執政黨,開始發展多政黨的民主政治。由共產黨改名的匈牙利社會黨則在選舉中慘敗。 匈牙利民主論壇的安托爾當選為總理,成為43年來,第一次非共產黨員執政。

  14. 匈牙利的快速轉型曾引起捷克的胡薩克、東德的何內克、羅馬尼亞的西奧塞古等保守共產政權之疑慮,而造成與鄰國之緊張關係。匈牙利的快速轉型曾引起捷克的胡薩克、東德的何內克、羅馬尼亞的西奧塞古等保守共產政權之疑慮,而造成與鄰國之緊張關係。 不過,蘇聯的戈巴契夫雖感到不安,但一直保持中立,並未干預匈牙利的改革。

  15. 何內克 胡薩克 西奧塞古

  16. Visegrad meeting(維斯格拉德會議): 1991年與波蘭、捷克斯 洛伐克簽訂合作協議。 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後,變成四個國家,稱V4。 2004年5 月1日正式成為歐盟會員國。

  17. 匈牙利地圖

  18. 布達佩斯(Budapest) 原為多瑙河兩岸的兩個城市,左岸的布達(Buda)因位處山頭,是歷屆匈牙利修建城堡、皇家教堂的地方。右岸的佩斯(Pest)發展雖較晚,但保留許多十九世紀末的建築風貌。跨越多瑙河上有幾座風格各具特色的長橋,把兩岸串連成歐洲最迷人的雙子城 布達 佩斯

  19. 漁人堡

  20. 從漁人堡眺望多瑙河

  21. 匈牙利簡介 • 人口 • 人口1006萬(2007年1月1日)。主要民族為馬札兒族(即匈牙利族),約佔98%。少數民族有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德意志和吉卜賽等族。官方語言為匈牙利語。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66.2%)和基督教(17.9%)。 • 國民平均所得 • 13,560美元 (2008年)

  22. 自上而下由紅、白、綠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而成。紅色象徵愛國者的熱血,還象徵國家的獨立和主權;白色象徵和平,代表人民追求自由和光明的美好願望;綠色象徵著匈牙利的繁榮昌盛,象徵人民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 

  23. 政體 • 責任內閣制 • 國家元首為虛位(titular head) 政府權力在內閣, 由首相(prime minister)或總 理所領導之內閣集體決策、集 體負責。

  24. 元首:虛位 • 總統為國家元首,任期五年,由國會議員選舉之。 • 任何年滿35歲的匈牙利公民都有權 被選舉為總統, 連選得連任一次。 總統候選人必須經由至少五十名國會議員的連署推薦,一位國會議員只能連署一位,若超過一位,其連署票皆為無效。

  25. 總統需獲得國會三分之二之選票,方能當選 • 若候選人於第一輪投票中獲得三分之二之選票則當選為總統。假如沒有任何候選人獲得三分之二的選票,同樣過程再進行一次。在第二輪仍舊需要獲得三分之二的選票。第二輪中若沒有任何候選人獲得三分之二的選票,則必須進行第三輪投票。第三輪僅就在第二輪中獲票最多之前兩名來投票。獲票較高的一位當選不管其票數多寡。

  26. 匈牙利總統 匈牙利共和國自1990年至今已有四任總統,第一任總統為岡克茲,哥恩斯‧阿爾帕德 (Goncz Arpad)為第二任總統。麥德‧非蘭斯(Dr. Madl Ferenc)於2000年8月4日成為第三任總統。 • 現任總統拉斯洛Laszlo Solyom, • 於2005年選出, • 其任期將至2010年。

  27. 由於前面兩輪皆無人獲得 • 三分之二絕對多數, • 拉斯洛Laszlo Solyom是 • 在第三輪投票中,以 • 185票對執政黨社會黨提名的候選人西莉·卡塔琳之182票而獲勝。 • 另有1票無效。

  28. 總統的角色 • 總統的角色相當重要,特別是當國家處於緊急狀態。總統有簽署與公布法律的權力,有否定權,並有權延期或解散國會會議、任命法官與授予赦免。在軍隊中擔任最高指揮官,在國外代表匈牙利,以及接待國賓。

  29. 匈牙利總統府 有這麼漂亮的總統府, 是虛位的也不錯

  30. 總統府後院

  31. 國會 • 一院制,任期四年。議員的選舉制度相當複雜。選民有兩票,一票投單一選區的候選人,另外一票則為比例代表名單,然而此名單是區域名單代表,但是另外還有全國性名單,然而全國性名單並不直接由選民選舉。單一選區選舉的席次為176,但是全國性以及地域性名單的席次會隨著選舉而有變動,但兩者合起來之總數為210。單一選區的席次加上比例代表席次總共為386席。

  32. 匈牙利國會

  33. 國會會期 國會有兩個會期:2 月1日至 6月 15日為第一會期,另外一個會期為 9月 1日至 12月15日。在總統、政府或五分之一以上國會議員之請求,得召開臨時會。 國會之會議紀錄公開上網,每天公共電視立即轉播3-5小時。 http://www.parlament.hu/parl_en.htm

  34. 主要政黨 • 1. 匈牙利民主論壇(Magyar Demokrata Fórum)(Hungarian Democratic Forum, HDF): 1987年9月27日成立,主要為知識份子。主張建立法治國家、多黨制議會和社會市場經濟。他們的改革是較為漸進式的,而不是激進式的。於1990年共產政權結束後的第一次選舉中匈牙利民主論壇獲得最多席次,成為國會最大黨。1994年淪為在野黨。1998年成為聯合執政黨之一。(見表)

  35. 主要政黨 • 2. 自由民主聯盟(SZDSZ):1988年11月13日成立,主張建立西歐式議會制度、加速現代化市場經濟、維護自由的政治價值、人權和政治自由。較激進。 • 3. 基督教民主人民黨(KDNP,Christian Democratic People's Party):被認為較為保守,強調宗教道德和價值。

  36. 主要政黨 • 4. 青年民主聯盟(Fidesz,Alliance of Young Democrats):1988年3月30日成立,是匈牙利最年輕的國會政黨,也是最沒有意識形態色彩與最實際的政黨。主要為青年知識份子。主張在政治力量自由競爭基礎上的議會民主、自由市場經濟和建立社會福利體制,要求回歸歐洲,反對極端民族主義。在1998年5月的議會選舉中一躍成為第一大黨,並於7月與小農黨和民主論壇組成聯合政府。2002年大選中失利,成為在野黨。

  37. 主要政黨 • 5. 匈牙利社會黨(MSZP=Hungarian Socialist Party):1989年10月7日成立,屬於舊卡達爾政權中的改革派,是國會中唯一的左派政黨,也是唯一有政府經驗的。社會黨在1994年至1998年是政府的主要執政黨,1998年5月大選中失利,2002年大選中再次獲勝,成為執政黨。 • 1994年匈牙利社會主義黨(Hungarian Socialist Party) , 贏得大選並組閣。選民願意給社會主義黨一次機會是因為當時失業率與通膨高,民眾所得降低,加上社會主義黨努力建立的改革形象。

  38. 6. 獨立小農民黨(FKGP,Independent Smallholders' Party):反對共產黨,要求政府應該給予那些在過去被糟蹋與被羞辱者賠償。

  39. 內閣 • 最高行政機關,閣員均由總統提請國會任命。現任總理為久爾恰尼‧費倫茨(GYURCSÁNY Ferenc) • 為匈牙利社會黨

  40. 歷任總理與聯合政府之組成

  41. 聯合政府 • 匈牙利為多黨制國家, • 通常沒有一個政黨獲得過半席次,因此需組成聯合政府。 • 現任政府為匈牙利社會黨(MSZP)與 自由民主聯盟 (SZDSZ)兩黨共同組成的

  42. 內閣向國會負責 • 對政府的監督與控制主要來自於政府向國會負責的原則。政府必須經常性的向國會報告,國會議員選舉總理的同時,也必須同意政府政策。國會如果不同意政府的重要政策可以提出不信任投票。 • 若通過不信任投票,內閣必須下台,

  43. 不信任案投票 • 總理久爾恰尼因被曝光承認其所領導的社會黨在經濟問題上說謊而贏得大選,因此在國內成為連番抗議的目標。2006年10月6日國會進行不信任案投票 。 • 在投票中,久爾恰尼的 • 支持者以207:165 擊敗了不信任案,所以 政府得以持續。

  44. THE • END!!!! • THANKS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