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輔仁大學創業學程

在創業型社會裡 — 創新與創業 精神的展現. 創新創業 競賽實習. 輔仁大學創業學程. 主講人:蔡適陽 董事長. 精營管理顧問 公司 董事長 研華文教基金會 執行董事 研華股 份有限公司 共同創辦人. 在創業型社會裡 創新與創業 精神的展現.      內 容 壹 . 創業型社會產生與內涵 貳 . 創新與創新事業的思維 參 . 創新及創業精神定義與內涵 肆 . 創新創業的類型 與關鍵 伍 . 全球 創業精神啟動與展現 結   論. 壹 . 創業型社會產生與內涵. 創業型社會的產生. 過去數百年的傳統經濟體系隨著人類各方面的進步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輔仁大學創業學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在創業型社會裡— 創新與創業精神的展現 創新創業 競賽實習 輔仁大學創業學程 主講人:蔡適陽 董事長 精營管理顧問公司 董事長 研華文教基金會 執行董事 研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

  2. 在創業型社會裡 創新與創業精神的展現      內 容 壹.創業型社會產生與內涵 貳.創新與創新事業的思維 參.創新及創業精神定義與內涵 肆.創新創業的類型與關鍵 伍.全球創業精神啟動與展現 結  論

  3. 壹.創業型社會產生與內涵 創業型社會的產生 過去數百年的傳統經濟體系隨著人類各方面的進步 不斷擴張,更透過管理知識的引進及發展促進經濟的大 成長達到輝煌成果,進而形成管理型經濟體系。但在70 年代美國遭遇能源危機和經濟衰退帶來極端動盪,使 工作者的態度、價值和行為帶來極大的改變,另也在 「新科技」和「管理技能」的新應用促成創業型經濟體 系(Entrepreneurial Economy)的出現,也正式引導美國走 進創業型社會。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創新與創業精神)—Peter F. Drucker

  4. 1.自由市場經濟 自由市場經濟意味著更多的開放與更少的管制,也就是 在金融、產品、人員、資源等更自由的流動與進出。 2.成長型經濟 成長型的經濟體將可以提供大量的市場機會。由於不斷出現新的市場需求與持續擴大市場範圍,引發大量的創新與創業行為,市場競爭激烈,帶動破舊立新,生產力因而獲得進一步的提升,經濟自然也更加蓬勃發展。 3.法治社會 市場經濟運行的特徵就是法治社會與有效率的行政官僚 體系。創業家需要在一個有良好配套的法治社會環境中, 方能真正有效率地從事價值創造的工作。 壹.創業型社會產生與內涵 創業型社會的三大要素

  5. 壹.創業型社會產生與內涵 創業型社會的定義 在一個能夠充分孕育創業精神,產生大量創業家 與新創事業的社會,就被稱為「創業型社會」。 因此所謂創業型社會,「是在良好配套環境下 ,激發全體人民的創新與創業活力,進而帶動長 期持續的經濟成長,它是一個國家邁向富強的最 佳途徑」 。 --創業型社會是中國富強的根基 劉常勇中山大學企管系

  6. 壹.創業型社會產生與內涵 創業型社會的內涵 1.是以創新與創業精神為主軸展開一切活動。 2.透過創新與創業精神帶給社會、經濟、公共服務機構及私人 企業等去面對新時代的挑戰。 3.在創業型社會裡,創新與創業精神是一種正常、穩定、持續 的行為,如同管理已成為現代組織和機構的工具。 4.在創業型社會,每一個人都必須不斷地學習、再學習並將這 種學習機會視為一種挑戰。 5.在創業型社會,強調願意面對所有的不便、老化、陳腐與過時 ,勇於將其改變的精神以及堅持到底的毅力。 6.在創業型社會,發揮創業神將創新想法具體的落實完成包括 ,洞見機會、勾勒願景、整合資源、組織團隊與落實執行。

  7. 創新(Innovation)一詞的拉丁文為『Innovare』  ,意指『to make something new』,全意是指 『Innovation is a process of turning opportunity into new ideas and of putting these into widely used practice』 創新的定義 貳.創新與創新事業的思維

  8. 創新的定義 貳.創新與創新事業的思維 Clark & Guy(1998)認為創新是指將知識轉換為實用 商品之「過程」,所強調的是在該過程中,人、事、物, 以及相關部門的互動與資訊之回饋,且創新是創造知識及 擴散知識之最主要來源。因此,創新也是國家或企業提升 競爭力之重要手段。 「創新」定義為「將新的概念透過新產品、新製程、以及 新的服務方式實現到市場中,進而創造新的價值的一種過程」 。此一定義,特別強調創新之執行面(Implementation) 與市場效益面 (Market Effect)。 創業管理的基本概念 劉常勇

  9. 創新的定義 貳.創新與創新事業的思維   「創新」的觀念最早是由古典學派的經濟學者熊彼得 (Schumpeter)所提出,他認為創新是企業有效利用資源,以創新的生產方式來滿足市場的需要,是經濟成長的原動力。 簡單定義,「創新」是一種可以使企業資產再增添新價值的活動。當前企業普遍採行的待績改善(CI)(Continuous Improvement自廣義的定義,也可以被視為是一種「創新」,亦即企業的創新活動在本質上就包含持續改善產品、製程、客戶服務等。 創業管理的基本概念 劉常勇

  10. 創新就是改變資源的產出,亦即將創新界定為:『改變資源所給與消費者的價值與滿足』。創新就是改變資源的產出,亦即將創新界定為:『改變資源所給與消費者的價值與滿足』。 創新並不一定要涉及技術問題,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個實體的『東西』。 系統化創新包括了有目的而且有組織的尋求改變,以及對改變本身所可能提供的經濟性或社會性創新機會,進行系統化分析。 貳.創新與創新事業的思維 創新的思考 --資料來源:創業與創業精神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

  11. 創新是指將知識轉換為實用商品的『過程』,所強調的是在該過程中,人、事、物,以及相關部門的互動與資訊之回饋,會對個人、團體、組織、產業或社會產生極大的價值,在企業裡透過策略活動可以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也與企業創造競爭優勢密切相關。創新是指將知識轉換為實用商品的『過程』,所強調的是在該過程中,人、事、物,以及相關部門的互動與資訊之回饋,會對個人、團體、組織、產業或社會產生極大的價值,在企業裡透過策略活動可以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也與企業創造競爭優勢密切相關。 所謂創新,包含新產品、新服務、新製程、新技術、新原料及新經營模式等各種新穎、有用、能提高生活品質的作品或服務;創業精神,則是將創新想法具體的落實完成,這包括,洞見機會、勾勒願景、吸納資源、組織團隊與落實執行。 --資料來源:創業十二堂課政大吳思華教授 貳.創新與創新事業的思維 創新的思考

  12. 『創新』是為『將新的構想透過新產品、新製程,以及新的服務方式,有效實現到市場中,進而創造新價值的過程』。此一定義中,特別強調創新的執行過程(Implementation Process)與創新的市場效益(Market Effect) 。 成功的創業家都會試著去創造價值和有所貢獻。訂定高目標,而且不會滿足於只是對現存事物加以改善或修正,不斷試圖創造出新穎且更具生產力的結構,將現在的資源結合在一起。 貳.創新與創新事業的思維 創新的思考

  13. 貳.創新與創新事業的思維 創新事業的展開 範例 「將資源從生產力較低的地方轉移到      生產力較高及產出較多的地方」   麥當勞沒有發明任何新東西,任何一家美國的高級餐廳老早就開始供應它的最終產品了。但是,藉著應用管理 觀念與技巧(思索顧客所重視的「價值」,使「產品」標準化,設計製程與操作工具,以及其於分析工作流程的結果而設定標準,並依據標準訓練人員,麥當勞不但大幅提高了資源的產出,而且開創一個新市場和新顧客階層,這就是創業精神。

  14. 貳.創新與創新事業的思維 範例 創新事業的展開 研華公司同樣沒有發明任何新東西,只是運用個人電腦的主機板功能經過重新設計(調整)成不同產業用的專用控制主機板例如應用在大樓自動控制、商場的收銀機、娛樂的卡啦OK、自動販賣機器、汽車的電腦、廣告播放機、、等。 研華開發的產品在既有的產業中這些功能的產品早已經供應給終端客戶在使用。但是,藉著產業應用技巧與經驗 (思索顧客--系統整合商(Solution Integrators)所重視的「價值」,使「產品」標準化,從企劃、設計、製造、行銷、銷售、服務及運籌管理、、等分析顧客滿意的流程而設定標準,經營的過程研華公司同業大幅提高了資源的產出,而且開創一個新市場(工業電腦)和新顧客(eWorld Solution Integrators)階層,這就是創業精神。

  15. 參.創新及創業精神定義與內涵 創業精神的定義 Entrepreneurship 有人翻譯做「創業精神」,也 有人翻譯為「企業精神」,但本質仍著重於是一種創 新活動的行為過程,而非指企業家的人格特質。 創業精神的主要意含為創新,也就是創業者透過 創新的手段,將資源更有效的利用,為市場創造出新 的價值。雖然創業常常是以開創新公司的方式產生, 但創業精神不一定只存在於新事業。一些成熟的組織 ,只要創新活動仍然旺盛,該組織依然具備創業精神。

  16. 參.創新及創業精神定義與內涵 創業精神的價值貢獻 1.創業精神是美國壯大成為全球領導的關鍵。 2.創業精神帶給美國經濟全面的突飛猛進。 3.在未來全球的經濟成長將靠創業精神復活。 4.『作一個美國人、就是要作一個創業家』。 5.創業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發展的主導模式。 6.大學(高等教育)是培養創業經精神的殿堂。 7.『創業』為美國帶來生產力和自我創新能力。 8.創業型社會是美國培養實力、創造財富的基礎。 9.美國將對外輸出創業型社會模式作為外交政策的核心。 創業力(The Entrepreneurial Imperative) 2006 考夫曼基金會主席(Kauffman Foundation) Carl J.Schramm

  17. 參.創新及創業精神定義與內涵 創業家的定義 願意擔負起一項新事業,組織經營團隊,籌措所需資金  ,並承受全部或大部分風險的人。 Kirzner(1973)認為「創業家是能夠辨認市場不均衡所帶來  的機會,在採取行動中獲利,並且具有能夠正確地預期下 次不均衡將在何時何地發生的能力。」 Peterson&Albaum(1984)認為「創業家是組織及管理資源,  並承擔企業交易風險的人。」 Nelson(1986)認為「是否願意承擔風險成為成功創業家的 關鍵,其他條件還包括了運氣、時機、資金和毅力。」

  18. 參.創新及創業精神定義與內涵 創業家的定義 Shame(1974)及 Siropolis(1989)認為「創業」是 創業者依自已的想法(Ideas)及努力工作(Hard Work)來 開創一個新事業,包括新公司的創立、組織中新單位 的成立,以及提供新產品或新服務,以實現創業者的 理想。 創業本身是一種無中生有的歷程,只要創業者具 備求新、求變、求發展的心態,以創造新價值的方 式為新事業創造利潤,那麼就能說這一過程中充滿 了創業精神。

  19. 參.創新及創業精神定義與內涵 創業家的定義 Stevenson(1999)認為「創業家是一位希望攫取所有的報酬   ,並將所有的風險轉嫁他人的聰明人」。 Ed Robert(1991)曾將「創業精神」定義為「參與新事業的形   成、發展與成長的心境」,小至一個新產品、一個新課   程,到一個新事業單位(營利或非營利)。 Timmons(1999)認為「創業家是由強力承諾與毅然耐性所驅使   的人」。 Stevenson(2000)則將創業精神定義為「所追求的機會遠超過   目前所能控制的資源」,傳統企業管理的核心,是在既有   的資源下追求分配的最佳效率,而非機會的認定與外部資   源的整合。 創業精神的學習-政治大學溫肇東教授

  20. 參.創新及創業精神定義與內涵 創業家的定義  「創業精神」類似一種能夠持續創新成長的生命力 ,一般可區分為: 個體的創業精神(Independent Entrepreneurship) 組織的創業精神(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所謂個體的創業精神,指的是以個人力量,在 個人願景引導下,從事創新活動,並進而創造一個 新事業;而組織的創業精神則指在以存在的一個組 之內部,以群體力量,追求共同願景,從事組織創新 活動,並進而創造組織的新面貌。

  21. 參.創新及創業精神定義與內涵 創業精神的二大層面 Stevenson (1999)認為,創業精神指的是一種追求機會 的行為,這些機會還不存在於目前資源應用的範圍, 但未來有可能創造資源應用的新價值。 Roberts(1999)則認為,創業精神即是促成新事業形成 、發展 和成長的原動力。「創業精神」有兩個含意: 第一個是精神層面: 創業精神代表一種「以創新為基礎的做事與思考方式」 第二個是實質層面: 創業精神代表一種「發掘機會,並整合資源建立新組  織,進而提供市場新的價值」。

  22. 參.創新及創業精神定義與內涵 創業精神的定義  創業精神所關注的在於「是否創造新的價值」,而 不在於設立新組織(企業),因此創業管理的關鍵在 於創業過程中能否「將新事物帶入現存的組織活動中」 ,包括新產品或服務、新的管理制度、新的流程等。 1.政府機構 2.非營利組織 3.私人企業 4.社會企業 、、、 創新事業 創 業 新組織 創新志業

  23. 參.創新及創業精神定義與內涵 創業精神的定義 創業並不只是去開一家公司 1.必須創造客戶的價值 2.必須有創業的熱情 3.必須是有企(志)業願景 4.必須是有企(志)業使命 熱情創意展現 價值創新實現 創業精神實踐 時代菁英透過創業精神的實踐成就生命的價值

  24. 新時代創業是一個知行合一的行為,現代創業家不但知道他們要迎向何種創業的挑戰,同時也具備相關的知識與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選擇創業,而非被迫創業。新時代創業是一個知行合一的行為,現代創業家不但知道他們要迎向何種創業的挑戰,同時也具備相關的知識與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選擇創業,而非被迫創業。 參.創新及創業精神定義與內涵 新時代的創業家 創業家就是不停地創造價值的人,創業家就是在路上的企業家,創業家就是不斷把自己投進去燃燒的那些人。

  25. 參.創新及創業精神定義與內涵 創業精神的展現 創業家不會滿足於漸進式的改良,創業家對認為 該做的事往往孤注一擲,創業家要嘛全壘打要 嘛被三振,而非像專業經理人強調分散風險。  拍立得創辦人蘭德則強調突破行為的創新, 「值得解決的問題是那些看似不可能的問題」 、如雲門,一個新系所的開創,皆是在不確定 、有風險、資源不足的情境下,摸著石頭過河。 創業精神的學習-政治大學溫肇東教授

  26. 參.創新及創業精神定義與內涵 創業精神的展現 “創業精神無處不在” “我們必須對大學生進行投資,創業精神是 年輕人在人生中必需的。 “創業教育和傳統教育最大的區別在于不僅僅是向 學生傳授知識,而且要求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 和創業技能。” 英國國家大學生創業促進委員會研究與教育部主任Paul D Hannon 把創業當做一種人生態度 2008年01月28日來源:中國青年報

  27. 參.創新及創業精神定義與內涵 創業精神的典範學習  提倡企業家精神文化,必須區別以下3個創業精神的層次: 1、創業家精神(entrepreurship):發現別人看不到的機會  、在明知有風險的情況,仍然能夠集結資源、妥善領導  與運用、成立新事業組織來完成目標,這是最狹義的定義  ,能做到的人不多。 2、創業行為(entrepreurial behavior):未來創業很難單打  獨鬥,團隊成員各自有專業的能耐,又能共同忍受挫折與  調適,在急速成長中能快速學習。有更多創業行為的團隊  成員來配合,才能造就更多的新創事業。 工商時報/經營知識/31版 溫肇東2005/8/10

  28. 參.創新及創業精神定義與內涵 創業精神的典範學習 3、創業文化(entrepreurism):整體社會對「創業是台灣發展   的出路」有共同的信念、承諾與價值觀,才能支持創業者去   冒風險,以及得到無形和有形的支持,包括媒體、政策及相   關法令規章的執行。創業家精神從越小開始培養越好;學校   若能引進企業家進駐各級學校,可廣泛且深入地和學生互動 ,近距離體驗創業家風範。電視及媒體深入報導創業家的故事 及早期創業的艱辛過程,如拯救貧窮大作戰。創業精神的典 範學習不應是錦上添花,而是增加有心創業者對創造價值過 程的風險與專業努力的認識。

  29. 參.創新及創業精神定義與內涵 創業精神落實的三大重要層面 一.創業家的創業冒險精神(Entrepreneurship) 在不確定的情境下: 1.機會的辨認,此可以發現別人所看不到的機會。 2.集結資源,當發現機會時,需要資源。常又因自己    手邊的資源不夠,所以必須在已告知其風險的情況    下,還能說服和動員他人來集結資源。 3.組織團隊以便領導與實現目標。  二.發展團隊(Development team)的創業行為   一個多功能的團隊能在急速成長及多重頓挫下繼續來   共同運作。  創業精神的學習-政治大學溫肇東教授

  30. 參.創新及創業精神定義與內涵 創業精神落實的三大重要層面 三.支撐基礎(Constituency)的創業文化(Entrepreneurism):    整體社會大眾對於創業行為的信念、承諾與價值觀之    支持與肯定,並且配合政策與資源的支持,社會大眾    給予容忍失敗及鼓勵創新之觀念下,較容易實現與    貫穿此創業精神。 透過創業課程或創業競賽,這三    種層次的創業人才都可以被強化,不是所有的人都會    成為(創業家)initiator,但都可以有創業行為及    創業文化。此外,三種層次間的創業人才均可以互相    對流,整個社會才能落實創業精神。 創業精神的學習-政治大學溫肇東教授

  31. 肆.創新創業的類型與關鍵 創新創業的五種原因 創業者為何要創業? 什麼因素吸引他創業? Greenberger及Sexton(1988)的研究指, 創業者之所以想要創業有下列五種原因: 1.在市場上發現機會。 2.相信經營模式會比前人更有效率。 3.具有的特殊專長能發展成為一項新事業。 4.已完成新產品開發,並且這項新產品能在市場  上找到利基。 5.相信創業是致富的唯一路徑。

  32. 肆.創新創業的類型與關鍵 創業的八種類型 Gartner,Mitchell和Vesper(1989),針對個人  、組織、環境、過程等四構面進行研究, 1.離職創立新公司,新公司與原來任職公司屬於不同行 業性質,新公司也必須立即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2.新公司由原行業的菁英人才所組成,企圖以最佳團隊 組合,集合眾家之長,來發揮競爭優勢。 3.創業者運用原有的專業技術與顧客關係創立新公司, 並且能夠提供比原公司更好的服務 4.接手一家營運中的小公司,快速實現個人創業夢想。

  33. 肆.創新創業的類型與關鍵 創業的八種類型 5.擁有專業技術,能預先察覺未來市場變遷與顧客需  求的新趨勢,因而決定掌握機會,創立新公司。 6.為提供特殊區隔市場顧客更好的產品與服務而創立  新公司,新公司具有服務特殊區隔市場的專業能力  與競爭優勢。 7.為實現新事業理想,在一個剛萌芽的新市場中從事  創新,企圖獲得領先創新的競爭優勢,但相對的不  確定性風險也比較高。 8.在產品或服務和原有公司相似,但是在製程與行銷  上有所創新,能提供顧客更滿意的產品與服務。

  34. 肆.創新創業的類型與關鍵 Christian(2000)依照創造價值和個人改變的 影響程度,創業可以區分為四種類型 多 對創業家的改變 冒險型創業 模仿型創業 新事業 創業家 複製型創業 安定型創業 少 少 多 新價值的創造(對環境的改變)

  35. 肆.創新創業的類型與關鍵 價值與改變的四種創業類型 一.複製型創業(Entrepreneurial reproduction) 複製原有公司的經營模式,創新的成分很低。例如某甲原本在乙餐 廳裡當任廚師,後來某甲離職自行創立一家與乙餐廳類似的餐廳。新創 公司中屬於複製型創業的比率雖然很高,但由於這類型創業的創新貢獻 太低,缺乏創業精神的意涵。這類型的創業基本上只能稱為「如何開辦 新公司」,因此很少會 被列入「創業管理教育」的課程。 二.模仿型創業(Entrepreneurial imitation):這種形式的創業無法帶來新價值的創造,創新的成分也很低,但與 複製型創業不同之處在於,創業過程對於創業者而言還是具有很大的 冒險(venture)成分。例如如某一製鞋公司的經理辭掉去工作,開設 一家當下流行的網路 咖啡店。這一種形式的創業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 ,學習過程長,犯錯的機會高,代價也較昂貴。這種創業者如果具有 適合的創業人格特質,經由有系統的創業管理培訓,掌握正確的市場 進入時機,還是有很大機會可以獲得成功。

  36. 肆.創新創業的類型與關鍵 價值與改變的四種創業類型 三.安定型創業(Entrepreneurial valorization)這種形式的創業,雖然為市場創造了新的價值,但對創業者而言 ,本身並沒有遭遇太大的改變,做的也都是比較熟悉的工作。這種 創業類型強調的是創業精神的實現,也就是創新的活動,而不是新 組織的創造,企業內部創業即屬於這依種類型。例如研發單位的某 小組在開發完一個產品之後,繼續在公司中開發另一個新產品。 四.冒險型創業(Entrepreneurial venture):  這類型的創業,除了對創業者本身的轉變大,不確定性高;對新 事業的產品創新而言,也將面臨很高的市場不確定風險。冒險型創業 是一種難度很高的創業類型,有很高的失敗率,但成功所得的報酬也 很驚人。這種類型創業如果想要獲得成功,則必須要在創業者能力、 創業時機、創業精神發揮程度、經營策略、創業過程管理等方面, 都有很好的搭配。

  37. 肆.創新創業的類型與關鍵 創新事業模式Entrepreneur Model 創新事業的模式 洞察力Insight 企業資源 Enterprises 新創事業機會Opportunities 策略資源佈局Resources 創業構想Ideas 財務計劃預測 Positive Financial Flow 目標市場/顧客 Target Customer 創新事業營運Entrepreneur 利基市場分析Niche Market 組織價值呈現Value Proposition 社會 資源 創造力Creativity 領導力Leadership 有效溝通Communication 團隊互動效能Team 執行整合能力 Executive Integration 核心產品/服務 Competitive Product By Jeffry A. Timmons 1977 Babson College

  38. 肆.創新創業的類型與關鍵 創新事業的模式 機會 資源 經營策略與計畫 模糊、變動 、不確定的 外部環境 技術、產品、市場、資源、經營能力之落差 團隊 溝通力、創造力、執行力領導力、決策力、判斷力 創業家 By Jeffry A. Timmons 1977 Babson College

  39. 肆.創新創業的類型與關鍵 創業成功的關鍵 Yusuf(1995)針對南太平洋地區創業家所進行的研究, 結果發現下列因素是影響他們成功的關鍵: 1.良好的管理能力:包括作好事業規劃的能力 3.有效獲得資源的能力 4.良好的記錄與財務控制能力。 5.政府的支持:包括基礎設施、運輸設施、租稅優惠及保護 來自大企業的競爭。 6.市場因素:特別是市場的需求因素,銷售技巧等。教育及 訓練的水平。

  40. 肆.創新創業的類型與關鍵 15項影響創業成功的關鍵因素 1.資金能力:有適當資金能力的創業活動,相對比較容易成功。 2.財務控制:缺乏適當財務控制的創業,相對比較容易失敗。 3.產業經驗:無產業經驗從事創業活動,失敗的機會相對較高。 4.管理經驗:無管理經驗從事創業活動,失敗的機會相對較高。 5.事業規劃:事先未做比較詳細的規畫,失敗的機會相對較高。 6.專業咨詢:能善於使用專業咨詢與產業網絡資源的創業活動, 成功的機會相對較高。 7.教育水準:未受大專教育的創業者相對受過大專教育的創業者 ,創業失敗的機率較高。 8員工能力:能吸引並留住良好素質員工的創業公司,成功的 機會相對較高。 Lussier(1995)歸納不同學者的研究

  41. 肆.創新創業的類型與關鍵 15項影響創業成功的關鍵因素 9.產品策略:選擇太新或太舊產品的創業公司會比較選擇 正在成長產品的創業公司,要來的容易失敗。 10.市場時機:在整體景氣不佳時創業會比較在整體景氣好 的時後創業,要來的容易失敗。 11.創業年齡:年輕創業者相對較年老創業者,要來的容易失敗 12.合夥團隊:一人創業相對團隊創業,要來的容易失敗。 13.家庭背景:來自經商家庭背景的創業者,相對比較容易 創業成功。 14.股權比重:創業者擁有較多股權比例的時候,相對比較 容易創業成功。 15行銷能力:具有比較豐富的市場經驗與行銷能力的創業者, 相對比較容易創業成功。 Lussier(1995)歸納不同學者的研究

  42. 伍.全球創業精神啟動與展現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9年發表的 《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世界宣言》  中提出: “必須將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高等  教育的基本目標” 先進國家,已在創業教育的實踐運作中累積了 豐富的經驗,源源不斷地培養出大批具備創新和 創業能力的人才。

  43. 各國管理學會已正式將創業設為單獨  學門,各大主流期刊的創業文獻遽增 專屬於創業主題之期刊、研討會、書  籍越來越多。 全球創新創業教育需求興起。 各國政府對於創新與創業之鼓勵與支持。 可見的未來中國大陸,將會是全球創業最  興旺的一塊沃土。 伍.全球創業精神啟動與展現

  44. 在一個創業型社會,創新與創業精神所代表的是一種正常、穩定及持續的行為,正如管理已成為所有現代組織(企業)特定的工具。在一個創業型社會,創新與創業精神所代表的是一種正常、穩定及持續的行為,正如管理已成為所有現代組織(企業)特定的工具。 創新與創業精神已成為今日組織、經濟及社會賴以存續的主要活動。要達到這個目的,所有組織(企業)中的人都應將創新與創業精神當做一種正常、持續進行的例行性實務。 結 論

  45. 無論是社會或經濟,也無論是公共服務機構或私人企業,都需要創新與創業精神,創新與創業精神能使任何社會、經濟自我革新(self-renewing)。無論是社會或經濟,也無論是公共服務機構或私人企業,都需要創新與創業精神,創新與創業精神能使任何社會、經濟自我革新(self-renewing)。 在一個創業型社會中,每個人面臨了一個極大的挑戰;每個人都必須、產業、公共服務事業或私人企業保持彈性與不斷地學習、再學習,並將這種學習機會視為一種挑戰。 結 論

  46. 沒有人是天生的創業家,創業家之所以能成功  是因為經歷過許多痛苦的考驗與挑戰。 許多來自於會計、行銷、財務科系的人,甚至科技領域的人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努力學習創業課程但重要的不是通過課程的學分,關鍵在於是否讓自己成為一個具有「創業精神」的時代菁英 ! 結 論 ---創業管理策略與資源 劉常勇

  47. 在創業型社會裡— 創新與創業精神的展現 綜合問題及回答 Q & A

  48. 課程參考書目 1.行政院青輔會培養大專青年創業力試辦計畫—創業教育模式研發與試點  研究結案報告 社團法人國際創新創業發展會會(GlobalTic) 2007出版 2.溫肇東、陳碧芬著(2003)。栽一顆創業種籽;創業學習平台的佈建與複 製。商智文化。 3.傑弗瑞•提摩斯(Jeffery A. Timmons)、安德魯•查克羅基斯(Andrew Zacharakis)、史帝芬•史賓奈利(Stephen Spinelli),陳瑜清譯(2004)。 創業計劃實戰指南。美商麥可羅•希爾國際出版。 4.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原著,蕭富峰、李田樹譯(1995);  創新與創業精神 臉譜出版。 5.Bill Bolton & John Thompson. Entrepreneurships :Talents .Temperament ,Technique. Reed Edu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Ltd. (2000) 6.創業管理的12堂課 天下遠見出版 劉常勇著 2003出版 7.創業管理 清華大學--北京 張玉利 李新春著 2006出版 8.Jeffry A ,Timmons & Stephen Spinelli,Jr New Venture Creation 9.從創業家到執行長(Leading at the speed of Growth. Katherine Catlin Jana Matthews) 齊立人譯 2007出版 商周出版社 10.創業精神興管理 Mastering Entrepreneurship(SueBirley Daniel /Muiyka) 黃蘭閔、黃君慧譯 2006出版 培生教育出版集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