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7

认识与防治缺血性卒中

认识与防治缺血性卒中. 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龚 涛. 重要性-流行病学. 目前现状: 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占卒中的85%),且有年轻化趋势 危害大: 高发病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抑郁症与血管性痴呆 缺血性卒中防治的综合效益大: 针对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吸烟等的综合防治,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也大有益处. 缺血性卒中的讲授内容. 认识: 概念、分型、机制、 诊断与鉴别诊断 预防: 危险因素(易患人群)与预测;一级、二级与三级预防 治疗: 急性期的治疗原则与方法,恢复期的治疗与康复.

rimon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认识与防治缺血性卒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认识与防治缺血性卒中 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龚 涛

  2. 重要性-流行病学 • 目前现状: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占卒中的85%),且有年轻化趋势 • 危害大:高发病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抑郁症与血管性痴呆 • 缺血性卒中防治的综合效益大:针对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吸烟等的综合防治,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也大有益处

  3. 缺血性卒中的讲授内容 认识:概念、分型、机制、 诊断与鉴别诊断 预防:危险因素(易患人群)与预测;一级、二级与三级预防 治疗:急性期的治疗原则与方法,恢复期的治疗与康复

  4. 男性,70岁,反复、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1周;每次发作3-5分钟,每天发作10余次,绝大多数发作均在由卧位至坐或立位时发生,平卧后缓解。给予抗凝治疗2周,但一直未停止发作。遂行DSA检查,发现左侧ICA起始段严重狭窄(95%),经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TIA终止,出院。男性,70岁,反复、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1周;每次发作3-5分钟,每天发作10余次,绝大多数发作均在由卧位至坐或立位时发生,平卧后缓解。给予抗凝治疗2周,但一直未停止发作。遂行DSA检查,发现左侧ICA起始段严重狭窄(95%),经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TIA终止,出院。 病 例 1

  5. ICA狭窄所致TIA支架置入术前后

  6. 病例1说明 • 诊断:TIA,左颈内动脉系统(TIA的概念,诊断与鉴别诊断); • 病因:血流动力学异常—严重的左ICA狭窄后,体位变换导致脑灌注量下降; • 治疗:解除血管梗阻,增加脑灌注量(支架置入术),辅以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7. 男性,54岁。因“头晕伴视物模糊20天,加重伴言语不清,视物成双,行走不稳1小时”就诊男性,54岁。因“头晕伴视物模糊20天,加重伴言语不清,视物成双,行走不稳1小时”就诊 6月23日下午5时:急诊CT示左侧枕叶梗死 6月24日下午2时:收入院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不规律服药,无其他特殊病史 病 例 2

  8. 病例2 6月25日上午9时查房:诉夜间两次发生头晕伴视物模糊,每次发作持续30分钟后,症状消失,但临床查体阳性体征增多且范围增大(双侧)。 6月26日上午11时:轻度嗜睡,不能言语,左侧眼裂小,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4级,呃逆。 6月26日下午4时:DSA,基底动脉主干梗阻,在家属强烈要求下行动脉内溶栓治疗(离发病96小时),之后因多部位出血死亡。

  9. 病例2急诊头部CT

  10. 病例2-动脉内溶栓前后

  11. 病例2说明 • 后循环基底动脉主干梗阻: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认识-诊断) •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卒中的TOAST分型) • 基底动脉主干梗阻病情的演变(从既往到现在,预测、寻找预防时机) • 急性期的处置原则与方法(溶栓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2. CNS矢状位(前后循环)

  13. 脑血管病的基本概念

  14. 定 义 • 各种血管源性病因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脑动脉、毛细血管网、脑静脉)。 • “血管源性病因”指(1)心血管系统和其它系统或器官的病损,累及脑部血管和循环的功能。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脑灌注不够;(2)颅内血管本身发育异常、创伤、肿瘤。

  15. 脑动脉大体解剖(前后位)

  16. 脑动脉大体解剖(侧位)

  17. 大脑外侧面静脉

  18. 大脑大静脉(内侧面)

  19. CNS矢状位解剖图

  20. 脑血管病分类 1、按起病形式 • 急性: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碍,又称脑血管意外、中风或脑卒中。 • 慢性:如慢性脑供血不足、血管性痴呆。 2、按病理性质 • 缺血性、出血性、其它(占位/高血压脑病) 3、按部位:动脉、静脉、静脉窦等。

  21. 卒中的概念 • 卒中:因为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神经功能突然受损,症状与体征持续时间大于24小时; • “突然”:发病时间可精确到时刻(分、小时); • 血液循环障碍:脑动脉梗阻,或脑灌注不足,可称为“脑梗死(影像学概念)”、“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动脉破裂:“脑出血”、“脑溢血”(血在大脑实质内)、“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流进蛛网膜下腔)

  22. 大脑中动脉区梗死类型

  23. 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

  24. 蛛网膜下腔出血破入脑室

  25. 卒中的分类 1、缺血性(“缺血性卒中”)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4小时内症状、体征完全恢复正常 (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RIND):1-3周后症状、体征完全恢复正常,也称小卒中 (3)完全性卒中(complete stroke ,CS),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大于24小时,留有持久的后遗症 2、出血性 • 脑出血 • 蛛网膜下腔出血

  26. 缺血性卒中的分型—TOAST分型 1. 大动脉粥样硬化(LAA) 2. 心源性栓塞(CE) 3. 小动脉阻塞(SAO) 4. 其他病因确定的卒中(OC) 5. 未确定病因的卒中(UND)

  27. 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28. 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29. 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30. 缺血性卒中的分型—OCSP分型 1.全前循环梗死(TACI) 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 3、后循环梗塞(POCI) 4、腔隙性梗塞(LACI)

  31. 缺血性卒中的分型—CT分型 1.大梗死:超过一个脑叶,直径5cm以上 2.中梗死:小于一个脑叶,3.1-5cm 3.小梗死:1.6-3cm 4.腔隙性梗死:≤1.5cm 5.多发性梗死:多个中,小血管及腔隙梗死

  32.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 2个主要发病机制,三个致病环节

  33.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病因) • 栓子学说:心脏、动脉、反常栓子 • 血流动力学异常学说:脑灌注不够,如血压过低、血容量不够、心衰、大动脉病变远端灌注下降等 • 其他:炎症、血管痉挛、机械压迫(颈椎病)、高凝状态、血液学异常等

  34. 缺血性卒中的三个主要致病环节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脑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梗阻;动 脉源性栓子 心 脏:心脏功能异常导致排血量不够, 致脑灌注不够;心源性栓子 血 液:促进血栓形成因素:脑动脉狭窄、 血流缓慢、高凝状态

  35. 心脑血管的构成简图

  36. 颅内外大动脉常见病变部位

  37. 缺血性卒中的诊断

  38. 缺血性卒中定义与分类 定义:因为血液循环障碍(脑灌注不够或脑动脉梗阻)导致的神经功能突然受损。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与体征持续时间小于24小时 (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RIND):1-3周后,症状、体征恢复正常 (3)完全性卒中(CS):症状与体征持续时间大于24小时

  39. 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辅助检查)

  40. 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全貌

  41. 高级皮层功能 • 意识(consciousness):嗜睡、昏迷等 • 语言功能(linguistic function):言语困难等 • 认知功能(cognitive function):糊涂等 • 其他

  42. 感觉功能 躯体感觉(Somatic sensations) • 一般躯体感觉:浅感觉:痛、温、触觉;深感觉:关节位置觉、音叉震动觉等;复合感觉:图形觉等; • 特殊躯体感觉 嗅觉—视觉—听觉—味觉—平衡觉 内脏感觉(Visceral sensations)

  43. 运动功能 • 肌肉容积:肌肉萎缩、假性肥大 • 肌肉力量:无力、力弱、瘫痪 • 肌肉张力:肌张力高(僵直)、低 • 共济运动:共济失调 • 异常运动:抽搐、震颤、舞蹈运动

  44. 神经系统疾病症状 1、无定位意义的 • 头晕、头痛、疲乏、焦虑 2、有定位意义的 (1)高级皮层功能 (2)感觉功能:头面部、躯干 (3)运动功能:头面部、躯干 • 植物神经功能:霍纳氏征

  45. 诊断程序 突发神经功能缺损 临床特点 + 头部影像学检查 确定卒中的性质、部位、严重程度 同时鉴别诊断 病因诊断 对因治疗

  46. 诊断依据 • 病史 • 临床症状和体征 • 辅助检查 • 一般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特殊检查 • 其他

  47. 病史询问 • 年龄:老年人更容易患脑血管病 • 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 急性起病的神经功能缺损 • 同时注意及时辨别出其他可以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免延误转归(更好的疾病的救治)

  48. 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 缺血性卒中 血液学 心脏 脑动脉 全身状况 确定可能的致病原因 针对病因治疗

  49. 辅助检查内容 • 血液学:血常规、血沉、感染三项、凝血象、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必要时进行特殊的血液学检查 • 心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必要时进行特殊的心脏检查 • 脑动脉检查:超声技术(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CTA、MRA;必要时DSA • 全身状况检查:尿便常规、血生化、胸大片、腹部B超;必要时进行相应脏器的特殊检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