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5

 君主极权:大明帝国

 君主极权:大明帝国. 一、 368 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至 1644 年崇祯煤山自缢,历 16 帝, 277 年。 二、有明一代的经国规模和制度是由太祖、成祖两代奠定的。 三、政治与经济发展趋向的相互背离,是帝制中国衰亡期的明显征兆。 四、明朝对外关系变得越来越被动内敛。. 第一讲 明朝政治. 一、皇位继承 二、内阁政治 三、宦官专权. 一、皇位继承. 1 .明史分期 2 .前期皇位继承 3. 中后期皇位继承. 1 、明史分期. 开创期: 洪武元年( 1368 ) ~ 正统六年( 1441 )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君主极权:大明帝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君主极权:大明帝国 一、368 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至 1644 年崇祯煤山自缢,历 16 帝, 277 年。 二、有明一代的经国规模和制度是由太祖、成祖两代奠定的。 三、政治与经济发展趋向的相互背离,是帝制中国衰亡期的明显征兆。 四、明朝对外关系变得越来越被动内敛。

  2. 第一讲 明朝政治 一、皇位继承 二、内阁政治 三、宦官专权

  3. 一、皇位继承 1.明史分期 2.前期皇位继承 3. 中后期皇位继承

  4. 1、明史分期 开创期:洪武元年(1368)~正统六年(1441) 腐化期:正统七年(1442) ~正德十六年(1521) 整顿期:嘉靖元年(1521) ~万历十年(1582) 衰败期:万历十年(1582) ~崇祯十七年(1644 ) 中國斷代史:明史-一個多重性格的時代 ,王天有;高壽仙-著 ,三民書局 ,2008。

  5. 2、前期皇位继承 (1)明初分封:  分封23子为亲王,镇遏要害、藩屏王室、抵御边患。

  6. 2、前期皇位继承 今裂土分封,使诸王各有分地,盖惩宋元孤立、宗室不竞之弊。而秦、晋、燕、齐、梁、楚、吴、蜀诸国,无不连邑数十,城郭宫室亚于天子之都,优之以甲兵卫士之盛。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后削其地而夺之权,则必生觖望,甚者缘间而起,防之无及矣!         洪武九年叶伯巨上书

  7. 2、前期皇位继承 凡亲王每岁朝觐,不许一时同至,务要一王来朝,还国无虞,信报别王,方许来朝。 若大臣行奸,不令王见天子,私下传致其罪而遇不幸者,到此之时,天子必是昏君。其长史司并护卫移文五军都督府索取奸臣,都督府捕奸臣奏斩之,族灭其家。

  8. 2、前期皇位继承 凡王遣使至朝廷,不须经由各衙门,直诣御前。敢有阻当者,即是奸臣。 凡朝廷新天子正位,…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 《皇明祖训》

  9. 2、前期皇位继承 (2)靖难之役: 建文元年六月,朱棣起兵靖难。 《祖训》云:“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今祸迫予躬,实欲求死。不得已者,义与奸邪不共戴天,必奉行天讨,以安社稷。

  10. 2、前期皇位继承 建文二年(1400),济南之役。       十二月,大战于东昌。     三年底,决定大举南下。     四年六月,渡江围攻京师。   次年,改元永乐。

  11. 2、前期皇位继承 所以云弱(藩)者,护卫不设,不得臣一切吏民,进止机宜,一切不预,百口之命,仰给于县官。即小有淫佚越志者,片纸旦下而夕系于请室,百世之社,顷不屋矣。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32《同姓诸王表》

  12. 2、前期皇位继承 (3)朱高煦之乱: 永乐二年,封汉王。     十三年,改封青州。     十四年,削两护卫,徙封乐安。   宣德元年八月初十出师 八月二十一日出降。      四年,处死。

  13. 3、中后期皇位继承 (1)土木之变: 正统初年,蒙古两大部瓦剌和靼鞑统一,拥立脱脱不花为汗,实权操于也先之手。   正统四年后,每年到北京贡使多达2000人,大同地方供应费用30余万两。

  14. 3、中后期皇位继承  正统十四年,贡使2000,诈称3000。        七月,也先亲攻大同。英宗50万亲征,遭土木堡之变。        八月十五,被俘。

  15. 3、中后期皇位继承 在后世记载中,土木之战简直就是一场闹剧。所谓明军五十万精锐一朝尽丧于瓦剌二万众之手,多被归咎于明军的孱弱和王振的胡作非为。正统末明军的战斗力当然已不如洪武、永乐时,但此时距永乐时期仅二十余年,距宣宗率京营亲征兀良哈更不足二十年,军队实力下降当不致如此之快,土木之战中明军规模并非五十万,而是二十万,或可稍为明军战斗力低下的解释。

  16. 3、中后期皇位继承 从群臣击杀王振余党开始,后人就把英宗被俘归咎王振。《明史》卷十二《英宗后纪》赞曰:“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是有代表性的说法。但英宗以永乐、宣德亲征获胜为楷模,在瓦剌日益侵逼、边报日急的形势下亲征,也是合理的选择。史载王振在到达土木堡后贪等辎重而不入怀来,又错选扎营地点,以致为瓦剌追及。

  17. 3、中后期皇位继承 实则瓦剌已先于明军到达土木堡以东,明军就地驻营乃至无法取水,都是不得已的选择。明军情报错误,进无敌踪,退为所乘,才是致败的主因。而宣府东北防御崩溃,给瓦剌敞开大门以伏击明军,宣府兵在战局紧张时不予配合,使瓦剌获得了意料之外的巨大胜利。

  18. 3、中后期皇位继承 总之,土木之战的结局带有相当的偶然性,宦官弄权在本次战争中并非明军失败的关键因素,而明军战斗力下降应是制度多年败坏的结果,当时并非后世所渲染的那么不堪一击。   李新锋《土木之战志疑》,《明史研究》,1999。

  19. 3、中后期皇位继承 (2)英宗复辟: 景泰元年(1450)八月 瓦剌放还英宗,景帝居其于 “南宫”。

  20. 3、中后期皇位继承 景泰八年(1457)正月十六日 ,石亨、徐有贞等乘景帝病重发动政变, 拥英宗复辟,改元天顺。   二月初一日,废景帝仍为郕王。   十九日,郕王卒,谥曰戾。以亲王礼葬于西山。

  21. 3、中后期皇位继承   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十二月,诏复郕王帝号,谥恭仁康定景皇帝。

  22. 3、中后期皇位继承 (3)从宪宗到武宗: 恭肃贵妃万氏,诸城人。…宪宗年十六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机警,善迎帝意,遂谗废皇后吴氏,六宫希得进御。帝每游幸,妃戎服前驱。 《明史·后妃传》

  23. 3、中后期皇位继承 其后成化二十三年,挞一宫婢,怒极,气咽痰涌不复苏,急以讣闻。上不语久之,但长叹曰:“万长侍去了,我亦将去矣。”于是悒悒无聊,日以不豫,至于上宾。情之所钟,遂甘弃臣民不复顾。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3《宫闱·万贵妃》

  24. 3、中后期皇位继承 孝宗挽以恭俭,使英、宪两朝之失德稍有救济,祖宗之修明吏治亦未遽尽坏。考明事者,以孝宗以前为一段落,不致甚戾祖德。 孟森《明清史讲义》

  25. 3、中后期皇位继承 江彬,宣府人。…狡黠强狠,貌魁硕有力,善骑射。谈兵帝前,帝大说,擢都指挥佥事,出入豹房,同卧起。

  26. 3、中后期皇位继承 …调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军入京师,号外四家,纵横都市。…四镇军彬兼统之,帝自领群阉善射者为一军,号中军。晨夕驰逐,甲光照宫苑,呼噪声达九门。 《明史 ·江彬传》

  27. 3、中后期皇位继承 (4)世宗: 世宗英断,资质之可与为善,自非武宗所及。然终身事鬼,而不事人!(孟森《明清史讲义》) 帝(世宗)自二十年遭宫婢变,移居西内,日求长生,郊庙不亲,朝讲尽废,君臣不相接。…心知臣下必议己,每下诏旨多愤疾之辞,廷臣莫知所为。( 《明史·陶仲文传》 )

  28. 3、中后期皇位继承 (5)神宗: 旧制,给事中五十余员,御史百余员。至是六科仅四人,而五科印无所属;十三道止五人,一人领数职。在外巡按率不得代。六部堂上官仅四五人,都御史数年空署,督抚监司亦屡缺不补。

  29. 3、中后期皇位继承  文武大选、急选官及四方教职积数千人,以吏、兵二科缺掌印不画凭,久滞都下,时攀执政舆哀诉。诏狱囚以理刑无人不决遣,家属聚号长安门。职业废弛,上下解体。 《明史·方从哲传》

  30. 3、中后期皇位继承 万历在位四十八年,历时最久,又可分为三期。前十年为冲幼之期,有张居正当国,足守嘉、隆之旧,而又或胜之。…至居正卒后,帝亲操大柄,泄愤于居正之专,其后专用软熟之人为相,而怠于临政,勇于敛财,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与外廷隔绝,惟倚奄人四出聚敛,矿使税使,毒遍天下。

  31. 3、中后期皇位继承 庸人柄政,百官多旷其职,边患日亟,初无以为意者。是为醉梦之期。至四十六年,清太祖公然起兵,入占辽、沈,明始感觉,而征兵征饷,骚动天下,民穷财尽,铤而走险,内外交乘,明事不可为矣。是为决裂之期。         孟森《明清史讲义》

  32. 二、内阁政治 1.内阁制的形成 2. 内阁制的演变

  33. 1、内阁制的形成  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34. 1、内阁制的形成 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诸辅之中,尤以首揆为重。 《明史·宰辅年表序》

  35. 1、内阁制的形成 (1)四辅官:  据吴晗统计:朱元璋废相后,平均每天要看或听两百多件报告,要处理四百多件事。

  36. 1、内阁制的形成 洪武十三年(1380)九月十九日,朱元璋命设立四辅官。以儒士王本、杜佑、龚敩为春官,杜教、赵民望、吴源为夏官,秋、冬官由春、夏官兼任。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 年)七月,朱元璋废四辅官制度。

  37. 1、内阁制的形成 (2)三杨辅政: 皇室内部夺嫡斗争:保储有功者,倍受重用。 仁宗即位,进杨荣太常寺卿(正三品);金幼孜户部侍郎(正三品),仍兼学士;杨士奇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黄淮通政使(正三品)兼武英殿大学士,俱掌内制。    宣宗时,召杨溥入阁,旋进尚书。

  38. 1、内阁制的形成 内阁成员与皇帝关系亲密特殊。 成祖时,士奇、荣与解缙等同直内阁,溥亦同为仁宗宫僚,而三人逮事四朝,为时耆硕。溥入阁虽后,德望相亚,是以明称贤相,必首三杨。

  39. 1、内阁制的形成    均能原本儒术,通达事几,协力相资,靖共匪懈。史称房、杜持众美效之君,辅赞弥缝而藏诸用。又称姚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宋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三杨其庶几乎。 《明史·杨士奇等传赞》

  40. 1、内阁制的形成 (3)内阁职责: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 中极殿(华盖殿)大学士、建极殿(谨身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并正五品。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以其授餐大内,常侍天子殿阁之下,避宰相之名,又名内阁。 《明史·职官志》

  41. 文渊阁在奉天殿东庑之东、文华殿之前,前对皇城,森严禁密,百官莫敢望焉。吏人无敢至其地,阁中趋侍使令惟厨役耳,防漏泄也。王鏊《震泽长语》文渊阁在奉天殿东庑之东、文华殿之前,前对皇城,森严禁密,百官莫敢望焉。吏人无敢至其地,阁中趋侍使令惟厨役耳,防漏泄也。王鏊《震泽长语》

  42. 2、内阁制的演变  凡章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贴,墨字。内照票批,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俱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听。        叶凤毛《内阁小识》

  43. 2、内阁制的演变 中外大小臣工上封事,外有通政司,内则会极门,俱有号簿,惟内阁独得进密揭。盖心膂近臣,非百司得比,…转移圣意,全恃此一线。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7《内阁》

  44. 2、内阁制的演变 权谨:洪熙元年三月,以孝行由光禄丞授文华殿大学士,入阁半年,默默无闻。    张瑛:宣德元年以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直文渊阁。次年进本部尚书。    陈山:宣德二年,晋为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

  45. 2、内阁制的演变 一日,(宣宗)御门,遥见山趋朝,问杨士奇曰:山何如人?对曰:山虽侍陛下久,然其人寡学、多欲而昧大体。上曰:然。…至是命山辍阁务,专授小内使书。瑛亦改南京礼部尚书。 《明通鉴》卷20

  46. 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    《明史·职官志》

  47. 2、内阁制的演变  嵩无他材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颇护己短。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然帝虽甚亲礼嵩,亦不尽信其言,间一取独断,或故示异同,欲以杀离其势。嵩父子独得帝款要。

  48. 2、内阁制的演变  欲有所救解,嵩必顺帝意痛诋之,而婉曲解释,以中帝所不忍。即欲排陷者,必先称其媺,而以微言中之,或触帝所耻与讳。以是移帝喜怒,往往不失。 《明史·严嵩传》

  49. 2、内阁制的演变    嘉靖四十一年(1562),徐阶继任首辅。他在世宗赐给的原严嵩的直庐墙上榜书三语:“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明史·徐阶传》 )。

  50. 2、内阁制的演变 居正…受命于主少国疑之日,遂居首辅。迨揽大政,助上力行祖宗法度,上亦悉心听纳,十年来海内肃清,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冏寺积金不下四百余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