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4

现代汉语 词汇

现代汉语 词汇. 目 录. 一 现代汉语词汇概述 二 构词法 三 词汇的基本系统 四 词汇的来源系统 五 词汇的熟语系统 六 词义系统 七 词义的分析和描写 八 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化. 第一节 现代汉语词汇概述. 了解词语和词汇的关系 语素和词的特点 确定语素和词的方法 掌握现代汉语词汇的基本属性:历史性、民族性、概括性和模糊性。. 词汇 = 词 + 语.

ricky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现代汉语 词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现代汉语 词汇

  2. 目 录 • 一 现代汉语词汇概述 • 二 构词法 • 三 词汇的基本系统 • 四 词汇的来源系统 • 五 词汇的熟语系统 • 六 词义系统 • 七 词义的分析和描写 • 八 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化

  3. 第一节 现代汉语词汇概述 • 了解词语和词汇的关系 • 语素和词的特点 • 确定语素和词的方法 • 掌握现代汉语词汇的基本属性:历史性、民族性、概括性和模糊性。

  4. 词汇=词+语 •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词和语的集合体。词汇的主体是成千上万的单词,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是“语”,所谓“语”,是指固定短语,包括熟语和专用短语两类。它是词与词的固定组合,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意义,在实际使用时作用相当于一个词。所以,词汇有时候也叫“语汇”。

  5. 词汇的系统网络 • 词汇是一个立体交叉的、开放型的、不断变化生成的系统网络,主要由三个系统组成: • 本体系统,包括多义词和同音词、同义词和反义词、上下位词和类义词。 • 来源系统,包括古代词语、方言词语、外来词语、行业词语和新造词语。 • 熟语系统,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6. 词汇的广义和狭义 • 现代汉语词汇是现代汉语所有词和语的总汇。它的范围跟“现代汉语”一样,有着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现代汉语词汇包括现代汉民族各方言所有的词语,狭义只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中的词语。

  7. 现代汉语常用词的数量 • 3000个最常用词,属于核心部分,覆盖面为一般语料的86%。 • 5000个常用词,属于基础部分,即3000个最常用词再加上次常用词2000个,合称常用词,覆盖面为一般语料的91%。 • 8000个通用词,属于常规部分,即最常用词和次常用词,再加上通用词3000个,覆盖面为一般语料的95%。

  8. 一、词和语素 • 词,是指一定的语音形式跟一定词汇意义相结合,并且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有四层含义: • 第一,词的语音形式是固定的,这不仅指一个词的声韵调是固定不变的,而且也指词的内部结合紧密,不允许有停顿出现,所谓“读破句”,就是破坏了词的结构状况。比如“参加入学考试”,应该读成“参加/入学/考试”,不能读成“参/加入/学/考试”。

  9. 第二,词都有跟语音形式相匹配的完整而明确的意义,比如“玻璃”是一个词,意义很明确,但是“玻”或“璃”单独就没有意义了,它们都不是词。第二,词都有跟语音形式相匹配的完整而明确的意义,比如“玻璃”是一个词,意义很明确,但是“玻”或“璃”单独就没有意义了,它们都不是词。 • 第三,它还表现出一定的语法功能,所谓“独立运用”,并不是指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或者单独成句,而是指可以跟别的词语自由组合。

  10. 第四,在前面三个前提下,它还应该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这一方面跟短语区别开来,另一方面又跟语素区别开来。因此,词汇中所有的词原则上都可以从“语音”、“词义”和“功能”这三方面进行分析。第四,在前面三个前提下,它还应该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这一方面跟短语区别开来,另一方面又跟语素区别开来。因此,词汇中所有的词原则上都可以从“语音”、“词义”和“功能”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 我爱祖国的语言。可以切分为“我/爱/祖/国/的/语/言”七个最小的语言单位,但是,只有“我”、“爱”、“的”三个才能够独立成词;“祖”和“国”、“语”和“言”结合起来才成词。另一方面“祖国的语言”虽然符合前面三个条件,但是它并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不是词,而是短语。

  11. 语素是音义相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 对一个语言片段,不断地进行切分,得到的最小语言单位就是语素。

  12. (一)语素和音节、汉字的关系 • 一般地说,一个语素就是一个音节,书面上就是一个汉字,有时候还是一个词。但是: • 音节是从语音学角度分析的结果 • 文字是书面记录语言的符号 • 语素是语言中构词的基本成分 • 词是音义相结合的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 四者角度不同,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辨析汉语语素,通常是从字形入手,同时结合字音和字义进行考察。它们的关系大体上有下面几种情况:

  13. 1.同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不同的语素 • 汉字虽然相同,读音不同 乐:快乐(Lè)—-—音乐(yuè) 会:会(huì)议——会(kuài)计 间:中间(jiān)——间(jiàn)谍 • 汉字和读音都相同,词性不同 会:会英文(动)——会说英文(助动)——开会(名) 老:老人(形)——老虎(缀)——老来(副) 下:下雨(动)——楼下(方)——等一下(量) • 第三,汉字、读音和词性都相同,意义不同 公:gōng 属于国家和集体的,如:公家、公物。 公:gōng 雄性的,如:公羊、公牛。

  14. 2. 汉语的语素绝大多数是单音节的 吃 他 多 才 对 *窈 *尴 *咖 *嗦 *踌 • 有时候,一个汉字并不代表一个语素,只代表一个音节,即:一个语素也可以是两个以上音节(汉字),或:两个以上音节(汉字)构成一个语素 • 连绵词:窈窕 磅礴 逶迤 • 口语词:哆嗦 溜达 尴尬 • 音译词:咖啡 芭蕾 雷达 • 威士忌 康乃馨 奥林匹克 布尔什维克 • 语素从音节数量的角度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两大类

  15. 3.同一个汉字在不同场合,有的是语素,有的不是语素3.同一个汉字在不同场合,有的是语素,有的不是语素 马:马匹(语素)——马达(非语素) 沙:沙丘(语素)——沙发(非语素) 色:色彩(语素)——色拉(非语素)

  16. (二)确定语素的方法 • 确定语素的方法是“同形替代法”。例如“礼貌’’和“馄饨’’这两个词,要鉴测它们到底有几个语素,就看能不能用别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来替换其中的一个成份,如果替换以后仍然有意义,那么被替换的单位就是一个语素,否则就不是语素。

  17. 鉴测单位 替换单位 礼貌 相貌、容貌、外貌…… 礼貌 礼节、礼堂、礼拜 • 以上的替换,说明“礼貌”这个语言单位是由“礼’’和“貌’’两个语素构成。至于“馄饨”,其中的“馄’’和“饨’’都不能被任何成份所替换,也没有独立的意义,所以它们不是语素。

  18. 运用“同形替代法的注意点 • 第一,如果这个语言单位包括两个成分,那么,这两个成分都要被替换。假如只有其中一个可以替换,那么整个语言单位还是一个语素。例如“巧克力”,其中“克力”可以替换成:巧妙、巧合、巧计……,但是“巧”却无法被替换,汉语中再也没有第二个“X克力”。所以,“巧克力”合起来才是一个语素。

  19. 第二,如果这个语言单位包括两个成分,其中一个成分被替换后,另外一个成分不能改变其意义。例如“马达”,似乎两个成分都可以被替换: 鉴测单位 替换单位 马达 马匹、马车、马路 马达 到达、下达、转达 • 但是,“马匹、马车、马路”中的“马”真的是指马,而“马达”中的“马”根本不是指马,也没有任何意义;同样,“到达、下达、转达”中的“达”是“达到”的意思,而“马达”中的“达”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因此,“马达”合起来只是一个语素。

  20. (三)语素的类别 • 自由和语素 • 自由语素 能够自由运用的语素,可以独立成句 人 美 吃 不 芙蓉 沙龙 • 粘着语素,不能够自由运用的语素,不能独立成句 的 把 吗 还 民 丽 机 器 • 成词和不成词 • 成词语素 能够独立成为一个单词,含实词和虚词 他 拉 高 了 被 呢 就 • 不成词语素 不能独立成词,只是合成词的一个组成部分 童 媳 幻 朗 伟 贤 历 肃 型 务

  21. 定位和不定位 • 定位语素 跟别的语言单位组合时,位置固定,或在前,或在后,或在中间,不能在别的位置出现 副 词:还 都 更 挺 语气词:吗 吧 呢 啊 词 缀:老鼠 老婆 柱子 瓶子 • 不定位语素 跟别的语言单位组合时,位置不固定,既可前也可后 电器 电子 电影 电灯 闪电 水电 发电 带电

  22. (四)区别词与语素的方法 • 语素的意义不太明确,也不太稳定 • 亲切——亲、切 单独的意义不太好理解 • 语素不能独立运用 • 美丽 人民——民、丽不能独立运用,也不能自由地跟其他词语组合;人、美似乎可以独立运用,其实,这时它们已经是词了,不再是语素 • 语素永远属于构词平面,一旦独立运用就进入词汇平面。由于古代汉语中以单音节的词为主,有些语言单位,在某些场合就很难确定了。如:“民”应该是语素,不是词,但是在“民以食为天”、“民不聊生”、“民心所向”、“爱民模范”中,“民”又像个词了。

  23. 二、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1. 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则以多音节为主 根据《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统计,使用度最高的前9000个词中,单音节词为2400个,多音节词为6600个,其中双音节词为6285个。词汇量越扩大,多音节词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在使用频率上,单音节词占优势。上面同样的材料显示,6285个双音节词的使用频率平均为60次,2400个单音节词则高达350次。而且越是常用词中,单音节词使用的频率越高。

  24. 2. 词语有明显的双音节化趋势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双音节化” 趋势的主要原因有三: • 第一,汉语的音节数目有限,单音节词往往会造成大量的同音词,这样就会给交际带来困难,双音节有助于避免大量同音词的出现。 • 第二,单音节词往往是多义词,因而有时语义难以确定。双音节词就使得词义的表达更为细腻、精确,涉及的范围也更为宽广、深入。 • 第三,双音节词读起来往往带有一种乐感,轻重之间形成一种节奏,悦耳动听。

  25. 词语双音节化的途径 • 以一个单音节语素为主,在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辅助性的相关成份 • 后加:月——月亮 耳——耳朵 • 前加:唇——嘴唇 发——头发 • 单音节语素的前后添加没有意义的附加成份 • 后加:竹——竹子 石——石头 • 前加:师——老师 姨——阿姨 •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单音节语素联合起来使用 • 道路 学习 刚才 皮肤 牙齿 经历 解释

  26. 三音节的词省略其中一个音节 落花生——花生 照相机——相机 山茶花——茶花 机关枪——机枪 • 四音节以及四音节以上的词语采用缩略法 化学工业——化工 文学艺术——文艺 超级市场——超市 彩色电视机——彩电 人民代表大会——人大 政治协商会议——政协

  27. (三)合成词内部构造跟短语构造大体一致 • 偏正式:单干——单独地干 狂欢——疯狂地联欢 壁画——墙壁上的画 红旗——红色的旗子 • 述宾式:管家——管理家务 知己——知道自己 结晶——结成晶体 隔壁——隔着墙壁 • 联合式:语文——语言和文学 珍宝——珍珠和宝石 答应——回答和应对 广大——广阔和宽大 • 主谓式:地震——大地震动 军用——军队使用 性急——性子急躁 锋利——刀锋锐利 • 述补式:改正——改得正确 说服——说得服帖 缩小——缩得很小 突出——突得很出

  28. 三、词汇的基本属性 • 词汇从形成到发展,从静态的语言系统载义到动态的言语表意,都会受到来自语言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具有种种不同的属性。跟语言外部关系密切的词汇属性主要是文化性,重点是历史性与民族性,跟语言内部关系密切的属性主要是概括性、模糊性。

  29. 词汇的文化性是指词汇本身表现出来的反映社会文化的属性和功能。词汇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整个过程都是处于它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之中的,这个环境就是一个大的文化环境,它包括历史的、民族的、民俗的、宗教的、政治的等各个方面。文化环境对词汇的各个方面都给以了或强或弱、或显或隐的影响。对词汇文化属性的考察可以从两方面人手,既可以从文化方面人手来考察词汇现象,也可以从词汇的各个要素方面人手来考察社会文化现象。词汇的文化性是指词汇本身表现出来的反映社会文化的属性和功能。词汇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整个过程都是处于它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之中的,这个环境就是一个大的文化环境,它包括历史的、民族的、民俗的、宗教的、政治的等各个方面。文化环境对词汇的各个方面都给以了或强或弱、或显或隐的影响。对词汇文化属性的考察可以从两方面人手,既可以从文化方面人手来考察词汇现象,也可以从词汇的各个要素方面人手来考察社会文化现象。

  30. (一)词语的历史性 • 词汇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词汇”的说法就充分反映出社会历史对词语的影响。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在词汇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如五四时期的“反对封建王朝”,追求“民主”和“自由”;土地革命时期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抗日战争时期的“反对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时期的“打倒蒋匪帮、解放全中国”;到50年代初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紧接着的“三反”“五反”,以及后来的“合作社”、“人民公社”、“大炼钢铁”、“高产卫星”;

  31. 6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的“两条路线”、“斗私批修”、“阶级斗争”;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专业户”、“脱贫”等,社会发展的每一次变化都造成了数以千计词语的生生死死。像“文化大革命”时期曾经风靡一时的词语:工宣队、革委会、三支两军、一片红、大串联、逍遥派、保皇派、上管改、五七指示、斗批改、背靠背、老三届、老三篇、回潮、老九、红宝书等,现在的年轻人已很少能领会它们的意思了。而80年代曾被认为是新词而成为语言学家研究对象的词语,例如:彩电、立交桥、国格、生产线、面包车、挂历、万元户、音带、首日封、快餐、超市、离休,现在又有谁会对它们感到陌生呢?6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的“两条路线”、“斗私批修”、“阶级斗争”;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专业户”、“脱贫”等,社会发展的每一次变化都造成了数以千计词语的生生死死。像“文化大革命”时期曾经风靡一时的词语:工宣队、革委会、三支两军、一片红、大串联、逍遥派、保皇派、上管改、五七指示、斗批改、背靠背、老三届、老三篇、回潮、老九、红宝书等,现在的年轻人已很少能领会它们的意思了。而80年代曾被认为是新词而成为语言学家研究对象的词语,例如:彩电、立交桥、国格、生产线、面包车、挂历、万元户、音带、首日封、快餐、超市、离休,现在又有谁会对它们感到陌生呢?

  32. 许多词,60年代的词典释义把它们看做是“旧社会”的,到90年代又把它们看做一般性的词语。许多词,60年代的词典释义把它们看做是“旧社会”的,到90年代又把它们看做一般性的词语。 • 财主:旧社会占有大量财产,靠剥削为生的人。(旧) • 财主:占有大量财产的人。(新) • 当铺:旧社会专门收取抵押品、放高利贷的店铺。借款多少,按抵押品的估价而定。到期不赎,抵押品就归当铺所有。(旧) • 当铺:专门收取抵押品而借款给人的店铺。借款多少,按抵押品的估价而定。到期不赎,抵押品就归当铺所有。(新) • 这种释义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这么一个事实:社会生活在历史进程中发生了变化,从而使人们的观念、对客观事物的判断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33. (二)词语的民族性 • 民族的文化性也会对词语产生种种影响 • 你有我无: 参议院 众议院 上院 下院——人代会 政协 • 同中有异: fire的“火、火焰、烽火、炉火”=汉语的“火”; fire的“射击、炮火、兴奋、热烈”等词义的语义搭配也与汉语的“火”相同;但“fire”还有丰富的动词用法: 射击:She fired her gun at them.她用枪向他们射击 发射:A rocket was fired at the moon.火箭发射到月球上 提出:He fired questions at the boys.他向孩子们提出一连串问题 解雇:You’Iefired.你被解雇了

  34. 而汉语“火”的谓词用法远没有“fire”那么多,通常只用做动词“发怒”(他火了)与形容词“兴隆”(生意很火)。还有的是一个词的概念义基本相同,但附加的感情义却相差很大。如"sheep"指绵羊,这点与汉语相同,但"sheep"还有“羞答答”、“胆小鬼”、“信徒”等引申义,这与汉语从“绵羊”引发出来的“温顺”、“可爱”、“老实”,还颇有些相通之处。但在"make sheep's eyes at somebody"这样的短语中,它表示的是“愚笨地向某人献殷勤”,把“绵羊”与“愚笨”、“献媚”联系在一起,则是汉语所没有的。这种附加的色彩义则是两个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造成的。

  35. 就是在汉语内部,不同的地域文化也会对词语产生影响,如“走私物品”在有着广阔海岸线的粤闽地区被称做“水货”,而在边境线是山脉连绵的西南地区则被称做“山货”,这种实同名异的情况是不同的地域环境所造成的。又如粤方言“冲凉”一词背后体现出的是高温湿热,东北方言中“猫冬”一词背后体现出的是冬季的严寒,这是不同的气候环境对词语的影响。就是在汉语内部,不同的地域文化也会对词语产生影响,如“走私物品”在有着广阔海岸线的粤闽地区被称做“水货”,而在边境线是山脉连绵的西南地区则被称做“山货”,这种实同名异的情况是不同的地域环境所造成的。又如粤方言“冲凉”一词背后体现出的是高温湿热,东北方言中“猫冬”一词背后体现出的是冬季的严寒,这是不同的气候环境对词语的影响。

  36. (三)词语的概括性 • 词汇的概括性,是指词义对所指称的客观对象的归纳概括能力。词义都具有这种概括能力。如“笔”指的是写字画图的工具,它可以指铅笔、钢笔、圆珠笔、活动笔、毛笔、蜡笔、水彩笔,也可以指不同厂家生产的笔,如派克笔、英雄笔、金星笔等等,但又不限于其中的任何一种,凡具有这种功能的器具都属于“笔”的词义范围,这就是词义对客观对象的概括能力。又如“吃”指的是进食动作,不论是细嚼慢咬,还是狼吞虎咽;不论客体是饭菜、点心,还是水果;也不论主体是人还是动物,都可以用“吃”来表示,“吃”就是对进食动作的一种高度概括性的反映。这种概括性是相对于词义所指称的客观事物而言的。

  37. 词语之间存在着词义概括性强弱的区别,有的词语所指称的同类事物多,表现出概括性强的特点,反之则是概括性弱。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词义概括力的大小与所属的范围方面,还表现在表义的细致与使用的频度上。在词义的引申转化中,往往也会表现出词义概括面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变化。词语之间存在着词义概括性强弱的区别,有的词语所指称的同类事物多,表现出概括性强的特点,反之则是概括性弱。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词义概括力的大小与所属的范围方面,还表现在表义的细致与使用的频度上。在词义的引申转化中,往往也会表现出词义概括面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变化。 • 即使专门名词,也具有一定的概括力。例如“鲁迅”这个专门名词,就包括了不同时期的鲁迅,也包括了在社会上、家庭中不同身份的鲁迅。

  38. (四)词语的模糊性 • 模糊性是指词的意义界限不清楚,这主要是由于词义内涵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例如“青年”一词的含义是年纪不大的人,多指十六七岁到二十几岁。这个词义的内涵本身存在着不确定性:往下看,15岁算不算?那么14岁呢?往上看,30岁算不算?31岁呢?尽管如此,“青年”的大体范围总是比较清楚的,可在具体语境中这个词却表现出了很大的模糊性。如共青团是青年中的先锋队组织,它的年龄上限一般是指28岁;中小学的青年教师算到30岁,高校的青年教师算到35岁,全国的杰出青年评选年龄定在40岁以下。县市级的“年青干部”可能指35—40岁,而省级与中央干部,它可能指到45-50岁,甚至50多岁。又如“胖”与“瘦”,指的是人体内含脂肪“多”与“少”,但多少算多,多少算少,没有一定。尽管曾流行有身高减X,再乘X的公式,但“一般是指”的说明也影响了它的确定性。

  39. 词义的模糊性,不仅仅在于它的难以避免的必然性,还在于它满足了语言表达的客观需要。因为人们在具体的语境中并不都需要追求表意的精确。如“过年整天吃好的,我胖了不少”,这句话表达出自己体重增加的信息就够了,这时要说出增加了几斤几两反倒显得可笑,没有必要,也往往没有可能。词义的模糊性,不仅仅在于它的难以避免的必然性,还在于它满足了语言表达的客观需要。因为人们在具体的语境中并不都需要追求表意的精确。如“过年整天吃好的,我胖了不少”,这句话表达出自己体重增加的信息就够了,这时要说出增加了几斤几两反倒显得可笑,没有必要,也往往没有可能。 • 但是要注意:词义的模糊性不等于“概括”,例如“吃饭”,没有明确是吃中饭还是晚饭,实际上吃饭只是比吃中饭和吃晚饭概括,但是语义并不模糊;词义的模糊也不等于“多义”或“歧义”。例如“两”,一个义项指“二”,词义是明确的;一个义项指“几”,这才是词义模糊。“吃菜”中的“菜”是歧义的,因为“菜”可指“菜肴”,也可指“蔬菜”。这是歧义,但也不是模糊。

  40. 第二节 构词法 • 了解现代汉语构词的基本类型 • 分析各种词语的结构 • 了解简缩的基本形式 • 理解词与短语的区别及转化

  41. 什么是构词法 ◆构词法是指用语素构成词的方法 •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 • 联绵词 • 音译词 • 叠音词 • 合成词:由两个及以上语素构成 • 复合词:联合、述宾、偏正、主谓、补充 • 派生词:前缀、后缀、中缀 • 重叠词

  42. 一、构词法基本类型 •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从构词成分来讲,语素也可以叫词素 • 词素分为两大类:词根和词缀 • 词根:是词语结构体的基本部分,意义比较实在 电灯:电 灯 • 词缀:是词语结构体的附加成分,没有具体的意义,主要起构词作用 前缀 后缀 中缀 阿姨桌子 来得及

  43. 单纯词 ◆单纯词指只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 单音节词都是单纯词:书 笔 走 说 好 美 很 不 从 • 多音节单纯词的类型 • 联绵词 • 双声 • 叠韵 • 其他 • 叠音词 • 拟声词 • 音译词 • 伶俐 忐忑 澎湃 崎岖 惆怅 恍惚 • 逍遥 汹涌 玫瑰 窈窕 霹雳 彷徨 • 妯娌 芙蓉 蝴蝶 玛瑙 珊瑚 囫囵 • 猩猩 娓娓 习习 孜孜 蛐蛐 姥姥 • 扑通 滴答 哗啦 咯吱 哎哟 嘀咕 • 马达 坦克 雷达 哈达 喇嘛 马拉松

  44. 合成词之一:重叠词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 重叠词:指词根重叠而成的词 • AA式 星星 爸爸 姐姐 宝宝 舅舅 久久 暗暗 隐隐 好好 多多 刚刚 偏偏 仅仅 紧紧 明明 • AABB式 大大咧咧 形形色色 花花绿绿(构词重叠) * 漂漂亮亮 整整齐齐 大大方方(构形重叠) 叠音词 猩猩 姥姥 娓娓 蛐蛐 星星 奶奶 大大 偏偏 看看 走走 听听 想想 重叠词 词的重叠

  45. 合成词之二:派生词 • 派生词是由词根和词缀组合而成的词 • 前缀+词根: 阿姨 阿宝 老虎 老师 老板 老鹰 • 词根+后缀: 胖子 瘦子 桌子 石头 苦头 木头 • 词根+中缀+词根: 对得起、来不及、土里土气、古里古怪

  46. 类词缀 • 类词缀是指位置基本固定,意义正在类化,读音保持不变的词缀 • 类前缀 半:半自动 半元音 半封建 半导体 半成品 超 次 单 可 反 非 前 后 亚 准 多 全 泛 类 • 类后缀 化:丑化 淡化 毒化 美化 恶化 净化 僵化 者 员 家 手 巴 式 性 度 感 然 于 以 得 来

  47. 后 缀(无义轻声) 类后缀(指一种人) 词 根(指尖端) 词 根(指首领) 骨头 木头 想头 甜头 花头 对头 姘头 滑头 丫头 二婚头 烟头 针头 箭头 布头 矛头 寡头 巨头 工头 蛇头 牢头 “头”的多重角色

  48. 合成词之三:复合词 • 联合式: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关、相反的语素并列组合而成。根据两个词根之间的意义关系,可以分为四类 • A.意义相近、平等,可以互为说明 思想 道路 教授 泥土 语言 波浪(名词) 斗争 裁判 研究 帮助 选择 停止(动词) 鲜艳 丰富 美丽 优良 端正 温柔(形容词)

  49. 复合词之一:联合式 • 联合式 • B.意义相关、并列,但构成一个新的词义 眉目 矛盾 口舌 骨肉 笔墨 皮毛 手足 风浪 领袖 山水 江湖 尺寸 • C.意义相反、对立,构成一个新的词义 东西 始终 反正 开关 收发 动静 往来 横竖 深浅 是非 高低 长短 • D.意义相关或相反,仅其中一个意义起作用,又叫“偏义复词” 国家 窗户 兄弟 质量 人物 干净 忘记

  50. 复合词之二:偏正式 • 偏正式: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词义以后一词根为主,前一为副。可分三类 • A.名词性,类似定+中,形成修饰与被修饰关系 火车 壁画 宣纸 苏绣 黑板 广场 新闻 • B.谓词性,类似状+中,分为动词和形容词两类 热爱 狂欢 朗读 微笑 空投 (动词) 鲜红 狂热 雪白 美观 难听 (形容词) • C.虚词性 马上 不论 刚巧 何必 十分 岂不 还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