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健康加分 ─從日常生活保健

健康加分 ─從日常生活保健. 李源德 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2007 年 12 月 3 日. WHO definition of Health. 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健康是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上 皆 完 整的一種 狀態,不僅僅是沒有生病或身體不舒服而已 。 Amended since 1948. 人的一生 ─ 生老病死. 壽命:成長年齡的 7½ 倍

robin-nobl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健康加分 ─從日常生活保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健康加分─從日常生活保健 李源德 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2007年12月3日

  2. WHO definition of Health • 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 健康是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皆完整的一種狀態,不僅僅是沒有生病或身體不舒服而已。 Amended since 1948.

  3. 人的一生─生老病死 • 壽命:成長年齡的7½倍 18歲7.5=135歲 • 生後第17天開始血管粥狀硬化 • 長生不老 • 轉世 •傳宗接代 •桃李天下 •立德立功立言

  4. 長壽的人瑞 • 世界最長壽 記錄:本鄉鎌人(日) 116歲(2003) 現存:瓊恩‧摩爾(西班牙) 114歲(男) 夏拉爾‧班克納 114歲(女) • 台灣最長壽 王李鳳儀 118歲(?)

  5. 台灣的人瑞(2004年) • 男957人;女893人;共有1850人瑞 最高齡108歲(男);119歲(女) • 台北市584人;台北縣368人;桃園縣92人 共占56.43% • 平均餘命 男 女 ►台灣 73.6歲 79.4歲 ►日本 78歲 85歲 ►中國 70歲 73歲 ►韓國 73歲 80歲 ►新加坡 77歲 81歲 ►美國 75歲 80歲 ►法國 76歲 83歲

  6. 癌症 腦血管疾病 > > 冠狀動脈心臟病 169.4 糖尿病 高血壓 台灣近五十年來重要死因的趨勢變化 163.8 動脈硬化相關疾病 57.8 57.1 46.2 8.3 DOH, Taiwan, 2005

  7. 現代生活環境及健康危機 (註) 臭氧層破壞 溫室效應 森林破壞 酸雨 生物種類減少 廢棄物 海洋污染 輻射污染 自動化 運動不足 體能低落 心因性疾病 生活習慣病 高度文明社會 長壽化 高度競爭壓力 營養過量 及失衡 肥胖 地球環境破壞及污染(註) ─石川兵衛

  8. 健  康 0 10 20 30 40 50 60 70 100 (年齡) 器官變化 (遺傳) 危險因素 症狀變化 出生 發病 死亡 潛伏期 基因改造 預防治療 內外科診療 藥物治療 基因治療 臨床診療 器官移植 器械補助 之病理狀況 無病 = 健康 病= 病狀、病苦及失能

  9. 危險因素 • 遺傳(家族史) • 環境因素:砷、黃麴素、電療、細菌、氣溫、電磁波、有毒色素及有機物 • 生活習慣 •不運動 •肥胖 •高血壓 •高脂血 •糖尿病 •抽煙

  10. 潛伏症狀臨床症狀   ?  病 機 轉■胸痛 1.心肌缺氧 ■心悸 2.心臟失能 ■昏厥 ■循環不成 ■呼吸困難 ■水腫

  11. 心絞疼(心肌缺氧) • 心前區 • 放散性疼痛 • 伴有冷汗、臉色蒼白及心肌 • 有發作誘因

  12. 呼吸困難(左心衰竭) • 端坐性 • 運動性 • 夜間性 • 咳嗽 • 肺部濕性雜音

  13. 冠心病

  14. 冠心病知多少?(每年) • 美國 100萬人 心肌梗塞病人/每年 20-30萬人 病亡 10-15萬人 來院前死亡 • 台灣 2萬人 心肌梗塞病人/每年 0.4萬人 病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台灣每年冠心病人預估有30萬人

  15. 147.7 > 動脈硬化相關疾病 > 156.8 58.8 49.3 40.8 7.9 DOH, Taiwan, 2001 台灣近五十年來重要死因的趨勢變化

  16. 台灣近五十年來重要死因的趨勢變化 156.8 (35,023) 147.7 (32,993) 動脈硬化疾病是最大的健康殺手

  17. 2. PTCA + stent placement 1. PTCA: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3. Atherectomy: “grinds away” the plaque Thre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PCIs)

  18. Case 1: Post-Stent Post-GP IIb/IIIa • Patient given abciximab • Reinjection of RCA after 5 minutes of therapy • Stent placed in area of lesion • No reflow seen distal to stent

  19. Case 2: Presentation and Pre-Stent • 68-year-old man s/p stent to RCA 3 years ago • Prolonged chest pain at home • Current meds: aspirin • In ED recurrent chest pain relieved with NTG • Troponin is elevated • In ED patient is given tirofiban for 48 hours • Patient transferred to tertiary care center; enoxaparin and tirofiban continued • Patient is taken to cath lab next day

  20. Case 3: Post-Stent • LAD stent placed • Tirofiban continued for 24 hours • Patient discharged on aspirin, clopidogrel, statin • Patient does well with no recurrence of symptoms

  21. 動脈硬化疾病是可預防的冠心病危險因子 • 高血壓 (>140/90 mmHg) • 糖尿病 (空腹血糖 >126 mg/dl) • 血脂肪異常 (LDL-C >160 mg/dl; HDL-C <40 mg/dl) • 抽煙 • 早發性冠心病之家族史

  22. BP Classification Systolic BP, mm Hg* Diastolic BP, mm Hg* Normal (正常血壓) <120 and <80 Pre-hypertension (高血壓前期) 120-139 or 80-89 Stage 1 hypertension (高血壓第一期) 140-159 or 90-99 Stage 2 hypertension (高血壓第二期) ≧160 or ≧100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Blood Pressure for Adults Aged 18 Years or Older (JNC-VII, 2003) JNC 7. JAMA 2003;289:2560-2572.

  23. 高血壓的發現 • 四十歲以上每半年一次量度血壓 • 家族史、既往病史 • 病狀(Beevers) ►頭痛 15% ►暈 13% ►胸痛 15% ►鼻血 17% ►焦慮或憂鬱 45%

  24. 可怕的高血壓 • 15年長期追蹤觀察(台大曾文賓教授) ►17,953名農夫 死亡率 高血壓 46% 正常血壓 9% 腦中風 高血壓 10.4% 正常血壓 0.5%

  25. 台灣高血壓治療概況 台灣地區年齡大於三十五歲的成人中25%有高血壓 高血壓患者有接受治療 且獲得理想控制 高血壓患者有接受治療 但控制不理想 ~20% ~20% ~20% ~40% 高血壓患者知道其有高血壓但卻未接受治療及控制 高血壓患者 卻不知其有高血壓 Lee YT et al. J Clin Epidemiol 2000;53:838-846

  26. 人體的血脂濃度表 膽固醇: ≤ 240 mg/dL 高密度膽固醇: ≥ 40 mg/dL 低密度膽固醇: ≤160 mg/dL 三酸甘油酯: ≤200 mg/dL

  27. 心血管疾病及其相關危險因子的盛行率 — 金山社區心血管疾病世代研究 男性 女性 全體 (%) (n=1,703) (n=1,899) (n=3,602) 冠心病 4.9 3.1 4.1 腦血管疾病 2.5 1.9 2.2 高血壓 24.8 25.8 25.3 糖尿病 8.5 8.6 8.5 血脂肪異常 39.8 40.8 40.3 14.1 19.7 17.1 TC 240 mg/dl 14.4 11.9 13.1 TG 200 mg/dl 24.7 31.5 28.3 LDL-C 160 mg/dl HDL-C <35 mg/dl 17.3 11.2 14.0 Lee YT et al. J Clin Epidemiol 2000;53:838-846

  28. The 8-year Incidence of CHD According to Quintiles of Total Cholesterol/HDL Cholesterol Ratios — Chin-Shan Community Cardiovascular Cohort Study 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值=5是判別血脂是否異常的最佳指標 11.8% P (for trend) <0.001 (%) 6.7% 6.0% Cut-off point, 5 by ROC curve analysis 5.2% 3.8% Q1 Q2 Q3 Q4 Q5 3.15 3.80 4.45 5.35 TC/HDL-C Ratio Wang TD, Lee YT et al. Am J Cardiol 2001;88:737-43

  29. (40) (260) (50) (230) (60) (200) (mg / dL) (mg / dL)

  30. Risk Category CHD and CHD riskequivalents (DM) Multiple (2+) risk factors (Perform 10-year risk assessment) Zero to one risk factor LDL Goal (mg/dL) <100 <130 <160 Three Categories of Risk that Modify LDL-Cholesterol Goals in ATP III • LDL cholesterol: the primary target of therapy • HDL cholesterol <40 mg/dL: categorical risk factor

  31. 高脂血症:膽固醇 下列含高膽固醇或飽合脂肪的食物宜避免或減少攝取: 肥肉、香腸、內臟(腦、肝、腰子)、龍蝦、蟹黃、蚌類(蛤、蜆、牡蠣)、蛋黃、墨魚(烏賊)、魷魚、鰻魚、魚卵(烏魚子)、沙拉等。

  32. 高脂血症:三酸甘油酯 下列食物會使三酸甘油酯過高,避免或減少攝取: 奶油、全脂牛奶、富含澱粉的蔬菜(如馬鈴薯、玉米)、過甜的食物及飲料、油炸或煎過的食物、花生、瓜子、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麵粉類)及酒,應限制取量

  33. 糖尿病 • 血糖 ≥ 126 mg/dL • 任一次血糖 ≥ 200 mg/dL以上 • 糖化血色素HbA1C

  34. 高血壓 血壓 < 130/80 mmHg 血脂肪異常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 100 mg/dL 高血糖 醣化血紅素(Hgb A1C) < 7.0 % 預防糖尿病病人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治療目標 www.hypertensiononline.org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Diabetes Care. 2001;24(suppl1):S1-S133.

  35. 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 (胰島素阻抗性增加) 病患多合併中廣型肥胖身材、高血壓、血脂異常、血液易於凝集等變化

  36. 多種危險因子並存對心血管疾病 發生率的影響: 佛明罕研究

  37. 運動的好處 • 有利心臟的調適 (Conditioned) • 改善高脂血異常 • 增強血栓溶解能力 • 擴張冠狀動脈 • 增加側枝循環 • 呼吸功能訓練 • 消耗多餘熱量

  38. 運動的原則 • 從事喜好的運動 • 每週兩次流汗運動或每日30-60分鐘之運動 • 不有症狀(氣促、心悸或持續倦怠、嘔心、不整脈、胸痛) • 飯後兩小時內忌有運動

  39. 心臟病人適度運動的原則 • 以不引起任何不舒服原則,避免太熱或太冷的天氣到戶外運動,最適宜運動溫度為25℃。 • 運動中如發現胸前不適或胸痛現象,應立即停止運動,找大夫診治。 • “有計劃的運動”最好的設定是先做“運動心電圖”,以判定其運動量。 • 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如:散步、慢跑、打高爾夫球)每週3-4次,每次30分鐘,原則上勿做劇烈運動及競賽性的活動(如、舉重、拔河…等)

  40. 適當運動量 • 運動間心跳極限 =(200-年齡)X 0.75

  41. 運動的種類 • 有氧(Aerobic)運動 = 等張(Isotonic)運動  ─走路、慢跑、玩球、游泳 • 無氧(Anaerobic)運動 = 無距(Isometric)運動  ─推拉重物 • 瑜珈(Yoga)氣功

  42. 運動與能量消耗(K Cal/時)─日本厚生省 • 種類 男 女 步行100公尺/分 364 291 田徑10公里 281 225 網球 硬式 540 432 軟式 414 330 桌球 518 414 慢跑 500 399 爬山 245 195 高爾夫 292 234 跳繩 328 261 體操 284 228 游泳 500 399

  43. 運動的強度效果─(Paffenbarger,Jr) • 運動的強度(大卡/週) 心臟病發機率(‰) <500 70.7 500-1999 53.3 >2000 35.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輕度運動 5大卡 / 分 • 重度運動 10大卡 / 分 • 每天上樓一層 每週56大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