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第七讲 创新活动中所需的解决问题能力

第七讲 创新活动中所需的解决问题能力. 案例. 智克叛军 北宋时期,北宋西部邻国西夏不断叫嚣要灭掉北宋,为实现其目的,西夏常常以美女、土地和耕牛诱使北宋将士招降。有一天,北宋领兵大将曹炜正主持军机会议,突然跑进一卫士报告:“有 300 名士兵逃往西夏了!”此时与会要员惊慌失措,有的提出增兵前往追杀,而曹炜却沉着冷静的告诉大家说:“那是我派的。” 此话不仅稳定了军心,而且还壮了军威。更为重要的是此话被奸细叛徒传到西夏后,西夏王闻之惶惶不得安宁,认为这些“卧底”一旦深深潜伏,将来必有大患,于是立即下令将全部投降者杀掉。. 第一节 解决问题概述.

rose-hor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七讲 创新活动中所需的解决问题能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讲 创新活动中所需的解决问题能力

  2. 案例 智克叛军 北宋时期,北宋西部邻国西夏不断叫嚣要灭掉北宋,为实现其目的,西夏常常以美女、土地和耕牛诱使北宋将士招降。有一天,北宋领兵大将曹炜正主持军机会议,突然跑进一卫士报告:“有300名士兵逃往西夏了!”此时与会要员惊慌失措,有的提出增兵前往追杀,而曹炜却沉着冷静的告诉大家说:“那是我派的。” 此话不仅稳定了军心,而且还壮了军威。更为重要的是此话被奸细叛徒传到西夏后,西夏王闻之惶惶不得安宁,认为这些“卧底”一旦深深潜伏,将来必有大患,于是立即下令将全部投降者杀掉。

  3. 第一节 解决问题概述 • 问题提出 问题解决过程四个阶段 • 问题确定 • 问题解决 • 问题评价

  4. 第一节 解决问题概述 一、提出问题 • 提出问题: • 在科学发明中,表现为:敏锐发现现实生活需要或现实产品的缺陷; • 在科学研究中,表现为:通过直觉创意而发现某种新的规律,或发现某种新的现象并对其进行追问。 • 提出问题的几种策略或方法: • (一)发散加工 • (二)收敛加工 • (三)运用创新技巧

  5. (一)发散加工 发散加工采用的一般方法: 1.提问法:对问题结果和障碍进行反复提问,对多种可能性提出多种质疑,尝试解答,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问题作为创造活动中的求解目标。 2.列举缺点和希望点: 3.列举属性:即将事物分解成不同的部分,并对每个部分的属性和功能进行分解,并对应这些属性和功能寻求更佳的替代方案。

  6. (二)收敛加工 收敛加工: 收敛加工采用的一般方法: 1.关系收敛:即对问题涉及的领域与研究人员主体关系的收敛,就是造选择问题领域时,选择与研究主题关系最为紧密的领域。原则是:选择的问题领域是研究主体影响力足够的范围;选择的问题领域和研究主体动机一致。 2.展望收敛:运用一定的选择标准,选择最有价值的问题,其标准是:熟悉程度、重要性、紧迫性、稳定性。

  7. (三)运用创造技巧 运用创新技巧主要关注的方面: ●增强问题意识 ●保持好奇心和提高观察力 ●掌握问题产生的途径:提高对问题的敏感度

  8. (三)运用创造技巧 提高对问题敏感度的主要方法: 1.善于抓住经验事实同已有理论的矛盾 2.抓住理论的逻辑矛盾 3.抓住规律性的不良现象 4.注意争论 5.注意不同知识领域的交叉地带 6.从急待开发的领域寻找问题 7.在拓宽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中寻求问题

  9. 第一节 解决问题概述 二、确定问题 • 确定问题: 主要可以通过对目标要求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实质目标或转化目标要求 • 解决问题最容易受潜意识的思维定势或习惯约束。许多难题在于解决者在潜意识中将问题的规则做了过严的规定。

  10. 第一节 解决问题概述 案例:一笔将以下九个点连接起来: 任意一条线段均不可重复。 ● ● ● ● ● ● ● ● ● ● ● ● ● ● ● ● ● ●

  11. 第一节 解决问题概述 三、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可以从如下三方面加以考虑 1.从需解决问题的整体进行思考,分析整体中各要素结构是否合理配置优化。 2.面对问题可以利用规则去解决问题。 3.面对难题,可以通过改变规则或打破规则解决问题。

  12. 第一节 解决问题概述 四、评价问题 1. 评价的侧重标准:有效性、恰当性、实施性和可行性 2.评价的主要维度:技术评价、经济评价、社会评价 技术评价:以所提出的方案能否满足要求的技术性能及其满足程度为目标,来评价方案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经济评价:应考虑成本、利润、企业经营需要、实施方案的花销、方案实施的生产条件。 经济评价:评定方案实施后对社会带来的利益和影响。

  13. 第一节 解决问题概述 四、评价问题 社会评价:评定方案实施后对社会带来的利益和影响。 社会评价一般需考虑的要素有: (1)是否符合国家科技政策和国家科技发展目标; (2)是否有利于改善劳动环境和社会环境; (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展人们生活范围、提高人们的素养; (4)是否有利于提高生产力; (5)是否有利于资源利用

  14. 第二节 技术发明中的解决问题训练 一、技术发明的主要过程 技术发明主要包括八个过程 第一阶段:基础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动机产生阶段 第三阶段:任务明确阶段 第四阶段:总体分析阶段 第五阶段:解决方案提出阶段 第六阶段:验证阶段 第七阶段:优化阶段 第八阶段:实施阶段

  15. 第二节 技术发明中的解决问题训练 NO YES 开始 基础准备 发明动机 任务明确 优化 满意 验证 解决方案提出 总体分析 发明实施 结束 技 术 发 明 过 程 流 程 图

  16. 二、技术发明 (一)技术发明的问题意识 为确保技术发明设想的成功实现,发明者要针对每个设想反复提问,如: 1.发明的原则与科学上已有定论是否矛盾? 2.发明方案所需技术是否成熟? 3.发明设想带来的结果是否利大于弊? 4.发明可能产生的产品是否具有生存价值?价值有多大? 5.发明成品的应用范围有多大? 6.发明带来的产品是否会很快被其他产品所替代? 7.发明所带来的产品是否有市场?市场大小如何? 8.发明所形成的产品能否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17. 技术发明 训练: 1.塑料袋所带来的污染一直是困扰我国的一个难题,自从国家限塑以来,大型超市限塑执行较好,但集贸市场是塑料袋的重灾区。 对此你有何种想法? 2.如果你是生产塑料袋企业的最高管理者,面对国家限塑政策以及塑料袋污染的现实困境,你将如何发展你的企业?

  18. (二)技术发明的目标明确 技术发明中的问题明确就是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搜集、分析处理并最终确立目标问题。 问题明确主要包括两种情况: 第一种:由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 第二种:将一个较难求解的问题转化为一个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

  19. (三)技术发明方案细化 技术发明目标明确方案选定 技术发明问题的提出 技术发明方案细化实施

  20. 方案细化训练 1.针对使用粉笔必须用黑板擦,用黑板擦擦过以后粉尘大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你有什么想法?将你的想法形成方案并细化。 2.随着现代城市的扩张和变化,无论是在自己工作的城市还是到别的城市,怎样解决驾驶员难以找到目的地的问题?开车开地图不方便 汽车导航器 发明导航器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作出方案并细化 方案实施

  21. 三、发明成果的保护 发明专利制度:这是保护发明创造、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项根本性机制。 (一)发明专利制度的作用 1.鼓励发明创造 2.以公开换取权利 3.促进社会产业的发展

  22. 三、发明成果的保护 (二)专利技术的范围 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规定:“专利法所称的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也属于专利。“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做出的富于美感并适用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下列情况属于发明:机器、仪表、用具、药品、加工工艺、视频、物质的生产方法等,而诸如科学发现、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动植物品种、疾病疗法等则不在专利保护范围之列。

  23. 三、发明成果的保护 (三)专利技术的标准 新颖性:国内外刊物上未刊载过、已申请名单中没有此发明。 创造性:发明或外观设计与此前的成果相比具有进步性。 实用性:此发明要切实可行并实用。 (四)发明成果的保护手段 1.利用专利技术保护发明成果 2.迅速开发市场 3.形成核心技术 4.利用商标保护技术发明

  24. 三、发明成果的保护 A部分是专利保护范围,模仿者在 专利保护期内合法获得该技术方法只能 通过购买专利来实现。 B部分是不受专利技术保护 的范围,模仿者可以通过学习改进 而使用该技术而不构成侵权。 上图:专利保护范围 B保护范围以外 A. 专利保护范围

  25. 三、发明成果的保护 A部分是模仿者很难或者说几乎不 可能获得的非专利技术。 B部分是可以通过谈判、购买 专利获得的专利技术。 C部分是不受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上图:技术机密与专利保护范围 A.专利保护范围以外不可转让的核心机密 B.专利保护范围可转让机密 C.专利保护范围以外非核心机密

  26. 四、技术创新 (一)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关于创新的概念及其意义 熊彼特指出:创新就是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的变化,或者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这里的“新组合”包括: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获得一种产品的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供应来源;5.实现一种工业的新组织。

  27. 案例 创建于1902年的3M公司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富于创新精神和对创新的组织保障。其主要表现是: 1.鼓励“15%的私活” 2.容忍产品创新的失败 3.加强组织上的保证 4.建立独特的奖酬机制 5.严格限制官僚主义 美国3M公司的成功之道

  28. 四、技术创新 一个国家,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就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如下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条件: 制度环境:所有制结构、经营制度、要素配置、利益分配等 政策环境:直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最大的是利益分配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 市场与法治环境:对创新起着阻碍或推动作用的软环境 教育培训环境:教育培训是创新的基础,文化素质是决定创新水平的重要条件 信息服务环境:信息系统与服务环境是连接技术开发与应用推广的纽带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环境:是创新体系的基础部分,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前提

  29. 四、技术创新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 科技领域的知识创新 适应开放体系和经济轨迹的市场机制创新 政府职能的创新

  30. 训练与思考 1.找一家2012年世界500强企业或上海市10强企业,分析其在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服务创新等方面的创新及启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