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品德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品德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一小 周建忠. 因为碰撞,才显现思想的生命力. 是实践中的一种感悟和思辨,不是金科玉律 是一次分享和交流,需要思想的碰撞和理论的澄清 版权所有,允许盗版,注意防止产生病毒. 引子:一个故事. 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 —— 斯普朗格. 学习目标的确定与把握. 1 、教学目标的整体把握 品德课程目标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对学生多方面发展提出了要求,力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完整的心理结构参与过程,达到认知、情感、行为、能力统一发展。

rufi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品德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品德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一小 周建忠

  2. 因为碰撞,才显现思想的生命力 • 是实践中的一种感悟和思辨,不是金科玉律 • 是一次分享和交流,需要思想的碰撞和理论的澄清 • 版权所有,允许盗版,注意防止产生病毒

  3. 引子:一个故事 • 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 ——斯普朗格

  4. 学习目标的确定与把握 1、教学目标的整体把握 • 品德课程目标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对学生多方面发展提出了要求,力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完整的心理结构参与过程,达到认知、情感、行为、能力统一发展。 • 三维目标——态度、情感、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 • “方法与过程”的两个目标因子——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5. 学习目标的确定与把握 2、三维目标是和谐的整体,不可分割。 • 三维目标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是整体存在于儿童个体的发展之中并且相互影响。一个人的情感体验是生活中获得的,生活态度是在生活中形成的,能力是在生活中不断提高的。 • 案例《生活中的你我他》(《有多少人为了我》) • 案例“养金鱼”《动物、植物和我们》

  6. 3、儿童的生活经验。 目标的预设要以儿童的兴趣、爱好、经验、关注点而非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让儿童在活动中真正得到发展。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生活,用儿童的心灵感受世界,用儿童的方法研究社会(针对性)。 案例:《我能行》——孩子眼中的挑战和教师眼中的挑战 案例《我长大了》:三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教后的比较 学习目标的确定与把握

  7. 学习目标的确定与把握

  8. 学习目标的确定与把握 5、结合生活实际和地域文化 • 《上超市》 • 《家乡的交通》 • 《家乡的行业》

  9. 学习目标的确定与把握 • 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1、目标的定位不清,教学随意性大,有些活动设计为活动而活动。 2、目标落实不到位,没有找准落脚点。 3、目标的针对性不强。

  10. 学习目标的确定与把握 • 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案例:《不一样的你我他》 • 猜猜他是谁? • 我们一起来作画。 • 走进“七彩花”栏目(过生日、买礼物、春节旅游)

  11. 学习目标的确定与把握 如何加强目标意识 • 了解课标,建立课标理念。 • 把握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弄清单元目标的落脚点。 • 备课的时候,可根据课标和单元目标,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预设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将这些问题确定为教学目标。 • 教学活动要围绕目标来设定,活动实施的时候,时时刻刻都要围绕目标来进行。 • 教学中可能会生成新问题,教师要及时根据目标灵活处理。

  12. 活动方案的设计 1、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 体验性活动 • 探究性活动 • 对话性活动 • 参与性活动

  13. 对话式教学:利用教材提供的话题、素材、留白(空间),以及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学生与文本、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对话式教学:利用教材提供的话题、素材、留白(空间),以及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学生与文本、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 案例:《我家的故事》 家庭树下说家谱。 家庭树下讲故事。 我的两支胎发笔 妈妈的玉佩 爱运动的家 不会洗衣服的爸爸 音乐之家 亲情树下写句话。 活动方案的设计

  14. 体验式教学:体验和感悟,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内化后的内心反省、内心反应或内在感受。” 主要包含四个基本的环节,即:动机激发环节、活动体验环节、自主建构环节、反馈外显环节。 案例:《父母的疼爱》 反思回味式。 心理换位式 实践活动式 活动方案的设计

  15. 参与式教学:教材不是静态的知识载体,我们在教学中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的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过程。参与式教学:教材不是静态的知识载体,我们在教学中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的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过程。 案例《春姑娘的脚步》 找春天:小草说什么、小鸟唱什么、小花笑什么 问一问:春天为什么容易生病?生病了应该怎么办? 试一试:饲养小动物或植物,并做好记录。 玩一玩:春天的活动和游戏(放风筝、赏花、做风车、郊游)。 赞春天:唱一唱、画一画、写一写 活动方案的设计

  16. 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统计、调查、访问、实验等活动进行学习。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统计、调查、访问、实验等活动进行学习。 案例《价格的秘密》 案例《家庭开支知多少》 案例《秋天的保健》 案例《学习天地多宽广》:请你研究一下,你的学习兴趣是否和你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结果存在明显关联 活动方案的设计

  17. 活动方案的设计 2、设计活动基本原则 • 活动性 • 开放性 • 实效性 • 可行性

  18. 活动方案的设计 • 活动性 • 课程呈现形态为主体参与性活动——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模拟表演、参观访问、展示交流、小实验小制作、饲养种植、欣赏、训练、讲故事、教学游戏、实地服务、课堂讲授:探究性活动、体验性活动、交往性活动、操作性活动、实践性活动、评价性活动…… • 课程目标通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 教师的作用突出指导儿童活动; • 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

  19. 活动方案的设计 • 开放性 • 整体视野的开放:“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 • 课程内容的开放: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时代性统一,普遍性与针对性统一; • 授课空间的拓宽; • 授课时间的弹性延展; • 评价关注点和评价方式的开放。

  20. 实效性(针对性):实效性是品德课程的生命所在。“效”指儿童在活动中有所体验和感悟,经历了过程,训练了方法和行为,培养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目的性 趣味性 全面性 自主性 互动性 可行性 活动方案的设计

  21. 活动方案的设计 3、有效活动、无效活动和低效活动的比较分析 • 案例《我长大了》 • 案例《有多少人为了我》 • 案例《谢谢你们,我的父母》 • 案例《你帮我,我帮你》

  22. 课程的实施 1、生成与预设 • 课程是一种经历,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表现 • 《走进市场》:我发现、价格的新发现、体验园 • 生成性的表现:(问题的生成)、过程的展开、感受各异、结论的个性化 • 生成问题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

  23. 案例《中秋节》:“我的妈妈出差了” 案例《我愿和你交朋友》:你怎么找不到朋友? 案例《校园的环境》—:“童装一条街” 这样对待问题的生成: 正确的教育理念; 加以选择:对于共性问题,教师要善于转换成大家的问题,让大家关注;对于个性的问题,加以个别化处理;没有价值的问题,淡化处理。 带着问题结束。 课程的实施

  24. 学习方式的转变 行为目标:追求课程目标的结果、显性、规定性取向; 生成性目标:追求过程、隐性、唤起性取向; 表现性目标:追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首创性反应,而不是预定的结果 价值取向决定了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五大少数民族》 没有最理想的教育理论,也没有终极的课程目标取向;教育情境决定课程目标取向。 关于调查 调查表的设计要符合儿童的生活实际; 调查问题设计要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 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安全因素。 课程的实施

  25. 课程的实施 • 指导与深化 • 教师的角色定位:合作者、指导者、分享者、组织者 •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提炼有价值的主题; • 组织开展活动,把握活动的进程; • 开展师生对话,引导价值选择

  26. 课程的评价 • 评价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 • 评价方法与评价内容相适应,注重质性评价。 • 突出评价对象的主体地位,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 设计合适的评价工具,以适当的周期反映出学生的变化和进步。

  27. 课程资源的开发 • 课程资源的新定位:增强了课程的生命力。 •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优化原则 • 充分利用和开发教材、学生的生活经验等课程资源; • 最优化原则。根据课程目标,在充分考虑课程成本的基础上,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开发和优化课程资源。 • 适应性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的自身特点、环境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28. 课程资源的开发 • 教材重组:按教学活动的需要重组学习内容。 • 活动整合:注重和各种活动结合开展教学。 • 空间拓展:开放教育时空,增强课程的现实性。 • 人力协调:建立家长、社区资源库 。 • 网络平台:基于网络开展自主学习。 • 问题生成:抓住经验开发课程资源。

  29. 结束语 •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景点的启示(1971,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最佳设计奖) • 美丽,源于自然 • 道德,源于人性的提炼。

  30. 保持联系 • 电子邮件:tea666@sina.com • 工作单位: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一小 • 邮编:311100 • 学校网页:www.lpyx.net

More Related